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155页

中医 第155页

  • 让中医药辐射国内外

    让中医药辐射国内外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中将服务贸易上升到一定高度,提出要“积极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 业内人士表示,中医药事业要发展,前提是中医药服务贸易取得丰收,通过经济价值,引领带动中医药产业升级。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增长调结构的时代背景下,国务院提出要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显现出不一般的战略意义。 让中医药辐射国内外 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郭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处...

  • 中医手法诊疗

    中医手法诊疗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观念的原因,人们缺少对于中医正骨手法的了解,更不知手法诊疗的绝妙之处。其实,很多骨折是可以用手法解决、避免手术的。作为一个骨科医生,我深感,发展手法诊疗势在必行。   何谓手法诊疗   手、手法与诊疗   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劳动工具。手,也是医生先天具备的诊疗工具。对于一位训练有素、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手的医用妙不可言。   当手作为“诊断仪表”时,则是连接结构复杂、“软件众多”的大脑最灵敏的“探头&...

  • 中医体检快速发展做到与时俱进

    中医体检快速发展做到与时俱进

    •目前的中医体检市场多是挂中医名,行西医事。中医体检行业急需一个通用的、普遍认可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业规范,这对加快中医体检走向市场的脚步,深化中医“治未病”理念,提升中医在健康保健领域的影响力有重要意义。 •中医体检要得到快速发展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做到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一定要有一些可量化的指标才能更准确,更能说明问题,才容易被现代人接受。因此,中医体检只靠传统的四诊是不够的。 •如同西医的快速发展是由于借助了科技的力量一样,...

  • 广州中医药大学 首席教授徐鸿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首席教授徐鸿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有两座山,一座叫时珍山,一座叫药王山。山是校区规划图上就有的,原来叫1号山、2号山。从1号山、2号山,靓丽转身为时珍山、药王山,倾注了一位“药圃老园丁”晚年的满腔心血。这位“药圃老园丁”,就是该校首席教授、关工委副主任徐鸿华。 中药材GAP研究带出一个团队 1999年,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启动,广州中医药大学投入了作为这个建设工程重要内容之一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研究。已是66岁的徐鸿...

  • 实现中医传承的繁荣昌盛

    实现中医传承的繁荣昌盛

    •医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积累,也不是一个谁乐意从事就可以做好的职业。把医学这种关系到人体生命的宝贵知识传授给不合适的人,就低估了医学的社会价值,会造成学术退化,学科的衰落。 •乡村中医是历代中医创新的基地,应该从保护原产地的高度保护民间中医,为四五十岁以上的乡间老中医配备传承人,给予一定的工资补贴,把中医的根留在民间,把三级卫生网的中医网底补牢。 •中医属于低碳环保的学术体系,也是道术并重的国学,理应受到尊重,保障传承。应承认中医诊疗疾病的合理合法性,不...

  • 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的医学诊疗模式

    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的医学诊疗模式

    •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的医学诊疗模式,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可替代。政府部门迫切需要了解中药尤其是《药品目录》中中药的经济性,实现有限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目前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西药。由于中西药的文化背景、理论指导、研究体系以及药物来源等方面的不同,直接导致了评价指标的各异,也决定了中药药物经济学评价与实施的困难。 •制定符合中药特点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指导中药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是大势所趋,任重道远。中药药物经济学的研...

  • 中医科普 全体中医人的培养

    中医科普 全体中医人的培养

    中医科普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通向大众的桥梁,是戳穿“现代巫”和“伪大师”的利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我国首部中医药科普培训教材《走好中医科普路》的序言中指出:“人民大众呼唤中医科普。我们相信,中医人为了传承与发展中医瑰宝,一定会更加自信、自尊、自觉、自强。我们期待每一位中医人都成为中医科普人,人多才势众,人强才有力。只有不断培训中医文化科普人才、壮大中医文化科普队伍、增强中医文化科普实力,中医药才能更好地走进乡镇、走进社区、走进...

  • 体寒畏冷中医辨证用中药治疗

    体寒畏冷中医辨证用中药治疗

    我今年才23岁,但体寒、畏冷,冬天穿再多衣服也怕冷,夏天不敢吃冷的东西。怎么办? 怕冷的这种情况与体质虚弱、阳虚、风湿、中医痹证等有关。需要检查确诊。也可以找中医辨证用中药治疗。或服桂附地黄丸、天麻丸、追风透骨丸。...

