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性 第120页

性 第120页

  • 慢性胃炎方药 黄氏消痞方

    慢性胃炎方药 黄氏消痞方

    黄福斌,男,汉族,1959年生。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5年,主持和参与临床科研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擅长脾胃病的诊治,“黄氏胃科”在当地颇有声誉。   组成:党参10克, 炙黄芪30克,茯苓10克,炒白术10克,枳壳10克,紫苏梗30克,陈皮10克,川厚朴10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理气消痞。...

  • 王垂杰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

    王垂杰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一种由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胰液和十二指肠液)过度回流于胃中,进而破坏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及糜烂等症状的慢性炎症性病变[1]。BRG在普通人群中的总检出率约为11.30%,且夏季高发[2]。研究表明,反流液中的胆汁酸可独立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家族史等其他因素,单独作用于胃黏膜,影响胃黏膜的萎缩程度,使病情进一步发展为萎缩性胃炎,甚至逐渐向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性增生等胃癌前病变转变[3]。目前,西医针对BRG胃脘胀闷不舒、嗳气、恶心、反酸等...

  • 放射性直肠炎 培养和保护元气

    放射性直肠炎 培养和保护元气

    放射性直肠炎是恶性肿瘤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统计资料显示,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在5%~17%,放射发出的能量,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生化改变,可导致细胞受损和死亡,而迅速增殖的细胞(如肠黏膜)对照射最敏感,遭受损伤的危险性最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便,重者排脓血便。目前对本病临床治疗主要采用西医对症处理及营养支持疗法,包括有高压氧治疗、手术等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 放疗损伤机体元气 在临床表现上,反射性直肠炎属中医学“泄泻”...

  • 从“心为噫”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嗳气

    从“心为噫”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嗳气

    慢性萎缩性胃炎 (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系指胃黏膜上皮遭 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肠上皮化 生和 ( 或) 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 [1 ] 。 2011 年一项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1 ] ,中 国 CAG 患者的发病率约为 35. 1%。有研究对 1985—2009 年间在上海某医院就诊的 1592 例 CAG 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有 349 例 ( 21. 92%) 进展为 异型增生,47 例 ( 2....

  • 治慢性胃病应把握好砂仁用量

    治慢性胃病应把握好砂仁用量

    慢性胃病,主要包括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等。患者或表现为不欲饮食、胃脘胀满或有隐痛,或伴有嘈杂吐酸等;或表现为在某些危重病或慢性病中出现不欲饮食、胃胀或胃痛等。从中医角度分析,多数是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失常,胃主降、喜湿恶燥的特性受到挫伤所致,从而形成了肝气犯胃、脾胃气虚、脾胃虚寒、湿热中阻、胃阴亏虚、瘀血内阻、肝胃郁热等证型。 临证治疗各种慢性胃肠病,如辨证不清即贸然应用砂仁,或砂仁用量大、配伍不当等,不但起不到治疗效果,甚则效得其反。当患者出现慢性胃炎时,其消化道黏膜肌层萎缩,胃酸及消...

  • 张琼林针药 拟诊 麻痹性肠梗阻

    张琼林针药 拟诊 麻痹性肠梗阻

    张琼林,主任医师,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善于治疗内、妇科等疑难病以及急危重症,疗效卓著。笔者随师临证十余年,兹整理一验案如下。 1980年4月30日下午,张琼林突然接到某医院全院大会诊的邀请通知书。患者为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的老军官。刘某,男,77岁,感冒迁延月余,无痛血尿2天后做逆行肾盂造影检查,因机械故障,操作约2小时,本来形体虚羸,弱不禁风,术中折腾后,正气日衰,腑实难行,以致矢屁不通,8天来腹胀如箕,叩之如鼓,肠鸣音几乎消失。拟诊:麻痹性肠梗阻,保守...

  • 治神经性呕吐验方

    治神经性呕吐验方

    验方一:竹茹10g,半夏10g,陈皮10g,五味子10g,合欢皮10g,生姜15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治神经性呕 验方二:党参10g,白术10g,旋覆花10g,半夏10g,茯苓10g,生姜15g,夜交藤10g,远志6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验方三:柴胡10g,香附10g,竹茹10g,代赭石12g,半夏10g,陈皮10g,生姜15g,五味子1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治神经性呕吐 验方四:陈皮10g,半夏10g,...

  • 静顺汤治疗慢性腹泻

    静顺汤治疗慢性腹泻

    编者按:2017年5月12日和12月27日,本报先后报道了《司天运气方之苁蓉牛膝汤治验》和《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丁酉年审平汤验案集锦》两组运用三因司天方的临床验案,展示了中医学五运六气天人合一必先岁气的临床思维。进入戊戌年后,相应司天方的应用和疗效为很多读者所关注,本版收集整理了部分静顺汤的临床医案,以期对关心“三因司天方”临床应用的读者有所启迪。 陈言《三因方》所载静顺汤方:白茯苓、木瓜干、附子、牛膝、防风、诃子、甘草、干姜。缪问《三因司天方》方解:&l...

