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 第20页

开 第20页

  • 佛陀用咀嚼杨柳枝开示佛门弟子清洁口腔

    佛陀用咀嚼杨柳枝开示佛门弟子清洁口腔

    中国古代佛家修行讲究修得清净心,并把修行贯穿于日常起居中,特别讲究洁身、洁口。平时,佛门弟子非常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尤其是注重口腔卫生。 佛教创立之初,教徒们没有刷牙用具,常常口气难闻,饮食难以消化,还易生病。佛陀就用咀嚼杨柳枝开示佛门弟子清洁口腔,这可以说是现代刷牙的前身。这种刷牙的用具是佛家重要的法器,被称为齿木。古代僧侣外出化缘、游方参学,必须携带。齿木多用25厘米左右的杨柳枝制成手指般粗细(如没有杨柳枝,可用楮、桃、槐、柞条、葛藤等,苦涩辛辣的树木替代均可)。咀嚼齿木的方法是从一端嚼起,咽...

  • 世界针联2015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召开

    世界针联2015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召开

    9月25~27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2015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来自六大洲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代表,分别就针灸机理研究,针灸教育标准,针灸立法发展,针灸临床研究,针灸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以及针灸美容等专题进行主题演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出席大会开幕式。 闫树江对世界针联在中医药国际交流中发挥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希望世界针联作为连接世界各国针灸界的桥梁与纽带,继续加强与各国中医针灸社会团体在科研、教学、医疗、生产等领域的合作,更好地发挥对外交流的窗口作用,为世界针灸的发展...

  • 揭开拔罐疗法的神秘面纱

    揭开拔罐疗法的神秘面纱

      随着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不少人都抱着“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想法,经常到按摩店拔火罐。但又有多少人理解,拔火罐除了可以祛湿之外,其实还可以用于治疗身体上的其他小毛病呢?为此,记者特地采访到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正骨理伤室主治医师陈磊,为大家揭开拔罐疗法的神秘面纱。   指导专家   陈磊   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正骨理伤室主治医师   拔罐疏通脏腑气血   陈磊介绍,拔罐疗法古称“角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

  • 在室内躲开“霾伏”时 该如何健肺呢?

    在室内躲开“霾伏”时 该如何健肺呢?

      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接触最为频繁,当老人面对“十面霾伏”时,空气中的多种有毒物质会随着呼吸进入气道,黏附在肺泡上,刺激气道黏膜,引起呼吸系统防御机制的破坏,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老人长时间处于雾霾中,还会出现咳嗽、胸闷等不适症状,日子久了还会增加气管炎的发生率。那么当老人在室内躲开“霾伏”时,又该如何健肺呢?为此,记者特地采访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李红梅。   指导专家   李红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

  • 开设“扁鹊中医实验班”傣医医院打造傣药园

    开设“扁鹊中医实验班”傣医医院打造傣药园

    作为“西双版纳傣医药传承与发展精品工程”建设的一部分,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秉承“传承民族医药,优质服务社会”的宗旨,高规格打造集傣医药教育、科普、科研与观赏于一体的傣药园,弘扬傣医药传统文化,提升傣医药形象,同时,为患者提供独具傣医药特色、良好舒适的就医环境。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战略决策,该院曾于2014年向省民委申报了“西双版纳傣医药传承与发展精品工程&r...

  • 让中医特色健康养老中心遍地开花

    让中医特色健康养老中心遍地开花

    吉林省今年把建设6个中医药特色老年健康中心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近日,该省印发了《中医药特色老年健康中心建设项目工作方案》,遴选德惠市中医院等6家中医院,由省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给予每家机构150万元补助。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宝贵资源,在健康养老中具有全方位价值,优势明显,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更强。 在膳食方面,中医提倡老年人因人因体质和缓进补,饮食宜多样清淡、温热熟软、细嚼慢咽,与现代营养学理论高度相符。在手段方面,针灸、刮痧等中医保健养生技术非常适合老年慢性病的调养。在运动方面,以八段锦...

