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汗症

汗症

  • 理肺发表汤治疗寒热喘咳无汗症。理肺发表汤秘方制作方法。

    理肺发表汤治疗寒热喘咳无汗症。理肺发表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理肺发表汤的秘方制作方法,理肺发表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寒热喘咳无汗症。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理肺发表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寒热喘咳无汗症。...

  • 茯苓补心汤治疗心汗症。茯苓补心汤秘方制作方法。

    茯苓补心汤治疗心汗症。茯苓补心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茯苓补心汤的秘方制作方法,茯苓补心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心汗症。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茯苓补心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心汗症。...

  • 龙牡汤治头汗症有效

    龙牡汤治头汗症有效

      配方及用法:龙骨30克,牡蛎30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浮小麦20克。上药水煎,每日2次分服。   百姓验证:一位姓皇甫的中年男士,32岁,干部。1976年2月15日就诊。缘于1975年4月患感冒后开始头汗出,尤其上额汗出如洗浴,每遇讲话时汗出更多,若遇急事简直大汗淋漓,白天较黑夜为重。怕冷,精神疲乏,大小便正常,舌淡,苔蒲白,两脉细缓,属阳虚出汗。头为诸阳之会,用益气温阳、固气止汗的偏方龙牡汤则愈。   引自:《偏方治大病》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史书达)》...

  • 患自汗症用五倍子敷脐法彻底治愈

    患自汗症用五倍子敷脐法彻底治愈

      自汗是指醒时汗出,动则加剧,常伴有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少气懒言、食少便溏、形寒肢冷等。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原则是:自汗者宜益气固表。   盗汗是指睡着就汗出,有时汗出如浴,醒后则止,常伴有形体消瘦、面部潮热、口干舌燥、腰酸耳鸣等。盗汗者宜滋阴降火。   我患自汗多年,长期治疗效果不明显。一次,一位老中医传给我一个治自汗的偏方,如法治疗几次就彻底治愈了我的自汗,至今没有复发。   具体方法:到中药店购买五倍子30克,研成粉末,晚上取药粉少许加口中唾液调和,敷于肚脐中,再用一小方块胶布盖贴在上,每晚换一次。一般用药3~...

  • 我的手脚麻木盗汗症是服霜后桑叶治愈的

    我的手脚麻木盗汗症是服霜后桑叶治愈的

      我今年55岁。一年前患了肥胖症,体重达90千克。身体每况愈下,经常手脚麻木,浑身无力,自汗盗汗,四处求医,收效甚微。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个民间验方,说是霜后桑叶可治盗汗。我按照要求,请住在农村的亲戚采集秋桑叶。每晚用1杯冷开水浸泡5克左右的干桑叶,第二天早晨空腹服下,然后再冷开水浸泡桑叶。天天如此,一个冬春,我果然不再盗汗了,体重也有所减轻。坚持饮桑叶茶到今天,体重减轻16千克,人也感到神情清爽,手脚不再麻木。   桑叶治好了我的病,我对桑叶也产生了兴趣,多方收集了有关资料。《本草纲目》称霜打的桑叶...

  • 五倍郁金膏贴乳可治顽固性自汗症

    五倍郁金膏贴乳可治顽固性自汗症

      配方及用法:五倍子30克,郁金10克。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取上药15克,用蜂蜜调成药膏,贴在两乳头上,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按语:中医认为汗出的多少,是由肝气调节的。当肝调节功能失调时,汗液就失去控制。方中郁金可疏肝解郁,而五倍子可收敛止汗,虽然药味简单而收敛止汗之功甚著。   百姓验证:一位姓郑的男士,干部,因糖尿病而住院。经过服中药消渴丸、金津玉液及654药240mg/dL静脉点滴,血糖由280mg/dL降至140mg/dL,尿糖“±”,经治疗月余后出院。此次就诊系因全身汗出严重,夜间汗流浃背...

