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 第202页

病 第202页

  • 五脏六腑 顺性治病 组方用药

    五脏六腑 顺性治病 组方用药

      五脏六腑 秉性各异   受文化背景及认知方法的影响,中医所说的脏腑,不仅是解剖学上的概念,更是一个生理病理的综合概念。   在这样一个认知体系中,人体被看成一个小宇宙,脏腑被看成一个小社会,因而中医理论中的脏腑不仅各有其职(“岗位职责”),而且还具有“三性”:   一是自然属性:基于“天人相应”理论,中医学认为人体脏腑与自然界有着内在的关联,如肝属木,应春、应风;脾属土,应长夏、应湿等。二是社会属性:如心为君主之官,肝为将军...

  • 中医治病 主要就是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中医治病 主要就是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中医治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着眼于整体,强调脏腑之间的关系,而讲到脏腑之间的关系,可一言以蔽之,主要就是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脏的相生关系   中医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在认识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时,是着眼于整体的,人体的每一个脏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五脏之间、六腑之间、脏腑之间、脏腑系统之间、内脏与体表之间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一个脏有病,中医是要察看多个脏腑的,治疗也要从这个整体去考虑,肾病不一定去治肾,肝病不一定单治肝,而是充分考虑到所涉及的脏腑,从中找出其调节的关键点、...

  • 李佃贵业内治疗脾胃病的不二人物

    李佃贵业内治疗脾胃病的不二人物

      为医,他攻疑克难,给走向深渊的患者开启生的通路;为师,他循循善诱,给懵懂迷惘的学子竖起指路的灯塔;为官,他高瞻远瞩,给遭遇瓶颈的单位拓展一片奔腾的空间。他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浊毒证研究室”,成为业内治疗脾胃病的不二人物。   自小尚医 少年得志   李佃贵自小聪慧,五六岁起就跟父亲学练书法,十二三岁时就能给乡亲们写春联了。那时,李佃贵有位在公社卫生院上班的本家叔叔,整天背着出诊包去各村看病,在当地颇受尊崇。有一次李佃贵发烧,十几天不退,这位叔叔开了两剂中药,他吃后很快就好了,这...

  • 中医治疗疾病的最大特点是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疾病的最大特点是辨证施治

    长期以来,中成药因其使用携带方便、效果确切稳定、毒副作用相对较少,而深受广大慢性病患者的欢迎。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患者在购买和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少不当现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仅以疾病选药 忽视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疾病的最大特点是辨证施治,即“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 ”。如同为咳嗽,有寒痰咳嗽和热痰咳嗽两种,在治疗上,寒痰咳嗽者须选用温化寒痰类中成药,如小青龙口服液;而热痰咳嗽者则须选用清热化痰止咳的中成药,如蛇胆川贝口服液等。...

  • 望牙龈可诊病

    望牙龈可诊病

    “望牙龈诊病”是中医望诊法中的一项内容,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牙龈可以判断病性、病位,以及疾病的轻重。 健康人的牙龈颜色淡红而润泽,这是胃气充足、气血调和的表现。牙龈淡白,多属血虚或失血.为血少不能充于龈络所致。牙龈红肿疼痛,多为胃火亢盛,火邪循经上炎,熏灼于牙龈所致。牙龈色淡且萎缩,多属于肾虚或者胃阴不足。牙龈出血,中医称为齿衄,兼见牙龈红肿疼痛者,为胃火上炎,灼伤龈络;牙龈不红不痛微肿者,属于脾虚血失统摄,或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牙龈溃烂,流腐臭血水,甚则唇腐齿落,中医称为牙疳,多因外感疫疠...

    养生秘方 2024-03-07 17 0 牙龈
  • 中医“能治好病”的根本原因

    中医“能治好病”的根本原因

      作者简介   陆广莘,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著名中医理论学家、临床家,首届国医大师。他将中医药学学术思想归结为“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高屋建瓴地指出了中医学为健康医学的本质属性,奠定了健康医学理论基础。   ●中医研究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要保持其学术的独立性和固有价值,并且发扬下去,“科学化”仅仅是途径。因此,首要的是提高中医学术水平,抓好继承工作。   ●疾病医学、疾病对抗医学是用物质世界的知识解决生命现象,...

