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第15页
-
慢性胃炎临床症状分型辨证治疗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改变,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慢性胃病,临床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与慢性肥厚性3类。由于溃疡病、胃息肉与胃癌等都可并见慢性胃炎,彼此关系密切,因此加强对慢性胃炎的研究,对于防治上述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医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分型辨证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1.肝胃气滞型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之初期,多因情志不畅而诱发。胃部饱胀以进食后为甚,或胃部胀痛连胁,嗳气频作,得矢气稍适,或恶心欲呕,口苦泛酸,大便排出不畅等症,舌边尖稍红,苔薄白...
-
顽固性失眠 顾植山临证良方
范某,男52岁,2014年10月16日首诊。 半年前因惊吓后出现顽固性失眠,每夜口服安定片后,仅能睡2~3小时,乱梦纷纭,痛苦难忍,近半年体重下降约10公斤,外院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刻见夜不能寐,需口服安定辅助睡眠,四末发凉,精神紧张,时有口苦,盗汗,纳呆,二便尚调。舌淡衬紫,脉沉小弦。少阳枢机不调,则阳明不能阖,阳不入阴,故不寐,予转枢调阖为治,以观效否。 处方:桃仁泥15克,杜红花10克,全当归10克,干生地黄15克,大川芎10克,赤芍药15克,玉桔梗10克,川牛膝15克,北柴胡10克,炒枳...
-
临床辨证施治老年失眠症
由于生理因素、全身或 器质性病变、精神疾患、心理 社会因素等原因,老年失眠 症目前已成妨碍老年人正常 生活和健康的临床常见病之 一。患者常以睡眠时间不足, 睡眠深度不够,睡眠不能消 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 主要证候特征,具体可表现 为人睡困难,或睡而不酣,或 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 甚或彻夜不眠等,治疗较为 棘手。临床可将本病分6型 辨治,收效良好。 1.气血不足 以睡眠不 实、似睡非睡、多梦为特点, 常伴有心悸健忘,精神疲惫, 头晕目眩,神思不聚,面色少 华、自汗盗汗等,舌淡苔薄 白,脉细而无力。症属气血...
-
多年临床治疗偏头痛的经验方
血神汤系笔者多年临床治疗偏头痛的经验方,本方对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各型头痛,均可收到明显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组方:川芎30克, 羌活15克,白芷15克,防风15克,天麻15克,柴胡15克,香附15克,白芥子10克,僵蚕15克,蔓荆子30克,白芍15克,郁李仁10克,葛根30克。 功用:祛风除邪,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解:方中川芎为主药,川芎为血中气药,性善疏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羌活,白芷,蔓荆子辛温芳香,温通上达,能祛风通络止痛,三...
-
临床常应用中成药治疗头痛
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受过头痛的困扰。头痛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从位置看有偏头痛、头顶痛、前额或枕部痛,从性质看有胀痛、钝痛或刺痛。头痛时不少人还会同时伴有发热、头晕目眩或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中医认为,头痛有实证和虚证之别,临床上可分为外感头痛、内伤头痛以及头部器官或临近组织病变所致的头痛。在治疗上,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整体治疗,实证泻其实,虚证补其虚,从整体上用药遣方,充分利用药物配伍后所产生的协同增效作用,补其不足而泻其有余,达到治疗头痛的目的。笔者临床常应用中成药治疗头痛,不仅疗效...
-
癫痫反复发作 路志正临证经验方
刘某,男,22岁。就诊时间:2011年12月8日,时令:小雪。 主述:癫痫反复发作近2年。患者每次癫痫发作前口苦,发作时牙关紧闭, 抽搐、口吐白沫,2~3天内连续发作8~9次。晨起痰黏难出,神乏无力,纳少,多梦;近日口中有异味,大便不成形,偏黏腻。每次发作后较发作前大便干,排便困难,伴口中异味加重,小便偏黄。望其形体肥胖, 颜面头发油脂分泌多,面微红,唇淡红,两目异常,舌体胖、质淡暗红,苔黄微腻;察其脉沉弦滑数,尺弱。此为痰热内扰,蒙蔽清窍。治当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方药:太子参12克,南沙参15克,黄精1...
-
临床中从肝论治 调肝泻火治更年期失眠方
失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轻者有入睡困难、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人睡。名中医陈军教授认为,更年期失眠症见心烦急躁,手足心烦热,抑郁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者,多属肝气郁结化火,火邪扰心所致。在临床中从肝论治,采用调肝泻火、养心安神之法,每获良效。 处方:茯苓15克,丹皮、炒栀子、柴胡、当归、竹叶、枳壳、炒白术各10 克,白芍、芦根各30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典型病例:患者,女,49岁。自诉月经已绝,失眠2月余,入睡困难,...
-
五更泄临证中常用四神丸加减 疗效不错
五更泄,又名鸡鸣泄、晨泄,是指黎明之前,五更时分出现的泄泻。此病多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黎明泄泻,肠鸣脐痛,泻后痛减,大便稀薄,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膝酸冷,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陈宝贵教授遇到此类病症,临证中常用四神丸加减,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今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补骨脂15克,肉豆蔻10克,五味子6克,吴茱萸3克,炒白术15克(炒黄),陈皮10克,防风10克,砂仁6克(后下),炒山药15克,黄连3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
-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陈宝贵经方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很多见,是由于胃排空延迟,胃肠道运动障碍,胃、十二指肠、胆囊的运动协调失常,幽门松弛所致过多的胆汁反流,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性改变。胃镜显示胃黏膜充血、水肿,可见多处小糜烂灶,幽门口见黄色胆汁反流,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可见明显充血、水肿。病理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征。患者表现上腹部灼热疼痛或痞胀、嗳气、食欲减退,或消瘦、贫血、腹痛、腹泻等。西药治疗见效快,但难以根治。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属中医学的“胃脘痛”、&ld...
