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 第39页

精 第39页

  • 刘仁斌:中医药治疗要“精准”

    刘仁斌:中医药治疗要“精准”

    “精准使用中医药,中西医协同起效,这样可以有效缩短病程,提高救治率……”疫情发生后,这是刘仁斌对同事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刘仁斌是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医学中心主任,也是十堰市新冠肺炎第二定点医院中医救治组组长。 在第二定点医院,刘仁斌等3名中医各自包联一个病区,在巡查汇总所有病例进行分析、研讨后,推出了一套具有十堰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案,包括针对高风险人群预防用方和新冠肺炎患者6种证型处方,分别针对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确诊但无临床症状和恢复期...

  • 周天寒教授的《周天寒医论精选》

    周天寒教授的《周天寒医论精选》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周天寒教授的《周天寒医论精选》(我国中医药出书社出书)展示给读者的,是他阅历中苦与寒苦难的写真、香与甜收成的结晶。 学经典、跟名师是根底。医者“有必要读书多,阅历久,战兢履薄,澄心玩索,而始得其宜也。”(清·王三尊《医权初编》)学经典,是作者终身的功课,贯穿于他50多年的从医生计。他认为,“学习中医,有必要要先学习中医经典,培养中医思想。”“首先要苦读勤记,锲而不舍;其非必须勤做笔记,并坚持不懈;再非必须按部就班...

  • 张强:精其术以寿斯民

    张强:精其术以寿斯民

    如今,凡是来到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中医三诊室的人,都会看到那高挂着的一幅书法牌匾“寿斯民”。这是几年前一位大学教授为坐诊医师张强所书,真心表达出他对医生解除了他失眠痛苦的感激。 这位教授多年来作息不规律,逐渐少寐、甚则不眠。严重影响了工作生活,经朋友推荐来医院找张强。张强遣方用药,配合穴位按摩针灸理疗,并对其生活方式、情志调养加以指导,一个月后患者脱离了安定片,可以安然入睡。继续巩固治疗两个月,教授自觉睡眠良好、无明显不适。由此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擅长书法的他选取了明...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张强
  • 苏颂精通经史百家之说

    苏颂精通经史百家之说

    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宋代泉州同安(今福建同安县)人,后移居江苏丹阳。庆历二年(1042年)苏颂中进土,任江宁知县,又先后任颖州、黎州、杭州、濠州、扬州等知州。其间他体察民情,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关心民瘼,受到朝廷的嘉许而调朝中任职。他先后任太常博士、校正医书官、知制诰、刑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嘉祐二年(1057年)苏颂任校正医书官,参与编撰《嘉祐本草》工作时,发现其中药图多有讹误,且唐代《新修本草》中的药图,《天宝单方药图》等医药书和药图早已散失。于是他就向朝廷建议,别撰图经,&ldquo...

  • 83岁的国医大师沈宝藩 精力充沛宛如年轻人

    83岁的国医大师沈宝藩 精力充沛宛如年轻人

    83岁的国医大师沈宝藩如今仍然繁忙。门诊、查房、带教,一周六天半都在作业,精力充沛宛如年轻人。他以为,坚持充分的作业状况和规则的日子作息,有助于身体健康。 作业充分 闲不下来 沈宝藩每一个作业日都提早超越半小时来到医院,几十年如一日。他对弟子也是如此要求,假如有谁来晚了些,即使按医院规则不算迟到,沈宝藩仍会十分不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党办主任孙强以为,沈宝藩之所以年过八旬还能坚持充沛的精力,和他全身心投入医疗作业有很大联系。 平常的假期,沈宝藩都是照旧上门诊。有一年端午节,老伴、...

  • 传承求实创新的李时珍精神

    传承求实创新的李时珍精神

    •格物明理思想贯穿于《本草纲目》全书之中,并构成了李时珍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格物明理思想包含了一个重要的精神,那就是求实。李时珍在撰写《本草纲目》过程中,首先贯彻的就是求实精神。 •李时珍的创新精神也尤为可贵。《本草纲目》中新增了374种有效药物。同时,李时珍还发现了许多药物的新用途。 今年恰逢李时珍诞辰500周年,以格物明理、济世致用的李时珍精神积极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造福人类健康,是当下纪念李时珍最好的方式。 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是中华文明一张靓丽的名片,李时...