  • 脾胃一虚 百病由生

    脾胃一虚 百病由生

      余祖父王裕宽(1893-1971),字容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第二十六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60余载,一生潜心岐黄之术,对中医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颇有建树,为王氏妇科之翘楚。其一生躬耕医海,去疾扶危,济世活人,为民众所称道。尤其值得倡导的是,其以毕生的精力教导子孙,传承医学。为王氏妇科的承上启下,发扬光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祖父一生勤勉,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19岁时其父不幸英年早逝,迫于生计,他刻苦攻读,为精通医业,侍诊于其三伯父王集一老先生,每日司...

  • 女子病离不开阴血

    女子病离不开阴血

      柴嵩岩,女,1929年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国医名师;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治女性闭经、不孕症。创立“柴嵩岩月经生理理论”、“肾之四最”、“二阳致病”、“妇人三论”等理论学说,以顺应周期规律、顾护阴血津液、用药轻柔以克刚、调整气化功能、补肺启肾为临证思辨特点。   “柴嵩岩女性月经生...

  • 疏通经络 祛除病邪延年益寿

    疏通经络 祛除病邪延年益寿

      老年人关节肿痛,有的是爬山后引起,有的是踢毽子后引起。而就诊时,大家都会提出很多实际问题,诸如,“我打太极拳好不好?”“爬山好不好?”“做什么保健操好呢?”等等。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是绝对的,爬山时有新鲜空气,有阳光、树木、花草等,老年人漫步山间,对身心健康很有利,如果已有膝关节软骨退变,则只要行走时间不长,中途注意休息,行走平缓的坡面,就不容易出现疼痛等症状。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有些动作会使膝关节在负重的情况下旋转,这时...

  • 正确运用十八反可治病也

    正确运用十八反可治病也

      拜读《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2月4日所刊《虽言十八反,医者当明辨》一文后,勾起了笔者对探索中药十八反的一些难忘回忆。   1968年笔者由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被分配皖东南部郎溪县毕桥公社医院。郎溪县虽不大,却因有胡翘武老中医等的长期坚守,中医事业颇为兴旺。某日看胡翘武行医,见其将乌头与半夏、瓜蒌同投一方,连用20余剂治愈1例因风痰阻络导致中风而肢体麻木不遂的老者,引起了我极大兴趣。   因其以乌头(或附子)与半夏合用的资料最多,故搜集了20几份两药同用的案例加以分析,又将制川乌与姜半夏、全瓜...

  • 小满节气防病养生吃“苦”尝“鲜”

    小满节气防病养生吃“苦”尝“鲜”

    小满节气期间注意合理饮食对预防保健,防病养生都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吃“苦”和尝“鲜”。 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食疗药膳门诊副主任中医师王东旭介绍说,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周书》中也有“小满之日苦菜秀”之说。苦菜是苦定菜的嫩叶,是药食兼具的草本植物。中药名叫败酱草,民间俗称苦菜,别名天香菜等。苦菜其实不是很苦,味感甘中略带苦,可炒食或凉拌。凉拌时先将苦菜择好洗...

  • 春三月养生保健 运用经方治病防病

    春三月养生保健 运用经方治病防病

    人之春三月,怎样运用经方养生保健及治病防病,又怎样运用经方使身体顺应自然及适应自然变化,本文结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论略作探讨于次。 春三月,始于二十四节气自立春开始的三个月,为一年之始;春三月应以阳气生升,生机盎然为主,阳气生升,和谐自如,人则健康无病;若阳气生升不及,可用桂枝甘草汤助阳气生升,焕发阳气以生机勃勃,以防寒从内生。 此谓发陈,这是人体阳气生发与发泄的最佳季节,一是可将体内阳气生发舒展,以温煦机体固护内外;若阳气舒展不及,可用枳术汤助阳气生发舒展。二是...

