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 第98页

通 第98页

  • 通过饮食提高母乳质量

    通过饮食提高母乳质量

      母乳喂养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有的新妈妈奶水不足,所以可以通过饮食提高母乳的质量,同时,新妈妈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才能更好的提高母乳质量。   通过饮食来提高母乳质量   食疗方子:   ·鲤鱼1条,去肠、杂,不去鳞,加赤小豆100克和姜少许,炖汤食之。   ·生花生仁适量,煮汤服。   ·鳃鱼1条,去肠、杂,加冬瓜适量,煮汤取食。   ·猪肝500克,黄芪(中药)100克,煮汤,肝熟后除黄芪,饮肝汤。   ·鲜木瓜适量,河鱼(品种不论)适量,共...

  • 王好古评议通圣散

    王好古评议通圣散

      金元医家传承和发扬“易水学派”学说的王好古,对刘河间有公允而较高的评价:“刘氏用药,务在推陈致新,不使少有怫郁,正造化新新不停之义。医而不知此,是无术也。”(见《此事难知》)按理说,王好古是熟悉河间学说的,也应当熟悉防风通圣散方。但在王好古所著书籍中,并未引用防风通圣散方,只是在《医垒元戎》中有“海藏通圣散评议”一文。尽管文中似乎并非专指防风通圣散一方,但对于防风通圣散一方的认识,颇有助益,今录之于下:   “通圣散治杂...

    养生秘方 2024-03-06 18 0 通圣散
  • 通里攻下法的主要功效(下)

    通里攻下法的主要功效(下)

      止利   这里的下利乃指热结旁流而言。实因邪入阳明,腑热熏灼,燥屎已成,热迫津液从旁而下,故结者自结,下者自下。主要表现为自利清水,颜色青黑,臭秽异常,不夹渣滓,脘腹疼痛拒按,唇焦口燥,心烦谵语,小溲短黄,涓滴而下,舌绛苔焦黑,脉象沉实等。诚如《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所云:“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说明燥屎结聚乃下利之因,故当此旁流溏垢,内实犹在之际,务必疏涤胃肠,下其燥热里实,俾邪实得去,则其利自止,正是《内经》“通因通用”之治。...

  • 保产无忧散并非胎产通用之方

    保产无忧散并非胎产通用之方

      保产无忧散,安胎、催生,善治一切胎产症,有“十三太保”方之称。其组成与剂量:当归4.5克,白芍4.5克,厚朴2.1克,川贝母3克,黄芪2.4克,荆芥穗2.4克,菟丝子4.2克,枳壳1.8克,川芎3.9克,羌活1.5克,甘草1.5克,生姜3片。本方原为散剂,但临床多作汤剂使用。   中医临床记载本方“有胎即能安胎,临产即能催生。怀孕者,不拘月数,偶伤胎气,腰酸腹痛,一服即安。见红欲小产者,一服即下,甚至横生逆养,六、七日不下,婴儿死于腹中,命在须臾者,一服即下&rdqu...

  • 为民间中医搭建“献宝”绿色通道

    为民间中医搭建“献宝”绿色通道

    毛泽东曾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由于工作原因,我接触到一些民间中医们的诉求和反映,他们认为国家虽然对中医药很重视,但现实中却遭遇冷门,许多民间中医是“献宝”无门。 有一位吉林省的民间老中医反映,他受国家中医药政策的感召,想在有生之年将家传几代行之有效获过专利的秘方献给国家研究提高推广,以期造福于更多的民众。他找到当地科技部门,科技部门说不归他们管,要他找卫生或中医药管理部门,由于当地没有中医药管理部门,只有找到...

  • 通过饮食对秋燥进行调治

    通过饮食对秋燥进行调治

      木之为舟,无水不行,治燥之法,以润为贵。入秋后,可根据气候变化,按照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原则,通过饮食对秋燥进行调治,可适饮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并多进食含水分多的水果、蔬菜。   防治温燥可选梨、葡萄、猕猴桃、甘蔗、荸荠、番茄、萝卜、百合;防治凉燥可选柿子、石榴、广柑、苹果、白果、核桃、银耳、藕、胡萝卜等。此外,秋季尤其提倡喝粥,既可补充营养,又能增液去燥,实乃一举两得,且粥性味平和,温燥、凉燥皆宜。   下面介绍几款应季秋粥:   梨粥梨2只,洗净后剖开去核,连皮切碎,与粳米100克同煮为...