  • 中医治病有效 小病往往一诊见效

    中医治病有效 小病往往一诊见效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中医治病有效。小病往往一诊见效,再诊即愈。多数慢性病或大病则需缓缓用方,久久服药,亦可渐次见功。中医治病有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则,病情不再有加重的趋势;二则,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缓解肿瘤晚期病人的剧烈疼痛;三则,减少或停止西药的用量;四则,症状减轻或疾病康复。 @贠克强 科学家需要专门知识和实验技能,而哲学家需要广博知识、理念智思及概念范畴逻辑推演即可。同理,成为一位高精西医,位置很重要甚至是关键,县级甚而地级西医不可能高精,但好中医不必...

  • 听闻“中医或将亡于药”的疾呼

    听闻“中医或将亡于药”的疾呼

    也许你曾遭遇“症对方准药不灵”的尴尬或听闻“中医或将亡于药”的疾呼,日前,《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发布,可谓破解当下中药材困局的迫切之举,既夯实了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基石,也为深化医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添了一重保障,更攸关国计民生,将释放中药材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潜力,泽被久远。 中医中药唇齿相依,中药材质量是决定中医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中医药事业迅猛发展、中药材面临严峻挑战之际,规划适时而出,提出保护...

  • 名中医考核明确带徒硬指标

    名中医考核明确带徒硬指标

    近日,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发布的辽宁省中医药人才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该省共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10255人,占全省医师总数的10.93%。其中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站)门诊部、诊所、村卫生室等基层中药类别执业医师4900人,占医师总数的16.32%;医疗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5355万人,占医师总数的8.39%。每万人拥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2.34名。 近年来,辽宁省为了统筹推进全省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将中医药人才培养纳入辽宁省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2014-2020年),明确中医...

  • 中医按摩法预防女性性冷淡

    中医按摩法预防女性性冷淡

    通过中医按摩养生法可以预防女性性冷淡。 按摩性敏感部位性敏感部位是指能够激起性欲与性兴奋的体表带或穴位。它包括性敏感带和敏感点。女子的性欲敏感带如耳朵、颈部、人腿内侧、腋下、乳房、乳头等部位最敏感,其敏感点有“会阴”、“会阳”、“京门”等穴。按摩性敏感带时,男方宜缓慢轻揉,使之有一种舒坦的感觉;按摩敏感点时,可用指头掌面按压,以柔济刚,达到激发起女方性欲的效果。总之以女方体验到一种快乐、舒适感为原则。每天按摩1次即可,长期坚持,可有效防治女性...

  • 名中医治眉棱骨痛经验

    名中医治眉棱骨痛经验

    崔金海,系全国第二、三批老中 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 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中医临 床工作已近50年,经验丰富,技术精 湛,现将其辨证治疗眉棱骨痛经验介 绍如下。 眼眶上缘眉棱骨疼痛,称为眉棱 骨痛,又称阳邪风证。主要表现眉棱 骨部疼痛或伴有额痛,眉棱骨压痛, 怕光喜暗,常欲闭目。相当于西医学 的眶上神经痛、额窦炎、眉棱骨炎、屈 光不正等。崔老师临床上把眉棱骨痛 分为以下三型辨证施治。 一、风痰上扰型症见眉棱骨疼 痛伴前额痛,鼻流浊涕,羞明,晨起、 中午疼痛渐剧,午后则减,脉浮或浮 弦。治宜...

  •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非常好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非常好

    张冬梅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亦庄分厂安牛班班长、技师 获奖感言:能够当选全国劳动模范是我的荣耀,感谢同仁堂集团对我工作的肯定,对我多年的培养,更要感谢我的同事和家人的支持和帮助。我将继续努力,带好徒弟,传承安牛制作技艺,为同仁堂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有冬梅在,质量有准!”这是北京同仁堂制药厂亦庄分厂质量科长王廷捷对张冬梅的评价。作为同仁堂制药厂亦庄分厂综合车间传统工艺展示线“安牛班”班长的张冬梅,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2年...

  • 解决中医后继乏人问题 推动中医事业发展

    解决中医后继乏人问题 推动中医事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及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中医教育。从1954年开始,先后出台改善中医进修教育、开办“西学中”班、师带徒、创办中医学院等措施,解决中医后继乏人问题,推动中医事业发展。 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后,卫生行政部门在“中医科学化”思想指导下,开办中医进修学校,让中医学习西医,最终目的并不是培养中医人才,而是西医化。1954年初毛泽东主席指示要改进中医工作。1954年10月26日,中央文委党组在《关于改进中医工作问题的报告》中强调&ld...

