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 第91页

通 第91页

  • 急性脑梗死 养阴通络汤

    急性脑梗死 养阴通络汤

    养阴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1]。相关研究表明,ACI与2型糖尿病有密切的联系,主要是由于ACI可引起神经功能损伤及糖代谢紊乱,继而导致患者易发生糖尿病。ACI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情严重且进展迅速,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关键,一般采用西医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近年来,本院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养...

  • 王清海补心泻肺温通并用法治疗心衰病的学术思想研

    王清海补心泻肺温通并用法治疗心衰病的学术思想研

    慢性心力衰竭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概念, 中医古籍中未明确提出心衰之名, 但其相关临床表现早于《黄帝内经》中有所描述, 如《灵枢·胀论》云:“心胀者, 烦心短气, 卧不安”, 《素问·痹论篇》云:“脉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心……心痹者, 脉不通, 烦则心下鼓, 暴上气而喘, 嗌干善噫, 厥气上则恐”。就其论述的表现来看, “心胀”“心痹”与现代医学中的心力衰竭极为相...

  • 中风肢体偏瘫,口眼歪斜,中医拟化痰通瘀加减

    中风肢体偏瘫,口眼歪斜,中医拟化痰通瘀加减

    某男,67岁,农民,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无力3天来诊。 来诊时见,身体困重,言语骞涩,口眼歪斜,右侧肢体偏瘫,独自行走困难,持筷不稳,舌质淡暗,苔厚白,脉弦滑。查体:BP:160/100mmHg,神志清,右侧中枢性舌面瘫及肢体瘫,头颅示左侧基底节脑梗塞。西医诊断:左侧基底节脑梗塞,高血压病2级。中医辨病为中风病(中经络),辨证为痰瘀阻络。患者因经济困难,要求中医门诊治疗,不同意住院诊治。中医治则:祛瘀化痰通络,拟化痰通瘀加减。药用法半夏10g,橘红10g,枳壳10g,川芎10g,红花10g,熟地10g,丹参15g,...

  • 失眠焦虑案医案 术后小便不通案 顽固湿疹案

    失眠焦虑案医案 术后小便不通案 顽固湿疹案

    运气学说,是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一门学问。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常讲,用运气思路指导临床,是基于天人相应的思想,通过观察自然界气候物候气息的变化来了解人体气机的变化及临床表现,“谨调阴阳,无失气宜”,通过调整天人关系达到祛病目的。运气辨治,注重辨时、辨机、辨阴阳开阖枢变化,是对静态、空间的辨证的重要指导和补充。临证做到审象、辨时、握机,并“握机于病象之先”,抓得“先机”,方机相应,往往速效。...

  • 扶正益髓通络法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经验

    扶正益髓通络法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经验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 GBS)是一种因神经根和周围神经损害,造成周围神经组织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神经纤维脱髓鞘的周围神经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对称性迟缓性肌无力,常伴随感觉功能障碍、自主神经症、肌肉疼痛、面神经麻痹、副交感神经损害等体征[1]。目前,GBS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手术或创伤、疫苗接种、人体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是目前西医首选治疗方法[3],但其高昂的治疗费用和不良反应给患...

  • 加通草加减治疗腹胀

    加通草加减治疗腹胀

    患者吕某,男,68岁,因腹部胀满2个月就诊。自述2个月前不明原因地出现腹部胀满,痞闷不适,经中西医诊治未能获效。胃镜检查提示有慢性胃炎;腹部彩超探查提示胃肠胀气。现症:腹部胀满不适(腹部外形未见突涨),朝轻暮重,纳呆便溏,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虚缓;辨证为脾胃气虚,湿阻气滞;方拟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前后用本方治疗近半个月,病情未曾见有寸效。经反复审查,觉得辨证和施方未有不妥,而药后却无疗效,这是什么原因呢? 冷静思考后,忽然想到《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关于“哕而腹满...

  • 癫痫通治方 中医临床中可暂不分缓急标本以调理肝脾为主

    癫痫通治方 中医临床中可暂不分缓急标本以调理肝脾为主

    难治性癫痫又称为顽固性癫痫,通常指无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或占位性病变,但临床病情迁延,经2年以上正规抗癫痫治疗,试用主要抗癫痫药单独或合用,达到患者能耐受最大剂量,血药浓度达到有效范围,仍不能控制发作,且影响日常生活者。 国医大师余瀛鳌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主任医师、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医科研及临床工作多年,临床精于中医内科,尤长于治疗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糖尿病、癫痫等多种疑难病证。余瀛鳌重视临床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善于汲取古籍中蕴含的学验精华,在治疗难治性癫痫疾患中积累了...

