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 第16页

学 第16页

  • 认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认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中医药学的蓬勃发展和它与现代医学的汇聚和互补已经成为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这一潮流不仅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而且也已成为临床实践中提高医疗保健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和社会成本的有效手段。 •当代科学技术正出现从分析向综合回归的显著趋势。通过多学科交叉,应用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复杂科学等新理论和新方法来认识生命奥秘和疾病现象已成热点,从而为认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人施治、复方用药等优势和特色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不断深入,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对生命和疾...

  • 中医优势论学术思想研讨会

    中医优势论学术思想研讨会

    值成都中医药大学提出实施“再次腾飞”计划的重要时刻,“首届中医药发展战略高峰论坛暨侯占元中医优势论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23日在成都举行。此次会议以深入研讨中医药发展战略、发扬该校已故著名中医战略家、中医教育管理家侯占元教授学术思想为主要目的,对促进中医药进入国家发展战略、唱响川派中医药、助推成都中医药大学这所全国知名中医药老校的再次腾飞,必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会议由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药报社主办,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校友分会协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

  • 充分发挥中医优势 中医护理学科的学科内涵

    充分发挥中医优势 中医护理学科的学科内涵

    •中医护理学科的特色体现于在慢性病管理中融入中医养生康复理念与方法和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简便廉验效”的优势。 •由于中医护理是基于长期经验的临床实践,属于复杂性干预,难以定量分析,导致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缺乏标准化。 •质性研究的引入,可提供更丰富的临床证据;循证护理的引入,有利于中医护理对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从而加快这一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进程。 中医护理是我国护理的一大亮点,在我国的医疗保健中发挥了重要作...

  • 旴江方书是中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璀璨瑰宝

    旴江方书是中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璀璨瑰宝

    自《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以来,历代方书层出不穷,其中旴江医家的方药书独具特色,如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沙图穆苏著的《瑞竹堂经验方》,龚廷贤的《种杏仙方》、《鲁府禁方》等,所记述的大量名方影响深远。 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载方3300余首,既保存了许多濒于失传的古代验方,又收载了危氏自高祖以下五世所积累的名医验方,也毫无保留地公布了自己制订的有效方剂,如治疗水肿的秘传八方,治疗痈疽的秘传十方。书中著名方剂参附汤、天王补心丹、玉屏风散、苍术散(二妙丸)、五...

  • 不断丰富中医学理论体系

    不断丰富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药学在学术争鸣与创新中得以不断向前发展,旴江医家精研经典,博览群书,勇于探索,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创立自己的新学说,不断丰富中医学理论体系。 明代南丰医家李梴对中医藏象理论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提出了诸多的新观点。他在《医学入门》中将心分为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使心的两大生理功能清晰明确。血肉之心即现代解剖之心,主持血液运行;神明之心即现代解剖之脑,主宰精神意识,此论使人们对“心主神明”的认识有了一次新的飞跃。《医学入门》在继承《难经》“左肾右命门”的基础上加以发挥...

  •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

    江苏省中医院汪受传主任医师,祖籍安徽徽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四、五届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会长。 多方磨练 奠定基础 1967年夏季,汪受传到南京儿童医院的乙脑病房学习,带教的西医老师让开中药,他就照书上的卫气营血辨证开出了药方。由于乙脑住院患儿多昏迷不醒,插了鼻饲管,故汤药从鼻饲管打进去很方便。牛刀小试,方药见效,始知古人的经验确实有用。 1968年初到泰兴县人民医院,先跟当地名中医余公侠、杨卓斋门诊,后进...

  • 柳仁出身中医世家 医学功底深厚

    柳仁出身中医世家 医学功底深厚

    郑汪桥是苏南东乡一带的通衢大镇,商业繁荣,人烟稠密。民国三十六年,二十出头,同岁同庚的柳仁与仲汉同在此地悬壶行医,落脚谋生。 柳仁出身中医世家,面目清癯,温文儒雅,少年时习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典籍,医学功底深厚,擅治内、儿、妇科疾患,祖传“理胃益肠膏”治疗脾胃病为同行所称道。仲汉乃镖师之后,电目剑眉,丰神魁伟,愤于时世,弃武从医,擅用乃父密授的“强筋壮骨丸”辅以气功针灸、煎汤熏洗疗法,对各期风湿病功效卓著。 新中国成立后,两人一同进郑汪...

