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寿 第9页

长寿 第9页

  • 如此高龄身体硬朗 养生长寿秘诀

    如此高龄身体硬朗 养生长寿秘诀

      这张照片坐在中间的老人(右起第三位)是99岁高龄的冯颂明老师,半个多世纪前他在广州市第二中学教授化学。陪冯老师照相的是一群70多岁的老人,是当年广州二中冯老师的学生,他们特意来探望尊敬的冯老师。   如此高龄身体硬朗   冯老师不但能生活自理,身体硬朗活动自如,能蹲下来把鞋带系好,动作敏捷。冯老师身体这么健康有基因因素,也有后天因素,他有和睦幸福的家庭,子女孝顺,心情愉悦。他喜爱运动,每天早上由儿子陪同到江边散步,夏天游泳池少不了他的身影。冯老师还喜欢旅游,95岁游长江三峡,96岁游华东六市,97岁...

  • 张孝的长寿经

    张孝的长寿经

    张孝,1909年出生,广东中山人,广州医疗界心血管病治疗权威。曾多次为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治病保健,还参与过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的临终抢救,被越南政府授予荣誉勋章。78岁退休。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89岁时还坚持每天把读到的好文章收藏起来。这一习惯让他百岁时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张孝老人自身的健康保养之道简单易学。 不吃贵药、谢绝保健品 张老除了有高血压、高血脂这种老年人常见病外,几乎没其他病。老人很注重每年的体检,有问题及时处理,血压一直控制得很好。老人坚持吃最普通的2块钱一瓶的降压药,他认为药品不...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长寿
  • 96岁的丁辛百老人长寿经

    96岁的丁辛百老人长寿经

      今年96岁的丁辛百老人是研究中国古汉语的。年近百岁,他没有特殊的养生方法,也没有受过中医名家指点,但他的心态和生活规律,却得到了吉林省中医专家的称赞。   读书写作笔耕不辍   丁辛百生于1918年10月,幼年在长春读私塾,后在沈阳读中学,北京大学读哲学。北大毕业先后在长春市的几个中学任教,文革后到长春市教育学院讲授古汉语,1983年退休。退休后的30年,一直笔耕不辍,著有《名家讲解〈韩非子〉》《道德经与气功》等。   老先生这些年写了大约500万字的书稿,现在每天还写作6个小时。他的文稿摞起来...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老人长寿
  •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长寿之道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长寿之道

      近日,翻看《阅微草堂笔记》,见到这么一则小故事。沧州人刘某的母亲一百零一岁了,却依然身板硬朗,饭量不小。皇上屡次颁布恩诏,乡官想报官府领取粮食布匹,她都坚决辞谢了。后来官府又要为她请求旌表,建立碑坊,她也坚决不同意。   有人问她不愿意的原因,老人慨然说:“我是一个穷人家的寡妇,天生命薄。正因为我这辈子颠沛困苦才为神明怜悯,得以长寿。一求非分之福,那么死期就会来啦”。老人能保持一颗恬淡静和的心才能保持长寿的。恬淡静和说易也易,说难也难。现实社会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诱惑。小到膏脂丰厚...

  • 保证长寿的关键要素

    保证长寿的关键要素

    想长寿,必须让身体的各个器官都 减缓衰老的速度,保持活力。其中,筋骨 不老、机能不老、心情不老,是保证长寿 的三个关键要素。 动得快活,筋骨永不老 生命在于运动。老人要选择一两项 适合自己的运动,可激发身体活力,减 缓老化,还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 力。运动对于筋骨也大有裨益,锻炼时 筋骨同练,当筋变得更为坚韧,就能对 骨头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防止骨折。 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可以选择运 动量稍大的运动,比如做操、打球、跳 舞、打太极拳等,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 宜:七八十岁的老人要适当减少运动量, 最好的运动是...

