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第95页
-
寒露秋燥 通过食疗和锻炼起到润肺养肺
寒露过后,秋燥将越发明显,呼吸道疾病也到了高发季节。因此,养肺是秋季养生的重中之重,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针对肺喜润恶燥的特征,通过食疗和锻炼起到润肺养肺的功效。 干燥的秋季使人的皮肤日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肺呼吸的日蒸发水分在300毫升以上,因此,主动饮水是秋季养肺的重要环节。主动饮水需要一定的技巧,即一次不宜大量地快速饮水,要多次少饮。最好是在清晨锻炼之前和晚上睡觉前各饮水200毫升,白天的两餐之间可饮水800毫升左右,这样可使肺腑滋润,充满生机。 秋季养生,首先需养肺以祛燥。要多吃些梨、苹果、香蕉、...
-
梦游症怎么治疗 活血通窍养血安神
周某某,女,32岁。1977年2月6日初诊。患者3年前有夜间迷糊史,未予治疗,逐渐发展成夜间默然自起,或在家中做如扫地等家务事,或出户游走,然后归床入睡,次日问其皆自不知其事。日复如此,久而面黄肌瘦,精神疲惫,头昏脑涨,食欲减退,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腿酸痛。舌暗淡,脉沉细。 辨证为心血不足、气血逆乱为主,治以养血安神、活血通窍为主。 处方:丹参30克,夜交藤30克,云茯苓15克,麦冬12克,玉竹12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郁金10克,炒酸枣仁5克,...
-
活动上肢 畅通血脉
人体的上肢活动度大,经常锻炼上肢可以畅通血脉,治疗诸多疾病;况且,其动作简单易学,行之有效,不受时间、地点、设备、环境的限制,很适合中老年人锻炼、练习。 预备双脚开立与肩同宽,挺胸、沉肩、伸掌,掌心紧贴大腿,吸气时,慢慢向上提胸收腹,微微吸气。呼气时,下肢不动,周身放松,以意领气沉丹田 (肚脐下三横指)。 单举挺胸直腰,右手握拳紧贴后腰部。同时左手松拳成掌,手心向下,目注视手背,慢慢经身体左侧上举,身直勿倾,同时吸气。然后翻腕,掌心向上,稍停3~5秒,左臂慢慢下落.还原成开始姿势。目视左手,同时呼气。稍停3~5...
-
八旬中医名家:要想长生 经络常通
曾任北京崇文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著名针灸学家金伯华教授已近80高龄,但她说话利落,动作麻利,身上透着豁达、洒脱的阳刚之气,而言谈举止义体现出五六。卜年代知识分子特有的优雅气度。其良好的体力足以应对每周3次针灸门诊,并参加一些讲座和社会活动。金老说,自己的养生经验,就是注重经脉气血的畅通。 经络常通健康无病 经络遍布全身,内连脏腑,外络四肢百骸、皮毛孔窍,沟通内外,贯穿上下。但经络不是静止的,它既然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就要使之畅通,这样才能维护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若经络阻滞不畅,轻则不适,重则患病。...
-
妇人气血失调血瘀 行气活血通之
妇人常以气血失调为病,故气滞血瘀者多,家父认为,妇人之病初,多为气结在经,可循经疏导,调肝为先,久之则入络。邪伤血络,成为隐伏较深的疾病。络病形成以痛为主,可见舌色紫暗,脘腹痞胀,切之脉涩。治络病,多用辛温通络,或以柔剂通之,重在活血化瘀,常用行气活血之品。 1986年初夏,邻村张姓妇人,37岁,患乳房胀痛有块,痛如针刺,汗出心烦,急躁易怒,面红脉涩。家父诊后,观前医用方,多取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类方药,但服后罔效。今乳房胀痛有块,多为肝经络瘀痹阻。观其心烦急躁,面红,乃阴虚而有血热瘀结也。古人云:...