  • 多做搓手操防病利健康

    多做搓手操防病利健康

    搓手操是既不花钱又很 简便易做的一个手部运动, 并不受场地、环境等因素的 限制,只要双手不在干别的 活,无论是躺着、坐着、走着、 站着或眼睛看着别的东西都 可以进行。特别是在冬季经 常做做搓手操,不仅使手掌、 手指及关节得到锻炼,而且 还有一定的防病健身作用。 避免冻疮:在气候寒冷 的冬天,手指、手背等处容易 受冻而生冻疮。经常做搓手 操,能加速手部血液循环,提 高局部的温度,促进新陈代 谢,增强耐寒和抗寒能力,可 有效预防冻疮或冻伤的发 生。 防治感冒:在手掌正面 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 掌肌肉明显隆起处...

  • 明清温病学在中医发展史独立体系

    明清温病学在中医发展史独立体系

      在中医发展史上,温病学在明清时代得到发展,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其间温病学家辈出,诸如吴又可、叶天士、薛雪、吴瑭等,他们的学术思想对于整个祖国医学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观清代宫廷医案,自顺治朝至宣统朝绵亘200多年,或许是温病学派已完全形成,故清太医院的著名医家和清代宫廷医学对温病作出的贡献少为人知。   但通过对清宫医案的整理,笔者发现宫中不乏运用当时温病名家代表方剂的记载,此外还包含大量自制时令新方,包括对当时盛行温病时方的加减变化;这些均显示了清代宫廷的医疗水平,他们师古不泥古,承...

  • 长寿功法以中医为基础 以防病治病为核心

    长寿功法以中医为基础 以防病治病为核心

    《长寿功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防病治病为核心,以健身健美为手段,以保健长寿为目的,通过调心、调息、调形等方法来修炼人体功能的功法体系。便秘的预防与保健功法对便秘有很好的效果。为大家介绍如下: 预备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平放地上,头正身直,百会朝天,挺胸收腹,沉肩垂肘,两膝微曲,膝盖与脚尖相齐,舌抵上腭,唇齿轻合,双目垂帘或轻闭(高血压留视线),两掌自然下垂,掌心向内,十指向下,掌指微微分开(图1)。 意想:从头顶百会穴顺身体向下到两掌的内劳宫穴,再顺全身向下到两脚的...

  • 春季养生 几个防病强身的方法

    春季养生 几个防病强身的方法

    春天阳光明媚,气候和暖。专家提醒,尽管天气逐渐转暖,仍然要重视养生细节。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张钟爱主任中医师教您几个防病强身的方法。 野菜就是“降火药” 门诊上,不少病人都会在描述病情的时候,带一句:“不知道是否受凉了,最近牙龈有点疼,口腔里面感觉还会溃疡。” 春分过后,虽然春风拂面很柔和,但仍比较干燥,春主生发,阳气逐渐上升的时候,很多人的鼻子很容易出血、还会出现咽喉肿痛、嘴巴长口疮,还有不少人出现便秘的困扰&h...

  • 曾国藩患有鱼鳞病

    曾国藩患有鱼鳞病

      古人多迷信,很多人都认为,大凡皇帝佬都是真龙天子转世,尤其是开国皇帝,总会有一些传说。   秦始皇的祖先嬴大业是他娘吞下了玄鸟蛋所生,汉高祖刘邦是他母亲梦龙受孕而生,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时则有两条龙在房门口嬉戏三天,宋高祖赵匡胤出世时四周红光乱射,而且发出奇香,朱元璋的母亲梦见神仙送她一粒药丸吞下后才怀上了他……   这些说法神乎其神,说白了就是为了迷惑老百姓。史学家熊鉴先生曾有两句打油诗:“刘邦本是刘家子,硬说他娘睡了龙。”这话虽说得通俗,却一语中的...

