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 第23页

学 第23页

  • 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

    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

      千百年来,中医药领域的薪火相传一直是通过跟师、带徒,手把手带教完成的;如今,学院式教育成为中医药传承的主流方式。中医药传承教育如何在传统方式和主流方式之间架起桥梁?如何在年轻的中医药人中培养出大师?近日,多名国医大师、中药大师、名老中医药专家汇聚北京仁医堂中医会馆,就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传承方法、思路进行了讨论。   提起中医师承,我们就会立即想起几千年来,中医是怎样传承到现在的。中医传承之“魂”就是“手把手”的师承模式。可是...

  • 梳理温习“易水学派”学说

    梳理温习“易水学派”学说

      中医学派的产生和发展,是推动中医学术创新和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辨证分型论治日益被诟病的今天,重新梳理、温习“易水学派”学说,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易水学派创始于金代张元素,中坚人物是金元李东垣,弟子及再传弟子有王好古、张壁、罗天益,传承与发扬者有明清医家薛己、赵献可、张景岳、李中梓等。   易水学派著作甚丰,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阴证略例》《此事难知》《汤液本草》《卫生宝鉴》《内科摘要》《外科发挥...

  • 独立解读平脉辨证学说底板

    独立解读平脉辨证学说底板

    第一次去河北中医学院拜访国医大师李士懋、田淑霄教授夫妇,是2011年腊月二十七。在二老简陋的斗室之内,笔者有幸见到李士懋先生那摞起来近一米高的伤寒论临证手稿,并聆听了田老对李老“善意的埋怨”:“每天凌晨四五点钟,他就起床用铅笔一字一句地写作“溯本求源,平脉辨证”系列原创著作,天天如此。” 如今,《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终于正式出版面世。作为《全集》的策划编辑,笔者一直尝试独立解读李士懋、田淑霄学术思想,希望通过该书...

  • 中医是实践医学 不是空谈

    中医是实践医学 不是空谈

      经历了系统的中医院校教育,经历了临床的迷惑和探索,现在的笔者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中医临床者。每每看到病人的痛楚得到缓解、消除,每每以中医的理法方药解决了临床问题,特别是西医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便是笔者肯定自己当初选择的时候。身为中医,三生有幸,但是庆幸之余,也不无遗憾——如果大学时能早点接触临床,就不会有初上临床时的那么多迷惑。以下是笔者对中医专业学生“早临床”的几点认识。   早临床能巩固专业思想   和一些学生聊这个问题,取得的共识是,如果在上...

  • 朱良春的治学精神及学术思想

    朱良春的治学精神及学术思想

      笔者于1977年~1986年随朱良春学医,9年中,先生的治学精神、医德医术及学术思想,影响了笔者一生。   每日必有一得   从南京中医药大学刚毕业,就随朱良春教授到门诊,老师教诲:对病人要有和蔼的态度,仔细耐心地望闻问切,准确地辨证施治。最终讲究卓越的治疗效果。他常讲: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除了看病,他都在研究、讲学,为的是使中医薪火相传。他说做一名合格的中医要“以德服人,以术服人”,并要求做一名好医生必须要...

  • 开启中医学理论创新的新时代

    开启中医学理论创新的新时代

      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运用自己的智慧,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成为现今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人类古代文明知识体系。然而,中医学创立的以“证候”为核心的独特诊疗体系,却在现代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我们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发现,看似复杂、模糊的的中医证候理论,居然可以用建立现代数学模型的方法表达出来!这一发现可以破解证候动态演变的规律,建立起证候“四特征五阶段”辨证新方法,并有希望重新开启中医学理论创新的新时代。...

  • 张锡纯伤寒学术思想初探

    张锡纯伤寒学术思想初探

      近代中西医汇通大家张锡纯先生,学识渊博,有着丰富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他是较早运用中西医理论研究《伤寒论》的医家之一。晚年在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设立“中西汇通医社”,自编《伤寒论讲义》教材,课徒授学、变通经方、注重实践,对《伤寒论》的阐发有独到见解,对学者启发匪浅。   远绍仲景辨证论治重脉诊   张锡纯认为,通过对脉诊的辨证,可以分析病情、确定病位、掌握病候、执简驭繁地辨证论治。   疾病性质的判断,主要依据脉诊,这在古代经典中早有论述...

