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临 第13页

临 第13页

  • 病因病机治慢性肾炎临证特点

    病因病机治慢性肾炎临证特点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 江苏镇江市人。朱良春教授作为国家 首批“国医大师”之一,从医七十余 载,学验俱丰,对肾脏病的机理及治 疗有着独到的见解。现将其运用益气 补肾法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介绍如下。 一、病因病机 朱良春教授认为该病在中医属 “水气”“水肿”“腰痛”“尿血” “虚劳”等范畴,以耗损精血,伤及肾 气为其共性,肾气不足则气化无权, 关门不利,水湿潴留,气...

  • 腰腿痛临证取穴异于常法

    腰腿痛临证取穴异于常法

    腰腿痛与足少阴、足太阳、足少阳、督脉等经脉有关,如足少阴之脉循行“贯脊属肾、络膀胱”,足少阴经筋“其病……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属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抑”,足太阳膀胱之脉“挟脊仰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国医大师贺普仁临证常用的治疗腰腿痛的腧穴亦多位于太阳、少阳等经脉上。同时,贺普仁认为“病多气滞”,认为气滞是疾病发生发展不可逾越的主要病机,临证取穴重视气血的作用,...

  • 坐骨神经痛临床方为基础进行治疗

    坐骨神经痛临床方为基础进行治疗

    坐骨神经痛由多种原 因引起.是较常见的一种 顽固性疾病.多患于一侧, 常迁延不愈。临床上根据 其发病部位不同而区分为 根性坐骨神经痛及干性坐 骨神经痛。临床主要表现 为腰臀部沿大腿后侧与小 腿外侧呈线状钝性疼痛. 常发作性加剧.甚至痛如 椎刺刀割或烧灼样痛.遇 寒湿加重.夜间尤甚.行走 受限:干性坐骨神经痛患 者.往往会取减痛姿势,如 睡时取健侧卧位、微屈病 侧下肢等.且沿坐骨神经 各压痛点(环眺、承山穴等 部位)压痛较明显:根性坐 骨神经痛常于咳嗽、喷嚏 和用力时疼痛加剧.腰椎 棘突与横突的压痛最明 显。临床上根...

  • 跌打损伤 临床经验及中医自拟苏木灵仙汤

    跌打损伤 临床经验及中医自拟苏木灵仙汤

    软组织损伤是指各种暴力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软组织损伤,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的疾病,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瘀斑、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等,属中医学筋伤范畴。《圣济总录·伤折恶血不散》记载:“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痞结不散,则为肿为痛。”《血证论》曰:“凡跌打未破者,其血坏死,伤其肌肉则肿痛瘀血凝滞之故也。”该病是由气滞血瘀、经脉不通所致,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肿胀是由于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 平衡整脊术 颈肩疼痛临床应用 任督并调理筋法

    平衡整脊术 颈肩疼痛临床应用 任督并调理筋法

    平衡整脊术,是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骨科前辈总结和积累下来的运用手法治疗脊柱劳损病的宝贵经验总结。广东省名中医招仕富教授和湛江市名中医范纪钦教授对平衡整脊术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师从范纪钦教授,对平衡整脊手法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发挥。 创立与发展 广东省名中医招仕富自1988年创立研究平衡整脊手法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于2003年整理总结出《平衡整脊三部十八法》(2003年湛江市科技攻关科研课题),获得湛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湛江市名中医范纪钦在平衡整脊手法的基础上,进...

  • 疏筋整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疏筋整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CAS) 是 由于颈椎椎间盘变性或突出、慢性劳损、外伤等 因素,造成局部组织痉挛刺激和压迫椎动脉或者 周围的交感神经,使椎动脉痉挛、狭窄,造成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出现的以头晕、恶心、呕吐 及颈部僵硬不适为主症的疾病 [1 ] 。手法治疗 CAS 疗效确切,因患者以眩晕症状为主,手法操作不 当容易引起眩晕症状加重,增加患者痛苦,如何 避免手法治疗过程中加重症状是临床中研究的热 点。笔者从 2016 年 3 月—2017 年 2 月采用疏筋整 复...

  • 集脏腑风湿病临证之精粹

    集脏腑风湿病临证之精粹

    临床有一类疾病,缠绵难愈,每遇外感而加重,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然而,由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漫长病程,许多医生完全忘记了外感和此类疾病的原始关联。患者得了感冒就治感冒,合并感染就抗感染,完全没有意识到此时的外感是疾病加重的诱因,发作期乃是透邪的最佳时期,更谈不上能够辨识此类疾病就是“脏腑风湿病”。其他如硬皮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过敏性紫癜、白塞氏病、银屑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病、萎缩性脊...