  • 腋臭,腋部臭汗症方药

    腋臭,腋部臭汗症方药

    腋部臭汗症简称腋臭,是臭汗症中的一种。本病属中医“体气”“狐气”“狐臭”等范畴。《诸病源候论》曰:“人腋下臭,如葱豉之气者,亦言如狐狸之气也,故谓之狐臭。”中医以为,多因先天禀赋,湿热之邪郁于腋劣等处所造成的。   治则:敛汗、杀虫、除臭。   方药:克己青木香散:青木香60g,密陀僧、石灰各30g,枯矾15g。共研细末,将药末涂搽腋下,每日1次。   方中青木香味辛、苦,性微寒,有小毒,可行气止痛、消肿解毒。密陀僧味咸、辛,性平,有小毒,为粗制氧化铅,能燥湿杀虫、敛疮防腐,用于腋臭、湿疹、...

  • 臭汗症冬轻夏重 臭汗症的治疗

    臭汗症冬轻夏重 臭汗症的治疗

        22岁的女青年李娜,文才、人缘都不错,但平时却总是尽量回避参加各种集体(尤其在天气热的季节)活动,原因是怕出汗。原来,她只要一出汗,身体就会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异味,这让她在人员众多的场合感到非常尴尬。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局部性臭汗症。经对症处理,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臭汗症冬轻夏重     所谓“臭汗症”,是指人体汗腺分泌的汗液有特殊臭味,或汗液被细菌分解而释放出臭味。臭汗症有全身性臭汗症与局部性臭汗症两种,常由于大汗腺分泌汗液异常,或汗液中有机物经表皮附生细菌分解,释放出不饱和脂肪酸及氨等...

  • 臭汗症的辨治

    臭汗症的辨治

    所谓“臭汗症”,是指人体 分泌的汗液有异常的臭味而 言。中医认为,汗出发臭是肝 胆湿热、脾胃浊滞或湿热内 蕴、气血不和所致。患有“臭汗 症”的人通常伴有胸闷纳呆、 口苦发腻、渴不思饮、身重体 倦、尿少色黄等证候。 “臭汗症”分为全身性臭 汗症与局部性臭汗症两种,以 局部性多见,其中又以腋臭最 常见,为一种特殊的刺鼻臭 味,好发于青壮年尤其是年轻 女性(常开始于青春期),且有 遗传倾向,往往伴有色汗f以 黄色多见1等。臭汗气味轻重 不同,’大多与多汗有关,故夏 季加重而冬季较轻;以青春发 育期臭味最浓,随年龄增长而...

  • 脚汗症足浴法

    脚汗症足浴法

        方药:白矾、干葛各25克,打碎,水煎2次,将药液混合,两次大约煎出药液1500毫升,放盆内备用。     用法:把脚浸泡在药液中,浸泡之前,将药液加温,以不烫为度,每日浸泡3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晚间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每日1剂,每剂药物可使用2天。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程怀孟  献方...

  • 冶小儿多汗症

    冶小儿多汗症

    处方与用法:黄芪15克,茯苓、白术、扁豆、浮小麦各10克,猪苓、五加皮、糯稻草根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气固摄,收涩止汗治小儿多汗症,稍动即汗,面色不华不愿活动少语。面色不华,腹胀腹泻,舌苔白腻等。...

  • 饮中药茶 治盗汗症

    饮中药茶 治盗汗症

    用中药茶治疗盗汗症58 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58例中,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龄12~64岁,平均 32.7岁;盗汗时间2个月~3 年,平均1年1个月。均经有关检查排除结核病可能。 二、治疗方法 处方:黄芪、生地各20 克,地骨皮12克,黄柏、麻黄根各7克。 加减:汗出过多者,加浮小麦12克;气虚乏力者,加党参12克;脾虚便溏者,加白术10 克。 用法:上药略加粉碎后,用沸水浸泡20分钟以上,待药茶凉后服用,每日1剂,早晚各服 1次。 三、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痊愈:盗汗消...

  • 中医药治疗异常汗症病案一则

    中医药治疗异常汗症病案一则

    对于疑难杂症的治疗,民间有个说法:“服药不对方,哪怕用船装;服药对了方,只需一羹汤。”笔者曾被一异常汗症困扰3年之久,后得明医指点方得痊愈,记录如下。 18年前的一个艳阳天,笔者为了不让被褥和衣物发霉,将家中的棉絮、棉衣和衣物等从5楼运送到大操场的水泥栏架上暴晒,累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回家后倒在凉席上就睡着了,醒来后感到身体有股寒气,心悸气短,四肢无力,还有些神不守舍的感觉,自此之后每日凌晨3至4时许,笔者便会从颈到脚自上而下缓慢地冒着汗水,醒来时睡衣、盖被和床垫全都会浸湿。...

