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35页

医 第35页

  • 小儿“夏季热”的中医治疗

    小儿“夏季热”的中医治疗

      小儿夏季热,属于中医“暑温”的范畴,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是我国东南及中南部地区小儿多见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有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因病发于夏季暑热之时故名。   对小儿“夏季热”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而用中药防治本病效果较好。本病病机属外感暑热,气阴两虚,治疗上宜用甘淡微寒之品,清暑益气养阴。脾失健运的,当健脾益气;挟湿者兼以化湿和中。忌苦寒直折,以防化燥伤阴;慎用温补,以防助热。临床常见证型有暑伤肺胃、暑湿中阻等...

  • 小儿多动症的中医治疗

    小儿多动症的中医治疗

    小儿多动症处方:女贞子15克,夜交藤、枸杞子、生牡蛎各12克(先煎),白芍、珍珠母(先煎)各10克。加减:阴血不足,面色萎黄,舌谈者加熟地10克,阿胶12克(烊化);脾虚气弱,纳少,便溏,乏力者加茯苓15克,白术6克;夜寐不安加炒枣仁15克。功效: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主治:小儿多动症。疗效:治疗15例,全部治愈。最少服15剂,最多服55剂,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林 杰 点评:小儿多动症是由于肝肾之阴不足,肝阳偏亢,阻亢则多动。故本方以女贞子、枸杞子、白芍或加熟地、阿胶以补肝肾之阴;用珍珠母、牡蛎...

  • 阴囊湿疹(瘀血内阻)中医药方

    阴囊湿疹(瘀血内阻)中医药方

    阴囊湿疹是湿疹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是成年男性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将阴囊湿疹称为“绣球风”“肾囊风”等。 阴囊湿疹病因较为复杂,有内因和外因之别,内因包括过敏体质、精神长期紧张、情绪起伏较大、慢性疾病并发等;外因包括内裤不适、药物过敏、环境潮湿、外界刺激等。中医认为,阴囊湿疹归属于湿疮范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急性湿疮多以湿热为主;亚急性湿疮多与脾虚湿恋有关;慢性则多为久病好伤阴血,血虚风燥而致。《医宗金鉴·血风疮》指出:&ldqu...

  • 湿疹中医辨证施治临床疗效研究

    湿疹中医辨证施治临床疗效研究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皮疹呈多样 性, 易反复发作 [1 ] 。临床上西医治疗多给予抗组胺药, 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在短时间内效果显著, 但患者病情 恢复不稳定, 易复发。中医对湿疹的病因病机见解颇 丰, 运用辨证施治针对不同证型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 的汤剂、 中药外洗、 外涂等方法, 疗效显著。现取 95 例 湿疹患者, 进行临床研究,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入选病例均来自于2014 年2 月—2014 年11 月期 间就诊于本溪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湿疹患者,...

  • 小儿脑瘫 中医疗法大全

    小儿脑瘫 中医疗法大全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简称脑瘫。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感知异常等。常致终生伤残,影响正常生活。   根据其临床症状,属中医学“五迟”、“五软”范畴。   中医病因病机   肝肾亏虚:若肝肾精血不足则脑髓空虚,出现痴呆、失语、失聪、失明、智力发育迟缓等症状。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则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关节活动不灵、手足徐动或震颤、动作不协调等。   脾肾两亏:若胎儿先天禀赋不足,...

  • 斑秃与忧虑和精神刺激有关 中医辨治

    斑秃与忧虑和精神刺激有关 中医辨治

    斑秃,俗称“鬼剃头”,是一种皮肤毛发疾病,头部突然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秃发斑,毛囊口清晰可见,发病突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忧虑和精神刺激有关,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肝肾不足型面色萎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细,可用“七宝美髯丹”,早晚各1丸,开水送服;或者用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菟丝子、木瓜、天麻、羌活各10克,煎水服。 血热生风型体质壮实、心烦易怒、头皮瘙痒、失眠多梦,唇红舌赤、脉弦数,可用乌发丸加减,每次1丸,每日3次。 瘀血阻...

