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
解毒泻肝汤治疗肝脾风湿攻注之田螺泡。生足掌,初如火燎,随生紫白黄泡,闷肿硬疼,不能着地,连生数泡,皮厚难于自破,3-5日成片湿烂,甚则足跗俱肿,寒热往来者。解毒泻肝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解毒泻肝汤的秘方制作方法,解毒泻肝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肝脾风湿攻注之田螺泡。生足掌,初如火燎,随生紫白黄泡,闷肿硬疼,不能着地,连生数泡,皮厚难于自破,3-5日成片湿烂,甚则足跗俱肿,寒热往来者。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解毒泻肝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肝脾风湿攻注之田螺泡。生足掌,初如火燎,随生紫白黄泡,闷肿硬疼,不能着地,连生数泡,皮厚难于自破,3-5日成片湿烂,甚则足跗俱肿,寒热往来者。...
-
中秋田螺 可以明目
在广东,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月,尚芋食螺”。是日邀约三五知己,又或是心仪之人,围坐一起,一边欣赏月色,一边聊天吮田螺,吃时,还伴两三瓶啤酒,低尝浅酌,把酒谈心,叙述人生乐事。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 各地口味不同,做田螺的方法也不一样,有麻辣田螺、紫苏沙茶酱田螺、黑椒豉香田螺、五香田螺、蒜蓉剁椒田螺、砂仁炒田螺等,其实做田螺的佐料如葱、姜、蒜、花椒、砂仁等都是温热性,可中和田螺之寒,这也叫膳食的科学搭配。 据记载,田螺肉味甘、性寒,具有清热、明目、...
-
中医药治疗田螺泡
田螺泡西医称为汗疱疹,为一种常见的手掌、足部水疱性皮肤病。发病初期为油菜籽大小的皮下圆形水疱,清澈无红晕,无炎症反应,好发于手指侧面及指端,对称分布。日后干涸形成领口状.白色脱屑,露出红色新生上皮,有轻微的瘙痒及灼热感,成批发疹,春夏交替之际发病,炎热季节则加剧,入冬自愈。常每年定期反复发作,病程漫长,临床治疗比较棘手。 中医认为,本病为湿热内蕴,风邪聚结所致。治则:清热利湿,解毒祛风,健脾养胃。方用:石膏30克 (先煎),黄芩10克,栀子10克,苍术10 克,防风10克,桑枝 10克,蒲公英10克,制黄精10克...
-
田螺内服外用可治疗多种疾病
田螺营养丰富,被誉为罐头肉,其药用价值也不可忽视。中医认为,田螺味甘、咸,性寒,具有清热利水、解毒消痈的功效,内服或外用可治疗多种疾病,现举数则验方如下。 小便不通:田螺两枚,盐半匙,捣烂敷脐下一寸三分处。 全身浮肿:田螺两枚去壳,大蒜一头,捣烂成泥,外敷于脐下一寸三分和两足心处。 五淋白浊:田螺一碗,白酒3碗,田螺连壳炒熟,趁热将白酒倒入,加热至酒剩下一碗,食田螺饮酒。 癃闭:田螺两个,麝香0.3克,田螺捣烂,加入麝香调匀,外敷脐下两寸。 痔疮:大田螺一个,白矾末少许,田螺清水漂养两天,使...
-
仲秋田螺味美药效佳
仲秋时节(农历八月),正是田螺最肥美的时候。其肉不仅丰腴细腻,味道鲜美,清淡爽口,还具有多种食疗价值。 中医认为,田螺味甘、咸,性寒,具有清热利水、除湿解毒、明目通便的功效。现代研究也发现,田螺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据分析,田螺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无机盐、核黄素等营养成分,比起蛋类,除脂肪外,其蛋白质、糖、钙、磷、铁和维生素均比蛋类高。 用田螺食疗可以治小便不通、黄疸、脚气、水肿、消渴、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等多种病症。但是,在食用时一定要注意,由于田螺一般长在水塘里,如果水质不好的话,容易...
-
仲秋食田螺 营养又治病
仲秋时节(农历的八月),正是田螺最肥美的时候。其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清淡爽口,深受人们喜爱。主治火热赤痛、尿闭、痔疮、黄疸等疾病。田螺壳味甘淡、性平,也可以入药,有散结、敛疮、止痛等多种功效,主治湿疹、胃痛、疮疡等症。 治大便脓性, 腹痛里急後重:用田螺2~3只洗净加食盐3茶取田螺肉晒干焙焦, 水煎服, 每日3次, 每次15克, 治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尿闭、腹胀:可用田螺3~4个加蒜瓣3~4个(去膜)同捣如泥, 贴敷於脐下一寸三分处, 外加纱布包扎, 可奏效. 治消渴日夜不止, 小便频数(包括糖尿病):可用田螺肉...
-
入秋前后食 田螺粥 鸡骨草煲田螺
田螺不仅肉质鲜美细嫩,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田螺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无机盐、核黄素及多种维生素。田螺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田螺肉甘性寒,具有清热明目、利尿、通淋等功效,主治目赤肿痛、尿闭、痔疮、黄疸等疾病。螺壳也可以人药,有散结、止痛等功效,主治湿疹、胃痛及小儿惊风等症。每年中秋前后,田螺最为肥美,用其做药膳,对一些疾病有较好的功效。 一、田螺粥 做法:将10~15只大田螺清水漂养2 天,勤换水,并滴人几滴植物油,除去螺肉污秽之物。用针或竹签挑出螺肉,然后加盐、葱、姜、酒等调料适量,拌好备用。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