-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上常分七型辨治
胃食管反流病以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疼痛等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嗜杂、吐酸、胃脘痛等范畴,临床上常分七型辨治。 肝胃不和症见烧心、反酸,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胃脘胀闷、连及两胁,善太息,嗳气频频,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方选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加减,常用药:柴胡、白芍、香附、川芎、苏梗、陈皮、枳壳、旋覆花、郁金、海螵蛸,延胡索、绿萼梅。中成药有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 肝胃郁热症见烧心、反酸不止,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痛如烧灼,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嘈杂不适,大便不爽或便秘,...
-
陈宝贵多年临床治呃逆
呃逆一证,古无是名,其在《内经》本谓之哕,因其呃呃连声,故今人以呃逆名之。观《内经》治哕之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然历考呃逆之证,其因不一。有胃中虚冷,阴凝阳滞而为呃者;有胃虚虚阳上逆,病深声哕者;有中焦脾胃虚寒,气逆为呃者;有下焦虚寒,阳气竭而为呃者,正以元阳无力,易为抑遏,不能畅达而然;有食滞而呃者;等等。此诸法不一,随证治之。 陈宝贵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呃逆之声低怯或时郑声的均少见,但见呃逆常见于呃声连连,声高响亮者,以肝郁气滞者为多。脾胃主乎通降,其所...
-
肺结核临床中毒症状 中药处方
沙参麦冬汤巧治肺结核中毒症状 肺结核临床常表现为咳嗽、潮热、乏力、盗汗等中毒症状。用沙参麦冬汤治疗本病36 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36例中男性25例,女性 11例;年龄21~57岁;病程5 个月~2年;其中初治病例20 例,复治病例16例。 二、治疗方法 在西医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服中药。 处方:沙参、麦冬、玉竹、桔梗、五味子、郁金各10克。 加减:潮热,舌红者,加黄芩、金银花、柴胡各10克;盗汗者,加浮小麦3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 次服。 三、治疗效果 3...
-
橘红丸是临床上常用的祛痰剂
橘红丸是临床上常用的价廉效验的祛痰剂,由橘红、瓜蒌皮、款冬花、茯苓、紫苑、生石膏等18味中药与适量蜂蜜制成的中药丸剂,有清肺化痰、止咳润燥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咽干、胸闷等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咳嗽都可以用橘红丸。 只有当患者出现咳嗽痰多、痰黄稠、不易咯出、胸闷口干等“热咳”表现,或者兼有发热、咽痛、尿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等症,可选服橘红丸,热咳多见于风热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而如果咳嗽时,痰色白,质清稀有沫,还有怕冷、小便清长、舌...
-
治疗咳嗽临典型病案 小柴胡汤解析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主治伤寒少阳证。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孝文常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收到较满意的疗效,尤其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咳嗽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病因病机 李孝文认为,咳嗽责之肺失肃降,肺气上逆。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入或从内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 小柴胡汤解析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96条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心中烦而不呕,或咳...
-
藿香正气水临床外治新用
藿香正气水由藿香、厚朴、法夏、紫苏等组成,有芳香化湿、解暑发表之功,适用于署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脘痞、呕吐腹泻等,多用于内服。临床观察发现,其外治亦有诸多新功效,介绍如下,供选用。 1.吴萸粉10克,用藿香正气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 1次,连续3天。可芳香化湿,理气止痛,适用于暑湿或寒湿泄泻。 2.丁香、黑胡椒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藿香正气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天。或取车前子、丁香、肉桂、枯矾各...
-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 临床治疗处方
临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取得了良 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40例,均为中风后遗症气 虚血瘀型患者,其中男24例,女 16例;年龄57~84岁;病程10 天~11年。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舌歪 斜,言语不清,口角流涎,气短乏 力,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沉细 弦。 纳入标准:①符合《各类脑血 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中风的诊 断标准;②符合中医中风气虚血瘀 证的相关诊断标准;③均经cT及 MRI检查明确诊断;④已过中风 急性期,且病情趋于稳定;⑤肢体 偏瘫症状持续时间大于...
-
针刺治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目前在抗高血压治疗方面,国际上有一个新的趋势,就是强调高品质降压,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降压的品质,二是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有局限 目前高血压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但是药物治疗高血压病,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又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弊病。 药物治疗疗效不稳定,且药物治疗依从性差。此外,由于联合用药、长期用药,降压药物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肝肾损害,另外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及呼吸道反应也给患者带来许多不必要的负担。 药物作用存在局限性。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严重损害,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
-
眩晕临床经验中医辨治
杨牧祥为河北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他从医执教近50载,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辨证用药独特。笔者有幸师从于侧,受益匪浅,现将其辨治眩晕的临床经验简介如下。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症,中老年人多发,可见于高血压病、颈椎病、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梅尼尔氏综合征等多种病。杨牧祥认为,本病多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头目失荣、或肝阳上亢、痰火上逆、扰动清窍所致,病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