  • 辨治慢性胃炎的思路及经验 运用祛邪或扶正祛邪等治则

    辨治慢性胃炎的思路及经验 运用祛邪或扶正祛邪等治则

    国医大师张学文从医六十余载,德艺双馨,治疗各种疑难病、难治病疗效颇佳,笔者有幸侍诊左右,颇受启发,获益良多,现将其辨治慢性胃炎的思路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病因病机 慢性胃炎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多数患者尚无显著症状,常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不良、餐后饱胀、反酸、恶心等,严重者可见贫血、消瘦、腹泻等。中医根据主要症状的不同,可分属“胃脘痛”“纳呆”“胃痞”“嘈杂”&...

  • 胃脘痛,浅表性胃炎,良附丸

    胃脘痛,浅表性胃炎,良附丸

    广东省英德市中医院祝建华主任医师临床喜用经方,并常与时方合用,疗效显著。现浅述其用逍遥散合良附丸经验。 逍遥散出自《和剂局方》,具疏肝和脾,养血调经之效。良附丸出自《良方集腋》,具疏肝行气,温中止痛作用。两方疏肝行气功效相近,但前者还可健脾养血调经,然后者可温中止痛。两方合用不仅增强了疏肝行气之效,而且又加强了温中和脾的作用。 刘某,女,34岁。2018年7月3日初诊,自述近3个月来因家庭矛盾和工作不顺利,出现上腹部胀闷不舒,并牵引两胁胀痛的症状。末次月经来时双乳胀,口淡,纳差,易怒,时叹气,睡...

  • 治肠套叠方 治慢性结肠炎方 治泄泻方 治慢性肝炎方

    治肠套叠方 治慢性结肠炎方 治泄泻方 治慢性肝炎方

    治慢性结肠炎方 组成:木香(后下)5g,川连5g,柴胡10g,白芍15g,枳壳6g,甘草5g,太子参30g,白术15g,云苓15g。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 加减: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g;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g,补骨脂10g。 治泄泻方 组成:新鲜番石榴叶30片(干品15~30g) 功效:消炎止泻。 主治:肠炎泄泻,细菌性痢疾。...

  • 慢性胃炎 中医处方清胃以治其本

    慢性胃炎 中医处方清胃以治其本

    尚品洁主任医师是第四批全 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 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 家、湖南省名中医,崇尚脾胃学说, 长于治疗内科疑难病。尚品洁主任 于五十载的行医生涯中对Hp(幽 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独到的见 解,并自拟方药治疗本病,疗效显 著。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 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目前公认Hp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 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尚老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 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失调、脾 胃虚弱、瘀血阻络等,导致中焦气 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外邪乘虚...

  • 从“烧伤”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思路

    从“烧伤”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思路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是胃黏膜上皮反复遭受多种致病因素损害而导致固有腺体减少或萎缩、黏膜变薄,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胃部疾病[1]。在CAG发病机制方面,姚乃礼认为邪毒伤及胃络会导致胃络发生萎缩、异型增生甚至癌变的病理变化[2]。通过临床诊疗CAG患者及查阅近5年相关文献研究,笔者发现单纯的“邪毒”理论并不能完整解释CAG症状的多样性和病机的复杂性,故在上述发病机制基础上提出从&...

  • 缓解夏季急性腹痛点按合谷穴 少商压商阳

    缓解夏季急性腹痛点按合谷穴 少商压商阳

    每到夏季,很多人都喜欢吃冰镇西瓜、冰淇淋等消暑止渴,虽然这些生冷食物能带来夏季一时的凉爽,但是大量进食尤其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很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因为太过寒凉的食物会对肠胃产生强烈刺激,导致肠胃出现急剧痉挛。缓解夏季急性腹痛,可以试试穴位点按法,几分钟就能解决烦恼。 点按合谷穴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两种简便的取穴方法为:1、拇指、食...

  • 慢性腹泻大便次数增多 升阳止泻汤

    慢性腹泻大便次数增多 升阳止泻汤

    沈炳章,1943年出生,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曾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脾胃病及疑难杂病。 组成:炙升麻6g,炒柴胡6g,煨葛根9g,防风炭9g,炒党参12g,炒白术12g,干姜5g,炙甘草3g,云茯苓12g,乌梅9g,炒枳壳9g,陈皮6g,砂仁3g(后下)。 功能:升阳健脾,除湿止泻。 主治:慢性泄泻属脾气下陷、湿阻中焦者。 用法:每日1剂,分煎...

