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第34页
-
夫妻生活要讲精气神
中医学认为色欲过度,伤人之精、气、神。而精、气、神是人之三宝。 性生活不当和过度,中医学称之为色欲过度。色欲过度除了常可致性功能障碍外,还是造成人体虚损劳伤以及早衰的重要因素。因为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要想养生,先应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身健而少病。内则五脏敷华,外则肌肤润泽,容颜光彩,老当益壮。因此,养生专家以精气神为三宝,而尤其以精为宝。而以精为宝,首先要戒色欲伤。在这一方面,前人有许多论述和实践经验,亦简介如下: 一、性生活不可绝 性生活是人的正常本性,正常的性生活,使男欢女畅,阴阳调和,...
-
莲子:补中止泻 安中固精
中医认为,莲子生食养胃清心,熟食固肾厚肠,适用于心悸、失眠、体虚、遗精、白带过多、慢性腹泻等症。它的特点是不温不燥,既能补又能固,因此,能补中止泻,安中固精,久食可强身旺神,延年益寿。 莲子常用量每次5—10 克,它与不同的食物搭配,能产生不同的保健功效。如莲子糯米粥,具有补中益气、清心养神、健脾胃等功效;莲子大枣扁豆粥,对脾虚久泻不愈、神疲乏力者甚宜;同糯米混合制成莲子糯米糕,可以健脾胃、补虚损,常吃可治疗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腹泻。下面介绍几款屡试不爽的莲子食疗方: 莲子枸杞羹 用莲子250克,枸杞3...
-
气虚体质的养生 饮食调养精神调摄
一些气虚者身体发胖,是因为气虚不能运化体内的津液,水湿潴留,故身体偏胖。另一些气虚者身体消瘦,是因为气虚不能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周身。气虚者常见面色白而无光泽,说话声小、气短、倦怠,动则尤甚。这是气不够用所致。气不能固表,常自汗出,记忆力差、健忘。气虚不荣,故舌质淡,脉跳无力。若基本具有上述症状,即说明是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的养生关键在于补气。肾为元气之根,脾为生气之源,故补气重在补脾益肾。 饮食调养: 经常周身乏力、腰酸,是肾气虚的表现,应常食山药、栗子、海参。山药每次服10~30克...
-
鱼鳔胶:高级补品 治肾虚滑精吐血崩漏
鱼鳔胶为高级补益佳品,所用之鱼鳔主要为大黄鱼、小黄鱼等的鱼鳔,为“海味八珍” 之一。鱼鳔胶味甘性平,入肝、肾经。有补益精血,滋养筋脉,养肝益肾,养血止血,散瘀消肿之功效。适用于肾虚滑精,吐血崩漏,腰膝酸软等,为高蛋白滋补佳品。 1.肾虚滑精。本品味甘质稠,入肾补精。治疗肾虚封藏不固,梦遗滑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可用鱼鳔胶500克,沙苑蒺藜240克,五味子60克,共研细末,炼白蜜为丸,如绿豆大,空腹温服或淡盐汤送服。 2.吐血崩漏,创伤出血。本品烧炒存性,可入血止血,且能滋养精血。故善治...
-
遗精滑精药膳 晚上遗精怎么办
中医认为,遗精是因为肾失摄藏所致,与肾、心、肝、脾等 有关,其中肾是主要原因。 若劳逸不能结合、忧郁损肝、房事不节、嗜食醇酒厚味者, 均会导致肾失封固而产生遗精、滑精。 遗精是指男子在无性行为的情况下精液自行排出的病症,分 为梦遗和滑精。梦遗是指在睡眠中做梦时发生的遗精,而滑精是 指在睡眠中无梦时发生的,甚至在清醒时发生的遗精。 未婚青少 年发生遗精为正常生理现象,未婚成年男子和婚后分居者也可能 发生遗精,如遗精后无身体不适则为正常生理现象。如果婚后有 规律的性生活仍然遗精,或未婚者频频发生遗精(每周超...
-
丢弃萝卜缨 等于丢弃了萝卜的精华部分
萝卜缨是含钙量最高的蔬菜,非常适合缺钙的人群,要是把萝卜缨丢弃掉了,等于丢弃了萝卜的精华部分。 不管是什么种类的萝卜缨,在补钙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以号称补钙作用很好的大豆为例,每100克大豆的含钙量大约在191毫克左右,但每100克红萝卜缨的含钙量则是350毫克,钙含量几乎是大豆的一倍。除了补钙,萝卜缨中富含粗纤维,还能缓解便秘。此外,萝卜缨含钼较高。因此,常喝点萝卜缨汤,有一定的预防近视眼、老花眼、白内障的作用。 萝卜缨和很多蔬菜一样,维生素易流失,最好是焯一下凉拌着吃。此外,也可以用萝卜缨来包饺子和熬汤...
-
中医学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塑造功能和熏陶功能,能够把各种个人的、主观的精神产品变成社会的和客观的意识和精神,传统文化对中医教育亦是如此。尤其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已经几乎成为一种另类的追求,取而代之的所谓非主流文化充斥着浮躁、奢靡的气息蚕食着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医学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经久不衰,全面提升中医学子的传统文化素养,对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大有裨益。 01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教育的关系 中医教育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丰富的文化积淀是中医教育理论的思想源泉。孙思邈的&l...
-
中医药文化中的包容精神源远流长 根基深厚
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包容精神,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包容精神促进各种文化要素的交流互鉴,激活出不同文化的潜在活力,不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文化新形态。而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容精神在其发展历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医药文化中的包容精神源远流长、根基深厚。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异论篇》中列举了东方、西方、北方、南方、中央五个地域的地理特点、风俗习惯、好发疾病,以及对应的砭石、毒药(泛指治病的药物)、艾焫、微针、导引按蹻等五种治疗方法,提出“故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