  • 中医药评估 中医学价值 中医学转型

    中医药评估 中医学价值 中医学转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为什么一定或者注定要做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呢?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为什么有这么庞大的资源?因为不管什么事,都会受到资源的约束,与资源配置密切相关。 医疗资源配置的经济学解释 我们可以用经济学原理之一的边际效用(收益)递减规律来解释。无论何物,拥有增多,增量资源配置随之减少。但有一个例外,这就是我们的健康。随着人类对健康的期望在提高,其资源可能会递增,而不是递减。 从主观效用讲,人们的健康边际效用并非随高龄而递减;从客观效果方面讲,随着人们的寿命越接近自然极限,继续提高所需的边际资源也越增...

  • 旴江流域涌现了一批针灸学家

    旴江流域涌现了一批针灸学家

    自宋代开始,旴江流域涌现了一批蜚声医林的针灸学家,出现了以席弘为代表的江西针灸流派。此后名家云集,薪火相传。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针灸各家学说》记述的全国历代62家针灸流派代表人物中,席弘、龚居中、龚廷贤等8人均为旴江医家。 南宋席弘是江西针刺学派的领军人物。席弘和其传人席灵阳、席玄虚、席洞玄、席松隐等一脉相传,传承十二代;当传至第十代孙席信卿时又外传陈会,陈会授徒24人,其门徒扩大到广东、四川、安徽、江苏等地,形成卓有影响的“席弘学派”。席弘代表作《席弘赋》,是我国针灸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针...

  • 怀念上海中医药大学张伯纳教授

    怀念上海中医药大学张伯纳教授

    2011年的一天,我到书店看到《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一书,立即打开拜读,张伯讷老师那亲切、朴实、简洁的文风跃然纸上,一下子被老师精细、准确的学术讲述深深地吸引,爱不释手。从此这本书便一直伴随我,出差途中、坐车间隙、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开细细阅读,字里行间品味着老师的学术和学风。 自1994年3月张伯讷老师病逝,20年来,每当我阅读老师主编的教材、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纪念的文章,师生相授的往事都会历历在目,张伯讷的慈祥音容、大家风范常常梦回萦绕。我一直想把跟随老师的点点滴滴投之笔端,永志纪念。...

  • 邓鹤鸣治外科病学术思想

    邓鹤鸣治外科病学术思想

    人物链接 邓鹤鸣,男,73岁,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邓鹤鸣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国家 “十二五重点专科——中医外科”顾问、学术传承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席外科专家。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后西学中3年,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50年,曾兼任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主持并完成中医药科研课题《近端瘘管切开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研究》1项,并获科研成果1项。治疗各种急腹症突出中医药特色,独创“整合疗法&...

  • 中医的“五轮学说”说

    中医的“五轮学说”说

    很多中老年患者都抱怨:一上岁数,看啥都模糊,眼睛像起了一层雾。其实,这属于一种病理现象。归根结底在于中老年人的肝肾亏虚。 那么肝、肾和眼睛有什么关系呢?这要从中医的“五轮学说”说起,即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通过观察五轮的形色变化,可以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五脏六腑的精华都上聚于目,所以眼睛才能看清楚东西。小孩子的眼睛,总是明亮清澈、黑白分明,原因就在于小孩子五脏六腑精气充盛而共同上承于目,故视物分明。 肝、...

  • 宫廷医学流派“燕京”

    宫廷医学流派“燕京”

    “燕京”乃北京的别称之一。1949年,在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成为新中国首都,定名为“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重要历史地位及太医院宫廷医学的兴起发展地,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燕京医学。燕京医学由宫廷医学派(御医派、太医院、宫廷医学发展体系)、师承派、学院派(北平国医学院、华北国医学院、北平国医讲习所) 组成。各派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宫廷医学流派 燕京是中国历史上多个王朝建都之“宝地”,由于帝王...

  • 评侯占元教授中医发展战略学术思想

    评侯占元教授中医发展战略学术思想

    侯占元(1926~2003),河北省武安市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5年入党,1946~1947年在北方医学院六纵卫生部接受野战外科培训,1949年起在部队从事医务工作。历任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助理医生、外科军医、军药股长兼手术队长等职。在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进军大西南等战役中,均立功受奖。新中国成立后,任四川省军区直属门诊部主任助理兼内科军医。1953年退伍后,参与筹建成都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参与成都中医学院的创办,并一直在该院工作。历任成都中医学院高级西医研究中医班副班主任兼教务科长、医学系主任...

