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 第79页

大 第79页

  • 脉压差越大越危险

    脉压差越大越危险

    血压分为收缩压与舒张压,它们之间的差称为脉压差。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脉压差为20~60毫米汞柱,大于60毫米汞柱的就为脉压差过大。高血压患者要重视脉压差过大的危险性,脉压差过大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脉压差越大,造成心血管危害越大,需要积极干预,不可掉以轻心。 脉压差是反映大动脉弹性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会逐渐失去弹性,结果是收缩压明显增高,舒张压明显降低,脉压差明显加大。研究发现,脉压差每增加10毫米汞柱,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就会增加0.01毫米,颈动脉产生斑块的危险也会随脉压差的增加而增大。脉压...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危险
  • 三大消火穴除秋燥

    三大消火穴除秋燥

    秋季天气干燥,人们易上火。事实上,人体本身自带三大祛火穴位,每天坚持按摩,就能起到除秋燥的作用。 按脚背防失眠。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肝火旺表现为头晕、易怒、口干舌燥、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揉脚底治口臭。内庭穴在脚底,在第二...

  • 常吃大葱抗过敏

    常吃大葱抗过敏

    秋季是过敏高发季节,常吃大葱有助于改善过敏体质和缓解过敏症状。大葱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可抑制机体内透明质酸酶的活性,研究表明,体内透明质酸酶增多时容易引起过敏症状,因此大葱具有一定的抗过敏功效。 由于生大葱可抑制体内透明质酸酶72%的活性,炒熟后这种功效会明显下降,建议将葱切成丝卷在煎饼里生吃,每次10克以上,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1周,可起到明显的抗过敏作用。...

  • 哈哈大笑驱烦延寿

    哈哈大笑驱烦延寿

    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张学良将军一生充满了传奇,享年101岁。他在常人难以忍受的半个多世纪的囚禁生涯中,历尽磨难而精神不垮、身心健康、精力旺盛。张学良每日清晨6点起床去登山,在登山的过程中,他自己摸索出一套“大笑养生法”。他认为笑可以长寿,也可以让自己快乐。要快乐,首先要放松。 1.练习前喝杯温水滋润口腔和喉咙。 2.吐出全身浊气后,再吸入新鲜空气,同时不断放松身体。 3.稍微提肛,对群山发出笑声、吼声,把体内的气全部吐出去。笑3次之后,放松一会儿,让整个身心完全恢复宁静。再重新吸气、...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延寿
  • 大脑发育有高峰切莫错过益无穷

    大脑发育有高峰切莫错过益无穷

    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教孩子学东西最重要的就是重复。可四岁半的洋洋最近却做了件让妈妈大吃一惊的事:前一个晚上只教了一遍的新歌,他居然第二天就有板有眼地唱起来了。对此儿童心理咨询师解释说,四五岁的孩子正处于大脑发育的第一次高峰,所以洋洋能听一遍歌就会唱,说明他高速发育的大脑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因而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并实现再现和重复。 心理咨询师认为,从开发孩子智力的角度说,四五岁的年龄是家长们尤其应该关注的。用对方法,掌握好早教的度,将会让孩子获益无穷。 耐心解释“为什么” 随着大脑的变化,...

  • 女人生气引发八大疾病

    女人生气引发八大疾病

    1.长色斑。生气时,血液大量涌向头部,因此血液中的氧会减少,代谢废物增多。而毒素会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从而出现色斑问题。 建议:遇到不开心的事,可以做深吸气,双手平举,来调节身体状态,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脑细胞衰老加速。大量血液涌向大脑,会使脑血管的压力增加。这时血液中含有的代谢废物最多,氧最少,对脑细胞不亚于一剂“毒药”。 建议:同上一条建议。 3.胃溃疡。生气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并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使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严重时还会引起...

  • 秋食山药六大好处

    秋食山药六大好处

    润肤祛燥 秋季皮肤易干燥,毛发枯槁,而山药能生津润燥,有滋润皮肤和毛发的功能,故有美容作用,可以用山药煮粥、煲汤,如老鸭山药汤等。 涩精止尿 遗精、尿频都是肾虚所致,山药还有补肾固精的功效,秋季提前吃点山药,可以防患于未然,对于冬季易加重的上述疾病大有好处,吃法随意,应常食用。 固涩止带 妇女白带增多,无色无味者,可以常吃山药以辅助治疗。山药有很好的健脾化湿、固涩止带功能,不论是脾虚带下还是肾虚带下,常食山药都有一定的益处。 补益强身 平时体虚之人,应趁秋凉时抓紧进补,以备冬天的不时之需。山药补而不热,温而不燥,最...