  • 如何科学佩戴中药药囊以防病治病

    如何科学佩戴中药药囊以防病治病

    春暖花开之时,亦是各种细菌、病毒的复苏期,尤其是小儿脏腑娇嫩、脏气清灵,极易感受风寒邪气,诱发外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中心的医生们在自制小儿防感药囊的同时,还在医院里并举办了多期科普讲座,向广大家长讲解了如何科学佩戴中药药囊以防病治病。 药囊芳香鼓正气 据该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尹艳介绍,药囊的作用机制是利用和筛选菊科、芸香科、伞形科、唇形科、木兰科、百合科、蔷薇科、姜科、豆科、柏科等科属中有植物性挥发油的中草药,这些药材能散发出芳香气味,具有“通经走络,开窍透...

  • 《内经》研究诸家·杂病证治的发挥

    《内经》研究诸家·杂病证治的发挥

      2012年出版的“新世纪第三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各家学说·<黄帝内经>研究诸家·杂病证治的发挥》讲道:“《素问》《灵枢经》论病证100余种,阐发病机,确立治则,订定方法,详备针刺治疗等,向为历代医家所取法。然而于针对病证的具体处方,却很少记载,其所列仅汤液醪醴、生铁落饮、左角发酒、泽泻饮,鸡矢醴、治口甘方、乌鲗骨丸、豕膏、半夏汤、蓤翹饮、马膏膏法、棉布熨法12方而已。&rdquo...

  • 诟病中医 中医所谓的证侯

    诟病中医 中医所谓的证侯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一年前,我一朋友的两岁小儿与其爷爷吃虾后再吃水果,双双出现严重呕吐。小儿的妈妈坚持选择中医,用绿豆甘草煎汤,给孩子喂服,服后即吐,再喂几次慢慢就不吐了,当天即愈。而其爷爷则不肯用中医,坚持要去住院,结果挂了三天水后仍是病怏怏的,精神不振。每每谈起如何育儿,我朋友就鼓励要选择中医。   我在微博里经常会从传统哲学的角度分析一些自然现象及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有人说:明明现代科学已经解释清楚了,何必硬扯阴阳五行呢,牵强附会,不知所云。——岂不知人是天地交...

  • 从痧象看疾病轻重

    从痧象看疾病轻重

    刮痧时,在皮肤上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主要是颜色与形态的变化,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痧象”。常见的痧象包括,体表局部皮肤紫红或紫黑色痧点、痧斑、点状紫色痧疹,与此同时还常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皮肤的这些变化可持续1至数天。 不同痧象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病程、预后判断上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主要是从痧疹出现的部位不同以及痧疹的形态、颜色不同上进行判断。刮痧时凡有病之处,其表面轻则可见微红、点状红疹.重则成斑块。甚至青黑斑块。较严重的青黑斑块在刮拭时则会有痛感。如果身体无病痛,则无反应。也不会觉得...

  • 《金匮要略》论述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和证治

    《金匮要略》论述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和证治

    《金匮要略》在“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论述了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概括其总的病机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虚、阴乘阳位所致。笔者据本篇之理法方药总结出“心病多寒”的观点,并以此指导临床实践,收效颇多。今不揣浅陋讨论一二,供同道参考。 从病因病机论心病多寒 《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云:“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 中医“治未病”是一个系统工程

    中医“治未病”是一个系统工程

      所谓中医治未病应当理解为按照中医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理念,遵照中医养生保健的思想和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公民健康工程。   国家应从政府层面上对中医治未病加以重视并加强行政干预力度,制定相关战略,尽快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制定并监督实施中医治未病的相关具体举措;中医药行业应从既病防变,摄生防病,掌握规律先时而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2013年6月,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将中医治未病纳入基本公共...

  • 防病养身 安然入夏 注重养心 补充阳气

    防病养身 安然入夏 注重养心 补充阳气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要穿朱红色礼服,配朱红色的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同时皇帝还会赏赐上年冬天贮藏的冰给百官们消暑。 在民间,江浙一带有吃“立夏蛋”的习俗,认为鸡蛋圆溜溜的,寓意生活的圆满;云南地区有大门插皂荚枝、红花以压崇,围灰墙角以避蛇之俗;福州则有“做夏”吃鼎边糊,缅怀民族英雄的习俗;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乡间还有...