  • 中医辨治小儿夏季热

    中医辨治小儿夏季热

      小儿夏季热以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要症状。临床辨证有暑伤肺胃、脾阳不振、下虚上盛等不同,治疗方法则以清暑养阴、补脾益气、温下清上为主。   1.暑伤肺胃型:本证多见于素禀阴虚的患儿。除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外,烦躁较为明显,精神食欲改变不大。发热虽高,病程虽长,但无头痛、恶风、恶寒和神昏惊厥等症状。多见唇红干燥、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指纹紫。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处方:党参、麦冬、知母、石斛各10克,荷梗、竹叶各6克,黄连、甘草各3克,鲜西瓜皮、粳米各15克。水煎,分2~3次...

  •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血燥证用药类别分析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血燥证用药类别分析

    银屑病中医学称之为 “白疕” , 是一种常见的红 斑鳞屑性疾病, 本病病程长久, 易于复发, 缠绵难 愈, 严重时泛发全身, 伴有大量脱屑, 肥厚、 干燥、 瘙 痒难忍,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影响。 治疗本病 主要以辨 “血” 为主进行辨证治疗, 分为血热证、 血 燥证、 血瘀证三大基本证型。 其中血燥证临床表现 为: 皮损颜色淡红, 鳞屑减少, 干燥皲裂, 自觉瘙痒, 伴有口咽干燥等症 [1] , 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可以缓解患 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且疗...

  • 中西医如何搞定冻疮?

    中西医如何搞定冻疮?

      到了冬季,最让人烦恼的小病可能就是冻疮了,不仅病程长,还会反复发作。在治疗方面,虽然方法较多,但很少能根治,让人感到很棘手。如何搞定冻疮?记者采访了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理疗科和皮肤科专家。      中医:冻疮最好夏天治   中医理疗科主任邹菲表示,冻疮患者大多体质阳虚,气血运行不畅,凝滞脉络,久而久之肌肤便会失去养分,导致阴寒久伏于脉络。因此,冻疮会反复发生。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春夏多生发而旺盛,秋冬多收敛而衰弱,这是人与自然相对应的结果。“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

  • 少儿慢性支气管炎中医疗法

    少儿慢性支气管炎中医疗法

    临床上,许多少儿支气管炎变成慢性,咳嗽、气喘反复发作,令家长担心不已。中医治疗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效果较好。 痰湿阻肺型:常以咳嗽痰多、痰稀薄色白或黏腻易咳出为特点。可伴有咳声重浊、气喘、头身沉重、神疲乏力、脘腹胀满、食少便溏等症状。治疗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为主。药方:半夏。橘红、茯苓、金银花、苍术、白术、厚朴、枳实各m克,香橼、制南星、苏子、车前子、莱菔子、虎杖各5克。随年龄增减药量。日1剂;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用二陈丸、止咳橘红丸、痰咳净、祛痰灵、矮地茶素片和化痰止咳糖浆等。 痰热蕴肺型:以咳嗽、痰液黏腻黄稠咳...

  • 足癣治疗中医有良方

    足癣治疗中医有良方

    足癣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疾 病,初起时多为针尖大小的水泡,水 泡不断生出,一阵阵搔痒,抓破后可 有小量透明渗出液,数天后脱皮,脱 皮几天后复再起水泡,夜晚痒较厉 害。在治疗上,可以参考使用以下中 药方剂。 1.蛇床子15克,苦参18克,蜂房 18克,苍耳草40克。趾间水疱或糜烂 加自矾20克,黄柏18克。 2.蒲公英加克,苏木30克,茯苓 20克,白矾20克,钩藤30克,防风 20克,防己20克。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物放人瓦罐 内加水1000毫升,煎至800毫升,滤 出药渣,再加入5~6倍的40℃温水泡 脚,...

  • 湿疹多发季 中医有办法

    湿疹多发季 中医有办法

    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也属于过敏反应。临床特点为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常以苔藓样改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湿疹病因复杂,多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西医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

  • 养血生发 甘肃名医治脱发斑秃方

    养血生发 甘肃名医治脱发斑秃方

    甘肃名医治脱发斑秃(肝郁血瘀)方 处方:柴胡、川芎、炙甘草、郁金、当归、赤芍、丹参、炙黄芪、枸杞子各12克,何首乌1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行气柔肝,活血生发。用于治疗脱发斑秃,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气血瘀阻型。症见斑秃突然因暴怒头发呈片状、圆形或椭圆形,数目、大小不等脱落,局部无肤色改变,平滑发亮,伴两胁胀满,心情郁闷,善太息,或是急躁易怒,面红耳赤,头胀头痛,舌红或紫绛,苔薄白,脉弦。 创方者:卢君平 甘肃名医治脱发斑秃(肾气阴虚)方 处方:生地20克,丹皮、菟丝子、沙苑...