  • 医方集锦 大道至简

    医方集锦 大道至简

    医方集锦 危重疫痢, 一剂见功 周某, 男, 成年, 患赤痢数日, 每日数十次, 不能饮食, 烦渴饮冷, 唇红面赤, 痢色红, 腹剧痛, 里急后重, 壮热神 昏, 溲黄稠而臭, 舌绛苔光, 证属肠风下血赤痢挟火之合并症。用犀角 3 克, 细生地、 仙鹤草各 60 克, 白头翁、 秦皮 炭、 黄连、 地榆、 琥珀末各 9 克, 茯苓皮、 车前子各 24 克。一剂患者热退神清, 腹痛赤痢大减。次日继服前方, 两日 而愈。 本方以白头翁、 犀角、 琥珀以控制痢疾, 生地凉血养血, 仙鹤...

  • 长寿之乡的三大养生秘诀

    长寿之乡的三大养生秘诀

      作为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的百岁老人一点不稀罕,八九十岁的老人随处可见。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当地的水土等因素外,他们有三个不容忽视的长寿因素:心态平和、保持适当强度的体力劳动、家庭和睦。     今年5月份,因为工作关系,我在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逗留数日。作为长寿之乡,在巴马,百岁老人一点不稀罕,八九十岁的老人更是随处可见。通过这十多天的观察,我觉得巴马人长寿的原因,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当地的水土等因素外,还有其他三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心态平和   在我们接触...

  • 大热天你出汗正常吗?

    大热天你出汗正常吗?

      一到夏天,出汗便成了不可避免的事。很多人因为不喜欢那种黏溻溻的感觉,往往躲在空调屋里,拒绝出汗。中医认为,出汗是人体排毒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因此,夏天适当出汗很重要。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如果大量出汗,则汗多伤津。大量出汗后,一定要补水补盐,如喝淡盐水。   虽然强调夏季出汗有助于身体健康,但也不是出汗多多益善。要想知道自己出汗是否正常,可以借助空调,在室温26~28摄氏度的环境中静坐,如果仍然出汗,或稍有活动就汗出不止,则极可能是身体出了问题,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 看中医 绕开四大误区

    看中医 绕开四大误区

    新闻背景:近年来,中医“外热、内冷”的局面,正在悄然转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年初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580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有67.9%的人生病想看中医。《中医药民众认知度调查报告》同时也显示,90%的民众关注中医药发展,88%的民众有过中医药接触经历。 的确,现在生病了去看中医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推崇。陕西省中医药研究会门诊部的张致祥教授告诉记者,很多人看中医,但是如何“看”却很盲目,这不仅不利于医生全面了解病情,还有可能延误对疾病的正确诊治。那么,...

  • 地黄丸有个大家庭

    地黄丸有个大家庭

    前不久记者采访了陕西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胡筱娟主任,介绍了四类人不能服用六味地黄丸。胡主任告诉记者,六味地黄丸其实还有很多小“兄弟”,如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这些地黄丸都是以补肾为主的中成药,它们都发源于六味地黄丸,但由于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不同的中药,因此治疗的侧重点不同。” 老大——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方剂中加入知母、黄柏二味中药配制而成。知母善于滋阴降火,黄柏为清利下焦火热尤其是相火妄动的良药。...

  • 说好的凉茶不是降火么 咋火气还越来越大了啊

    说好的凉茶不是降火么 咋火气还越来越大了啊

    瞅见这天气越来越热 感觉身体里的小宇宙 也被点燃了似的 疯一般地学太阳老祖热情似火 可就咱这小身板 哪能抗得住这么大火 都说凉茶管用 来它十罐 饭前饭后来一罐 喝酒唱歌来一罐 散步约会来一罐 这么多灌下肚 说好的降火呢 怎么最后火气反而更盛了呢 这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上火” 其实中医里完整的讲 叫做“火性炎上” 让你上火的原因有很多 具体可分为外火和内火 顾名思义 外...

  • 三位中医大师的养生经

    三位中医大师的养生经

    陆广莘、贺普仁、颜正华等“国医大师”中医大家,他们不仅德高望重、医术 精湛,且大都是长寿老人,有的耄耋之年 依旧坐堂出诊,有的九十高龄还在带徒 授课。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国医大师 们是怎样养生的。 陆广莘 年过八旬没染过头发 每当陆老出现时,他的真实年龄都 会被大家揣测。浓密乌黑的头发、皱纹少 有的面容、底气十足的声音、稳健有力的 步伐,1927年出生的陆广莘,怎么看都 不像是八十多岁的人。“很多人都问我这 黑发是不是染的,其实我从来都没染过 头发。”那么,陆老...