  • 七旬老院长 长寿有妙方

    七旬老院长 长寿有妙方

    都说无欲无求是养生第一要务,而 1935年出生,现年77岁的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肠粘连医院院长张清华却有欲也有求,但他同样精神矍铄,健康长寿。不过他的欲望不是吃穿,不是享受,而是尽力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解除痛苦;他的追求不是烟酒,不是玩乐,而是一门心思热衷于中药研究。 付出血与汗快乐一辈子 让众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张清华最大的快乐。张清华在临床中发现术后患者经常出现肠粘连、肠梗阻现象。患者痛苦的面容,救助的目光,深深刺痛了他的心。能否用非手术方法治疗肠粘连?一贯对中医药有浓厚兴趣的他在传统医学中寻找答案。他先后...

  • 健康长寿 减压之道

    健康长寿 减压之道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逢逆境,不要气馁和自我放弃,应学习苏东坡的减压之道,寄情于所好,发展专长,积极营造快乐的生活,健康长寿也就自然相伴左右。 历史上,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政治上屡受挫折,生活中也历经坎坷,但他在诗、书、画等多方面成就斐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且得享天年,这与他深谙减压之道密不可分。 苏东坡兴趣广泛,这无疑是减压良方。当他下放黄外I时心境不免郁闷,但苏东坡很快找到精神寄托,钟情烹饪并屡有创新。 当时黄州人不食猪蹄,苏东坡就发明了一种做猪蹄的方法,使猪蹄成为当地美食。前前后后,苏东坡在流放黄...

  • 学习邓小平的长寿方法

    学习邓小平的长寿方法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自8月8日在央视一套开播以来,备受关注。收视率创造了近两年来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电视剧最好的收视开局。小平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注重养生,得享93岁高龄,这在全世界知名政治家中也不多见。所以,他的养生经验对于忙于工作的人们很有借鉴意义。那么,小平同志都有哪些长寿的方法呢?笔者参阅小平同志的生平资料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八条长寿经,大家不妨一起来学习。 饮食有规律 粗粮每周吃 小平同志的饮食习惯很有规律。早餐8点,午餐12点,晚餐6点半,几十年基本不变。早餐有鸡蛋、馒头、稀饭、泡菜;午餐和...

  • 重庆的一群百岁老人 探寻长寿之道

    重庆的一群百岁老人 探寻长寿之道

      相关研究表明,虽然长寿和遗传有一定关系,但遗传基因的影响只占约15%,而85%都和后天环境、家庭、生活习惯等因素息息相关,其中自我修养占60%。可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运动,节制饮食,没有不良嗜好,家庭和睦等因素更有利于长寿。   本报记者何君林采访了重庆境内的一群百岁老人,去探寻一番他们的长寿之道。   114岁郑会芬:爱吃肉爱喝酒爱喝水   郑会芬老人,出生于1900年5月,眼看就要满114岁了。她不仅是家族里最长寿的人,也是目前重庆市最长寿的人,2011年还被中国老年学会誉为&ldqu...

  • 长寿的特质 长寿秘诀

    长寿的特质 长寿秘诀

    美国长寿专家丹·布特纳尔发现,生活中遵循一些简单的习惯,就能达到长寿的目的。布特纳尔本人曾考察过世界各地人们的长寿秘诀,并进行了提炼归纳。在他的专著《蓝色区域:从长寿人群中吸取的生活经验》一书中,布特纳尔表示:“做到5个坚持,你就可以多活10年。” 1.每天保持1.5小时的无意识体力活动。而不是刻意的体育锻炼。 最长寿的人往往生活在生活条件并不便捷的地区,然而就是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获得了最满意的回报。他们需要步行去商店、回家和拜访朋友,这就让他们获得了大量活动身体的机...

  • 张光斗 长寿得益于在生活中懂得保健

    张光斗 长寿得益于在生活中懂得保健

    中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家、我国水工结构和水电工程学科的创建人张光斗,生于1912年,2013年以101岁高龄辞世。他的长寿得益于在生活中懂得保健,他把保健纳入日常生活中,并归纳为“一二三四健身术”。 一贯知足,“知足者常乐”。 知足者,对名利、地位、物质享受等淡然待之,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张老的养生之道重在心平气和,他说:“心平气和,是一种祥和的状态。”心平,无非分之念,见可欲而不迷狂,于迁变得失具平常之心。气和,不卑不亢,不...