  • 学方须求“法”

    学方须求“法”

    跟随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方研究室高建忠老师抄方,渐渐明白了学习中医需要思考,需要心悟,背诵与记忆是远远不够的。 高建忠老师常说,治病要方证对应。老师名之为方,实则为“法”,此中的“法”是着眼于每张方剂的本质,而后根据临床病症,灵活运用,不拘于形。 举一案例,患者鼻炎又发,持续性鼻塞一周,喷嚏较少,有浊涕,伴有大便欠畅。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象缓。 辨证:鼻窒(风邪外侵,浊热上壅)。 治法:疏风清热,化浊鼻窍。 处方:...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 发挥传统医学优势为健康服务

    发挥传统医学优势为健康服务

    探讨历史上主要科学体系的认知模式及其影响,我认为有重要的意义。 和而不同,是多种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是对不同医学体系内在文化价值的肯定与发掘。医学是生命科学与社会、人文、环境、心理多学科融合的系统知识体系。毋庸置疑,医学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各民族文化底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例如中医学强调的“仁者寿”的道德健康理念、“医乃仁术”的医德观、“大医精诚”的职业追求等,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体现。 不同的医学体系有其独特的认知模式...

  • 学习和继承万友生的中医精神

    学习和继承万友生的中医精神

      当代著名伤寒论大家,驰誉中外的中医热病学者万友生教授逝世已十周年。作为他的学生和女婿,我深深沉浸在悲痛和怀念中,多年来,我一直思索着我们后人和学子,应当学习和继承先生的什么精神?   自强不息   万友生先生(1917年~2003年),江西省新建县人,17岁从高安县念完私塾来到南昌市绳金塔罗家塘,考入江西国医专修院学习中医,该院是由江西省著名中医姚国美先生创办,培养了很多江西省近代优秀中医,如姚荷生、张海峰、姚奇蔚、杨卓寅、王家瑞等。万友生有诗一首,记录当年读书的情景:“罗家塘畔月华明,...

  • 回归经典,修练学生中医思维

    回归经典,修练学生中医思维

    “学校设置中医经典等级考试是很合适的,像英语四六级一样,中医学子也需要这样的检验。”2013级岐黄班学习委员李傅尧如是说。目前,她和其他同学都积极报名了等级考试,并投入到备战学习中。 据悉,北京中医药大学今年首次推出的中医经典考级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名著为考试范围,共设一、二、三个等级:一级是熟练诵记经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证原文,并掌握其文义、医理;二级是在一级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经典理论的系统性和主要方证间的联系,并增加诵记相应原文;三级是在二级...

  • 中医骨伤应成立独立学科

    中医骨伤应成立独立学科

      “走出去”当务之急是制定标准   据了解,中医骨伤学科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唐宋医学中就有骨伤分科,有“金疡”、“接骨”、“正骨”、“伤科”等不同称谓。现今骨伤学科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市场需求很大,因其疗法简便易行、见效快广受欢迎。孙树椿告诉记者:“在国内,500张病床以上的骨伤专科医院大概有十余家,但供不应求,床位远远不够。”   中医骨伤学科的发...

  • 继承创新 中医学术大发展

    继承创新 中医学术大发展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世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健康对传统医学的需求,中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研究的优势不断彰显,研究特色不断发挥,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方法不断创新,学术交流不断活跃,学术传承日趋规范系统,学术成果丰硕厚重,中医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正进一步凸显。 现代西医学高速发展带来的弊病越来越引起人们反思,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得到进一步凸显,诸如中医注重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思想,重视养生保健的理念,强调治未病,长于全身心综合调理的辨证治疗方法等日益显示出独特的优...

  • 中医整脊学科应临床需求而创立发展

    中医整脊学科应临床需求而创立发展

    日前,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委员会审议并颁布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医整脊科医师进入中国职业大典,成为中医行业的一个职业。大典对中医整脊科职业定义是:“运用中医药和脊柱运动力学理论,以调曲复位为主要技术,对人体脊柱伤病及脊源性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专业人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进入了大众视野的这门中医整脊学科从创立到发展的历程。 中医整脊学科的社会学术背景 当前,脊柱劳损病一方面是高发病率,另一方面由于都是局部对症治疗,因此,是高...

  • 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金淑琴所著《叶天士传奇》一书通篇采用叙事手法,通过叙述清代温病开山鼻祖——叶天士行医路上较有代表性的离奇病案和一次次非凡经历,让我们看到了拥有精湛的医术、至仁至善的德行和不凡人格魅力的一代著名医家。 全书开篇便介绍了叶家为中医世家,世代医术高超且乐善好施、广积善缘,叶天士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从小耳濡目染,自然也是拥有了勤奋好学,善良仁德的好品行;而在其一岁“抓周”时对他物不屑一顾却唯独对脉枕情有独钟这一有些“传奇”的事件,似乎也奠定...