  • 节气养生 适时是大道

    节气养生 适时是大道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 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所谓大道至简,这首朗朗上口的节气歌,浓缩了我们先人千百年来的智慧与经验,指导了世世代代的桑田农耕。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大自然以其节律有条不紊...

  • “上火”春季为何火气大

    “上火”春季为何火气大

    说到上火,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有所了解,也几乎能够判断一二,比如听说某某长口疮了,就知道上火了;一连好几天加班,眼睛都熬红了,还心烦气躁,咽干口燥,是上火了;小孩儿无缘无故哭闹,睡不安稳,总发脾气,苔黄,小便黄,也是上火了。似乎上火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常客。 一般上火不是什么大病,但它没有季节性、没有地域性,也不分男女老幼,因而十分常见。尤其是现今,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变大,上火的情况也逐渐多起来,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等。 春季到来,人体内的热量较为旺盛,如不注意饮食清淡和规律生...

  • 香港人中医深入大众生活

    香港人中医深入大众生活

    港人生活工作“压力山大”众所周知,但似乎并不影响港人的健康。日本厚生劳动省今年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香港人的平均寿命,男性为81.24岁,女性为87.32岁,为全球最长寿地区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16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全球人均寿命71.4岁,中国人均寿命76.1岁,香港已经远远超出全国人均寿命。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除了香港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居民也都有比较全面的体检、保健意识以外,还真有几个长寿秘诀。 秘诀1:早餐一个七谷面包 营养学家们总倡导食物多样性,每天...

  • 罗有明105岁大医 养生经验

    罗有明105岁大医 养生经验

      ◆罗有明不仅是一位“大医”,还是位健康长寿的老人。她年近百岁仍坚持亲临诊室为患者看病,并有很好的记忆力,常侃侃而谈。罗有明105岁去世,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国家几次为罗有明派送专车,她都再三谢绝了,并将车转送到人民卫生事业最需要的地方。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位骨科专家要用年薪20万元聘老人赴日开办诊所,也被她婉言拒绝。     罗有明,女,1904年出生在河南省夏邑县的罗楼村,“罗氏正骨法”的第五代传人。罗家是个中医正骨世家,有近三百年的历史,&ldq...

  • 国医大师张学文谈养生之道

    国医大师张学文谈养生之道

    中国有30位国家卫生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国医大师”,陕西中医学院教授张学文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是中国西北惟一的国医大师,77岁的张老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国医大师。 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学文先生所治病种涉猎广泛,擅长诊治内科急危重病和疑难杂症,尤其对中风、胸痹、高热、中毒等病症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案和方法,创立了“颅脑水淤证”新理论,形成了“毒淤交夹”、“水淤交夹”、“...

  • 大寒节气吃什么

    大寒节气吃什么

    “小寒大寒,滴水成冰”,20号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这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大雾天和袭人的寒气咄咄逼来,正是进补的好季节。“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大寒时节将由“冬藏”转轨至“春生”,顺应季节的变化,大寒进补的温热性食物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既滋补,又不燥热,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既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如羊肉、牛肉等),还要摄入一些蔬菜(如萝卜、青菜、白菜等),让饮食...

  • 国医大师的“时差养生法"

    国医大师的“时差养生法"

    李济仁,1931年1月出生,原皖 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 师、教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 老中医。 国医大师李济仁已经年届八 旬,但依然思维敏捷、步履轻盈,周 围有很多人向他请教健康长寿秘 诀,他首推养心。 他说,五脏之中养心最为重要, “心理平衡”是健康长寿的基石。对 于现代都市人来说,谁拥有了心理 平衡谁就拥有了健康和长寿。李老 很重视中午的休息,因为心在午时 活动最为活跃,而且这时也是阴阳 交合的时候,休息能保住心气。 情志调养方面,他认为...

  • 大寒节气 养血护肝的美食方

    大寒节气 养血护肝的美食方

      大寒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节。在这个节气里,饮食调养的重点应放在固肾补脾,养血护肝。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小米粥等进行调理。   下面介绍几种固...

  • 前列腺肥大食疗方

    前列腺肥大食疗方

    中医认为:前列腺肥大多由湿热蕴结、瘀血阻滞和脾肾亏虚所致。临床辨证主要分为膀胱湿热、 中气不足、肾阳虚衰、阴虚火旺和瘀血阻滞五个证型。如能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再配以食疗则效果更好。 膀胱湿热 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少黄赤,点滴不畅或闭塞不通,小腹胀闷,烦躁不安,口苦口干,大便溏而不爽或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泻火、利湿通闭。 [冬瓜薏米汤]组成:冬瓜350克,薏米50克,白糖适量。制作:将冬瓜去皮切成块,与泡好的薏米加水适量一起煎汤,用糖调味。用法:以汤代茶,随时饮用。 [茅根瘦肉汤]...