  • 国医大师张琪 善攻顽疾医术精湛

    国医大师张琪 善攻顽疾医术精湛

    首届国医大师张琪于2019年11月13日逝世,享年98岁。张琪教授是黑龙江中医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医学术上的一代宗师,如今大师虽已远去,但其大医风范将激励中医药人奋勇向前。 心系中医 至诚至坚 张琪出身于中医世家,少承庭训,克绍箕裘,自幼熟读中医经典,秉承祖父“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谆谆教诲,勤学不倦。青年时期,他亲历国难,为解民众之病苦,他不顾中医界每况愈下之前景,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哈尔滨汉医讲习所,精研中医理论,密切临床实际,博采众长,开始了悬壶济世的一生。新中国成...

  • 精神系统的健康

    精神系统的健康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在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先秦时代,竟然活到了83岁,这在当时来说,不能不算是创下了高寿的奇迹。 庄子云:“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这里的“空虚之境”并不是寄情于虚无缥缈,而是说,要保持健康赢得长寿,须清心寡欲,遵循自然法则。所谓清心寡欲,指的是决定长寿的主要因素在于人的思想情志。因此庄子十分推崇心境平和、从容自得、处世旷达的理念,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现代人所说的“精神系统的健康是长寿的首要条件&rd...

  • 梅九如:厚德精术 百岁不休

    梅九如:厚德精术 百岁不休

    当你走进江苏省海安市中医院名医堂,会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中医,正和蔼可亲地接待着慕名求治的患者,一丝不苟,他就是99岁的江苏省名中医梅九如。 临证近80年,梅九如积累了极为丰厚的临床经验。近百岁高龄依然在医疗一线行医和治学的,不仅在海安市和南通地区独一无二,即使在全国也不多见。 名师门中出高徒 勤学苦研成良医 梅九如生于1921年,祖籍江苏海安。少年时代进私塾习读四书五经8年,国文功底深厚,为学习中医典籍打下坚实基础。其父梅海秋一生喜读诗文,嗜爱医学,通晓医理,梅九如受其影响,父子经常...

  • 午睡让你精神焕发

    午睡让你精神焕发

    午睡能让你整个下午精神焕发,但对一些人来说,效果却没那么明显。近日,美国“MSN网站”刊文,教你如何睡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1.每天午睡,有益心脏。2007年,哈佛公共健康学院对2.4万名成年人的研究发现,与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会降低40%。美国阿勒格尼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午睡45分钟还能降低血压。美国托马斯杰弗逊大学睡眠障碍研究中心主任卡尔·道格哈米基认为,其实并不需要长时间午睡,当有困意的时候低下头闭目养神效果也很好。 2.在12—13点...

  • 古代医术精湛的女名医

    古代医术精湛的女名医

    我国古代医术适当兴旺,历代呈现不少医术精深的女名医。她们医德高尚、医技精深、救死扶伤为民除病,得到后人的敬仰和称道。 义妁 我国历史上出名的女医师,西汉河东(今山西夏县)人。她从小就喜欢医药,经常向医师们请教,学到了许多医学知识。她看病时汤药和针灸并用。有一次,从外地抬来了一位鼓胀的患者,发胀的肚子比将要临产的孕妈妈还大,脐眼凸出,四肢和面部却瘦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义妁仔细诊视后,取出几根针,在其腿部和腹部扎了几针,又用一包药粉敷在她的脐眼上,用热水浸湿的绢帛裹住,并给她灌服汤药。几天之后,患者肿胀全消...