  • 宋坪:中医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新趋势

    宋坪:中医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新趋势

    中医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的医学体系。 中医药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展示了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思维模式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高度融合和统一。中医宏观上把握疾病的变化规律,以人体功能状态为切入点,形成独特的思维模式,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 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愿意接受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医疗服务...

  • 中国式精准医学:九体医学健康计划

    中国式精准医学:九体医学健康计划

    自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精准医学”计划以来,“精准医学”一时在我国科学技术界成为热门话题。我们应如何理解和看待“精准医学”计划,是沿着奥巴马的道路亦步亦趋,还是走出一条中国式的道路?中医学对此又能有何作为? “精准医学”计划是通过分析人群的基因信息、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了解疾病形成机理,进而为开发相应药物、实现“精准治疗”铺平道路。精准医学计划的思路在于针对每个个体进行...

  • 海派中医徐氏儿科学术特点

    海派中医徐氏儿科学术特点

      笔者有幸聆听上海市徐氏儿科“三年行动计划”基地总负责人虞坚尔教授讲解海派中医徐氏儿科的形成、发展、传承等,现简介如下,与同道交流。   流派渊源及发展   徐氏儿科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第一代创始人是徐杏圃老先生。第二代的徐小圃是徐氏儿科的奠基者,少年随父徐杏圃学医,广读经典,取诸家之长,钻研仲景《伤寒杂病论》,辨证严谨,用药果敢,特色鲜明,善治小儿重危疑难病例;治病注重温阳扶正,临诊擅用麻黄,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儿科诊治方法,故有“儿科圣手”、&ldq...

  • 中医学子西行漫记

    中医学子西行漫记

    德国同学Macros体验针灸 布拉格广场表演梅花桩 参观阿姆斯特丹神州医...

  • 中药煎服有学问 砂锅文火先后匀

    中药煎服有学问 砂锅文火先后匀

    中药煎煮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的药效,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熬制中药,发挥药效且没有毒副作用,有如下注意事项。 用具 煎煮中药的用具最好是砂锅。砂锅传热性能好,受热均匀,不易爆沸,兼有保温、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更重要的是砂锅为硅酸盐成分,化学性能稳定。煎煮中药忌用铁、铜、铝等容器。因为这些容器的金属化学性质较为活泼,易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影响中药成分的含量,使中药的效应减低或消失。 水质 煎煮中药,取什么样的水非常重要。古代医家的经验是,肢体的病变取长流水,二便不通的取急流水,痰饮郁滞的...

  • 父亲贺普仁的学养根基与大医之路

    父亲贺普仁的学养根基与大医之路

    我的父亲,针灸学家贺普仁于2015年8月22日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辞世前的几个月,他一直在思考着针灸向癌症全面开战的问题,直到8月20日还在交代着针灸治疗癌症的治则与要穴。 父亲一生以“以医治人,以义正己”为座右铭。父亲多次盛赞仲景大医的医德医道。张仲景是医学史上,开有道、有用,道用合法之先河的大医。汉以前的医学界,有“医经家”和“经方家”之分。所谓医经家,多有论无方。所谓经方家,多有方无论。二者各有长短,仲景则取两家之长,熔为一...

  • 品鉴《任应秋医学全集》

    品鉴《任应秋医学全集》

    任应秋是当代著名的中医理论家,中医教育家,中医临床家。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整理开创者,是中国医学史及中医学术思想史研究的拓荒者,是中医各家学说的奠基人。他对中医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任老之所以能如此之卓越、如此之博洽,与他自幼熟读经史,稍长矢志岐黄是分不开的。试想四岁启蒙通读经史,到十七岁时十三经皆可成诵,连《尔雅》那样难读的书都熟读背诵,这要下多大的功夫!十七岁受医于先师刘有余先生门下,先授以陈修园《公余六种》,半年内悉能背诵,嗣后授《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乃至于《灵枢》《素问》《难经》《本经》等。...

  • 中医药院校探路“智慧”教学

    中医药院校探路“智慧”教学

    10月14日,国家中医药行业教育云平台在京启动,致力于打造由中医药行业院校教育、继续教育和知识服务三个子平台构成的“三位一体”的行业级互联网平台,逐步探索出符合中医药行业特点的全新教育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流通共享。 当“互联网+中医药”由概念逐渐转为现实,中医药高等教育也尝试触探“云端”,多家中医药院校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中医药教学改革探索“智慧”之路。...