  • 湿去气通 自然汗解

    湿去气通 自然汗解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又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灵枢·本输篇》说:“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三焦和膀胱合起来主管人体的排水系统,排水功能正常体现了体内气化的正常,同时也在维护着体内正常的气化。   《灵枢·本藏》说:“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从生理上讲,腠理毫毛与三焦膀胱是密切呼应着的,人体排...

  • 动漫让中医经典通俗易懂

    动漫让中医经典通俗易懂

    《图说伤寒论》中漫画。 初衷:让中医经典不再枯燥 “葫芦兄弟”团队的发起人林勇凯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的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伤寒论》经典研究。在本科学习期间,林勇凯发现,中医学子对中医经典的学习过程难免有些枯燥、乏味,...

  • 必须与《内 经》、《难经》相互贯通

    必须与《内 经》、《难经》相互贯通

    《内经》、《难经》都是 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长期 以来,一直是指导分析病 机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基 础。张仲景在《伤寒杂病 论》的自序中提到:“撰用 素问九卷、八十一难”,可 见《伤寒杂病论》就是以 《内经》、《难经》作为理论 基础的。这从该书的内容 上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例如,《金匮》第l条的“夫 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 传脾,当先实脾”,其理论 就是来源于《素问·阴气调 神论》的“圣人不治已病治 未病”和《玉机真脏论》的&lsq...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必须
  • 四时阴阳为大纲通论

    四时阴阳为大纲通论

      张仲景《伤寒论》以四时阴阳为大纲通论全书,首先表现在一日或一年四时分上。   寅申春夏阳仪和秋冬阴仪分   张仲景紧抓四时阴阳之理,以四时阴阳为据展开了《伤寒论》的论述。   《素问·阴阳应象论》说:“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这就是天地四时阴阳生杀之理。可以从此理会出《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的道理。春夏“阳生阴长”称为“阳仪系统”,秋冬“阳杀阴藏”称为“阴仪系统&rdqu...

  • 通里泻下治法的运用原则

    通里泻下治法的运用原则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指出:“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对后世掌握通里泻下治法的运用原则,具有指导意义。   后世张仲景、刘完素、张从正、叶桂等医家对攻下法均有发挥和拓展。   通里攻下法是运用通便下积,荡热除实,或泻水逐饮类方药,促使停留于体内的宿食燥屎、瘀血、水饮从下窍而出,达到里气和通、邪实外泄的一种治疗大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指出:“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说明里热内结、腑实腹满...

  • 通里攻下法

    通里攻下法

      前面我们详细介绍了通里攻下法的历史演进和理论依据,广大读者对通里攻下治法有一定的了解。通里攻下法的功效主要有退热、止痛、止痉、苏神、平喘、止利、宁血、退黄、荡饮、逐水十个方面。   退热   发热一症,病机颇复杂。其中,各种原因导致燥热内结、阳明腑实,会发生但热不寒,伴烦渴、大便秘结等表现。   凡出现此病情,均当予通降下夺,釜底抽薪,引而竭之。里实得下,烈焰消解,则脉静身凉,诸恙均消。至于湿热积滞搏结,胶固难解,则制剂宜轻,频频缓投,直至邪去热退,大便成形为止,切勿以无燥结便闭而不从通泄泻下立...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通里下法
  • 通里攻下法 例方举要

    通里攻下法 例方举要

      组法要则   通里攻下法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留者攻之”法则,选用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等泻下荡涤之品,因势利导,疏导胃肠,攻泄燥结,或蠲饮逐水,促使大便通畅,实热、积饮、蓄水下泄,恢复机体正常的通降、传导功能,截断病邪传化,杜绝疾病的自然发展,而收祛疾愈病之效。   由于本法的治疗范围甚广,应用于多种病证,而病理机制随证演变,故临床上选遣本法务应遵循辨证论治精神,适当配合行气破结、养阴生津、泄热利湿、甘缓调中、扶正固脱...

  • 赵振兴运用荣络通玄法治疗疾病的独到见解

    赵振兴运用荣络通玄法治疗疾病的独到见解

    高广明 河北中医学院扁鹊医学社 赵振兴,主任中医师,石家庄市名中医,擅长治疗各种老年病、内科疑难杂症、良性肿瘤、各种情志病和肿瘤术后调理等。下面笔者将在跟诊学习时,学习赵振兴运用荣络通玄法治疗疾病的独到见解,与读者分享。 经络系统与去菀陈莝 赵振兴认为,在经脉之外有大大小小的分支,称为气络和孙络。而气络与孙络之外的通道,称为玄府,为气血流行最细微之处。并且为气血灌注、毒素排泄与信息沟通的通路。共同构成人体的经络系统。这些通道中运行的气血非常容易发生郁滞,导致瘀血产生,气血不行,血瘀日...