  • 黄褐斑治则方药 中医黧黑斑,黑皯,面尘

    黄褐斑治则方药 中医黧黑斑,黑皯,面尘

    黄褐斑属于中医“黧黑斑”“黑皯”“面尘”等范畴。病机主要为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本文通过中医药临床治疗黄褐斑的医案一则总结,以期提供黄褐斑诊治的思路方向。现代医家在历代医家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侧重点切入,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其独特的辨证体系,并针对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在经方的基础上加减用药,衍生了许多有效的经验方和自拟方。有学者提出,络病理论为黄褐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认为皮肤病的发病主因是邪在皮肤脉络,络脉为机体小的脉络,在脏腑及大的...

  • 江苏名医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方

    江苏名医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方

    处方:生地、白芍、枸杞子、钩藤、麦冬、女贞子、白蒺藜各10克,蜈蚣1条,地龙、甘草各5克。 用法:每剂水煎2次,合并2次煎液300—400毫升,冰箱冷藏,服时温热,分4—6次,2天服完。 加减:患儿若久病搐搦,舌红少津,真阴耗伤,加用龟板、鳖甲。若面黄、气短易汗,善太息,乃气阴两虚,加用黄芪、党参。心烦不宁,好动易怒,加柏子仁、生牡蛎。大便干结加大黄。口渴欲饮者重用芦根。若单为清喉样干咳,入睡则如常人,常误诊为咳嗽、喉炎等,清肝饮加玉蝴蝶、玉竹即可。 功效主治:清肝养阴,平肝熄风。主治儿童多...

  • 银屑病土槐丹四物汤 中医白疕

    银屑病土槐丹四物汤 中医白疕

    赵尚华,男,1943年出生,山西省原平市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学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周围血管病、乳房病和肿瘤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经验。著有《中医外科心得集》《中医外科外治法》《中医外科类聚方》等多部著作。 组成:当归10g,生地黄30g,赤芍10g,牡丹皮30g,生槐花18g,生薏苡仁30g,土茯苓30g,金银花30g,蝉蜕10g,白花蛇舌草30g,紫草10g,甘草6g。 功能:养血活血凉血,润燥解毒。 主治:...

  • 中医治疗急性湿疹的验方

    中医治疗急性湿疹的验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 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 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发 病时,皮肤往往先出现红 色丘疹、粟粒样皮疹或疮 疹,继而伴有渗出液,干 燥后形成灰色或黄色痂 皮,痂皮脱落后露出红色 潮湿表面,剧烈刺痒。以 下方法均为中医治疗此 病的验方,能够有效帮你 缓解症状。 1.湿疹初期,仅有皮 疹潮红、丘疱疹而无渗液 者,可用以下方法:取滑 石粉30克,寒水石粉10 克,冰片2克。将诸药混 匀,每日多次频频撒于患 处。如果渗液不多,可用三黄冼剂 外搽,每日5~6次。 2.若患处有糜烂、水疱、渗液 较多者,可用以下方法:取...

  • 祛除黄褐斑 中医有妙招

    祛除黄褐斑 中医有妙招

    黄褐斑是一种以面部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皮肤病,男女均可发生,但以中年以上女性多见,化妆品使用不当亦可诱发本病。也有一种说法叫做“累”出来的黄褐斑,熬夜、工作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都可催生,黄褐斑似乎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黄青指出,中医在调理黄褐斑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小妙招。 妙招一:防晒要注意“三数” 第一是天数,一年365天不能间断,无论是否出门,无论天晴天阴,都要好好擦防晒品;第二是次数,至少一天两次,无论...