  • 治小儿病后自汗 小儿盗汗症二方

    治小儿病后自汗 小儿盗汗症二方

    治小儿病后自汗方 处方与用法:太子参10克;炙黄芪10 克,炒当归10克,陈皮 5克;碧桃干15克,获苓5克,糯稻根50克,红枣10克。水熬服,日 1剂,分2次温服。 功效:调和营卫,敛阴止汗。治小儿感染热性疾病后,自汗或盗汗,神疲乏力,冒纳不佳,舌淡红,脉细无力等。 (曾示浪) 治小儿盗汗症方 处方与用法:太子参10,青蒿、桑叶、麦冬、丹皮各5克,谷芽、玉竹各2克,五味子3 克,大枣2枚,甘草2 克。水煎服,日1剂。 功效:益气养阴,安神止汗,治小儿盗汗症,纳呆口渴,夜寐不安,易惊叫,舌尖红,苔薄黄,指纹青紫。...

  • 汗症验方

    汗症验方

    1.手足多汗:白矾15 克,鲜萝卜600克。切片,加水2500毫升.煎40分钟,去渣取液.浸洗手足20分钟.早晚各1次。 2.自汗、盗汗:① 五倍子30克,首乌、黄柏各18克。研末.开水调敷肚脐.自汗早敷晚揭.盗汗晚敷早揭。②生黄芪、生牡蛎、山药各12克,白术、陈皮各6克,防风 3克。研末.每次服3 克.每日2次。 3.小儿多汗症: ①浮小麦15克。加水 1000毫升.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②神曲 15克.山楂、胡黄连各6 克.海浮石12克.糯稻根10克。水煎服.每日 1剂。 4.汗出如雨.日发数次:桂枝、...

  • 腋下多汗症 中药内服外治法

    腋下多汗症 中药内服外治法

    腋下多汗症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原发病有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中医则认为,汗之多生乃营卫不和、卫外不固、气虚不能摄运津液,治疗方法如下: 中药内服法: 1.加味生脉散:生地、党参、麦冬、大枣各 10克,炙甘草3克,地骨皮,五味子各5克,煅牡蛎、煅龙骨各15 克(先煎),每日1剂,水煎服。 2.止汗汤:当归6 克,牡蛎5克,生地、益智仁各lO克,甘草3 克,水煎服,每日1剂。 3.逍遥散加减:白芍、当归、白术、炙甘草各6、克,柴胡、丹参各 5克,五味子、麻黄根各3克,水煎服,每目 l齐0。 4.龙胆...

  • 内热熏蒸多汗症 临床辨治

    内热熏蒸多汗症 临床辨治

    多汗症是指局部或全 身皮肤出汗量异常增多的 现象。中医认为本病多因 阳气亢盛,内热熏蒸;或湿 热蕴蒸肌肤,迫津外泄;或 阳气虚弱,腠理不固,津液 外泄所致。根据临床表现 的不同,中医可将其分为 以下六型辨治。 1.卫气虚弱型:证见 动则汗出,恶风,出汗后感 觉肢体寒冷,倦怠乏力,舌 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宜益气固表。方用:黄芪 30克,党参10克,白术10 克,防风10克,当归20 克,白芍10克,川芎10 克,龙骨_30克,牡蛎30 克,五味子6克,甘草6 克。水煎取液,早晚分服, 每日1剂。 2.胃热...

  • 专家治疗汗症的一些经验方

    专家治疗汗症的一些经验方

    以下是专家治疗汗症的一些经验方。   1.表虚不固。症状:全身自汗多或盗汗,以头部、肩背部出汗明显,动则尤甚,面色少华,肢端欠温,容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疗以益气固表为主。治疗方:玉屏风散加减。     2.营卫不和。症状:自汗为主,遍体汗出,微寒怕风,时有低热,精神疲倦,纳呆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治疗以调和营卫为主。治疗方:桂枝汤加减。     3.气阴两虚。症状:盗汗为主,也可盗汗、自汗并见,体弱神萎,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干低热,舌质淡...