  • 引导中医药文化创业创新

    引导中医药文化创业创新

    在“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应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立足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加大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与推广力度,不仅要把中医药文化知识作为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科普知识,更要把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明确使命责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全力推进。 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学校 应把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摆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各个教育阶段的不同特点,将中医药文化知识由浅至深进行有序融入,如在小学...

  • 中医有效能治病这是大众公认的客观事实

    中医有效能治病这是大众公认的客观事实

    甘培尚(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中医是科学,我认为毋庸置疑。科学的三要素客观性、标准化、可重复性中医都符合。 首先,中医有效能治病这是大众公认的客观事实,中医用的草药、动物药、矿物药都来自大自然,是客观存在的实物。 其次,中医理论体系完整,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它建立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基础之上。中医和农历历法的产生过程是一样的,中医动静结合认识自然、认识人体;农历历法用天干地支记时,代表时间和空间两个概念,验之实践十分精确。中医的标准与现代医学科学产生的平台不...

  • 分级诊疗中医走在前

    分级诊疗中医走在前

    李凤碧是厦门市禾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友网”(“糖尿病病友全程关照网”)的一名会员。入网1个月以来,她的血糖从最高20多毫摩尔/升降到了6.86毫摩尔/升,她说这得归功于中医药和“管着”她的三位医师——厦门中医院糖尿病科主任邱英明、社区全科医师汪丽敏、健康管理师林美红。“入网没多久汪医师就打电话告诉我,市中医院糖尿病科的邱主任会定期来社区出诊。”李凤碧告诉记者,之前去大医院找专家总要预约很...

  • 中医专家支招 夏秋交替防病

    中医专家支招 夏秋交替防病

      夏秋交替,气温经常忽冷忽热,正是很多疾病的多发期,感冒、腹泻、心血管疾病等季节性疾病明显增多,如何安度“多事之秋”?南京市中医院的专家们在此教你几招季节更替预防保健的方法。   风热夹湿型感冒   25岁的刘女士浑身无力,呕吐恶心,在同事的搀扶下才赶来该院。原来前两天,刘女士整夜吹着电扇睡觉,早上起来后就觉得喉咙疼痛,当时也没在意,中午发现头晕晕的,浑身无力,一摸额头,果然有点发烫,问同事要了几颗感冒药一吃,睡了一觉,出了身汗,额头不那么烫了,想应该没问题了,哪知下午,身上像...

  • 怀念谢海洲先生 全国著名中医专家

    怀念谢海洲先生 全国著名中医专家

    谢海洲(1921-2005),男,字鸿波。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全国著名中医专家, 1990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性痴,则其志凝。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的这句话,用来形容谢海洲,真是合适极了。 谢海洲说过:“学医必须学两条,一是经典,二是本草。经典是理论源泉,也是临床经验结晶;本草是方剂基础。了解了药性,才能谈善用。” “我治疑难病,处方药味比较多...

  • 热心中医文化传播 赞国医大师郭子光

    热心中医文化传播 赞国医大师郭子光

    中医发展问题仅仅依靠中医药的行业媒体还很不够,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和大众媒体来宣传中医药。我在新浪网发表一系列中医博客并邀请路志正、朱良春、陆广莘、郭子光等著名中医专家参与访谈。 2008年3月13日,郭子光教授参与的第1次“国宝中医集体做客新浪网”在网络上视频直播,主题是“有疗效就是硬道理”,主要讨论如何发挥中医的临床优势。节目中郭子光说:“我认为,要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首先就应该提高中医学术水平,才能谈得上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 国家级师带徒老中医药专家:男科圣手吴维城

    国家级师带徒老中医药专家:男科圣手吴维城

      1944年出生于德高望重的中医世家,广东顺德人,被广东省和广州市政府分别授予省、市名中医,国家级师带徒老中医药专家,主任中医师。曾任广州市中医医院院长,广州市中医中药研究所所长。现任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内儿妇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吴维城自小受祖辈熏陶。196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六年制医疗系本科。吴维城医学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精通中医理论和各家学说,善于驾驭中西医知识疗疾济世,擅长对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主持中医男科专家门诊工作,对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患等男科诸证的治疗,疗效...

  • 基层疾控不可轻视中医药

    基层疾控不可轻视中医药

    国务院办公厅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乡村医生应学习中医药知识,运用中医药技能防治疾病。 事实上,基层医生不仅要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基层疾控也不可轻视中医药,尤其是在灾后。 因为灾后疾病暴发多发危及人们健康,事关社会民生大局,历来被人们重视,但在许多偏远重灾区,多因地理形势复杂,交通阻塞,许多防治药品运送迟缓,甚至只能靠空投,加上灾区医疗人员缺乏,疾控技术力量及水平差,效果可想而知,难以保证不出现疾病暴发。但大多重灾区这时的最大希望与期盼是大医院...