  • 张介宾的阴阳论 张介宾的命门学说

    张介宾的阴阳论 张介宾的命门学说

    张介宾(1563~1640), 字会卿,号景岳,祖籍四川绵 竹,明朝初迁居会稽(今浙江 绍兴),为明代著名医学家。 张介宾自幼聪颖,14 岁随父到京城,从师于名 医金英(字梦石)学医,尽得 其传。壮年时外出游历 数年,功名未就,番然而 归,致力于医学实践和 理论研究,医名日盛。 在长期的医疗实 践中,张介宾深感《内经》 原文古奥,学者难以理解 其含义。为此,他深入钻研 《内经》,历时13载编成 《类经》、《类经图翼》和《类 经附翼》,对《内经》进行了 系统的整理和阐发。晚年, 张介宾以其丰富的临证经 验和雄厚的...

  •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读后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读后

    2014年9月以来,《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孙光荣先生的长文,深度解读习总书记的“中医观”,系列文首先对“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进行了论述,分析透彻,内容丰富,读后获益良多。同时也激发了我的思考,希望能够借此机会继续探索中华文化与中医药的关系。 中华文明宝库,总括天地人 如果用宝库来概括中华文明,那么这个宝库有多大,为什么需要用中医药学做钥匙?这不是机械原理所能解开的问题。假如这个宝库只是一个仓库,大门上只有一把铁将军...

  • 《梦·和——孟和从矿区娃成长为医学家的奋斗人生》创作札记

    《梦·和——孟和从矿区娃成长为医学家的奋斗人生》创作札记

    孟和,1933年出生在辽宁省煤矿产区北票县张宝图村一个蒙古族耕读农家。1947年考入北京蒙藏学校,1956年考入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在天津人民医院师从方先之专攻骨科科研和治疗。后调入北京,历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生物力学室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创伤科与急诊科主任。他研发的“孟氏架”和“孟氏疗法”享誉业界,是中国资深中西医结合骨科治疗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卫生部、北京市科技奖8项;在美国匹兹堡荣获金奖2项、铜奖1项;1992年卫生部将...

  • 中医科学传播者

    中医科学传播者

    日前,《走好中医科普路》一书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高度重视,王国强局长亲自作序(见本报7月23日8版),给予高度评价,他在序言中说,期待每一位中医人都成为中医科普人。那么,“中医科普人”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诠释。 中医科学传播者 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这是中医科普人的首要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对长寿有着强烈的愿望,对中医养生知识和“治未病”方法有着迫切的需求...

  • 韩国最早有记载的医学就是中医学

    韩国最早有记载的医学就是中医学

    这些年里我多次到过韩国,韩国变化日新月异。然而,无论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历史是不可更改的。传统医药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我们通过韩医药来来看看韩国吧。 从传统医药的发展史上看,日本和韩国等一些国家的医学主要源自于中国传统医学。此后,各自在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韩国最早有记载的医学就是中医学。1613年,韩国人许浚编写的《东医宝鉴》问世,“东医学”一词成为韩国传统医学的特定名称。《东医宝鉴》约三分之二的内容源于中国的古医书,作者还标明了出处。该书分为内景篇(内科)、外形篇(外...

  • 曲解《内经》阴阳学说

    曲解《内经》阴阳学说

    中医谈阴阳须有语境。“语境”即语言环境的简称,所谓阴阳语境,指的是阴阳的上下文。如《内经》中说:“木之阴阳,尚有坚脆”。此处“木之”、“尚有坚脆”就是阴阳语境。纵观《内经》中的阴阳,有腹背、天地、日月、水火等很多解释。故随着阴阳语境的变化,阴阳的意义也会不同。 但在现行教材中,“阴阳”却只是哲学理论的阴阳学说,未包含其他学科领域。如教材中说:“春秋战国时期,哲学理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

  • 程门雪 杰出的中医学家临床家

    程门雪 杰出的中医学家临床家

    程门雪(1902年~1972年),安徽婺源人(今属江西),杰出的中医学家、教育家、临床家。1916年起,先后师从安徽名医汪莲石、江苏孟河名医丁甘仁学医。1921年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1928年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教务长,兼任沪南广益中医院医务主任。1935年悬壶于上海西门路宝安坊。 1954年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上海市卫生局顾问。1956年上海中医学院创建时为首任院长,兼任上海市中医学会主任委员,中共中央血吸虫病科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时当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中医药学术需方主体多元化

    中医药学术需方主体多元化

    •构建新形势下的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对项目的立项、设计、实施、验收,成果的推广、应用、经费投入等都会产生积极影响。该体系一要符合国家法规政策,二要吸纳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三要遵循科技进步和中医药学术自身发展的规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明确指出,推进科技项目管理改革。构建新形势下的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是科技项目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项目的立项、设计、实施、验收,成果的推广、应用、经费投入等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体...