  • 面风辨证论治 三叉神经痛治法息风通络处方

    面风辨证论治 三叉神经痛治法息风通络处方

    ▲陈朝俊 广东省名医,主任中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首届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丁某某,女性,32岁。 01 【发病过程】 患者自述近2年来反复发作左面部阵发性抽搐样剧痛...

  • 老年痴呆健忘自拟补通复神汤

    老年痴呆健忘自拟补通复神汤

    张某某,男,73岁。2020年4月15日由其老伴和儿子陪伴来诊。其老伴代诉:整日糊里糊涂,说话颠三倒四,有时如见鬼状。在屋内进出找不到方向,记不得任何事情,大小便解在床上,已发作7天。既往有眩晕史,去医院检查仅见脑血管供血不足。就诊时血压120/80mmHg。形体较胖,表情呆滞,面色略黯。表达不清楚是哪里人。舌苔白偏厚,脉象左手虚细,右手弦涩。 诊断:肾精虚损,痰瘀阻滞,形神相离证。 治法:补肾荣脑,祛痰行瘀,安神定志。 自拟补通复神汤:熟地15g,山茱萸15g,枸杞20g,菟丝子15...

  • 大葱热敷治大便不通

    大葱热敷治大便不通

      将200克大葱切碎后放入锅内加适量醋炒热,   装入布袋后趁热敷在肚脐上,凉了再换热的敷上。   时间越长通便效果越好。此方尤其适用于暴饮暴食引起的大便不通。...

  • 不寐即失眠,从心脾肝胆论治,安神与解郁药性相通

    不寐即失眠,从心脾肝胆论治,安神与解郁药性相通

    不寐即失眠,表现为经常入睡困难,或易醒难寐,甚至彻夜不寐。据报道,我国有45.4%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嗜睡是指在白天犯困,昏昏欲睡,精神萎靡的状态。据调查,此病在人群中发生率约在5%~15%。 临床上常见同一患者既有夜间不寐又有白天嗜睡。有夜间不寐导致白天嗜睡者,也有白天嗜睡故而夜间不寐者,还有并无夜间不寐但有白天嗜睡者。笔者认为,不寐与嗜睡的病因都有可能是郁证。 情志因素是外因 情志因素导致的郁证性不寐在临床上占据大半。思虑过多、精神压力大、思想负担重,是造成不寐最常见的原因。有...

  • 清肺化痰通腑治失眠

    清肺化痰通腑治失眠

    王某某,男,56岁,2001年4月3日初诊。患者吸烟40年,常年咳嗽痰多,形体消瘦。1月前逢家中办事,请客数日,大量吸烟饮酒,后咳嗽加重,痰多,色黄黏,不易咯出,大便干结难解。1周前突然不能入睡,整夜辗转反侧,情绪烦躁,自汗多,口干欲饮,胸腹均有紧迫不舒感,服舒乐安定4粒也仅能入睡1~2小时,轻微响动即刻醒来,后再也无法入睡。查其舌红少津,苔黄厚腻,根部有黑苔且干燥,脉细滑弦数。此痰火上扰、心肾不交之证,予下方清肺化痰。 处方:黄芩12g,败酱草15g,熟大黄15g,天冬30g,炒牛蒡子9g,法半夏25g...

  • 加减益气聪明汤合通窍活血汤治疗头痛

    加减益气聪明汤合通窍活血汤治疗头痛

    头痛, 古典医籍中多有论述, 是临床上非常多见的一种疾病, 头痛是一种自觉症状, 有时单独出现, 有时可以出现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1]。《黄帝内经》称本病为“脑风”“首风”。《伤寒杂病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之症。益气聪明汤来源于李东垣的《东垣试效方》。主治饮食不节, 劳役形体, 脾胃不足, 耳鸣, 眩晕, 头痛或多年目暗, 视物不能。通窍活血汤来源于清·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他主张“元气必虚”, 此方主治偏头痛...

  • 颈性眩晕中医论治经验 方药益气活血通络

    颈性眩晕中医论治经验 方药益气活血通络

    颈性眩晕属“眩晕”范畴。全国名中医王新陆对于颈性眩晕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其诊治经验如下。 病因病机 络脉瘀阻王新陆在脑血辨证中首次提出脑病的发生应当首先责之于血浊,血浊是指精神因素、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习惯等致病因素导致血液失去其清纯的状态或者血液循行紊乱,从而扰乱脏腑气机的一种不平衡的病理状态。由于血液浑浊,循行混乱,不思其道,浊血上逆,扰乱清府,则发为眩晕。 痰湿中阻过食肥甘,劳倦太过,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职,则聚湿生痰,痰湿内阻,上扰清窍...