  • 仲景关于痹症的条文 总结及临床应用

    仲景关于痹症的条文 总结及临床应用

    这个范围相当的广啊,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痛当然属于这种,那么,像这个类风湿啊,骨质增生啊,都概括在内的。以至于这个神经发炎,骨节疼痛,古人啊分不开的,都叫做痹痛,现在呢,我们有几节书,要温习温习。 一、仲景关于痹症的条文 在金匮要略里头,在痉湿暍篇里头,专门提出了一个湿痹。 ①他说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这节说是啊,他就指这风湿。所以他也当太阳病了,也有关节疼痛,发热而烦。那么这种病,要是太阳病呢...

  • 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 中医中药治疗

    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 中医中药治疗

    中年人,尤其是女性,常出现膝关节疼痛,有时伴有肿胀,上下楼或蹲立时疼痛加重;受凉、劳累或天气变化常能诱发症状出现。早期虽然有一定痛苦,但仍可在休息后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随着年龄的增长,病变愈发加重,膝关节肿大变形,活动范围受限,疼痛呈持续性,无明显的缓解期。拍摄膝关节X光片,可见关节间隙变窄、周缘骨质增生、膝部畸形等变化。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膝骨性关节炎,民间俗称“老寒腿”。这种疾病严重妨碍中老年人的运动功能,给身体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从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 “老寒腿&r...

  • 小腿溃疡 据临床表现辨治方

    小腿溃疡 据临床表现辨治方

    小腿溃疡又称慢性小腿溃疡、静脉曲张性溃疡、郁积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属中医臁疮、裤口毒、裙边疮等范畴。本病多继发于下肢静脉曲张和丹毒等病。多因久站或负担重物,导致下肢脉络瘀滞不畅,加之湿热之邪下逼,气滞血瘀、瘀久化热、腐蚀皮肉而成溃疡。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四型辨治。 气滞血瘀型:局部瘙痒,皮肤粗糙,可见褐色斑,患处紫暗肿胀,或见青筋暴露,其形状如蚯蚓,或皮肤破损,有少量渗液;舌质黯或边有瘀点,苔白或薄黄,脉弦涩。治宜行气活血。 处方:忍冬藤20g,丹参、当归各15g,枳壳1...

  • 周太安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及临床辨证浅析

    周太安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及临床辨证浅析

    周太安主任,系四川杨氏骨科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前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3届理事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外固定学组委员,《中医正骨》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骨伤》编辑委员会委员。周太安主任继承和发展了杨天鹏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周氏中医骨伤内伤学理论和正骨手法。周太安主任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认识骨伤科疾病,丰富了中医骨伤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并对正骨手法进行归纳、分析、分类和简化型研究,为骨科手术人工智能、外科机器人手法复位等提供了理论支持[1]。笔者有幸于2004—2005年跟随...

  • 颈椎病临床选用中药敷熨医治

    颈椎病临床选用中药敷熨医治

    颈椎病属中医“痹症”“头痛”“晕厥”“项筋急”“颈肩痛”等领域,多因外伤或感触风寒湿邪,致使筋骨劳伤、气血瘀滞或痰瘀阻络。医治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为主。临床选用中药敷熨医治,收效良好。 取海桐皮30g,红花30g,川椒20g,艾叶15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葛根30g,桂枝15g。以纱布袋盛装,再用开水渗透(第2次时用锅蒸)后稍加拧挤备用。敷熨患处,直至显效或康复。 方...

  • 阳和汤 临床治疗阳虚为本寒湿邪为标的痹症

    阳和汤 临床治疗阳虚为本寒湿邪为标的痹症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处方由熟地、肉桂、白芥子、姜炭、生甘草、麻黄、鹿角胶组成。原方主要用于治疗阴疽,临床应用以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为辨证要点。阴疽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所致。治疗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主。而在临床上单纯的阴疽已经不多见,但是笔者根据阳和汤药物组成特点:补血与温阳并用,化痰与通络相伍,益精气,扶阳气,化寒凝,通经络。适当加减用于寒湿痹症能够收到较好的疗效。尤其是一些痹症常规用驱寒祛湿药物效果不佳,用之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患者女性,58岁...

  • 点按颈肩穴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疼痛期40例临床观察

    点按颈肩穴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疼痛期40例临床观察

    冻结肩又称疼痛性肩关节挛缩症,是中年以后 突发性的肩关节疼痛及关节挛缩症,好发于 50 岁 前后,故又称 “五十肩” [1 ] 。中医学称为 “凝肩” 或 “漏肩风” 。1934 年 Codman 首先使用 “冻结 肩”的诊断名词以便把它与其他肩周炎的疾病区 分开来,该病治疗主要以控制疼痛和恢复功能为 主 [2 ]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王氏点按颈肩穴对 于该病有良好疗效,故设计试验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 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刊行有感

    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刊行有感

    由王承德教授主编,经3年的斟酌切磨,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作为国庆70周年的献礼,在学术界的期待中问世。本书的出版发行,是中医风湿病学界之大事,又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大成果,不仅为风湿病的辨治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规范,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更多的诊疗思路。我与承德有同门之谊,共同授业于谢海洲先生。他对经典著作的刻苦钻研,对中医老前辈的仰慕敬重,对临床疾病的独特见解,成就了他卓越的学术造诣。《左传》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见。《临证指南医案·华...