  • 胆汁反流性胃炎 化浊解毒方药

    胆汁反流性胃炎 化浊解毒方药

    【胆汁反流性胃炎】   楚某,女,39岁。2015年9月21日初诊。   主诉胃脘胀满伴口苦、口干6个月,加重10天。患者素来情志抑郁,6个月前由于情志不顺,而致胃脘胀满、口苦、口干。10天前因劳累加重,故来门诊就治。现症见胃脘胀满,口苦、口干,纳可,寐可,大便先干后稀,日行1次,小便调,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河北省中医院消化内镜示:胆汁反流性胃炎伴糜烂。   诊断 胆汁反流性胃炎(浊毒内蕴,肝胃不和)。   治法 化浊解毒,疏肝和胃。   方药 藿香15克,...

  • 浅表性胃炎 治则方药

    浅表性胃炎 治则方药

    患者李某,女,26岁。2017年7月21日初诊。诉胃脘痛2年余伴消瘦。胃脘时有嘈杂,饥饿时伴见胃中烧灼感,偶有吞酸;食欲尚可,不能多食;矢气频,饮食油腻则易腹泻;易疲劳,体消瘦;夜寐尚可,偶有做梦;怕冷,手心发烧。平素大便日一行,质偏黏腻,细软条状,时时挂厕,小便淡黄。末次月经2017年7月11日,7天干净,量少,色红黏稠,白带较多。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寸浮。胃镜示:胃体黏膜散在出血点,中度浅表性胃炎,Hp(+) 诊断:(肝胃不和型)嘈杂(西医称为浅表性胃炎)。 治则: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 杨巍治疗炎症性肠病经验

    杨巍治疗炎症性肠病经验

    炎症性肠病广义上是指以肠道炎症为临床表现的 相关疾病, 狭义上则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 个相对独立的病种。中医学上两种疾病尚无明确的病 名, 均根据各自临床表现, 将其归于类似的中医病名之中。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多归属于中医学“肠澼” “腹 痛 ” “泄泻 ” “痢疾” “肠风” 等范畴 。《素问·太阴阳明 论》 曰 :“饮食不节, 起居不时者, 阴受之&hell...

  • 慢性胃炎中医相应治法

    慢性胃炎中医相应治法

    河北省名中医张洪洲根据慢性胃炎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将慢性胃炎分成8种证型,并制定了相应治法。现总结整理如下。 1.辛开苦降法 寒热错杂证,寒指中焦虚寒,热指肠胃湿热,脾胃居于中央,中央者升降之枢,脾胃和则纳运正常,升降有序,如寒热互结中焦,则脾胃升降失司。临床表现为心下痞塞、不思饮食、嗳气、肠鸣腹胀,便溏或腹泻,时有口干口苦、心中烦热、吞酸嘈杂、头晕、呕吐,舌尖红、苔薄黄而腻,脉弦数。相当于现代医学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 张洪洲认为此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证,应治以辛开苦降法,首...

  • 慢性胃炎谨遵古人“治未病”的思想

    慢性胃炎谨遵古人“治未病”的思想

    王玉英教授为北京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特别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注重辨证施治,同中求异,运用补益脾胃、活血行气、辛散苦降法治疗慢性胃炎。其用药特色包括药性平和、补泻兼施、擅用药对。并且王教授非常注重日常调摄,其治疗慢性胃炎谨遵古人“治未病”的思想,临证之时常叮嘱患者注意饮食起居对身体的影响,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辛散苦降 脾虚气弱,运化失司,痰湿内停,日久化生湿热,又可耗伤胃阴,伤及胃络...

  • 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降逆法 通腑导滞法 肃降肺气法

    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降逆法 通腑导滞法 肃降肺气法

    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单兆伟,长期从事中医脾胃病理论、临床研究工作,曾师从于著名脾胃病专家张泽生教授和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有独特经验,现介绍如下。 反流性食管炎属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溃疡。西医认为该病主要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为抑酸、保护消化道黏膜及促动力等,虽可使症状得到缓解或暂时治愈,但许多...

  • 肠梗阻案 治法通里攻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案 治法行瘀散结

    肠梗阻案 治法通里攻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案 治法行瘀散结

    肠梗阻案 杨某某,男,34岁。1978年10月23日诊:患者持续性腹痛腹胀,阵发性加剧近2日,伴恶心呕吐,大便不通。查腹部膨隆,压痛拒按,可见肠型,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数。X线腹透显示肠内大量积气,并有阶梯状液平面。 诊断:(腑实内结型)肠结(肠梗阻)。 治法:通里攻下。 处方:生大黄15g,川朴15g,枳实15g,炒卜子15g,桔梗10g,桃仁10g,白芍30g,当归12g,元胡15g,旋覆花15g(包),水煎服,1日2剂。 服药1剂后,腹痛...

