中医 第158页
-
临床辨治辨证是中医治病的关键
医者繁难,难在识证,此言不缪,辨证惑则施治难以遣方用药;然辨证准,立法遣方虽有不中,也差不远也。可见辨证是中医治病的关键。临床辨治也常以辨证以论得失。 谨察寒热 寒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临症将有无寒热作为辨内伤外感之依据,无寒热者多内伤;外感又以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为表寒证;以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为表热证。 内伤见寒热多为自觉症状,如五心烦热、骨蒸潮热为阴虚内热;形寒肢冷或手足逆冷为阳虚生寒,故明察寒热为临床辨证的重要依据。 然在临证之时察寒热并非易事,发热有翕翕发热、蒸蒸发热之别。...
-
中医疫病理论源于实践
●中医在防治瘟疫的实践中,发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点,通过掌握临床特征及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能在紧急而又特殊的时候显示出早期干预、毒副作用小,能减少西药后遗症、并发症等优势。 ●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卫事件能力,需要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在中医药领域建立开放、竞争、协作的机制;发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加强中医药防治流行性传染病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艾滋病、SARS、人禽流感等突发性、传染性、病毒性疾病的不断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中医药防治疫病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医瘟...
-
从活血化瘀法的泛滥探讨当前中医临床存在
国人都为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而自豪,但是今天,却有很多患者感叹找不到“好中医”;同时,各级中医教育机构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反思中医教育的得与失。既然存在问题,就该深入剖析,力求解决之。笔者现仅从活血化瘀法的泛滥探讨当前中医临床存在的问题。 活血化瘀法自古就有,但是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创制系列活血化瘀方以来,活血化瘀法便被后世不断地扩展,已经应用到各科各种疾病的中医治疗之中。因此,各式各样活血化瘀类中药、中成药的应用更是不断扩大。 比如,作为中西医结合的代表药物,今天各...
-
新中医疫病防治理论亟待构建
不同时期疫病理论的普适性在于坚持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而其特殊性则是在原有辨病与辨证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辨病与辨证的思路与方法,整个创新发展的趋势使得辨病与辨证更加深入,更加准确,更加精细。 在原中医温疫病种(四时新感温病)基础上,以温病病因学说为纲,结合现代医学病因学内容,创新温疫分类学,界定每一疫病的内涵,整理研究传统有效方法与方药。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中西医结合治疗H7N9禽流感所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医学的理论和经验不仅能用于古代传染病的...
-
入春中医养阴润肺
入春之后,天气反复无常,感冒、鼻炎等各种疾病接踵而至,有些人疾病迁延没办法痊愈,比如在感冒后还一直咳嗽。这种情况在中医看来,是需要养阴润肺了。 萝卜饮 材料及做法:红皮萝卜一只,洗净切碎,加入麦芽糖两至三匙,搁置一夜,饭后服所得萝卜糖水;或萝卜切成块或片状,每次100~150克,加水煮熟,然后加冰糖适量,一次全部吃掉。 功效:止咳化痰。 杏仁粥 材料及做法:将去皮甜杏仁10克研成泥状加入到淘洗干净的50克粳米中,加入适量水煮沸,再以慢火煮烂即可。宜温热时服食,日服2次,可作早晚餐。 功效:具有止咳平喘之...
-
严苍山 著名中医临床家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今年3月启动了丁氏内科严苍山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工作。严苍山基地代表性传承人为严世芸、潘华信、潘华敏教授。 基地传承和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严苍山先生。严苍山(1898-1968),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中医教育家。他师承名医丁甘仁先生,曾任上海四明医院中医师,并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在近50年的医学生涯中,在内科杂病与外感热病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了诸多独到的学术见解。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笔者认识到,严苍山和严世芸(严苍山之子)等大家在学术方面有如下特点。 ...
-
全面地理解中医的可贵之处
●文化首先的含义是知识,它包括了人类对社会、自然和人自身思维的认识和总结。文化没有新旧之别,凡是对人类、对这个时代有用的,凡是它的相对真理性没有被打破,并能向着绝对真理再迈进一大步的文化,就永远是新的。读国学的目的,就是要对学者的文化思维进行塑造。 ●中医和西医是面对不同研究对象在不同研究方法的前提下,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的学术体系。中医和西医的服务对象都是人,但中医研究的是人和天地自然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关系,研究方法是哲学与系统论。 ●饱满地拥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我们就能真正准确、全面地理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