  • 长寿有方 知福常乐

    长寿有方 知福常乐

    “如今歇伏胜神仙:空调开着,西瓜吃着,电视看着。”这是92岁的邻居刘老哥在盛夏洋溢的惬意。 刘老哥是个慈容悦貌、亲切和善的老人,成天乐呵呵,小区的人们都叫他“乐和老头”。其乐和缘于他的心境。他时常念叨几句《知福歌》.有福要能知,能知才享福;思量辛劳苦,闲在就是福;思量饥寒苦,温饱就是福;思量病残苦,健康就是福;思量灾难苦,平安就是福。 刘老哥是个有福之人。年轻时刚逃荒到天津就迎来解放,由一个孤苦伶仃的穷汉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工人,立业、成家得来幸福安康的生活。因而,刘...

  • 古代养生 长寿秘诀

    古代养生 长寿秘诀

    逸游法: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说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他经常外出游览,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身心的疲惫全部抛在九霄云外之中。 卧游法:在年高体迈无力外出旅游的情况下,将自已喜爱的山水画贴子居室四壁,来个足部出户地欣赏大自然的风光。元朝著名画家倪瓒在《促顾贽见访》诗中称之为:“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 闲赏法:布置好自己的庭院,在庭院里面种植花草和饲鸟养鱼,使环境清洁而高雅,调节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和陶冶自己的性情。明代著名...

  • 节制长寿 走内八字

    节制长寿 走内八字

    当今,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然而媒体却时有报道,近年来一些企业高管、官员中年早逝,究其原因,除开工作劳累不锻炼外,还因这一类人不懂节制,过分追求名利,吃、喝随性而为。因此,要想长寿,请牢记以下“六节制”。 节制官欲 要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美德,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和金钱物欲的诱惑,以“少私、寡欲、静心、超然”自勉,以节制权欲。 节制财欲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现代人,...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长寿
  • 长寿之根 淡泊从容心胸开阔

    长寿之根 淡泊从容心胸开阔

    杨绛先生是著名的作家、 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她 已经百岁有余,依然才思敏 捷,著书立说,行走轻松,身体 健朗。 养身先养心,淡泊从容心胸开阔,是杨绛先生的长寿之根。先生一生以读书做学问为 乐,有强大的精神修为,她借 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 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 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 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 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先生对物质名利非常淡泊,她 陋室简居,婉拒媒体采访,慷 慨把近千万元版权所得,设立 了“好读书...

  • 老太的长寿秘诀

    老太的长寿秘诀

    在重庆市江津东方红工业园区后面的山乡里有一个百岁老人叫黄影术,生于1913年,现年101岁了。黄老太当过童养媳,还缠过脚,但现在身体十分健康,耳聪目慧,思维敏捷。 问起老太的长寿秘诀,她伸出3个指头,说了3个字:勤梳头。 黄老太的丈夫老周从年轻时起,就有了制作木梳的好手艺,因为他选材考究,做工精细,在方圆十里八村,都小有名气。用这样的木梳梳理头发,黄老太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养生条件。 黄老太年逾花甲后,梳头时更加细致,她对着镜子认真端详,轻轻梳刮,要将头发理得纹丝不乱才罢休。她梳理头发的方法是:先由前向...

  • 长寿夫妻的养生奥秘

    长寿夫妻的养生奥秘

    今年10月21日,中国老年学学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十大百岁夫妻排行榜揭榜仪式在北京召开,来自河南、海南、安徽、甘肃和四川等地的十对长寿夫妻分享了平凡却又值得细细品味的长寿经验,相比于百岁的个人,百岁的夫妻似乎更让人好奇,那么,这些长寿夫妻的养生奥秘究竟是什么呢? 少食多餐 不怕吃亏 住在河南省禹州市的平木虎和张新妞夫妇年龄总和215岁。夫妻携手近90载,恩爱如初。夫妻俩一直务农,只吃自家种的菜,食肉不多;少食多餐,待人宽厚,不怕吃亏。 【专家点评】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倪正主任医师介绍说,...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养生长寿
  • 治身养性修身养性 长寿秘诀

    治身养性修身养性 长寿秘诀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抱扑子》   释义:修身养性,一定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即使是极其微小的地方,也务必要谨慎对待,不能因为小的进步微不足道就不去修养,也不能因为小的损害对身体影响不大就不加以提防。   在山东德州市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宋官屯镇东曹村,有一位叫王海兰的老人,已经过了百岁。“心态良好,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加之饮食清淡,喜吃粗粮,这或许是我二奶奶长寿的秘诀。”王海兰的孙子孙爱华如...