  • 中医辨证论治是与辨病相结合的

    中医辨证论治是与辨病相结合的

    中医诊治的核心内容是辨证论治,而仅就中医本身的传统而言,辨证论治也是与辨病相结合的。从历代中医著作中可以看到庞杂的病名系统以及很多因病而设的方法和方药,反映古代医家以“病”为纲研究疾病实质,进而把握共性,探索规律。西医传入之后,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为特色,同时,融会新知,创造出一种新的临床诊治模式,即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模式。 中西医比较,各有其长短,互有优劣。中医、西医均有“病”的概念,而“证”则是西医没有而中医特有的概念...

  • 中医阅读带来的痴迷和快乐

    中医阅读带来的痴迷和快乐

    我常常纳闷,为啥那些中医大家多数身体很棒,虽然高龄,却精神矍铄。远的不说,就我周边的老中医们,个个生龙活虎,容光焕发。 后来读到梁衡的散文《有阅读,人不老》,恍然大悟。 梁衡说,阅读的时候,心境是平静的、严肃的,也是美好的、向往的。我就想,当我们阅读中医的时候,除了美好的心境,理性和顿悟,探索与追求,也是会伴随阅读而来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中,中医素养不知不觉便诞生了,并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长大。 中医与西医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也充满道家、佛家、儒家的思想理...

  • 老中医教养生

    老中医教养生

      “合理的营养搭配,常运动再加上心态好,人活到百岁并不是难事。”作为中医世家的第六代传人,86岁的黎克忠对养生之道颇有心得。他笑着说,不能祝他“长命百岁”,而是要祝他健康长寿,只要懂得养生,不仅能够活得久,还能活得有质量。      饮食   6个红枣2个核桃   每天上午,黎克忠都会和老伴每人吃6颗红枣、2个核桃(或者其他坚果)和一勺子醋泡黑豆。醋泡黑豆有补肾补水滋养的作用,将黑豆放在醋中泡2~3个月后便能食用。   平时黎克忠还喜欢吃油菜...

  • 中医临床解析经典 用经典指导临床

    中医临床解析经典 用经典指导临床

    从临床解析经典,用经典指导临床 中医学是先人们临床医疗经验的结晶,离开临床实践就无法解析经典的隐奥,立足临床实践是研读中医学经典的最高境界。张子和说,《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1911年梁启超在《学与术》中说:“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严复在《原富》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盖学与术异。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已知之理,求可成之功。学主知,术主行。”古人倡导“知行合一”,...

  • 中医“九法”是确立整体观念的思维基础

    中医“九法”是确立整体观念的思维基础

    •《内经》以“法天、法地、法人、法时、法音、法律、法星、法风、法野”为思维范式,建构了具有显著特征的生命科学知识体系,学者务须以此为切入点,方能准确把握和运用其构建的知识体系。 •“九法”是确立整体观念的思维基础,是论证阴阳五行由来的基本立足点,并从人体生长发育、藏象、经络、体质、发病、病证、脉诊、治病、养生及运气等10个方面构建了生命科学知识体系。 “法天、法地、法人、法时、法音、法律、法星、法风、法野...

  • 中医学传播:传播文体 传播载体

    中医学传播:传播文体 传播载体

    1999年9月,笔者受教育部委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参加“中国文化周”,向世界展示包括阴阳五行、气论等思想在内的中医文化。当时,我们没有使用传统术语,而使用了受众能够接受的语体。因为对外国人来说,传统术语太深奥,他们不可能驻足细听。中医在几十个展厅中的第一个大展厅,天天挤得个满员,驻足者甚众。2000年,笔者有感写下了《知识社会中的中医学》一文,认为中医学当下的窘境,一半是客观存在的(对现代社会适应不良),一半是自身不善于现代传播导致的。 “酒香还怕巷子深&...

  • 中医受基本险附加险共同支持

    中医受基本险附加险共同支持

    “昂贵”的中医治疗 医疗收费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就收费而言,瑞士算得上是中医经营者的福地。一次针刺治疗一般收费120瑞士法郎,按目前的汇率,约合750元人民币。如果还需要配合艾灸、推拿、火罐、中药等治疗,费用还会增加,通常可达到150法郎。假如诊所老板贪心的话,180法郎也是允许的。这个收费,也许会让国内的同行咋舌,相比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也高出50%~100%。 瑞士的中医收费是以针刺治疗为基点,其他欧美国家大体也是这样。在这些国家,针灸知晓度高,也...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