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36页
-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医案撷举 赖氏治新法
通元疗法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赖新生教授、 临床工作40余载, 德艺双馨。 赖 教授独创的通元疗法, 为通督调神、 引气归元的简 称, 是一种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基础, 尤以阴阳学 说建立的科学、 传统、 有效的针灸循经取穴方法, 涵盖了调和阴阳、 通督安神、 针药合璧的中医诊疗思 维。 其取穴以督脉和任脉的腧穴为主, 配以五输穴 或其他特定穴, 充分发挥了督脉贯脑为通调元神、 任脉连肾为精气之归的经络治疗效应, 可治疗脑 病、 过敏性疾病、 妇产科疾病及其它疑难杂症, 效如 桴鼓。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
-
小儿高热 中医理论辨证论治
高热是指体温在38.5度以上而言,是一些急性病的症状之一,各种疾病都可伴随有高热的出现。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薄弱,易虚易实,若高热持续不退,往往危及患儿生命。小儿高热常与肺、胃、大肠的关系比较密切,“肺合皮毛”,皮毛受邪则肺气升降失司,遂致咳嗽气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有热邪,则易化热下行于大肠,更因小儿食积较多,故胃为积热为多见;小儿受邪后传变较快,往往表证未解即出现阳明里热证候;或因邪势过盛即逆传心包,温邪久羁,也可入营,则可出现伤阴证候。 本病按照中医理论辨证论治,...
-
中医药治疗异常汗症病案一则
对于疑难杂症的治疗,民间有个说法:“服药不对方,哪怕用船装;服药对了方,只需一羹汤。”笔者曾被一异常汗症困扰3年之久,后得明医指点方得痊愈,记录如下。 18年前的一个艳阳天,笔者为了不让被褥和衣物发霉,将家中的棉絮、棉衣和衣物等从5楼运送到大操场的水泥栏架上暴晒,累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回家后倒在凉席上就睡着了,醒来后感到身体有股寒气,心悸气短,四肢无力,还有些神不守舍的感觉,自此之后每日凌晨3至4时许,笔者便会从颈到脚自上而下缓慢地冒着汗水,醒来时睡衣、盖被和床垫全都会浸湿。...
-
中西医共研儿童中成药临床指南
2015年12月20日,“儿童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研究专家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国中药协会和全国中药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主办,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研究评价技术中心和中国中药协会标准化专项办公室承办。《儿童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的工作任务,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批准中国中药协会立项的标准化研究课题《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的重点研究内容。 本次会议就指南研究团队在工作上如何兼顾进行了磋商,并就指南的研究角度和方...
-
小儿积滞发病机理 中医验案举隅
积滞是儿科常见病、 多发病, 近年来, 由于人们生 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变, 小儿积滞的发病率 逐年上升。积滞不仅作为一种疾病单独存在, 而且常 可诱发其他疾病, 如发热、 咳嗽、 感冒、 泄泻、 呕吐等疾 病, 所以积滞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宋明锁主 任医师是第 5 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 工作指导老师, 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 任委员, 硕士生导师。曾师从 “山西小儿王”张刚老 先生以及脾胃病专家郝玉明主任, 全面继承二位名老 中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
小儿疑难脑病 中医综合疗法治解颅
李省让 刘玉堂 西安脑病医院 张某某,男,出生后16天,湖北人,2012年12月16日就诊。 主诉:头大伴吸吮困难,反复抽搐16天。 病史:该患者系双胎老二,32周早产,出生时体重1300克,有产后窒息史,生后至今,头颅大,吸吮无力,反复癫痫样抽搐,每日发作14~15次,每次持续数秒钟,哭泣声微弱。今为求中医综合治疗前来我院求诊,现症见:头大,吸吮无力,反复癫痫样抽搐,每日发作14~15次,每次持续数秒钟,哭泣声微弱,落日目,视物不清,食纳差,睡眠欠佳,二便可。 查体:头围4...
-
婴幼儿夏季热中医治方
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临床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西医学称暑热症。本病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因为患儿禀赋不足,不能耐受夏季炎热气候的熏蒸,暑气乘虚侵袭而发病。根据症状,可分为暑伤肺胃与下虚上盛两型。 暑伤肺胃 症见渐起发热,热型不定,烦渴不宁,口唇干燥,多饮,尿多且清,少汗或无汗,体倦乏力,舌红,苔薄白,指纹紫,脉滑数。 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取清暑益气汤加减:西洋参1克,知母6克,石斛6克,麦冬6克,竹叶3克,黄连3克,鲜西瓜翠衣15克...