  • 中药汤剂时宜热服或者温服 需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需热服

    中药汤剂时宜热服或者温服 需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需热服

    随着中药代煎及代煎药配送业务的发展,许多病友们有了新的疑惑:代煎药拿到手上已经冷了,到底是直接喝还是加热喝?加热到什么温度喝? 其实,服药的温度都是要根据病证来决定的,主要分为温服、热服及冷服三种。凡热病患者在服用中药汤剂时宜冷服,患寒性病的患者在服用中药汤剂时宜热服或者温服,需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需热服。 1 温 服 温服是指把煎好的汤药冷却到35℃左右服用,以接近人体内环境温度为宜。这样一方面不至于因温度过高造成口腔及胃肠黏膜烫伤; 另一方面温服与肠胃之性相合,减少药液偏冷偏热,对胃...

  • 吴鞠通在三仁汤证中提到的主症

    吴鞠通在三仁汤证中提到的主症

    吴鞠通在三仁汤证中提到的主症有: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午后身热。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 临床所见此症往往症状较轻(明显轻于麻黄汤证和九味羌活汤证),甚至病人经常诉说为自觉周身难受,不畅快。这组症状是由湿热郁闭肺气,影响及肺主皮毛功能,导致表气不畅所致。 午后身热 午后身热是极容易被误诊的一个症状。午后身热,易被临床医生理解为内伤病中的阴虚内热,故吴鞠通特意指出“状若阴虚”。至今临床上仍不乏把湿热所致午后身热误辨为阴虚所致者。笔者临床带教中,不乏见...

  • 糖尿病患者的4大通病

    糖尿病患者的4大通病

    今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题为“糖尿病教育与预防”,口号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最新统计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近6年内激增两倍多,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数最多的国家,而我国糖尿病的公众知晓率和治疗率仍然非常低,并存在以下通病—— 通病1:不会看病 许多糖尿病患者不会看病。有的患者不远千里从外地赶到北京,希望能找到知名专家。等终于见到厂专家,由于事先准备不充分,在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将门己的病情和想法充分表达出来。加上医...

  • 卫生部通报9月传染病疫情

    卫生部通报9月传染病疫情

    卫生部近日公布的2010年9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显示,9月全国(不含台港澳)共报告甲类传染病病例75例,其中鼠疫5例,死亡1人;霍乱70例,无死亡。 卫生部公布,9月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4万余例,死亡1399人。乙类传染病中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1万多例,死亡1364人;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和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6%。 同期,全国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42万余例,死亡34人。...

  • 谭异伦临证倡导通过脉诊来进行病因病机分析 验之临床

    谭异伦临证倡导通过脉诊来进行病因病机分析 验之临床

    •左脉反映人体之血,宜小,属阴;右脉主人体之气,宜大,属阳。“左右分气血”诊脉观点遵循“左:心肝肾,右:肺脾肾(命)”的寸口脉左右脏腑分属原则,并以此来指导临床实践。 •寸关尺三部分别映射上中下三焦、心肝肾、肺脾肾(命)等病症,寸关尺脉动亦有阴阳之分,正常由寸到尺应由强到弱,由阳转阴,若有异常则提示相关部位、脏器病症。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谭异伦,擅长中医药治疗各种男科疾病、妇科疾病、老年病及各种疑难杂...

  • 解读藏象 肺通调水道和朝百脉

    解读藏象 肺通调水道和朝百脉

    中医学里五脏是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又各有专司,并且与肢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即藏象。 本讲继续讲中医学对于肺脏的认识。肺在人体当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调水道和朝百脉。 通调水道 通,即疏通;调,即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肺的通调水道功能,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主宣发,不但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宣发至全身,而且主司腠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肃降,不但将吸...

  • 中医药学术即以大医精诚的医德道法自然的医道博古通今的医学

    中医药学术即以大医精诚的医德道法自然的医道博古通今的医学

    国医大师 孙光荣 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的核心内容为德、道、学、法、术、器,即以大医精诚的医德,道法自然的医道,博古通今的医学、辨证施治的医术、符合中医认知使用的医器。 当今,传统家传与拜师模式、现代师承教育模式、研究型师承模式为中医学的三种传承模式,三者各有利弊: 传统家传拜师模式容易培养学生兴趣和积累经验,容易确保师承的正宗性和完整性,容易形成学术流派,保存独家特色,容易形成门户之见,继承者学术视野相对局限,容易导致创新性不足,并且难以大规模培养人才。 现代师承教育模式则容易...