  • 宋都开封美 清明百草香

    宋都开封美 清明百草香

    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可说是传世珍宝,他运用写实手法向我们再现了淸明时节,北宋都城开封城內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图中就绘有几处药铺,有的供应“刘家上色沉檀香”,有的专售“法制应症煎剂”,生意十分兴隆,从中可窥宋代药业兴盛一斑。 据专门记述开封民俗趣事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那时开封城里有一条“马行街”,在这条大街两旁,竟然全是药铺,可以说是药店一条街了。因为药铺聚集,要想在这里站住脚,并能扩大经营,就非得有些特色。...

  • 开颅术后神经损伤 中医针法 火针水针揿针

    开颅术后神经损伤 中医针法 火针水针揿针

    随着医学的发展,神经外科开颅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常见的颅脑外伤、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以及减压术的治疗中。但在快捷清除病灶的同时不可避免会发生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神经损伤,较为常见的有动眼神经损伤、面神经损伤以及视神经损伤等,现代医学一般通过高压氧仓、神经营养药或者激素进行治疗,但仍有相当多的患者并没有得到改善,临床上比较多见的有复视、眼肌麻痹、视野缩小、视力下降、口眼歪斜、面积痉挛等。鉴于这种局面本人从2013年开始对此类患者进行了多种针法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拓宽了针灸治疗的范围,受到广大患者欢迎。 病理病...

  • 精准援藏让甘南藏医药“墙外开花”

    精准援藏让甘南藏医药“墙外开花”

    如何在扶持藏医药发展的同时,让藏医药有机会为更多患者服务,甘肃的有益探索给出了答案。该省从政策入手,设计出政府协作、部门配合、统一调度的民族医药发展平台,将发展藏医药作为援藏工作的“重头戏”,实施“精准援藏”,突破院内制剂原有政策,不断优化报销比例,使更多城乡居民享受到优质藏医药服务。 从碌曲到白银 藏医药走出藏区 看到自己的目标一项一项实现,索南旺杰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身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藏医院书记的他清楚地知道,这一次,是藏医药走出大山的...

  •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 打开中医药的“世界之窗”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 打开中医药的“世界之窗”

    编者按: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医术已渐渐获得了全球人民的认可,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传播最广的传统医学。作为陕西省最大的国家级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近年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际学术活动,培养留学生等多种交流方式大力推广与传承中医药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信中医这块璀璨的瑰宝,将在全球范围内散发出夺目的光彩,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耶鲁专家传西医技术却变“中医粉” “《千金要方》是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其作者孙思邈是陕西铜川人...

  •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概述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概述

    陕西宝鸡市中医医院 王凯军 我们在学习五运六气理论过程中,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发掘的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下,发现在全身随处可作开阖枢太极图,于是根据三阴三阳病机,在相应部位进行针刺,取得了理想疗效。我们称此法为龙砂开阖六气针法。 该疗法充分运用五运六气六经思维模式,执简驭繁,操作简便,易学易用,疗效可靠,且起效迅捷,临床应用范围广,可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经临床反复验证,可重复性极强。 理论基础 顾植山依据《黄帝内经》中阴阳离合理论,...

  • 艾灸养生从春天开始

    艾灸养生从春天开始

    时入三月各种邪气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 春天是肝当令的季节,肝属木,最需要的是生长、通畅、朝气蓬勃,最怕受到压抑。一旦被邪气压抑,人体健康就容易产生各种问题。用传统的艾灸疗法祛除体内邪气效果最理想,可以预防各种疾病,特别适合春季养生。在古代,因艾灸的操作方法简单,成为民间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推崇的一种保健方法。古书有云:“药不到,针到,针不到,灸到。” 四个养生穴位 关元穴 位于脐下三寸处。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

  • 中医药创新发展要从继承开始

    中医药创新发展要从继承开始

    中医药学以天人合一、天地感应、和而不同思想为基础,以人为根本,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新时期国家在发展中医药事业方面频出良策,大力鼓励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曾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正是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同志的直接关怀下,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出现了中医现代史上发展的第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峰。 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说过:&ldq...