  • 痤疮“肺风粉刺”中医病例

    痤疮“肺风粉刺”中医病例

    禤国维 ( 1937—2017) ,国医大师,广东省中医院主任 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工作 50 余年,在中医皮肤病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不仅对皮肤病 的病因病机有独到见解,而且在治疗皮肤病上对于药物的 运用独具特色。擅长运用中医疗法治疗脱发、痤疮、荨麻 疹、红斑狼疮等皮肤病。 昆布,始载于 《名医别录》 ,性味咸、寒,归 肝、肾、胃经,有消痰软坚、利水消肿之功效,医 家多用于瘿瘤、瘰疬等疾病的治疗,常配伍海藻。 《玉楸药解》载 : “昆布咸寒清利,治气臌水胀, 瘿瘤瘰...

  • 中医脚气病的现代临床意义探析

    中医脚气病的现代临床意义探析

    自近现代以来, 中国学者对传统中医疾病中 “脚 气” 一病的病因, 多依西方医家的经验及逻辑解读为 “食用精制大米缺乏维生素B1” 所致, 进而全然不 顾传统文献中对该病丰富的症候观察和诊治方法记 录, 而把 “脚气” 归到了营养性疾病中, 以符合 “国际 的常识” 。 但是, 经过廖育群从亲身经历、 社会认知 度、 一般流行病学统计、 社会学资料及历史发展等方 面的考证可以得知, 此病仅仅在南朝晋宋时期至唐 代处于高发...

  • 中医治疗冻疮分型辨治

    中医治疗冻疮分型辨治

      冻疮是冬季最常见的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系阳气不达,复感寒冷侵袭,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隔,气血凝滞肌肤,手背、足背、耳廓、面颊等部位出现红肿发凉、瘙痒疼痛,甚至皮肤紫暗、溃烂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妇女、儿童和老人常受累。每年冬季发病,天暖后自愈,病程迁延。   中医在治疗冻疮的过程中,除了保暖外,通过辨证论治进行治疗疗效好。一般将其辨证分为寒凝血瘀型、寒湿郁阻型、寒凝化热型、气虚血瘀型四型。   寒凝血瘀型   症见局部麻痹感,肤色青紫或暗红,肿胀结块或有水泡,灼痛、发痒,边界不清,外表紧张有光...

  • 中医玄府理论与银屑病

    中医玄府理论与银屑病

    基于“玄府理论”探讨润肤止痒乳外治银屑病血燥证机制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 复发性炎性皮肤病 [1] ,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各大医家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 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 古籍中记载其发 病多与风、 热、 湿、 虫等有关, 多从血热、 血燥、 血瘀 入手。 刘丽芳教授在玄府理论的指导下, 提出 “血虚 风燥, 玄府闭郁” 是银屑病血燥证的发病核心, 治法 当以养血润肤、 开通玄府。 而根据其临床经验制备的 院内制剂——润肤...

  • 名医岳美中治秃发验案

    名医岳美中治秃发验案

    病案:徐某,男性,21岁。患者系发秃症,头顶上如胡桃大圆圈,连结成片,渐成光秃。见者多说此症难愈,心情郁闷,忧郁得很。切其脉濡,舌稍白,无其他痛苦。处方:茯苓500—1000克,为细末,每服6克,白开水冲服,一日2次,要坚持服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以发根生出为度。约服两月余,来复诊,发已丛生,基本痊愈。岳美中先生忆及患者其父10余岁时,亦患秃发,当时即曾投以一味茯苓饮,3月后痊愈。 点评:张石顽说:“茯苓得松之余气而成,甘淡而平,能守五脏真气。其性先升后降。”发秃的形成,多因水气上泛...

  • 小儿磨牙 广东名医治方

    小儿磨牙 广东名医治方

    处方:黄连3克,生地10克,灯心草6克,生石膏15克,栀子、茯苓、茵陈、防风、连翘各8克,甘草 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大便秘结者酌加大黄以通腑泄热;口干喜饮者加石解、玉竹养阴生津。 功效主治:清心泻脾。用于治疗小儿磨牙,中医辨证属心脾积热型。临床症见患儿夜间磨牙反复发作,磨牙声音响亮,面赤,唇红,烦躁,或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指纹青紫。 创方者:王奕儿 郭雄伟...