  • 新安医学是地域医学概念

    新安医学是地域医学概念

      新安医学是地域医学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释。最早文献记载的,亦系广义新安医学范畴的新安医家是距今已近1600年前在新安歙县任太守的儒医羊欣,但医史学家们更多的确认新安本土的医学成家者、北宋嘉祐至祟宁年间新安歙县人张扩,为新安医学的先驱者,开创了新安医学史之先河。   据宋代著名史志学家罗愿所撰《罗鄂州小集》卷六中《张承务扩传》记载:张扩,字子充,生活于宋嘉祐至祟宁年间(1058~1106年),歙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范敬对新安张氏医学源流进行了周详...

  • 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的中医学

    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的中医学

    李经纬先生治中医史,凡50余年,他在中医医史研究上堪称泰斗。中医一贯很少谈史,尤其是理清学科发展脉络的历史,更是罕见;但如果不谈历史沿革,一门学科就难以立足。中医又经常强调自身的悠久历史,借此证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而涉及社会变迁、科技发展、气候发展,具有历史观念的中医学科合乎逻辑、理性的发展梳理却付之阙如,这就很难取信患者和学者。 中国人自古有治史的传统,档案管理和文献整理比其他古国严整有序。在学科史方面,天文学史、地理学史、职官史、制度史,因为与政治息息相关,历代整理都颇为系统;但因为我国古代历史是以政...

  • 发展中国家应加强传统医学交流合作

    发展中国家应加强传统医学交流合作

    MUGAKA BENSON PETER :坦桑尼亚传统医药处于初级卫生保健地位 坦桑尼亚姆希比亚医科大学 在坦桑尼亚的历史上,前殖民主义时期就存在传统医学。国家独立后,政府认识到了传统医学的重要性,当时大约70%的坦桑尼亚群众将传统医药作为初级卫生保健手段。国家卫生和社会福利部官员提出,传统医学的立法和专业化是满足国民健康需求的途径,要保护传统医学知识和传统医学资源。坦桑尼亚共和国议会于2002年对传统医学立法。 众所周知,坦桑尼亚不仅缺医少药,医疗水平也不高并且发展很不平衡,除...

  • 中医是辩证哲学 西医是形而上学

    中医是辩证哲学 西医是形而上学

      @仝小林北京:   丸者缓也。绝大多數慢性病,均可用丸、散、膏、丹慢调,累积起效。汤药,主要用于急危重症,汤者荡也。然而,常常看到医生,几乎全开汤药,而且一个疾病,从头至尾,汤药一贯到底。既违背汤、丸使用的基本原則和规范,又浪費了大量中药材。   @毛里求是_20251:   中医是辩证哲学,西医是形而上学。中医是经验医学,西医是证据医学。中医是辨证论治,西医是辨病论治。中医是古代医学,西医是近代医学。中医是中国的,西医是西方的。中医是宏观的,西医是微观的。中医是定性的,西医是定量的。   ...

  • 传统中医学离精准医学目标更近

    传统中医学离精准医学目标更近

    “精准医学”计划,由引领全球科技进步并以西方医学居主流医学地位的美国科学界率先提出,迅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精准医学”的核心是根据每个病人的个人特征,量体裁衣式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这与传统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理念是一脉相承的。美国的精准医学计划,把肿瘤治疗作为短期目标,其长远目标则是将其应用拓展到健康和卫生保健等诸多领域。这预示着,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传统中医学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个体化医学理念将逐步取代在医学界统治三百多年...

  • 关于中医的科学之辩

    关于中医的科学之辩

      ●要评价一个学科的科学与否,一是看它有没有依据,有没有道理;二是看它有没有用、能不能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医是一门科学。中医讲究读经典、拜名师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早临床、多临床、反反复复的临床。读经典是学习前人的经验,拜名师是学习今人的经验,而多临床则是积累自己的经验。所以说,中医是一门经验性极强的学科。   ●中医药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应用古代哲学思想获得最佳效果的学科之一。同时,中医药学又在具体实践运用中折射和升华出不少宝贵的哲学思想,因此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实际、应用于科技的...

  • 开展中医学术流派工作室的建设

    开展中医学术流派工作室的建设

      背景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中医学术流派在历史上有力推动了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和临床诊疗体系的丰富发展。加快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发挥学术流派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推进中医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医学术流派工作室的建设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从学术研究探索向项目建设发展转变   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组...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