  • 夏天火气大 喝点乌梅汤

    夏天火气大 喝点乌梅汤

    许多人一到夏天就火气大,食欲不振,胃口变得差,这时不妨喝点乌梅汤。 乌梅具有解热、去暑、止泻、镇咳等功效。到了酷暑季节,经常饮用酸梅汤,可以起到祛暑降温、开胃生津、帮助消化、杀菌防病等多种功效,是夏季防暑降温的理想绿色饮料。 做法 乌梅100克,白糖50克,将乌梅用1000毫升水煎,加糖后代茶饮。煮时也可以适量加入一些有滋补作用的药材,如红枣、莲子、甘草和枸杞等。 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 刘涓...

  • 大枣茶 大枣粥 大枣山药粥

    大枣茶 大枣粥 大枣山药粥

      中医认为,春天万物复苏,草木逐渐萌生,动物开始活动,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向外生发,饮食也要顺应这一规律。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温补人体阳气并促进阳气生发,而酸味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气肝气的疏泄。所以“多甘少酸”是春天的饮食原则,而在甘味食物中,以大枣最佳。下面介绍几款大枣食疗方,供您选用。   大枣茶   将大枣洗净切碎,每日取适量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最后将碎枣一起吃下。功效:健脾胃,补气血,尤其适合女性在春天食用。   大枣粥   大枣10~20枚,大米1...

  • 6大食材助你抵抗秋燥

    6大食材助你抵抗秋燥

      入秋以来一直多雨,放晴后不得不谨防秋燥来袭。秋季饮食的重点在于滋阴润燥。西安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吕阳梅推荐6大最适宜秋季润燥的健康食品,为你秋季食疗养生增添美味色彩。   梨   梨具有滋阴润肺、养胃清热、止咳化痰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秋燥”。生梨性寒,老年人不宜一次吃得过多。脾胃较弱的人,可以做成冰糖炖梨,有较好的滋阴效果。   大枣   大枣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具有补益脾胃、滋养阴血安神,缓和药性的作用。大枣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P,对防癌、防治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有益。“...

  • “身边良药”紫皮大蒜

    “身边良药”紫皮大蒜

    大蒜在我同南北扦地均有栽培。供药用的一般为紫皮大蒜,有化积消胀,健胃,杀虫解毒之效。对痢疾、伤寒、副伤寒、白喉、结核、大肠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临床应用举例如下。 1.预防流感:大蒜捣烂取汁加水10倍滴鼻。或每天吃生大蒜头数枚。 2.预防流脑:紫皮大蒜醋浸后牛吃,每日数次。 3.预防百日咳:大蒜去皮捣碎加开水两倍,浸泡12小时去渣,每日3次,连服20-30天。注:3岁以下幼儿每次半匙,3-5岁每次1匙,5—11岁每次3匙。 4.治菌痢、腹泻:大蒜4-5枚,连服3天。...

  • 大暑节气怎么来的?养生应该如何做?

    大暑节气怎么来的?养生应该如何做?

    季夏三月,腐草化萤 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节气。“古人说的“暑”即是“热”,而处在七月末的大暑节气,顾名思义,正是三伏天中最让人“汗颜”的中伏了。古人将大暑划分为三候,分别是:“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没有最热,只有更热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

  • 七大上火症状食疗帮你解决

    七大上火症状食疗帮你解决

    上火,是泛指头面部的各种炎症,如鼻黏膜、口腔黏膜、眼结膜、咽部的炎症。虽然都是上火,但绝不是一上火就该清热泻火,因为“火”有虚实之分。一起来看看简单有效的去火方法。 1.喉干嗓哑: 饮淡盐水;服蜜梨膏;饮橘皮糖茶。 2.咽喉肿痛: 常吃生梨能防治口舌生疮和咽喉肿痛;用醋加同量的水漱口,可减轻痛苦;嫩丝瓜捣烂挤汁,频频含漱;咽喉疼痛时,可用一匙酱油漱口,漱1分钟左右吐出,连续3—4次。 3.口角或口腔长疱: 切几片生姜人口咀嚼,可使水疱慢慢消除;临睡前洗好脸,挤点眼药膏涂在口唇疼痛...

  • 中医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要突出四大特色

    中医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要突出四大特色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承载着丰富内容,凝聚着哲学智慧,在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核心理论、基本方法得到有效保持,保证其特色不变形、不走样。 •要让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被当代人普遍接受、主动吸收,就需要对其进行符合当代人思维方式的创造性转化,在不改变其核心和本质的前提下,利用现代科学思维方法重新阐述、表现。另外,在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转化过程中,必须尊重当代人的语言习惯。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属于“盘活存量”,是其创新性发展的基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