  • 腹痛(气滞血瘀)通络止痛处方

    腹痛(气滞血瘀)通络止痛处方

    虚实   李春生常以脉诊、腹诊与触诊来决定虚实,以脉之虚实、痛之拒按与喜按以分之,以病位、标本缓急、寒热、虚实等传统中医经典思维为根据,并参考西医检查报告,受益良多。   患者曾某某,女,36岁。2014年12月31日初诊。诉左下腹冷痛已3年余,呈隐痛不移,热敷及揉按舒服,腹不胀,急躁易怒,月经量少。既往患桥本氏病。曾多方治疗,未能止痛。   检查:舌淡紫,苔白,边有齿痕,脉细缓。左腹股沟中点有明显压痛,未扪到包块。   诊断:腹痛(气滞血瘀)。   治则:活血祛瘀...

  • 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降逆法 通腑导滞法 肃降肺气法

    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降逆法 通腑导滞法 肃降肺气法

    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单兆伟,长期从事中医脾胃病理论、临床研究工作,曾师从于著名脾胃病专家张泽生教授和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有独特经验,现介绍如下。 反流性食管炎属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溃疡。西医认为该病主要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为抑酸、保护消化道黏膜及促动力等,虽可使症状得到缓解或暂时治愈,但许多...

  • 肠梗阻案 治法通里攻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案 治法行瘀散结

    肠梗阻案 治法通里攻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案 治法行瘀散结

    肠梗阻案 杨某某,男,34岁。1978年10月23日诊:患者持续性腹痛腹胀,阵发性加剧近2日,伴恶心呕吐,大便不通。查腹部膨隆,压痛拒按,可见肠型,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数。X线腹透显示肠内大量积气,并有阶梯状液平面。 诊断:(腑实内结型)肠结(肠梗阻)。 治法:通里攻下。 处方:生大黄15g,川朴15g,枳实15g,炒卜子15g,桔梗10g,桃仁10g,白芍30g,当归12g,元胡15g,旋覆花15g(包),水煎服,1日2剂。 服药1剂后,腹痛...

  • 润肠通便良效方 中医腹泻验方

    润肠通便良效方 中医腹泻验方

    润肠通便良效方: 瓜蒌仁10一15克,捣碎,当归10一15克,加水200毫升,煮开后,把药汤喝下。这是常用的一个配方。只要是碰到中老年人的便秘,从来不用大黄,就用瓜萎仁配当归。服用一两天后,就能畅快通便了。而且不会伤害身体,可以长期服用,非常有效。 比清肠茶好百倍。市面上的清肠保健茶特别多,但很多都含有泻药的成分,长期服用就会伤害脾胃之气,因此,很多人越吃越便秘。* 便秘灵验方: 生白术600克、草决明300克、柏子仁、瓜蒌仁各150克。打碎。冷水泡半小时后,小火水煎熬。连煎三次。然后把三次煎熬...

  • 胃心痛,急性胰腺炎 治则清热解毒通腑

    胃心痛,急性胰腺炎 治则清热解毒通腑

    汪某,女,26岁。1995年10月12日前来就诊。患者自述昨日过量食用膏粱厚味,入夜后上腹部剧烈疼痛,拒绝按压,并向腰脊部放射,恶心呕吐,口干便秘。体温38℃,化验检查:白细胞17100/mm3,中性82%,血清淀粉酶1600单位。脉弦,苔薄黄腻。 诊断:胃心痛(急性胰腺炎)。 辨证:湿热互阻中焦,延及胰脏,不通则痛。 治则:清热解毒通腑。 方药:败酱草30g,红藤30g,生山楂15g,枳实12g,生大黄(后下)9g,玄明粉(冲服)9g。水煎服,每日2剂。 服完1剂...

  • “调枢通胃”的理论依据“调枢通胃”内涵与外延

    “调枢通胃”的理论依据“调枢通胃”内涵与外延

    “调枢通胃”理论的探讨与构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学需要与当代科学技术 相适应才能体现持续发展的活力。发展中医理论新 概念,需要在中医理论、治法、新药开发中遵循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为我用”的创新思维。 我们总结提出 “调枢通胃”的现代中医理论,即 通调脏腑之枢脾胃、神明之枢心脑、开阖之枢少阳 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调枢”可以看作是调控 疾病及其病理变化过程的关键环节; 而 “通胃” 既...

  • 通调“三道两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理论探微

    通调“三道两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理论探微

    壮医“三道两路”理论[1]认为:“谷道”主人体消化吸收, 调节枢纽在脾胃;“水道”主人体水液代谢, 调节枢纽在肾;“气道”主人体之气与大自然之气相互交换补充的通道, 其交换枢纽在肺;“龙路”为人体血液、体液和精津的通路, 具有输布精血津液、濡养脏腑及筋骨肌肤之功能;“火路”为人体内为传感之路,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 具有干线及网络, 四通八达, 具有沟通脏腑官窍形骸之...

