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第124页
-
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妙方方解
某日翻看验方书籍 ,忽见治疗流行性出血 热之药方,其辨证施冶 之精确、用药之精炼、 剂量之适中,不禁慨然 赞叹,如此妙方,当以 普及。 处方及用法:石膏 120克,知母10克,水牛 角60克,生地30克,丹 皮10克,赤芍10克,白 茅根60克。水煎服,每 日1剂(重症者2剂), 日夜连服。 方解:方中用大寒 且量大的生石膏配以知 母以清阳明气分之热, 为白虎汤之意;用水牛 角代替犀牛角,并配加 生地、丹皮、赤芍以清血 分之热,为犀角地黄汤 之意;重用白茅根以止 血。诸药合用,共处奏清气 分、血分之邪热并止血之...
-
经方治疗顽固性哮喘一例
张某,男,46岁,农民,2021年7月2日就诊。诉经常气喘痰多,严重时不能平卧,已有10多年之久,常因受风寒诱发,服用氨茶碱,复方甘草片等药物,效果不佳。春夏常发,时轻时重。一周前因感受风寒,突然哮喘发作,不能平卧,声粗气喘,鼻有清涕,喉有痰鸣音,咯白色黏痰,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输液七天,效果不佳,求治中医。刻诊:胸满闷塞,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张口抬肩,呕恶,食欲不振,口黏不渴,舌质淡白,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濡滑。听诊:两肺哮鸣音满布。 诊断:(痰浊阻肺,肺失肃清型)喘症。...
-
顽固性发热的治疗需分型辨证 识机立法
发热是临床各科的常见症状,目前关于发热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发热是机体的一种免疫、保护性反应。顽固性发热病程较长、病情顽固,且经多重治疗乏效。山东中医药大学陶汉华教授对于中医药治疗发热性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在治疗顽固性发热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审证求因,辨机为要 顽固性发热常见的病机有湿热蕴蒸、气郁发热、瘀血发热、阴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阳虚发热等。然而这些病机描述均比较概括,具体辨证时还要辨明病位所在、病情轻重。以阴虚发热为例,临床上要根据脏腑辨证选用方药,偏肾阴虚者,可用...
-
非活动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辨治
病证结合作为中医诊疗的核心,包含了传统的中医病证结合与现代病证结合两种模式,前者是指中医辨病治疗和辨证治疗的结合,后者则是指现代医学辨病与中医辨证的结合。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疾病谱的改变,单纯的古代中医病名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的临床医学需要。例如传统中医对甲状腺及其相关疾病的认识相对笼统、模糊,多归于“瘿病”范畴。然不同的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转归迥异。笔者认为甲状腺疾病的诊治应借西医之优势,除了参考患者的症状、体征外,还需借助实验室检查、超声、影像学等手段作为辅助,从微观...
-
治自汗方 治神经性耳鸣方
治神经性耳鸣方 处方:法半夏、茯苓、柴胡,蝉 蜕、橘红、僵蚕各8克,当归内克, 石菖蒲、赤芍、白芍、丹参各15克, 葛根2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 主治:神经性耳鸣,中医辨证 属痰火郁结型。症见耳鸣声音多 宏而粗,耳内胀闷,兼有头晕目 眩,胸脘满闷,痰多,舌红,苔厚 腻,脉滑数。 陈志国 治膝关节滑膜炎方 处方:黄芪、薏苡仁各15克, 宣木瓜、党参各9克,白术、苍术、 陈皮、茯苓、防己、五加皮、独活、牛 膝各7克,防风5克。水煎分3次 服,每日1剂。 主治:膝关节滑膜炎,中医辨 证属风寒湿阻型...
-
抗中暑药 抗急性腹泻药 防治蚊虫叮咬药
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七月底,夏秋交替时节即将来到。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是许多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那么,你家中的常备药物是否够用呢?为了全家的健康,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季节应该准备哪些药物吧! 抗中暑药 藿香正气丸(水、液、胶囊)具有散寒化湿、和中祛暑的作用,可用于防治外感寒湿及寒湿内盛导致的脘腹胀痛、呕吐腹泻等症。人丹也是夏季防暑的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暑、避秽止呕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等症。 抗急性腹泻药 从清热解毒中药黄连等中提取的...
-
黄豆猪肝汤可治缺铁性贫血
点评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黄楚燕 老年人贫血发生率高达35%,因此老人要特别重视贫血问题。对于轻微的缺铁性贫血,我们可以采取食疗调理,而黄豆猪肝汤是个不错的选择。 做法: 准备黄豆、猪肝各100克。先将洗净的黄豆在沸水中浸泡片刻,再将猪肝洗净、切片,然后与食盐、淀粉拌匀;葱姜洗净,切好备用。水煮沸,加入姜片、葱段及少量食用油,几分钟后,再放入猪肝及黄豆。煮至熟透时,调味即可。每日2次,连服2周,可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贺州 胡女士) 专家点评: 广州中...
-
梁冰辨治溶血性贫血经验
梁冰, 主任中医师, 全国第二、 三批老中医药专 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曾任全国中医血液 专病中心主任, 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导师; 从事中医、 中西医结合诊治血液病40余年, 积累丰富 经验;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 特将其辨治溶血性贫血经 验整理如下。 病因病机:脾肾亏虚为本,湿瘀内蕴为标 溶血性贫血包括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两 类, 前者常见地中海贫血、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 乏症 (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G6PD缺乏症)等, 后...