  • 老人长寿

    老人长寿

      心情多愉悦 老年人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绪、开阔的心胸、平和的心态,遇事不急不躁,淡然处之,切莫耿耿于怀,要学会宽容。心理学家发现,与人为善者能够长寿,因为心境宽宏大量,乐于助人的人,其心理免疫与抗病能力也会发挥出神奇的作用。   友情多广泛 一个人最怕的是孤独,孤独是老年人之大忌。与其在家“守老营”不如走出家门,广交朋友,尤其善交一些忘年朋友,与他们经常聚聚,或搞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或品茗对弈;或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去领受山光水色的恩泽;或与忘年朋友交流思想,倾吐心声,汲取青春活...

    养生秘方 2024-03-06 7 0 老人长寿
  • 想长寿 清理肠胃

    想长寿 清理肠胃

    有句谚语叫“若要长生,肠胃常清。”很明显,要想长寿,肠胃需要经常清理,使之保持正常的通畅状态。 食物经过食道到胃,在胃中经初步消化后进入十二指肠,然后在胆汁和胰酶的作用下,其所含营养物质被分解成为可吸收的简单分子,连同各种维生素及无机盐,由小肠绒毛吸收;而胃肠内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则通过大肠变成大便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而若胃肠积滞,会导致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肠炎、痔疮、肛裂、直肠脱垂甚至肠癌等疾病的发生,并间接地加速人体衰老。 要做到&ld...

  • 长寿学忘 防静脉曲张

    长寿学忘 防静脉曲张

    “会忘是福”,民间如是说。但是,会忘还要善忘。会忘且善忘者,才能真正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忘年。忘却自己的年龄。诗人元结有一首诗:“山竹绕茅舍,庭中有寒泉,西边双石峰,引望堪忘年。 ”元结住的不是高楼大厦或别墅庭园,只是竹林里的茅舍,悠然自得,他活得是多么惬意。 忘形。也就是说,要超越自我、摆脱烦恼的羁绊。每一个人,一旦步入老年,倘若不再超脱,则身心老矣,事物俱非,只能徒生感叹罢了。 忘怀。忘怀即指内心恬淡,不依恋身外之物和名利,不追怀往日荣宠,...

  • “百校之父”田家炳的长寿经

    “百校之父”田家炳的长寿经

    2018年7月10日,田家炳先生安详辞世,享年99岁。1919年,田家炳生于广东大埔古野镇银滩村一个书香之家,幼年在家乡接受中小学教育。1935年辍学,弃学从商,先后在越南、印尼、中国香港经商,后因开办化工实业成为“皮革大王”,其一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博施济众,2010年7月1日,田家炳荣获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勋衔制度中的最高荣誉勋章“大紫荆勋章”。他在中国捐助捐建包括大中小学、幼儿园在内的300多个教育机构,这使得他有“百校之父”的称谓。...

  • 能否健康长寿 在于一个“和”字

    能否健康长寿 在于一个“和”字

    俗话说: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一个“和”字,道出了无穷的意蕴。其实,一个人能否健康长寿,也在于一个“和”字。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体内和就是要保持体内五脏六腑的调和平衡。按中医传统理论,即做到阴阳和、五行和、气血和。若七情六欲失度,必然导致“体内和”的崩溃。一个脏腑调和、身心调和、气血调和的人,一定会情绪饱满、喜乐自信、抵抗力强而能永葆青春。 二是与社会和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既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一个人其实就是各种社会关系的...

  • 苏步青的长寿之基

    苏步青的长寿之基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是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生于1902年,逝于2003年。寿逾百岁的苏步青,每当谈及养生之道时,总是低调谦虚笑着说:“我不懂什么养生之道,只是平素有规律,并注意体育锻炼而已……”表面看来,苏步青的长寿似乎真没什么特别之处,然而,最是无道胜有道,仔细回味,却正是这些平常而又普通的做法和举措,才奠定了苏步青的长寿之基。 运动伴一生 出身贫寒的苏步青,为了家计,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家里打杂干农活,割草放牛、捡柴喂猪均不在话下。...

