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 第15页
-
兼析中医体质分型的实质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以结构为基础,以疾病为对象的近现代医学,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涵盖多个系统的庞大的疾病分类体系。应当说人类从病因、病位、病理等静态角度,对疾病的认识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在这种进步面前,面对人类生命过程和病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的大量不确定性,医学家们却越来越感到茫然了。 在确知的致病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有的人发病,有的人不发病;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个体,却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和转归;而同样的疾病导致的同样的病理变化,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在不同的个体却有着很大的效果差异。 可见,仅仅了解...
-
夏季中药煎服注意事项及保存的方法
健和堂中医医院 中医硕士 张海峰 炎炎夏日,天气闷热,中药和食物一样容易变质,若服用变质中药不仅对疾病无治疗作用,可能还会造成肠胃疾病。以下便教给大家一些夏季中药煎服注意事项及保存的方法。 泡中药不超过30分钟。我们在煎服中药时常讲到需要先泡药,那是为把中药泡透,以便煎药时能煎出更多的有效成分,这跟煮稀饭时先泡豆子道理一样。在秋冬季节时,一般泡药30-60分钟,甚至需要泡2小时。但是,夏季炎热,我们要求中药不可泡太久,一般不能超过30分钟,一是为防止药材泡久变质,二是夏季本身水温偏高容易泡透。若像金银花...
-
复方丹参滴丸的治疗范围及适应症
问:复方丹参滴丸的治疗范围及适应症有哪些? 答:复方丹参滴丸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急救。1.用于预防:长期服用可降低血脂、降低血黏度、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2.用于治疗:扩张心脑血管,增加心脏供血量、改善微循环。3.用于急救:滴丸剂型,有效成分吸收快,3分钟可迅速缓解心绞痛。 问:如何服用复方丹参滴丸? 答:复方丹参滴丸一般可采用口服或舌下含服,一般一日3次,每次10粒;心绞痛急性发作时需要采用舌下含服方式,根据发病情况可适量多服。 问:临床上复方丹...
-
运用中医药及亚健康理论
中医亚健康医师:运用中医药及亚健康理论,进行亚健康人群测评、调理、咨询和管理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任务包括,运用中医亚健康学诊断方法,进行咨询、记录;运用亚健康状态测评系统、设备,进行亚健康状态分析;制定亚健康调理方案;调理亚健康状态;运用亚健康状态测评系统、设备,评估调理效果;指导实施预防保健、身体锻炼和康复调理;建立亚健康调理档案,进行随访观察。 一个成立仅8年的临床科室,6位医师,年门诊量6万人次,每天有200位患者进出诊室,他们带着五花八门的健康问题前来,这些问题涉及身体各个脏器乃至全身。这里的医生...
-
药膳常用药物常识及类别
药膳用药物主要是中药;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 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 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 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等, 目前,随着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许多民间药物也归入中药的范畴。所以,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 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 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 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药物的基本知识 中国的药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
-
张锡纯胸中大气及其下陷学说孕育过程
胸中大气说肇始于《内经》,张仲景《金匮要略》沿用继承,喻昌《医门法律》成就中坚,可以说是育于仲景和喻昌。其中,喻昌付出的心血最多,对胸中大气说精心培养。《衷中参西录》完善成熟,张锡纯先生丰富完善创新的胸中大气说,特别是其首创的胸中大气下陷说,无疑就像一缕春天的阳光,为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带来了勃勃生机。 自《内经》首创“大气”后,后世医家深入研究者并不多,足见其深奥。张锡纯先生在汲取《内经》《金匮要略》《医门法律》三家之长的基础上,完善创新了胸中大气学说,进而首创胸中大气下陷学说,为...
-
中医药新媒体传播及舆论引导 新媒体助力中医成长
如果做好新媒体传播和舆论引导,从策略层面有以下七个方面:第一,要高度重视,专门团队负责。第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第三,完善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格局。第四,加强舆论阵地管理,打造中医药媒体矩阵。第五,加强正面宣传,主动舆论引导。第六,加强舆情预判,主动出击提前引导。第七,创新工作方法,实现策略升级。 中医药舆论引导有三大制度建设非常重要,当下最要紧的三件事,一定要尽快做。第一,中医药行业新闻信息及健康科普信息的规范发布制度。第二,培育中医药意见领袖并发挥舆论主体作用的制度。第三,强化主动舆论引导...
-
当代文化对中医发展的阻滞及对策
自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医学进入我国,中医地位日渐削弱;尤其是20世纪中期之后,伴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相比之下,中医在百余年间明显发展缓慢,医疗市场渐次萎缩。是什么制约了中医的发展,应该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使古老的中医焕发活力?本文从文化视域关注中医的角度,从中医自身发展的特点出发,探析中国当代主流文化对其产生的阻滞作用,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中医的危机实际是文化的危机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自然科学中硕果仅存的一支,它的理论体系形成于古代,其框架中蕴含了中国古老的自然观、...
-
体倦乏力看似虚证实则痰湿伤阳所致 诊断及用药思路
重庆医科大学王辉武教授是全国第三、四、五批师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我跟随王辉武老师临证,发现一些体倦乏力、身体沉重的患者,看似虚证,实则痰湿伤阳所致,现举例说明王辉武老师对此类患者的详细诊断及用药思路。 病案一 谭先生年近五旬,穿着考究,身材魁梧,若隐若现的小肚腩提醒有点体重超标外,看上去与健康人无异。走近后,方见到一张垂头丧气的浓眉大脸,经一番仔细问诊得知,谭是退役军官,转业后在一家国企做管理,收入颇丰,衣食无忧,典型的金领族,是王辉武的老病号。 谭先生瓮声瓮气开了口...
-
中医优化疗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马军光,马乾,马雪颜(北京中医药大学) 摘要:中医疗法十分丰富实用,大体有:疾病的背景分析与干预(祝由)、中药、针刺、艾灸、推拿、导 引、心理、药膳等。每种疗法又有具体施用于人体的方式,如中药有口服、外洗、熏蒸、灌肠等用药方式,以及 丸散膏丹等剂型;针刺又有很多针具,如毫针、三棱针、芒针等;中医优化疗法即是根据诸疗法的适应症,在充 分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病势缓急、病位、证型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优选出一种或多种疗法组合(包括 具体实施手段)应用于患者,以期获得最佳疗效,这种优选思路来源于现代系统论中的优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