  • 苏礼:大医书中坐,精研莫求名

    苏礼:大医书中坐,精研莫求名

    3月的西安市温暖而舒适,保存完整的明城墙将喧嚣阻隔在外,给这个城市留下一方古韵天地。 在西安市中医院旧址旁的臧平立中医工作室中,从事古方医案研究工作40余载的“老学究”、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原所长苏礼,默默地躬耕于这方小天地。 很多人对这个名字感觉到陌生,但如果提到《千金方医方辞典》《百病效验方》等这些中医临床必备的医案类工具书,则没有人能否定这位老者响当当的功绩。 乡村医生成文献名家 苏礼,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人。上世纪70年代末,中医药行...

  • 笑是精神爽快 心情舒畅的表现

    笑是精神爽快 心情舒畅的表现

    人生来就会笑,人人也都爱笑,俗语更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但少有人知,笑也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可惜,人到成年,每人每天平均只笑10多次,比孩提时代每天笑几百次少得多,尤其是人越老笑得越少。日本医学家渡边在对136名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进行健康调查中得知,长寿老人大多具有超于一般人的心理优势,其中一项就是心境愉悦,笑口常开。南宋长寿爱国诗人陆游就曾在诗中写到...

  • 医生精心调治 病人积极配合

    医生精心调治 病人积极配合

    按理说,生病之后,医生精心调治,病人积极配合,药证合拍,本应效如桴鼓,药到病除。可是,为什么有些人生了病,也找到了有经验的医生,诊断正确,治疗恰当,病情却没有好转,甚至越治越坏呢?   我经常接到患者的电话,询问在某医院诊断用药的情况是否恰当?要不要调整?我在看病的时候,也会碰到患者质询,这个检查该不该做?能不能不用这个药?能不能不挂水?   现在的患者真的十分纠结。一边要求医,一边要防医,一边要自己上网“百度”研究、亲友间讨论、微信群切磋,然后,家庭会辩论,踌躇不定,无...

  • 运动强体 颐养精神

    运动强体 颐养精神

    周信有虽已年过90,仍健康少病,八十岁时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九十岁时,还被评为全国才艺寿星,每周出五个半天门诊,同时能骑车上下班。这源于他懂得珍惜生命,懂得讲求中医的养生之道。 运动强体 周信有说,他之所以老年身体健康,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坚持长期运动。运动可以促使人体气血流通,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人体的气血流通无阻,新陈代谢旺盛,即可起到增强体质和防老抗衰的作用。因此,每个人在一生之中一定要养成运动的习惯,特别是到了晚年,更应该养成运动的好习惯。 周信有出身于武术世家,九岁时就练习武术,一...

  • 精神矍铄 说话铿锵有力 柔韧性锻炼

    精神矍铄 说话铿锵有力 柔韧性锻炼

    很多人都认为老年人年岁大了,老胳膊老腿,骨质比较脆,身子都僵直了,不同意他们做下腰劈叉等柔韧性强的锻炼动作。身边偶尔有上年纪的人能劈叉、下腰,都被称为奇人。其实,老年人身体的柔韧性是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经常进行柔韧性锻炼的老年人,能扩大关节韧带的活动范围,很少得运动系统疾病,还能增加肌肉、韧带、皮肤的弹性,延缓衰老。 当然,老年人进行柔韧性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要太使劲,被牵拉的肌肉韧带有轻微不适感即可,不能急于求成。伸展时不要屏住呼吸,伸展动作要缓慢,可采用伸展——放松&mdas...

  • 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的作用

    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的作用

      据《晏子春秋》记载,春秋末期,齐国君主景公患了水气内停病,一直未见好。这天夜里,景公忽然梦见自己和两个太阳搏斗,而且力不能胜,醒来之后担心这是否预示自己死期将近?   第二天早朝,景公对当时的国相晏子说:“昨晚我梦见自己和两个太阳搏斗,而且被打败,我大概快死了吧!”晏子略加思索说:“请个占梦的来预测一下吧。”景公准许后,晏子就派人用车去接占梦者,而自己站在宫中的小门边迎候。占梦者到后,晏子告诉他:“昨晚景公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和两个太阳搏斗,而...