-
发作性低热 中医诊断处方
发作性低热 患者,男,42 岁,2014 年11 月26 日初诊。主诉: 发作性低热3 年,寐浅易醒20 余年。患支气管炎3 年,受凉及劳累时发作,每年发作3 ~ 4次。发时低热,自觉心前区不适,时有咳嗽。近日体温37. 2 ~ 37. 3℃,经治疗后好转,但仍时有低热。6 年前查出肾钙化,常觉腰酸。刻诊: 心悸,急躁易怒,食后腹满,恶寒,小腹尤甚,喜热饮食,小便无力、小便黄,体力欠佳,易疲劳,口干,舌稍黯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细滑。吸烟史20 余年,饮酒史20 年。 中医诊断: 低热; 失眠。...
-
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见证型辨证选药
根据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表现的不同,常见证型有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及急劳温热型的不同。 1.阴虚证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头晕乏力,心悸易惊,少寐多梦,低热盗汗,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时有肌衄、齿衄、鼻衄等,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或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选药】可选用复方阿胶浆、养血饮口服液之类,若见出血者可加用三七胶囊等。 此类成药多由黄芪、当归、阿胶、鹿角胶、大枣、红参、熟地、党参等药物组成,可发挥良好的滋...
-
再生障碍性贫血 气血两虚型虚劳治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马昆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多种发病机制导致的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严重损伤,从而出现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和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再障发病可能与化学药物、放射线、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有关。再障主要见于青壮年,其发病高峰期有2个,即15~25岁的年龄组和60岁以上的老年组,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根据骨髓衰竭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病程进展情况分为重型和非重型再障以及急性和慢性再障。...
-
布鲁氏菌病发热验案 小儿急性淋巴结炎五根汤
三仁汤合小柴胡汤治布鲁氏菌病发热验案一则 患者女,53岁,2021年5月28日初诊。主诉:发热2个月,每日下午及傍晚体温升高到39℃,在当地多家医院检查及进行输液治疗,效果不佳。后到北京协和医院特需门诊检查,等待结果之余,经人介绍来笔者门诊就诊。刻下:面色萎黄,神疲懒言,偶见胸闷,口苦口黏,心情不畅,饮食不香,喜叹息,小便黄,大便正常,舌红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湿邪阻滞,郁久化热。 治则:清热化湿,宣畅气机。 处方用三仁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9g,清半夏10g,...
-
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益气补血汤
周信有,男,1921年生,山东人。甘肃中医学院著名教授。从事医、教、研70余年。上世纪40年代悬壶于安东。1960年奉调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任教。1970年支援大西北医疗事业调到甘肃从事医、教、研工作。1978年甘肃中医学院成立,调任该院内经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处长等职。 2004年获评首届甘肃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内经》教学及中医临床工作,对《内经》理论研究颇深,临证经验丰富,擅治肝胆病、脾胃病和老年病。出版著作有《内经...
-
《伤寒论》法方禁例与医源性变证的防范
中医药学独特的辨证施治之法、方药之有效性 日益受到临床医生与患者的肯定,但临床注重疗效 的同时,更需提醒医者,临证立法遣方更需注重其 安全性 。 《伤寒论》乃集古代医学大成之作,其 理、法、方、药俱全,系统地阐述了内科杂病的辨 证论治方法,并且以其独到的经验,对小柴胡汤、 桂枝汤等临床常用方剂以及八法中下法、汗法等治 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归纳出其临床禁忌,强调应尽 量避免医源性变证的发生,对后世医家遣方用药的 规范有着深远的影响。 1 方药禁例 1. 1 桂枝汤禁例 桂枝汤是治疗外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其解肌袪 风...
-
耳痛,急性中耳炎,清泄热毒治则处方
刘某,男,26岁,2006年12月30日初诊。该患者一开始为上呼吸道感染,继而耳痛,发热,体温38.6度,面部、腮颊部也牵掣作痛,经医院查看,确诊为急性中耳炎。现脉细苔黄。 确诊:耳痛。 辨证:风热邪毒上壅耳窍。 治则:行血疏风,清泄热毒。 处方:金银花12g,板蓝根12g,连翘10g,黄芩10g,元参10g,牛蒡子10g,桃仁6g,陈皮5g,苍耳子(炒)5g,白僵蚕(炒)5g,蝉蜕4g,黄连3g。水煎2次,兼并药液,分2次服用。 服药5剂后,其体温康复正常,耳痛亦...
-
突发性耳聋 针刺取翳风穴、下关穴、风市穴
突发性耳聋亦名特发性聋;暴聋,是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一个常见类型,是指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检测至少在相邻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甚者伴有耳鸣、耳内闷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表现。临床发现免疫介导、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和突发性耳聋的发生有紧密联系,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血脂异常亦可诱发,其中内耳微循环障碍被视作突发性耳聋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耳蜗是突发性耳聋发生后最容易受损的部位。 突发性耳聋有一定自愈性,但概率小,且2至4周是其有效治疗时间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