  • 古代名医原始资料 学医形式学医年龄学医动机

    古代名医原始资料 学医形式学医年龄学医动机

    两届国医大师工作地对比 记者点评:两届国医大师工作地对比发现,国医大师都以北京居多,但第一届占30%,第二届占20%。第一届其次为江苏和上海,第二届其次为天津和江苏、四川。仍有7个省(区、市)没有国医大师。...

  • 学习国医大师精神 争成为自觉自信的中医人

    学习国医大师精神 争成为自觉自信的中医人

    “看到王国强副主任的回信在中医药报上刊登后,我们的学生都掀起了学习国医大师热潮。既为他们树立了正能量的榜样,又坚定了他们学中医的信心。”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涤平说,王国强副主任的回信既是对中医学子的期盼,也是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期盼,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各中医药高校掀起学习国医大师潮 北京中医药大学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宣传学习国医大师相关活动,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中医药的精神。该校将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国医大师,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挖掘总结...

  • 陆广莘老师 学中医的引领者

    陆广莘老师 学中医的引领者

    与陆广莘老师相识的10年,是我学术视角得以极大提升的宝贵时段。10年来,有幸得到陆老的耳提面命、鞭策与激励,使自己对中医学术本质、乃至中医发展模式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入认识,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这是我学术生涯中值得庆幸的一件事。 我敬仰的一位君子 陆老是当之无愧的君子,相信熟悉陆老的人都会有同感。他常教导我,做人“志向要高远”,如此就会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陆老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陆老在上世纪80年代主持的七...

  • 裴正学 秉承父训为了发扬中医学西医

    裴正学 秉承父训为了发扬中医学西医

    裴正学是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的医生,他出生在中医世家,为了将家传的中医发扬出去,从小父亲就给他定了一个志向,等他长大后要好好学习西医,因为,西医学得越好,才能用西医的“框架”建造中医的“高楼”。 在求学的路上,他遭遇了人生的3次劫难。但是,这些都没有动摇他的初衷,他反而以苦为乐,以书明志;在逆境中撰写出了《血证论评释》;在厚积薄发中创造出了“兰州方”,复制了一个又一个让白血病患者起死回生的故事。 秉承父训 为了发扬中医学西医 裴正学的爷爷...

  • 国学大师章太炎 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

    国学大师章太炎 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

    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专研,事半功倍。”这段话既是对医案作用和地位的最高评价,也是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治疗疾病的充分肯定。在中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医案作为传承中医理论,引领中医实践的载体,起到了发展中医理论,提高诊疗技术,促进学术交流,弘扬职业道德等作用。医案作为中医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呈现出更加多元的特性。 真实性 医案是治疗疾病的真实记录。历代名医在记录医案时,患者的姓氏、住址,发病的时...

  • 祖国医学治疗体系“回阳救逆法”

    祖国医学治疗体系“回阳救逆法”

    “回阳救逆法”是祖国医学治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法则,也是临床上抢救阳气衰亡、正气虚脱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如运用及时、得法常能使病情好转。但由于临床病情复杂变化,故须抓紧时机,针对病机,权衡病情,辨证处理:若是回阳后,阳衰末复,仍须继续补阳。若阳回后,呈现热象,则阳已回,即转为救阴;如仍继续补阳,则更速耗竭其阴,不可不察。 阳复之后当救阴 如急性传染病,邪气伤人易生高热,由于邪气亢盛,既耗气又伤阴,且持续高热,气阴大伤,致气竭阴衰,病情恶化,突然出现体温急剧下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口唇...

  • 立足中医 络病学破解疑难病

    立足中医 络病学破解疑难病

    以岭医院的不同凡响,在它诞生之日起便埋下了“伏笔”。1992年,心血管内科医生吴以岭走出体制,创办了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并附设一家诊所,一边看病,一边进行络病理论和药物研发。这家研究所就是以岭药业的前身,诊所则发展成为上千张床位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 如今,这里拥有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中医专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荣获通络系列创新中药科研课题多个国家科技奖,是河北省首家挂牌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民营医院。“这三张‘名片’反映了以岭医院工作不可...

  • 学习中医的决心

    学习中医的决心

    医者,仁术也。自人类诞生于世,就在不断地与病魔作斗争,而医生,正是怀着仁慈与博爱站在这斗争最前线的战士。在我做出学习中医的决定之前与之后,身边的人不断地告诉我,这个选择意味着劳累、病痛,意味着站在生与死的边缘,整日目睹生命的凋亡,意味着终生学习,意味着永无休息,他们不断地问我,是否真的有那样的坚强,来承受生命的重量,他们不断地问我,在日复一日与痛苦的病患的相处之中,我是否仍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热忱地面对工作?我也确实这样扪心自问过——我,平凡如我,是否能承担治病救人的责任、是否能为战胜病魔...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