  • 湖南名医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经验

    湖南名医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经验

    尚品洁主任医师是第四批全 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 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 家、湖南省名中医,崇尚脾胃学说, 长于治疗内科疑难病。尚品洁主任 于五十载的行医生涯中对Hp(幽 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独到的见 解,并自拟方药治疗本病,疗效显 著。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 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目前公认Hp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 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尚老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 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失调、脾 胃虚弱、瘀血阻络等,导致中焦气 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外邪乘虚...

  • 李佃贵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李佃贵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国医大师李佃贵首创浊毒理论,在治疗了大量的脾胃肝胆类疾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病变。目前主要采用抑酸药、促胃动力药物对症治疗,短期疗效较好,但症状易复发,需长期用药维持治疗,患者依从性较差。李佃贵在临床应用化浊解毒方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 病因病机 反流性食管炎在不同的患者中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主要表现除了反酸、烧心、胸痛,还可伴有上腹痛,痞胀、嗳气等症状。但在临床中可以见到大量的患者来诉吐酸水或反酸不适。故&ldq...

  • 大叶性肺炎的偏方秘方

    大叶性肺炎的偏方秘方

    疾 病 描 述 大叶性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少数病人也可由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病毒所引起。病变常侵犯肺的一叶或一叶的大部分,病变严重时可累及2—3个肺叶,一般以右下肺最为常见。青壮年患者多见,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下以高热、寒战、咳嗽、胸痛、咯铁锈色痰及肺实变体征为主要表现。在祖国医学中属“温热病”或“肺热喘咳”等范畴。 1、寒解汤 组方:水煎服,每日3次 制用法:生石膏30克蝉衣6克知母24克连翘10克 2、前胡汤 组方:水煎服,...

  • 单兆伟诊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特色举要

    单兆伟诊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特色举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 系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 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 伴或不伴纤维替代、 肠腺化生 和( 或) 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 [1 ] 。属于 中医学 “胃痛 ” “痞满” 等范畴 [2 ] 。由 Correa 提出来的 胃癌的发展阶段“正常胃黏膜 - 浅表性胃炎 - 萎缩性 胃炎 - 肠上皮化生 - 异型增生 - 胃癌” 已得到国内外 学...

  • 细菌性痢疾的防治

    细菌性痢疾的防治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dysentery) 简称菌痢, 是我国首要的盛行症之一,严峻威胁着人类的出产和日子。 一般儿童的发病率比较高, 然后是中青年, 老年人最少。 下面仅就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特色及其防治办法做简略的介绍。 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特色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的消化系统盛行症, 其首要的病变机理是结肠化脓性炎症, 表现为里急后重、 腹泻、发热、 发冷、 腹痛、血脓性大便等临床现象。 急性患者和缓慢患者以及带菌者都能够作为传染源。 细菌经过水、 食物、 日常日子的触摸...

  • 慢性胃炎中医结局评价指标展望

    慢性胃炎中医结局评价指标展望

    慢性胃炎中医医生报告结局量表构建的理论分析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具有确切疗效 [1] , 其结局 评价指标包括内镜评价、病理学评价、症状与证 候评价、生活质量评价及血清标志物评价等 [2-3] 。 中医学传统评价以医生判断为主, 目前临床上慢性 胃炎的评价主要依赖内镜检查和病理活检 [4] 。 医生 报告结局(clinician-reported outcomes, CROs)作为 一种结局评价指标, 不仅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 特点, 同时有利于症状量化及标准统一化。 本文试 探讨以中医CROs量表作为慢性胃炎的中...

  • 肠胃疼痛 神经性胃痛验方

    肠胃疼痛 神经性胃痛验方

    各种肠胃疼痛:甘松香、木香、厚朴等,煎服。 神经性胃痛:甘松香、香附、沉香等,煎服。 痰眩:半夏曲、天南星各二两(60g),甘松一两(30g),陈橘皮一两半(45g)。上为细末,水煮面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生姜汤下,食后。 癔病,神经衰弱,肠胃痉挛等:甘松六钱(18g),广皮一钱半(4.5g)。水500ml,浸于沸水内3小时(每半小时内煮沸1次)。分12次服,日服6次。 肾虚齿痛:甘松、硫黄等份。为细末,百沸汤泡,漱口。 湿脚气,收湿拔毒:甘松、荷叶心、藁...

  • 李聚林从“治中焦如衡”论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李聚林从“治中焦如衡”论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胃灼热、顽固性咳嗽等一系列表现的慢性疾病。经过双倍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8~12周后胃灼热和/或反流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称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1]。有研究显示,RGERD占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30%~40%[2,3]。目前,该病病因病理尚未明确,可能与持续胃酸反流、食管黏膜完整性持续被破坏、持续胃或十二指肠非酸反流、食管高敏感性等因素相关[4]。李聚林,主任医师,硕士研...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