-
健肺养肺 畅胸中之气 通脊背经脉
摩鼻不少人对冷空气过敏,秋季一到便伤风、流涕,经常按摩鼻部可缓解症状。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有热感后,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迎香穴20次,每天1~2遍。 摩喉上身端直,坐立均可,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到胸部,双手交替按摩30次为一遍,可连续做2~3遍。这种方法可利咽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 深吸气每日睡前或起床前,平卧床上,行腹式呼吸法深吸气,反复做20~30次,有助于锻炼肺部生理功能,注意呼吸一定要缓慢进行。 捶背端坐,腰背自然直立,双目微闭,两手握成空拳,反...
-
中西医理 通过理法方药四个程序治疗
现在西医大夫开中药的现象非常普遍,但大多不对证。 这样做不仅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还可能使病情加重。由于大部分西医大夫像开西药一样照着说明书开中药,而又没有经过专业的中医学习,并不能辨证论治,因此西医大夫开中药的做法值得商榷。 中西医理论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所以中成药的说明书与西药的说明书的使用方法有很大的区别。然而,许多没有系统学过中医,或者只是学了一些中医皮毛的西医大夫,却在大量使用中成药,甚至乱开中药处方。我了解到一个西医大夫,不懂中医,为了...
-
脓毒症相关性胃肠功能不全(腑气不通证)
对于胃肠功能的固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科王红主任的团队从现代药理研究的角度提出了重要的观点。 王红认为,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热邪内壅,积滞胸腑,必然导致气机不畅,腑气不通。证见腹痛、腹胀、大便不通等。MODS/MSOF的部分患者表现腹胀腹痛,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的腑气不通证,与胃肠道功能受损的表现极为相符。再结合该院王宝恩教授和张淑文教授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腑气不通证是脓毒症相MODS/MSOF患者重要中医证型之一。 针对脓毒症相关性胃肠功能不全(腑气不...
-
中医通过舌舌苔来观察人体健康
身体的秘密将从本期益寿周刊正式面向广大读者开讲。生活中我们的身体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而一些小的改变往往就预示着身体健康的改变,很多疾病都会有征兆。在此,为了帮助读者从自己身上的一些变化、端倪来洞察自己的健康状况,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报道,通过专家向各位读者提供应对的小技巧。在此,我们也欢迎各位读者把想了解的问题告诉我们,我们将尽可能邀请专家解答问题,来信可寄广州市东风中路437、439号越秀城市广场南塔30层3001室。 舌头的不同变化,预示着身体的健康情况是不同的,中医中通过舌色、舌苔来观察人体的健...
-
蒲松龄还是精通中医药的名医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不仅是清代文学大家,而且还是精通中医药的名医,他在乡间做私塾的时候,时常利用业余时间给百姓看病,赢得了姓的尊重。 蒲松龄自幼聪明过人,本想一举及第天下知,怎奈科场无情,他是屡试不中,生活也陷入了困境。终于在康熙九年秋,30岁的蒲松龄不得不应友人孙惠之邀,前往江苏宝应知县府衙,做了知县孙惠的幕友。 后来,蒲松龄结束了幕友生活返乡途中,身染疮毒,身体溃烂。精通医术的蒲松龄,就自己用草药诊治,效果并不理想,疮毒依然不消。于是他就查阅医书,看看到底用什么药能解除病痛。终...
-
养生按摩 疏通经络淤滞气血
中年人一般有五脏亏虚的表现,尤其是心、肝、肾功能下降,气血不足,容易出现失眠、便秘、腰腿痛等,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该年龄人群应重点强化心肝肾功能与补益气血,同时疏通身体内部经络上淤滞的气血。所以,中年人一定要记住下面几个部位: 1.手腕。先将两手掌掌心相对,然后用两手的腕部相互撞击,再将两手的手背相互撞击,不限次数,可以起到激活心包、肺、大肠、三以及小肠功能的效果。 2.活动脚踝。可以在平躺时用自己的双脚划圈,左右脚划的圈方向相反,左脚划逆时针方向时右脚划顺时针,然后左脚划顺时针时右脚划逆时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