  • 王琦院士以“说药开新”为题

    王琦院士以“说药开新”为题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经意间王琦书院开讲已逾周年。每个月第一个周五晚上七点半,王琦院士与众位弟子在云端相会,从《师承论》发端,讲五十载求索的学路历程,讲三辨诊疗的精髓要义,讲传承精华的时代需求,讲守正创新的实践路径。精心的准备、精彩的内容,感染着、浸润着、滋养着每一位弟子。作为其中的一员,每次课于我而言,无一不是学术的饕餮盛宴,更是一次次精神的洗礼。 “学无师无以得高明,术无承无以得传薪。”恩师师承大论,溯中医学术之源,析医派传承之流,讲师徒相亲精研医道之佳话,释名家成才之门径,于学于...

  •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

    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他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剂量化、标准化发展;他提出治疗中风病的“石氏中风单元疗法”,开发研制了丹芪偏瘫胶囊和脑血栓片两个国药准字号中成药,使中风病的治疗形成系列,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 醒脑开窍针刺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使萎缩变性的细胞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醒脑开窍针刺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

  • 建寒湿辨治体系 开临床又一法门

    建寒湿辨治体系 开临床又一法门

    欲求中医之振兴,必求学术之振兴;欲求学术之振兴,必求理论之振兴。中医理论研究总的指导原则应是继承、移植、创新三者相结合。作为中医学人,我们要时刻重视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仝小林院士结合《内经》“痹证”和“伏邪”理论,提出脏腑风湿学说,即是对中医理论新的探索和创见。该学说指出,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伤及皮表,渐传五体,甚至内传脏腑;或通过口鼻等官窍而直中脏腑。病邪盘踞经络,痹阻气血,形成痰瘀,进而造成五体或脏腑结构、功能的异常。一则潜伏盘踞之风寒湿邪,与痰瘀互结,成为&ld...

  • 重阳节开办药市

    重阳节开办药市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人们颇具仪式感地插茱萸、喝菊花酒、登高望远,以治病防疾养生,祈求平安吉祥。这一天,民间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医事活动——药市开张。史载,重阳节开办药市,是为了纪念药市行之祖王昌遇。 王昌遇,唐代四川梓州(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人,曾为州狱吏,后遇仙悟道出家,成为炼丹道士,号易玄子,精通医药。为了纪念王昌遇,每到九月初,四面八方的药商便向梓州城聚集汇合,并于初八晚上在州院街易元龙池中进行药材交易,天亮方才散去,当地人谓之“药市”。宋...

  • 自选口味的饺子如同对症开药方

    自选口味的饺子如同对症开药方

    逢年过节,中国人讲究的,无非是一个吃字。以前亲戚朋友碰面,大多问的是,吃了吗?现在讲究了,还要问一句,吃得好吗?如今,很多人已经看不上大鱼大肉,更注重养生。吃东西吃得恰到好处,无论是口感还是营养都很好,而且吃下去胃里觉得很舒服。这才是现在所谓的吃得好。 自选口味的饺子如同对症开药方 对于中国人来说,农历新年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日,既喜悦又神圣。出门在外的儿女们,不论风霜雪雨、路途遥远都要赶回家过年。一家人聚在一起,哪怕只是包个饺子,也是一种幸福。如今,饺子早就成了人们的家常便饭,只是这除夕夜的&ld...

  • 高寿 离不开养生之道

    高寿 离不开养生之道

      在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的书信中,有一封信谈的都是养生:“弟今年九十有二,在同辈人中,堪称健者。蔬食已七十年,每日两菜一汤,饭二两左右;每晨起床前摩腹二百次左右,消化系统良好,所谓养生之道唯此而已。近有诗云:‘不知肉味七十年,虚度自渐已九十;客来问我养生方,无他奉告惟蔬食。’质诸姚先生或亦暗合道妙欤,弟仍住医院,遇有重要活动,向医生请假外出。此间医护条件好,亦可以略避人事烦嚣耳。”   从信中得知,赵朴老当时90多岁,如此高寿,离不开他的养生之道...