  • 多汗症偏方 治老人多汗

    多汗症偏方 治老人多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稍活动就会出汗,或在夜间睡眠时出汗,此时服用乌梅黑豆汤治疗有良好效果。 乌梅黑豆汤的做法:取乌梅15克,黑豆30克,淮小麦50克。加清水适量水煎浓汤,去渣取汁,加蜂蜜适量即可。喝汤,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喝一周即可。 乌梅味酸收敛,有滋阴敛汗之功;黑豆有益肾,除热,止汗之效;淮小麦有固卫敛汗之用。诸味合而煎汤服之,治疗多汗有良好效果。(朱本浩)...

  • 更年期多汗症 治当温阳固表止汗

    更年期多汗症 治当温阳固表止汗

      2003年秋,患者范某,女,49岁,前来求诊。   主诉:睡眠多梦,心烦乏力,每日汗出不止,衣被尽湿,汗出以头面部为主,精神不振,纳食减少,四肢倦怠无力。曾经中、西医治疗一年有余,诸医投以玉屏风、补中益气汤等,药多用牡蛎、麻黄根、浮小麦之辈,收效不明显。   刻诊,观其面目稍有浮肿,其色少华,下肢略肿胀。舌淡红少苔,有齿痕,脉虚无力。   家父诊后认为,此症为更年之期,阳气内虚,故卫外不固,津液失其常道,浮越而上,故发为头面汗出。治当温阳固表止汗。   方药:附子9克,肉桂6克,山茱萸20克...

  • 中医治疗多汗症 几则方药

    中医治疗多汗症 几则方药

      皮肤出汗过多或稍动就出汗,称为多汗和自汗症。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湿热,蕴蒸肌肤,迫津外泄而致,或素体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津液外溢而致。同时亦与精神紧张、焦虑、恐怖、愤怒,以及某些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甲亢等密切相关。多为对称性发生于手掌、足底、前额、腋部和外阴等处,尤以手掌、足底为多见。若情绪激动或紧张时,汗珠可呈点滴状滴流。中医治疗多汗症有较好疗效,其治则为清热利湿止汗,益气固表止汗。这里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方药。   1.熟附片30克(先煎),肉苁蓉、生地黄、山萸肉、巴戟天、五味子各12克,党参...

  • 中医辩证“多汗症”

    中医辩证“多汗症”

      如果说在炎炎夏日,身体出汗是再寻常不过的了。但有的人,无论夏季还是冬季,吃顿饭、做点事或稍一紧张便汗如雨下,这可能就是某些疾病在作怪了。   在医学上,多汗症可分为全身多汗和局部多汗。      全身多汗症   低血糖症:可导致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除怕热多汗外,还表现有食欲增大,吃得多,反而消瘦,大便次数增多,心慌,精神紧张等症状。   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常有出汗异常增多现象,患者还伴有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嗜铬细胞瘤:常见的症状就是淋...

  • 治自汗症方

    治自汗症方

    处方:桑叶30克,以米汤1000毫升,武火煮15分钟,分3次服,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温中健脾,益气生津,固表止汗,治自汗症,汗出浸衣,舌淡,脉细无力等。...

  • 汗病多和气虚阴虚有关 汗症病人的饮食调理

    汗病多和气虚阴虚有关 汗症病人的饮食调理

    冬去春来,气温明明不是很高,有的人没运动却汗出不止,动则加重,有的人睡一觉满身是汗,醒后自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表示,健康人在运动或遇高温时,人体为适应外界环境会以多排汗来调节体温,这时的汗多是正常的生理作用。但在正常人不流汗的气候环境下出现大量排汗,则为病理性出汗。 汗病多和气虚阴虚有关 中医认为,以全身或局部非正常出汗为主症的汗病是一种病态,多因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而致。其中,白天没有运动或静坐出汗,出汗后感觉不舒服的称为自汗,多是因为肺卫不固或营卫不和或大病初...