  • 陈文伯男科治疗 同病异辨 治分百法

    陈文伯男科治疗 同病异辨 治分百法

    陈文伯,男,1936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主任医师,教授,著名中医内科、男科专家,中国现代男科奠基人之一。原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院长,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陈文伯工作站指导老师;现任京城名医馆馆长,炎黄国医馆馆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60余年,对内科杂病、男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研制中药新药3种,内科、男科系列中药内部制剂30余种,曾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撰写中医专著1...

  • 回族割礼与中医治未病理念

    回族割礼与中医治未病理念

      回族有个生活礼俗:男孩子到12岁,要举行割礼,即割包皮。因为伊斯兰教规定男孩到12岁就要承担宗教义务,履行“天命”、“逊奈”的宗教功课。这种手术通常都有专门的宗教人员施行,采用最简单的冰冻麻醉法。尽管手术不免粗糙,但可预防由包茎和包皮过长导致的一些疾病。   割礼,回族俗称“逊乃提”即“圣行”,也叫成丁礼,指穆斯林男孩割掉阴茎包皮的仪式。据传,古代先知易卜拉欣曾奉安拉之命,要求其后裔所有男子都必须履行割礼。阿...

  • 辨证思维诊治疾病 阐释补充了中医整体观理论

    辨证思维诊治疾病 阐释补充了中医整体观理论

      温振英,女,1928年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温振英传承工作室导师,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温振英名医传承工作站”导师。擅长运用“整体医疗模式”治疗哮喘、湿疹、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抽动障碍及小儿多动症等。   整体观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治疗上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首都医科...

  • 刘纯一套中医预防疾病的养生十大要诀

    刘纯一套中医预防疾病的养生十大要诀

    刘纯是中医历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的九世孙,明朝太医,他历经60多年的实践,落实“治未病”的理论,总结出一套预防疾病的养生十大要诀,他在《短命条辨》里说:“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夫正气衰者有三:过饱,气恼,不劳。故尔养生者以十条克之。”他健康高寿,享年126岁。他的养生之道值得借鉴。 “晨起胃气最弱,故尔饮凉水以激胃气,此为养生第一。” 就是说,人刚睡醒的时候胃气最弱,还不...

  • 傅抱石赠画救病友

    傅抱石赠画救病友

    上世纪20年代初,著名年轻画家傅抱石欲回故乡江西揽胜作画。临行前,他特意到上海城郊向老相识吴木匠告别,并答应赠他一幅画以为留念。贫穷的吴木匠家连张八仙桌也没有,叫傅抱石如何铺纸挥笔弄丹青呢? 他只好吩咐吴木匠提着纸头站定,再用石块压牢落在地上的纸尾,然后端起墨碗,猛地将墨汁泼于画纸,随即用指尖顺汁流迅速拉拖下去,当拉至地面猝然提起,好似猎人刺兽狠劲一戳,墨星激溅,遂退后瞧了瞧,题款后道声“好了”便辞行。吴木匠细看地上的画,不知啥名堂,但以情为重,乃当珍宝收藏。 光阴荏苒,一晃三年过去了。刚...

    养生秘方 2024-03-07 14 0
  • 《中医痹病学研究丛书》读后

    《中医痹病学研究丛书》读后

    中医药临床重点学科的建设,既需要提高临床水平,也需要提高学术水平。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健教授领衔、10余名风湿病学专家主编的《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研究丛书》,日前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丛书重点突出临床实用性、科学性和中医药优势,着力体现新安医家治痹经验的挖掘、总结及应用,颇具地域特色;是一套全面反映风湿病古今学术观点和当今中医诊疗最新进展的大型学术丛书,更可作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学术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 分册各成体系 《风湿病新安医学探源》:揭示新安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