  • 银屑病引发的并发症 银屑病的中医药治疗

    银屑病引发的并发症 银屑病的中医药治疗

    银屑病又被称为牛皮癣,青壮年发病最多,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春冬季易发或加重,夏秋季多缓解。本病呈慢性经过,治愈后容易复发。银屑病的诱发原因很多,只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注意环境卫生,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如忌酒、辛辣、鱼虾、海味、羊肉及腥发动风之物,慎防感冒、扁桃体发炎,患病要到正规医疗部门治疗,慎用有些控制性药物等等,才能减少复发机会。 银屑病的常见症状 常见症状:丘疹、点状出血、全身弥漫性潮红、皮肤瘙痒、脓包、类风湿关节炎、非对称性关节痛、广泛红斑浸润损害伴有脱屑、大量皮肤脱屑...

  • 痤疮伴炎性暗红结节时有痛痒 中医处方

    痤疮伴炎性暗红结节时有痛痒 中医处方

    炎症性痤疮 患者,女,26 岁。2006 年 3 月 9 日初诊。主诉: 面部痤疮 3 年,加重 1 年余。面颊、下颌痤疮明显布散突起,并伴炎性暗红结节,时有痛痒。问诊患者有月经不规则出血、痛经、便秘等症,很易辨为血热瘀滞之象。但观前医处方多以气血两清为主,可见辨证之中必有不周之嫌。末次月经 2006年 2 月 20 日。刻诊: 倦怠乏力,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舌质淡、苔白浊腻,脉沉濡。 处方: 炮附片 6 g,苍术 15 g,白术 15 g,黄芪 15 g,厚朴 6 g,徐长卿1 5 g ,佩...

  •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三方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三方

    小儿遗尿,是指 3岁以上儿童 ,在睡眠中不自觉地小便自遗。 治疗小儿遗尿,中医循益肾健脑之法,用药得当,多有良效。吾有三方,每用每验,希望能够为遗尿小儿本人和其父母解除身心方面的痛苦。 方1:黄芪、覆盆子各15克,党参20 克,白术、金樱子、益智仁、桑螵蛸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方2:乌药、益智仁各等量。共研成细末 ,用山药粉和为丸。每日 12g~ 18g ,分 2次服。 方3:白果适量,益智仁6克,鸡蛋1个。 制用法:药研细面,把鸡蛋开一小孔将药面放入,煮熟,每日2个,2次吃完。 疗效...

  • 小舞蹈病中医治疗方

    小舞蹈病中医治疗方

      1984年7月10日有一家长带一陈姓少男求诊于中医,家长述曰:小儿今年14岁,于1981年左侧上下肢不自主地转动,曾在地区医院治愈。1984年6月20日被雨淋后而发高烧,经治疗烧退,相继出现右侧上下肢不时转动,以右上肢为重,右手虽能握物,但握而不牢,右侧颜面肌肉跳动,复去医院检查,治疗数日无明显效果,而来求中医诊治。查患者发育尚可,营养较差,精神不振,四肢活动自如。右侧颜面肌肉频繁震颤,右侧上下肢不自主蠕动,右侧下肢踝关节微肿而疼,压疼明显,测体温37.5℃。脉弦细数,舌质红绛无苔。   此乃湿热蕴蒸,...

  •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中医滋阴潜阳熄风汤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中医滋阴潜阳熄风汤

    文仲渝,女,1953年生。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因其在中医儿科界的影响,被载入原卫生部编撰的《中国女医师风采录》一书中。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对中医儿科疑难杂症及常见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自拟“滋阴潜阳熄风汤”“开胃健脾方”“止泄方”分别治疗小儿抽动症、厌食症、泄泻症,疗效显著。临床上还特别重视中医儿科的特色疗法,如善用小儿捏脊疗法、穴位贴敷、耳穴压药、中药洗浴、雾化吸入...

  • 儿科常见病的中医外治方

    儿科常见病的中医外治方

    1 呼吸道易感儿 藿香15克,细辛15克,辛夷20克,防风60克,菊花50克,薄荷50克,苍术150克,山柰10克,白芷100克,冰片10克。 上药共为细末,用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布袋装好,并置枕头上,每天睡在其上,每月换药1次,连用3个月。 2 幼儿急性颌下淋巴结炎 将蝎尾、冰片按3:1比例混合,共为细末,医用凡士林做成膏,装瓶密封。 使用时,将药膏直接、均匀地涂于肿大的淋巴结处,胶布覆盖固定,3天换药1次。局部破溃者禁用。 3 腮腺炎...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