  • 幼儿御寒锻炼应从秋季开始

    幼儿御寒锻炼应从秋季开始

    中医一贯主张幼儿御寒锻炼应从秋季开始,提倡利用天气变化来锻炼身体,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达到防病的目的。其实,在宝宝经受肌肤锻炼的同时,冷空气也是对宝宝呼吸系统的“洗礼”。所以,各位家长别心软,让宝宝在秋天“冻一冻”,一定会有收益。但“秋冻”也不能盲目进行,必须掌握技巧,否则锻炼不成反伤身。 循序渐进冷适应 首先是让孩子有暴露于冷环境的机会,包括不要穿得过于厚实、严密。中医认为,小儿是阳气偏旺之体,过暖会助长阳气而消耗阴液。实际上,过早地...

  • 大雪进补,萝卜开道

    大雪进补,萝卜开道

    大雪时节,天寒地冻,大自然阴盛阳衰。很多人为了增强身体体质,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或药物,但盲目进补可能会导致燥热而影响健康。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药食两用的佳品——萝卜,进补时搭配吃点萝卜,可以避免燥热引起上火等情况,起到更好的营养滋补作用。古语“冬吃萝卜赛人参”的说法也由此而来。 中医认为,萝卜味甘、性凉,有止咳化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和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萝卜可以和排骨、牛肉、羊肉、猪蹄等一起煲汤,也可将白萝卜榨汁兑入适量蜂蜜搅匀饮用。介绍两款养生茶:...

  • 桂花入药妙用多 开胃怡神桂花酒 舒缓心情桂花茶

    桂花入药妙用多 开胃怡神桂花酒 舒缓心情桂花茶

    “虽无艳态惊群目,却有幽香压九秋”,又到秋季品赏桂花的时节。桂花小而貌不扬,却以其芳香之香味名列前茅。入秋之后,金风送爽,桂花飘香,沁人肺腑。 桂花入药妙用多 中医以为,桂花、桂枝、桂皮、桂花子均能够药用。桂花性温,味辛,无毒,入脾、肺经,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止咳化痰、清肿散瘀之成效,适用于痰饮喘咳、肠风血痢、牙疼、口臭、筋骨麻痹等症。桂枝能发汗解表、温经通阳,能治胃痛、肾虚腰痛、牙痛、风湿麻痹、风湿筋骨痛苦;桂皮可温中补阳、散寒止痛,《本草汇言》载:“散凉...

  • 针灸铜人 开创了针灸教学进行实践操作的先河

    针灸铜人 开创了针灸教学进行实践操作的先河

    北宋王惟一(987—1067)是针灸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他编撰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针灸图经》),主持铸造了针灸铜人,开创了针灸教学进行实践操作的先河。 北宋年间,针灸非常盛行,但是各种书籍中对经典针灸理论的摘录和传抄错误频出,学医者因没看到针灸经典著作的原貌,导致错误的穴位定位、应用等情况经常发生。作为翰林医官,王惟一决定编绘一部规范的针灸图谱。他考证针灸经络,订正讹谬,编撰了《针灸图经》,该书后来被作为宋代官方针灸学教材。《针灸图经》完成后,王惟一担心流传过程中再次出现传抄讹谬,...

  • 国医大师刘敏如 开展了系统的妇科病培训

    国医大师刘敏如 开展了系统的妇科病培训

    编者按:近日,第四期“国医大师临床经验传承与研习班”在浙江杭州开讲,第二届国医大师刘敏如,带领多名弟子和专家,为参会医师开展了系统的妇科病培训。现将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刘敏如,第二届国医大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主任委员、第三届名誉主任委员,《中医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评议组成员,享受政...