  • 中医外科临床思维备要

    中医外科临床思维备要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研究以人体体表或局部症状为 主的外科疾病证治规律的临床主干学科。其在长期的 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思维 模式。临床思维对临床诊疗决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目前, 在中医外科的临床诊 疗工作中, 存在以西医思维诊治疾病的现象, 导致中医 学术思维日见淡化、 异化, 进而影响了临床疗效 [1 ] 。 《千金翼方》 载 : “医者, 意也, 善于用意, 即为良 医。 ” 其强调诊治疾病, 贵在思维 [2 ] 。《临证指南医案》 将中医临床思...

  • 火针刺骨法治疗骨关节疾病临床体会

    火针刺骨法治疗骨关节疾病临床体会

    笔者依据《内经》 “短刺” 、 “输刺” 和“燔针” 等理 论, 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 将毫针的“短刺” “输刺” 称 为刺骨法, 将火针的“焠刺” “燔针劫刺” 相结合称为火 针刺骨法,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骨关节疾病。笔者临床 操作时以痛为腧, 取阿是穴, 将火针针尖部加热至通红 发白, 然后快速进行点刺, 针尖直达骨面, 快速出针, 针 刺完毕后马...

  • 《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杂议

    《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杂议

    看到王承德教授担任总主编、董振华教授主审的《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不由得眼前一亮、心里一惊:一套书17册、413万字,数量之多惊人;65位专家组成的编委会、235名学者参与的写作队伍,阵容之大惊人;三位国医大师、院士赞誉连连、亲自写序,规格之高惊人。企图用一篇文字有限的小文去总结、提炼、推出这套被称为“可为初学者张目,可为研究者提纲”“非高屋建瓴、统摄权衡者不敢为也,非苦心磨砺、独具慧眼者不能为也”的(《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

  • 祝贺《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刊行

    祝贺《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刊行

    风湿病与骨伤疾病关系密切,余多年对此关注尤深。风湿病初病,五体在皮肉脉循序而至筋骨,风湿必伴伤筋,早期筋急筋紧,《黄帝内经》提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久则风湿入骨,骨伤则骨损骨痿,筋骨之病表现多端,虚实交错,变证多端,实为难治,析其理,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同居下焦,为人身之根基和柱石。常见的风湿病如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无论累及脊柱关节还是四肢关节,都有相对复杂的筋骨表现。这类疾病病程长,病情缠绵难愈,其临床诊疗之困难,给医生带来极大的挑战,需对此类疾病作一系统整理和规范。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肺系病之肺风痹论及其临床意义

    肺系病之肺风痹论及其临床意义

    1. 肺风痹病的提出 “厥阴风化, 施于太阴” , “阳明燥化, 施于厥阴” (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第 七十一》 ) , 厥阴与太阴阳明相施与, 厥阴之气化, 在 外为风, 入里为痹。 如《灵枢· 九针论第七十八》之 论: “虚邪客于经络而为暴痹者也” ; “风者, 人之股 肱八节也。 八正之虚风, 八风伤人, 内舍于骨解腰脊 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 。 而其纲领, 可借《灵枢 ·...

  • 肝硬化腹水中医臌胀,蛊胀,水蛊,临证治疗

    肝硬化腹水中医臌胀,蛊胀,水蛊,临证治疗

    肝硬化腹水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属中医“臌胀”“蛊胀”“水蛊”等范畴,以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因其病情复杂,缠绵难愈,且易复发,被列为“风、痨、臌、膈”中医四大顽症之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卢秉久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肝病的临床诊治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卢秉久临证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灵枢&mid...

  • 分期辨治紫癜性肾炎临证思路

    分期辨治紫癜性肾炎临证思路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邵朝弟,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治疗肾脏内科疾病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各种类型肾脏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和风格。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属于中医“紫斑”“葡萄疫”“尿血”“水肿”等范畴,邵朝弟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其临证经验介绍如下。笔者跟随邵朝弟学习,对其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以供同道参考和借鉴。...

  • 左振素治湿六法及临证方药运用整理

    左振素治湿六法及临证方药运用整理

    •不同部位之湿病,病情不同,各有特点,故立法处方各有不同。因此临证需熟知湿邪的致病特点,针对病因病机立法处方遣药。 •左振素治湿六法,选用的祛湿药物各有特点,但总体以健脾为纲,化湿为主,针对病位病性,选用不同的化湿方药。 湿之为病非常广泛,可及全身多脏器,涉及临床各科。不同部位之湿病,病情不同,各有特点,故立法处方也各有不同,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要熟知湿邪的致病特点,针对病因病机立法处方遣药,灵活变通而不拘泥于一方一法。 湿之为病,与脾有关,可及他脏。病位...