-
治更年期自汗经方医学的优势
姚某,女,48岁,2014年9月15日初诊。患者自9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烘热汗出,自汗甚,出汗时心慌,自觉心跳到嗓子眼,手心滚烫、面热、耳朵烫,出汗时身上特难受,汗后后脑勺麻,一直麻到肩膀,约三五分钟作一次,日作无数次,汗出不恶风,口渴喜饮,无口苦,伴乏力、但欲寐,有时气短,无身痛,纳稍少,眠差,后半夜难眠,尿频,夜尿2~5次,大便正常,日一行,无咽痛,无鼻塞,无盗汗,舌暗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细。 六经辨证:患者烘热汗出、手心热、面热、耳热,口干喜饮,无恶风恶寒,为里热,病在阳明,大便正常,未到里实;心慌...
-
中医主张小儿疝气内外兼治
小儿疝气有腹股沟斜疝、脐疝之分,凡腹内脏器沿着腹股沟管斜行而自其外环突出者为腹股沟斜疝,凡自脐环突出者称为脐疝。中医认为本病与先天气虚、后天失养、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主张内外兼治,中医外治法有一定疗效。 方一 蓖麻子7粒,去壳,加米饭或面粉适量,共捣为丸,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左疝取右,右疝取左,两疝共取),纱布胶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7-10天。 方二 白胡椒3克,研末,分贴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处,外盖棉花,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连续敷3-5次。 方三 丁香3克,白胡椒12粒,吴茱萸、苍术各12...
-
小儿腹泻试试中医推拿疗法
1.摩腹即用一手掌在患儿腹部轻柔地打圈,范围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个腹部,约2~3分钟。先逆时针按摩两分钟,再顺时针按摩1分钟。摩腹速度宜慢,约两秒钟一圈。速度太快,会致患儿腹部不适,甚至出现呕吐,若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摩腹,并将患儿抱起,轻拍其背部,以顺气止呕。摩腹时要带动患儿腹部皮下组织,速度均匀,不要时快时慢。 2.揉脐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的指腹在孩子脐部按揉,力量可稍重(三指按于肚脐,指下感觉有物顶住即可),约l~2分钟。注意按揉时力量不要太重,否则患儿会感觉不适而哭闹,影响治疗的进行。...
-
小儿腹泻怎么办 中医疗法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尤其6个月至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小儿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虽然由于儿童营养情况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由腹泻病引起的死亡率明显地下降,但其发病率仍高。小儿腹泻为儿科重点防治的四大病之一。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小儿肠炎、小儿肠功能紊乱等疾病。同时根据腹泻性质不同可分为单纯型(轻症)和中毒型(重症)。中毒型症...
-
儿童体质调理 中医食疗保健
用什么方法能让儿童拥有强健的体魄,远离疾病呢?中医食疗可为首选,其被称为“传统的营养治疗学”,具有养生保健、未病先防及辅助治疗等作用,讲究人体自身与自然、社会的平衡,并可结合儿童体质进行个性化调理。因此,了解孩子的体质并掌握中医食疗保健知识应该是广大家长育儿方法之必备,对孩子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的功效。 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尹艳介绍,家长在开展儿童食疗保健时,必须首先了解孩子体质类型。中医临床中,一般将儿童常见的体质类型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热滞质...
-
中医儿科鼻祖钱乙乃治小儿惊风 独到思想
急惊风为儿科四大重症之一。其主要临床证候是起病急,神志昏迷,两目上窜,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四肢抽搐。其发生之先,常有呕吐,发热,烦躁不宁,睡卧惊惕;或弄舌摇头,咬牙齘齿,时时惊啼等先兆症状。其发短暂,常不易察觉。 其证有由感受风寒而引起者,有受温热之邪而导致者,有因食积痰热所致者,亦有因大惊猝恐而生者,其治法各异。 钱乙乃中医儿科鼻祖,其治疗小儿惊风有独到的见解。探讨钱乙治疗小儿急惊风的学术思想,对防治小儿急重危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分内外辨因论治 小儿急惊风症钱乙称之为发搐,...
-
小儿脑瘫 中医药治疗
前不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有鹏教授完成了临床课题《基于针康法的小儿脑瘫中医康复方案研究》,此项成果显示:中医综合康复手段较之西医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矫形疗法以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等技术具有独到的特色和优势,为攻克小儿脑瘫等神经系统疑难杂症开辟了新路。 小儿脑瘫是怎么回事?中医学对此有无论述?中医药在脑瘫的治疗上有何先进性?记者就这些话题采访了该院副院长、儿科教授王有鹏。 王有鹏介绍说,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