  • 精诚大医 针灸巨匠 缅怀针灸学家贺普仁教授

    精诚大医 针灸巨匠 缅怀针灸学家贺普仁教授

    国医大师贺普仁的离世,使中国针灸界失去了一位丰碑式的临床大家,北京中医药界失去了一位名师巨匠,北京中医医院失去了一面旆旃巨帜。 扎实的中医童子功 贺普仁教授,字师牛,号空水。1926年5月20日出生于河北省涞水县石圭村的农民家庭。自幼在家乡私塾习文,主要学习《三字经》《论语》《孟子》等中华经典。年少的贺普仁天资聪慧,酷爱读书,14岁离家赴京投身于北京负有盛名的中医师牛泽华门下为徒学习中医,自此走进中医学的大门。自入门为徒起,他在牛泽华老医生的教导下,立志成为救人病痛的良医。 贺普仁学徒...

  • 养金鱼静心养眼 调节人的精神状态

    养金鱼静心养眼 调节人的精神状态

    中国有句古话叫“智者乐水”,观赏水中流动的金鱼更是智者的休闲娱乐。饲养金鱼不光是为了玩赏,也是有益于健康的休闲养生方法。冬天,万物蛰伏,而养鱼者的室内却是一派水上世界,那活蹦乱跳的金鱼,着实让人赏心悦目。 金鱼是观赏鱼中主要品种,因其体态端庄,游姿优美典雅,性情温柔而恬静,色彩艳丽宜人,为人们所喜爱。每天观赏鱼缸、鱼盆中游动的紫龙睛球、蓝绒球、五花蛋凤、花帽子等形态各异、颜色不同的金鱼,有益于兴奋视网膜神经细胞,延缓视力衰退,防治老花眼。工余饭后观鱼乐趣无穷,有助于消遣解闷,增添生...

  • 太极拳 集中了古代健身体操的精华

    太极拳 集中了古代健身体操的精华

    太极拳是目前流传很广的一种健身运动,它集中了古代健身体操的精华。初学太极拳,有的人会觉得膝关节疼痛,这是常见的现象。但这种疼痛有正常与不正常之分。 所谓正常的疼痛是因为运动量增大,热量消耗大,乳酸堆积增多,引起肌肉疼痛,这是正常现象。不正常的疼痛则是练习方法不当所造成的,久痛不止,产生浮肿、积水、积脓等现象。要避免伤膝,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莫弓过 屈膝程度不要太过。膝关节本来是做屈伸运动的关节,但在太极拳这种特殊运动形式中,若屈得太过,膝关节很有可能受到伤害。做弓步时,前弓步的膝尖应落在脚面以内...

  • 收势导引法:运化精微
  • 灸法是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灸疗法

    灸法是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灸疗法

    精灸技术——灸类技术的革新 灸法是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内经· 灵枢》有云: “针 不所为, 灸之所宜” 。 自近代以来 “国内重针轻灸、 或只针不灸, 国外有针无灸” 的现状, 已经清楚地表明存针废灸的局面现已呈 现, 迫切需求灸法在技术上进行一次革新 [1] 。 究其原因, 传统艾 灸烟雾大、 耗时久, 这些是掣肘灸法现代化及其推广应用的关 键。 为了推动灸法的发展, 改良传统灸法势在必行。 精灸疗法的提出 精灸技...

  • 李今庸精选的穴敷疗法

    李今庸精选的穴敷疗法

    穴敷疗法应用广泛,受到历代医家青睐。本篇是从李今庸先生书中精选的10种常见病的穴敷法,简单实用开思路,推荐收藏~ 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 精准援藏让甘南藏医药“墙外开花”

    精准援藏让甘南藏医药“墙外开花”

    如何在扶持藏医药发展的同时,让藏医药有机会为更多患者服务,甘肃的有益探索给出了答案。该省从政策入手,设计出政府协作、部门配合、统一调度的民族医药发展平台,将发展藏医药作为援藏工作的“重头戏”,实施“精准援藏”,突破院内制剂原有政策,不断优化报销比例,使更多城乡居民享受到优质藏医药服务。 从碌曲到白银 藏医药走出藏区 看到自己的目标一项一项实现,索南旺杰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身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藏医院书记的他清楚地知道,这一次,是藏医药走出大山的...