  • 一条专治盗汗症的偏方

    一条专治盗汗症的偏方

    我经常晚上睡觉都会出汗,一出汗就醒过来,醒后不久汗就会干,一直持续了很多年。虽然不是每晚都出汗,但是出现的次数比较频繁,所以经常睡不好。后来,邻居介绍了一条专治盗汗症的偏方给我,服用一段时间后,夜间出汗的问题大为改善,现推荐大家。 偏方如下:当归、黄芪、黄芩、黄柏、生地黄、熟地黄各10克,黄连4克。水煎服,每日1剂。(重庆 马先生) 专家点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黄楚燕表示,中医认为,盗汗分为阴虚火旺型、阳虚盗汗型及肝经郁火型等,而读者提供的偏方实际上为中医名方...

  • 发汗哲西疗法的临床应用 对神经性汗症的认识

    发汗哲西疗法的临床应用 对神经性汗症的认识

    发汗是一种反射性活动,下丘脑的发汗中枢是发汗的主要中枢,小汗腺主要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位于手、足、前额处的小汗腺受肾上腺素能纤维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汗出增加,交感神经抑制时汗出减少。自汗、盗汗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证,即人在安静状态下、日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国医大师尼玛擅长藏医药炮制与神经性疾病的诊治。现将尼玛运用藏医哲西疗法治疗神经性自汗、盗汗经验介绍如下。 对神经性汗症的认识 藏医认为自汗、盗汗是三大基因失调引起阴阳失衡的一种典型表现。尼玛认为神经性自汗、盗汗主要是体...

  • 多汗症 反复全身汗出夜间尤甚 滋阴降火安神方药

    多汗症 反复全身汗出夜间尤甚 滋阴降火安神方药

    患者周某,女,67岁。2020年1月10日初诊,反复全身汗出3年,加重1周。患者3年来反复全身汗出,夜间尤甚,汗如水滴,浸衣湿被,近1周来因烦心事加重,平时亦多心烦、焦虑,情绪激动、焦躁不安时易出微汗;口渴不欲饮,纳差,大便稍干每日1行;舌红降、无苔,脉细数。 诊断:(阴虚火旺型)汗证(西医称为多汗症)。 治疗:滋阴降火安神,兼以健脾和胃。 方药:黄连12g,黄芩6g,白芍10g,阿胶(烊化)10g,鸡子黄2枚,石斛30g,生地黄30g,焦山楂15g,神曲15g,炒麦芽30g,炒谷芽3...

  • 治阴汗症(阴囊常自汗出)方

    治阴汗症(阴囊常自汗出)方

    处方:龙胆草15克,知母15克,黄柏10克,升麻5克,柴胡10克,羌活10克,泽泻10克,防风5克,炙甘草10克。水煎取汁,分2次送服龙胆泻肝丸,每次1丸。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化湿,凉肝利胆,治阴汗症,症见阴囊常自汗出,活动后尤甚,睾丸湿凉,或伴精液液化延迟,舌黄腻,脉滑数等。...

  • 分型辨治房事多汗症

    分型辨治房事多汗症

    本病属中医学中“汗证”、“虚劳”等范畴。男子房汗不足为怪,然汗出过多则属病态。本病以虚证为主,多为气血阴阳不足。《黄帝内经》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相当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是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精血液关系密切。本病与五脏相关,尤与心、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汗为心液,肾藏精,主生殖,故与房劳所致疾病关系密切。房劳过度,耗伤阴精阳气,若阴津被扰,虚火内生,可见潮热盗汗;若阳气损伤,则腠理不固,更使气随汗泄。本病的中医治疗需立足于辨证治本,在此基础上酌加收汗...

  • 当归六黄汤治愈更年期多汗症

    当归六黄汤治愈更年期多汗症

    临床用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更 年期多汗症60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6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46~ 58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7年; 绝经前36例,绝经后24例。主要 表现为月经不调,潮热多汗,失眠 健忘,烦躁易怒,头晕耳鸣,舌红 少苔,脉细数或弦细。以潮热多汗 为主要症状。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 研究指导原贝必(第3辑)为准。 二、治疗方法 治以滋阴泻火、固表止汗,方 用当归六黄汤加味。处方:黄芪15 克,当归、生地、熟地各10克,黄 芩、黄连、黄柏各6克。心烦易怒 加丹皮、...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