  • 消极的心理是健康长寿的大敌

    消极的心理是健康长寿的大敌

    忘掉年龄,保持旺盛活力 有人刚过花甲之年,就不断暗示自己老了。这种消极的心理是健康长寿的大敌。人说:“人不思老,老将不至”是有道理的。 忘掉怨恨,宽容对事对人 一个人种下怨恨的种子,就想报复,甚至千方百计琢磨报复的方法、时机,使人一生不得安宁。忘掉怨恨就会心平气和,对长寿大有裨益。 忘掉悲痛,从伤心中解脱出来 如亲人遇到天灾人祸或死亡,常使人沉浸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时间过长即损害人的身心健康,因而遇到此类事时应想开一些,从中解脱出来。 忘掉气愤,想得开忘得快 人一遇到急事,容...

  • 陆广莘 有德者长寿

    陆广莘 有德者长寿

    陆广莘, 1927年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2009年被授予“国医大师”称号。擅长治疗肝炎、肾炎、哮喘、糖尿病、急腹症、风湿病、心脑血管病以及其他疑难杂症等。 如今,我已84岁高龄,但仍一头黑发、面色红润、声音洪亮,而这些都得益于自己独特的养生方法。 有德者长寿——事事随遇而安 有句话叫“适者生存”,我认为应该是“稳者生存&rdqu...

  • 积德行善 福长寿延

    积德行善 福长寿延

    辽宁省台安县新开河镇马家村有位95岁的长寿老太太名叫方志云,也被人们称作“大善人”。方老太太46岁时丈夫撒手人寰,当时家里上有70多岁的老人,下有三子四女。她咬牙撑起这个失去顶梁柱的家,将孩子们一个个拉扯大,让他们读书,直至成家立业。 笔者向这位老人求教养生之道时,她说:“我不懂啥是养生不养生.只照着‘积德行善,福长寿延’这句话做了一辈子。”老人说,过去生活不好,常有人来讨饭.自己当时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她宁可自己饿一顿,也要送人一碗饭。有...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长寿
  • 重阳习俗大多与健康长寿

    重阳习俗大多与健康长寿

      我国汉代起,“九九”重阳之日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食重阳糕等习俗。有趣的是,人们发现重阳习俗大多与健康长寿有关。   健脾益胃吃重阳糕   过去重阳有吃糕的习俗,据《西京杂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饵”,即汉代的糕饼,“蓬饵”,是以芳香植物蓬草和米面合制成的蒸糕。唐武则天曾在重阳时,令宫女广采百花,和米捣碎,蒸制“花糕”,用以赐赏众臣,以笼络人心。明清时,重阳糕的...

  • 健康长寿 饭后散散步

    健康长寿 饭后散散步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饭后百步走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习惯,认为这样有益健康长寿。正常情况下,饭后散散步,确实有助消化,对健康也有益。但是,饭后怎么走、走多久,都有很多讲究,若方法不对,不仅达不到健身养生的目的,反而还可能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人类健康长寿与否,与脾胃有直接关系。而养脾有补与动等方式,饭后散步缓行,以助脾胃消化功能,这是“以动助脾”的养护后天之道。饭后百步走并非指一定要走上一百步。真正的百步走应该是摆步走,不是急行军、锻炼式的散步,而...

  • 各种健康长寿理论和养生保健方法

    各种健康长寿理论和养生保健方法

      “健康长寿”一直都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愿望,几千年来,人们无惧“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保健养生、健康长寿的道路上“上下求索”。所以,才有了秦始皇为求仙丹,不惜派出三千童男童女远赴扶桑;葛洪为了长生不老,炼丹服药,虽然无法长生,却在炼丹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化学药的存在,成为晋代最负盛名的医者。由此可见无论是古代帝王还是普通大众,都探索在健康长寿的道路上。而医者首先是探路者和传播者。   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健康长寿理论和养生保健方法...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