  • 中医手法复位精准 引患者“朋友圈”点赞

    中医手法复位精准 引患者“朋友圈”点赞

    “今天,泸州市中医院郑医生换药给我绑得巴巴适适,片子拍来还稳定,心情顿时好多了,欧耶,感谢大家关心!”这是一名经过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三科郑磊副主任中医师诊治患者在其微信“朋友圈”所发帖子,“还要给泸州市中医院点120个赞!是自己三次亲身经历的感受,医术精、医生好、价格便宜,‘伤筋动骨’就去泸州市中医院,不是广告,看疗效。” 这名患者在春节过后,不慎被自行车撞伤导致左上肢活动受限,前往该院骨伤三科诊疗,值班...

  • 中医“节针”古代针刺治病的精髓浓缩

    中医“节针”古代针刺治病的精髓浓缩

    “节针”是中国古代针刺治病的精髓浓缩、升华而成的新的针灸临床理论体系。 【“脑神筋系统”的发现和形成是节针的理论基础】   中医早就发现了人体的“脑筋系统”,后来针刺其中的“会”以治疗疾病。到公元之初又发现了位于髓旁的节(细丝),能自由传递出入信息,也由此使“脑筋系统”演变成了“脑神筋系统”。   “脑筋”的形成...

  • 赵炳南 精辨方证遣方明确 赵炳南经典方剂和常用方剂

    赵炳南 精辨方证遣方明确 赵炳南经典方剂和常用方剂

    赵炳南是我国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创建者。赵老的学术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治学精神、人文精神、理论体系和学说,如“顽湿学说”“从血论治学说”等等,还有许多特色的治疗方法,如“拔膏疗法”“熏药疗法”和“黑布药膏疗法”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理论、学说、治法等,共同组成了赵炳南中医皮肤病辨治体系,也正是基于这种体系,才有了今天的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以及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在这个理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赵老...

  • 中医方剂功效精准性量理法的研究

    中医方剂功效精准性量理法的研究

    作为全科优势的中医面对疾病错综复杂的现象,怎样才能融会阳阴五行、贯通温寒实虚地辨证施治?怎样才能得到显著或者极至的疗效?怎样才能与时俱进地传承和发展中医?所有这些对于中医药同道都是极其重要的问题。笔者通过长期观察认识到,精准辨治是中医发挥疗效优势的关键,但由于西医观念的影响和中医历史的局限及发展的阻碍,并由于中医药体系的博大精深,存在对于人体机能复杂现象认知的问题和困难,如本质与现象、统一与对立、模糊与精准、空间与时间等,导致了中医药理法传承的创新不足,使得中医施治仍然不能精准纲目功效的性量,造成了方剂应用的难题,...

  • 君火精明,相火守位:德全不危,病安从来

    君火精明,相火守位:德全不危,病安从来

    基于“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理论探析相火离位之因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首见于《素问·天元纪大论》,历代医家对其有不同认识,但大多认为君、相二火,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司其职,君火明于上职司神明,相火位于下专司运用,相火禀命于君,共同参与维持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君火精明,相火守位于肾,则德全不危,无病而来;若君火不明,则相火奉命离位助君抗击外侵之邪、处理繁重内务、铲除内生之邪(叛乱)。 君火精明,相火守位——德全...

  • 辛辣散行气血通 甘甜补和缓疼痛 酸涩收敛固真精

    辛辣散行气血通 甘甜补和缓疼痛 酸涩收敛固真精

    古代中医根据药物的颜色、气味等,将药物进行归经分类,名为五色五味所入,如味辛、色白入肺经、大肠经等。以五味归纳药性的理论,有着相对普遍的意义。 辛辣散行气血通 辛味药物多含挥发油、皂苷、生物碱、酚类等成分,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功效,故解表药、祛风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多具辛味。 “生姜主散大温辛,下气祛痰生液津。风冷能除脾胃益,伤寒霍乱尽离身。”(清代王如鉴《生姜》)《广韵》曰:“辛,姜味也。”姜是最具代表性的辛味食品和药物...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