  • 中风先兆期临床常用方剂

    中风先兆期临床常用方剂

      在临床实践中,人们把脑中风的发生与发展分为三期三型论治,即中风先兆,中风期(闭症、脱症、闭脱兼症型),恢复期(阳虚型),根据各期各型采取不同的措施,均可取的较好的疗效。这里,我们谈谈对急性脑中风治疗的3个认识问题。   1.关于脑出血的手术指征,我们认为,在CT诊断下,出血量25毫升以上,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对于这样的病情,这个时候,手术是首选的有效方法,我们要客观对待病情,不要强调保守治疗就是效果好。中医要采取“三不”原则,即不与西医争病人,不拖延手术时间,也不放弃中医治疗。手...

  • 溃疡性结肠炎分型论治经验方及临证加减

    溃疡性结肠炎分型论治经验方及临证加减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UC的发病机制一直为医学研究的热点,环境因素作用于易感者,在肠道菌群的参与下启动了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最终导致了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病变由直肠、乙状结肠向上发展,重者累及全结肠,偶呈节段性。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长、易复发、难治愈以及并发症多。现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任医师田振国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复杂,目前尚未明确。但随着医学的发展...

  • 癃闭闭癃 临证治愈二案例

    癃闭闭癃 临证治愈二案例

    癃闭,又称闭癃,《类证治裁》谓:“闭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故而癃闭概指小便点滴难出,甚则闭而不出。观前人论治,不出虚实。实者,如湿热、寒结、水饮、瘀血等;虚者,如肾阳不足、肾气不化、肺气不宣、脾虚窍不和等。笔者曾临证治愈癃闭二则,现与同道分享。 案1井某,男,84岁,2019年8月13日就诊。以“言语不利,口角歪斜,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周”收住入院,伴小便失禁、大便干结。头颅CT检查结果提示脑干桥新发梗死,X线检查结果提示右股骨颈骨折。西医予以营养脑...

  • 肝硬化来临时还有哪些症状

    肝硬化来临时还有哪些症状

    肝硬化 是慢性进行性肝病,是因为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所生成的弥漫性肝损害。患者出现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的肝细胞出现结节性再生和结缔组织增生,从而使得肝小叶结构受到破坏, 肝脏 慢慢变形且变硬。肝硬化来临并不是静悄悄的,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 肝掌 、蜘蛛痣以及黄疸,也有一部分人放屁次数增多。 为什么肝脏变硬会导致放屁增多? 通常成年人每天放屁次数小于10次,若放屁增多需留意消化系统疾病或肝病。当患有肝硬化时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疾病会进一步恶化,进而诱发肝硬化和 肝腹水 ,从而导致放屁次数增多。另外肝...

  •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陈君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用药规律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陈君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用药规律

    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3个月),具有患病率髙、预后较差特点。慢性肾衰竭是慢性肾脏病发展到后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西医在慢性肾脏病早期主要通过治疗引起肾脏损害的原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从而延缓肾衰竭进展,慢性肾脏病晚期则采用血液透析、肾移植等方法治疗,患者往往需支付较高的医疗费,且预后较差。 慢性肾脏病可归属于中医“水肿”“虚劳”“癃闭”&ldqu...

  • 赵志付治失眠不寐的临床经验

    赵志付治失眠不寐的临床经验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赵志付教授对心身疾病经验丰富,重视中医“心身合一论”,治疗上强调“先治其心,而后医其身”的原则。现对其治疗失眠不寐的临床经验加以总结,简述如下。   重视四诊,详审其内外因   赵志付认为,对于心身疾病,调查内因可找出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虚弱所在,即正气虚的表现;调查外因则可找出心理、社会、生物、行为多种致病因素,即邪气实的表现。本科门诊所见失眠病人大多病史较长,此类病人又多由应激因素引起,如因工作需要而加班,夜晚不能按时就寝,...

  • 凌湘力运用和法临证治便秘,消渴,胸痹验案

    凌湘力运用和法临证治便秘,消渴,胸痹验案

    全国名中医凌湘力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学验俱丰,擅治内科疑难杂病,常以和法起沉疴痼疾。和法属八法之一,凌湘力将和法进一步扩展,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外感病、肿瘤、妇科病、皮肤病等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创制了诸多经验方。笔者有幸侍诊于左右,受益匪浅,现略述如下。 凌湘力指出和法的内涵即和解之法,主治少阳经证或半表半里证,以小柴胡汤为代表方。临床疾病由于病因的多样性、病位的特殊性、病情的复杂性、体质的差异性,证候常寒热虚实错杂、阴阳表里同病,单一的治法难以适...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