  • 国医大师熊继柏通腑治脏法案例举隅

    国医大师熊继柏通腑治脏法案例举隅

    熊继柏教授(以下尊称“熊老”)十三岁习医,十六岁行医,从事中医临床六十余年,通晓中医经典,谙熟方药,临证善于辨证施治,因证选方,因方用药,是国内外著名的中医专家。善治各种内科杂病、妇科、儿科病证,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从熊老侍诊,对熊老在临床运用通腑治脏法治疗疾病的方法,颇有感触,兹整理如下[1]。 通腑治脏法的理论依据 熊老指出通腑治脏法的理论依据来源于《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曰:“五藏不平,六府闭塞之所生也”。如果六腑发...

  • 秋季进补 通过调补正气预防肺病的发生

    秋季进补 通过调补正气预防肺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秋季肺当令,五行属金。金在六淫为燥,燥为秋季主气,秋天气候转燥,又因“肺为娇脏”易被邪侵,秋季也就成为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到了秋季可以适当进补,通过调补正气预防肺病的发生。 1.改变生活方式 《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这段话可谓道出了秋天护肺的原则原理和方法。基本意思是说秋季的三个月是万物成熟...

  • 咳嗽的通用推拿手法

    咳嗽的通用推拿手法

    咳嗽的通用推拿手法 1 揉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横纹之下,掌横纹之上的高起部位。 作用:清热散结,宣肺止咳化痰。 次数:300-500次 2 拿天突穴 位置:位于颈部,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 作用:治疗喉部炎症,止咳化痰 次数:100-300次 3 揉膻中穴 位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作用:化痰止咳,呼吸顺畅。 次数:50-100次 4 清肺经 位置:无名指由指根向指尖推...

  • 肺气络伤 初病已虚久病更虚 治则扶正通络

    肺气络伤 初病已虚久病更虚 治则扶正通络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肺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特发性肺纤维化造成肺间质细胞被破坏,肺有效呼吸容量减少,造成长期反复的慢性低氧血症,最终可能发展为呼吸衰竭。笔者总结临床经验,以络病理论为切入点,提出“肺气络伤”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基本病机,采用扶正通络法来治疗,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初见成效,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新的诊治思路。 病机:肺气络伤 肺络,有广义、狭义之别。广义之肺络,见于《黄帝内经集注》中云:“盖络乃经脉之支别...

  • 五运六气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验案2则

    五运六气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验案2则

    2019年12月开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席卷全国。根据临床表现,西医将新冠肺炎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治疗时轻型、普通型主要采用支持治疗、有效氧疗、抗病毒等[1]。中医认为,新冠肺炎属于“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根据患者病情、当地气候特点及患者体质等情况辨证论治;临证时要做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2],抓住运气病机,“谨守气宜,无失病机”,重视和气养生,...

  • 60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临床特征观察

    60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临床特征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病”范畴,具有传染性、人群易感性等特点。目前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稳定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抑制炎性因子释放、促进肺部残余炎症吸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本研究对60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中医药进一步防治普通型新冠肺炎提供临床依据。 1 临床资料...

  • 清肺排毒汤通过中医药抗疫百年大考

    清肺排毒汤通过中医药抗疫百年大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强科研攻关、完善诊疗方案,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的要求。经历了2003年的SARS、2009年甲流的中医药人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这次做了迅速反应并积极行动。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于2020年1月25日就赶赴湖北武汉,支援当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病的防治工作。中医药人勇赴疫区、在疫病重灾区展开中医的诊治工作,表现了当代中医药人的勇气和担当。全国各地中医药医疗科技工作者也在积极参与...

  • 通络补络法扭转特发性肺纤维化肺虚络瘀病机的现代医学基础

    通络补络法扭转特发性肺纤维化肺虚络瘀病机的现代医学基础

    特发性肺纤维化 (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病势进展快、恶性程度高,属呼吸系统难治 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刺激性 干咳 [1 ] 。中医药对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进行 了很多有益探索,但尚未形成标准的诊疗方案,故 探究其作用机制对明确中医药对特发性纤维化的治 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是 烟尘、细菌等致病因素,引起肺泡炎症,气管、毛 细血管、小动脉病理改变及肺间质改变,其过程与 中医邪入络脉,影响脏腑的功能具有高度相似性, 故将其归属于...

  • 化瘀通络汤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36例

    化瘀通络汤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36例

    结核性胸膜炎 (tuberculous pleurisy, TP) 是由结核杆菌进入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 而引起的胸膜渗出性炎症, 临床较为常见, 采取正确且及时治疗后, 患者预后较好, 但若病程迁延可致胸膜粘连、包裹, 造成营养不良等, 进而影响预后[1]。目前, 胸腔抽液、抗结核药物是西医临床治疗TP的主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 促进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改善, 临床主张以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TP[2,3]。中医古籍中无TP病名记载, 但根据其症状、体征应归于“悬饮”范畴, 患者素体虚弱...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