  • 头痛抑郁 放开心境

    头痛抑郁 放开心境

    最近几天,初一学生王小明(化名)老觉得头痛,快1周了也不见好。小明妈妈带着他去附近医院检查,结果并无异常。到底为什么会头痛呢?在医生建议下来到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心理医生通过与小明及父母的交流与检测,发现原来小明得了抑郁症。 据了解,其实小明的头痛是从3周前的家长会后开始的。由于上次月考,小明没考好,妈妈就不断给他施加压力,小明就变得不想去上学,每天早上到了上学的时间就开始头痛。但是一不上学待在家里,小明的活力就开始显现出了,头痛烟消云散。 【心理分析】 该院心理精神科徐治博士介绍说,...

  • 宋金元儒医 开启中医抗疫“高光时刻”

    宋金元儒医 开启中医抗疫“高光时刻”

    在中国古代,中医抗疫的三次高峰也是中医学术发展、名家辈出的高峰时期,其背后更是一代代中医人为国为民的担当与付出。中医的抗疫历史贯穿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变的是疫情种类,不变的是中医历久弥坚的家国情怀。 医圣张仲景 伤横夭之莫救而著《伤寒论》 东汉末年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医抗疫的第一次高峰。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医家就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他行医游历各地,眼见百姓所受疫病之苦,促使他痛下决心,潜心钻研,著成《伤寒杂病论》,不但救人无数,也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 春暖花开,谨防过敏

    春暖花开,谨防过敏

    阳光明媚,春暖花开,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春天阳气升发,外邪过盛,而皮肤属表,最易为风邪侵袭。飘散在空气中的花粉极易被人吸入呼吸道,对于过敏体质的人,多因卫气虚弱,卫外不固,常易引发皮肤瘙痒、红肿,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佳,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春季阳气生发,万物萌生,大自然生机勃勃,人也应该早些起床,多到室外走走,放松放松,调养神气,顺应阳气升发,可以促使心身从自然界汲取动力,保持生机。春天可以通过散步、踏青、赏花、郊游等...

  • 适时吃苦健脾开胃 暑湿困脾适当吃辛

    适时吃苦健脾开胃 暑湿困脾适当吃辛

    7月16日正式进入三伏天,炎炎夏日该如何调理身体呢?夏季高温酷暑,阳气亢盛,极易造成机体津液损伤,使人口干舌燥,不思饮食。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比如湿邪,可能引起身体沉重、疼痛,尤其是关节伸缩不顺,引发腰背痛或关节痛;内湿则表现为脾胃不佳,尤其是本身脾胃就不好的人,口淡、食欲下降,胸腹感到很闷,容易发生拉肚子、功能性胃肠炎发作的情况。处在高压工作环...

  • 王琦院士 说药开新 知常达变 师德师风 代代传承

    王琦院士 说药开新 知常达变 师德师风 代代传承

    2020年6月6日,在王琦院士的精心组织策划下,为培养中医师承高徒而设立的王琦书院正式成立,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名学员。 回首一年的学习,王老师为我们安排了每月一期的大师网络课程,期期内容精彩纷呈,每次听课都有胜读十年书之感。仿佛自己又重进学堂,上了一次中医顶级研修班,走过了一段重塑自我之路。 拓展思路 开阔视野 王琦院士常常教导我们,作为中医事业的中坚力量,作为学术传承人,起点要高,思路要活,视野要大,境界要高,才能成大器。从老师身上,在书院的听课学习,感触最深的正是这点,我们学到的不...

  • 为养老院老人的“心病”开出了治疗良方

    为养老院老人的“心病”开出了治疗良方

      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民政部门下发一份工作通知,要求全市福利机构加快养老机构的硬件建设,同时在已有老年人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将着手建立老人心理档案,并对重点人员登记建档。当地相关心理学专家也为养老院老人的“心病”开出了治疗良方。   疑心病:觉得谁都在算计我   典型案例:76岁的胡大妈在养老院住了刚刚3个月,却已换了5个房间、十几个室友了。这么频繁的更换,原因在于她总“丢东西”。今天丢袜子,明天丢纱巾,后天丢鞋带,她还总能“估计&rdqu...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