  • 名医金子久善用佐药轶事 治遗精必佐通滑

    名医金子久善用佐药轶事 治遗精必佐通滑

    浙江名医金子久(1870~1921年)“声振南北”,活人无算。曾治一位慢性泄泻病人,用补土益火之剂本属正治,然而总不见效。后患者求治于杭州名医莫尚古先生,服三剂而愈。金子久索取其方观摩,内有肉苁蓉、麻仁等滑润之品,乃反佐之道,叹曰:“莫先生我不及也。”后遇此等病症,仿莫氏法亦获良效。此案证明,善于运用佐药,当是配伍用药一大学问。 关于组方之君臣佐使,《内经》称“主病之谓君”——治病的主要药物为君,医者容易选定;...

  • 昭通市昭阳区中医医院专科发展纪实

    昭通市昭阳区中医医院专科发展纪实

    “在云南省中医医院改革与发展中,我们以大专科、小综合为指导思想,突出中医特色与优势,涌现出一大批专科专病典型,其中昭阳区中医医院就是其中之一。院长黄萍一根银针挑起一所医院的事迹,值得全省中医医疗机构学习和效仿。”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医管理局局长郑进说。 黄萍是怎样一个人?这所医院如何靠针灸发展的?有什么可以总结和借鉴的经验?深秋初冬时节,笔者来到了云南昭通市昭阳区中医院。 针推收入占医院收入一半 此时细雨蒙蒙,一个穿着深色外套、眼镜上布满雨滴的中年男子从门诊楼方向走了过来。...

  • 第三届国际中西医学汇通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现场会议

    第三届国际中西医学汇通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现场会议

    各有关专家: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这是中国特色卫生事业的重要方针。中西医学汇通研究是落实党的卫生方针的重要抓手和方法之一。中国近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中西医学汇通杰出代表人物张锡纯以其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而誉满全球,成为继《伤寒论》以来最受欢迎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之一,为中西医学的汇通交流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务院特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天津中医药大学武清中医院名誉院长陈宝贵教授师承汇通学派创始人张锡纯的入室弟...

  • 严格控制处方药的流通和销售

    严格控制处方药的流通和销售

    近日,70多岁的陈大娘异常地“发胖”,体重增加,伴有颜面虚浮现象、易汗出、疲乏无力等,经多医诊疗,疗效不显,前来咨询就诊。 详细询问陈大娘病情,原来是她近3年来一直间断注射一种叫做曲安奈德的风湿病“特效药”。陈大娘患有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病,其在外地打工的子女听说曲安奈德注射液对风湿病等“疗效好”,每年给带回来2盒(20支,每支2毫升),先是每发作一次肌注1支,后来几乎是每月肌注1支,发作间歇时间逐渐缩短。陈大娘直至出现上述症状前来就...

  • 筷子穴位按摩 养生通经

    筷子穴位按摩 养生通经

    核心提示:中医认为穴位按摩具有养生通经的功效,想要给自己做一次简单的放松,方法很简单。你不需要再勤快地跑健身房、美容馆,花了大把价钱也可能收不到你想要的效果。如果自己在家里采取一些有效的小措施,同样能达到养生的目的,而且方便又快捷。与其花大价钱买个按摩器,不妨留意一下你身边的东西,它们很多都是天然的按摩器。 取两双有方棱的日用品筷子,做洗筷子动作,两手反复搓擦,除了手心外,还应注意搓擦拇指根部的大鱼际,每次搓擦5分钟,每天2次。通过搓筷子可对双手穴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刺激内脏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手部有很多...

  • 壮医通过药线点灸的刺激治病

    壮医通过药线点灸的刺激治病

    从开始学习壮医,这是我第一次用壮医药的方法帮人治病的经历。 有一位好友患鹅掌风多年,以前我曾用中草药帮其治疗过,疗效不佳,他自己也四处求治,经多种治疗,时好时坏,反复发作达5年之久,起先在一侧手背部指关节发病,以后再传染到对侧手背部指关节,而且左右对称,并漫延到双手的虎口及指间都出现皲裂,夏季也发生皲裂疼痛,到冬季则裂口更深,疼痛难忍。 何谓鹅掌风,因手掌粗糙开裂如鹅掌而得名,多由外感湿热之毒瘀积皮肤,或由相互接触毒邪相染,病久湿热化燥伤血,则气血运行不畅,皮肤失去营养而成。现代医学认为,鹅掌风亦可由自身脚湿气...

  • 神阙穴保健 固本培元通三焦

    神阙穴保健 固本培元通三焦

    肚脐名为神阙穴,又名气舍,是真气居处的宅室,具有培元固本、安神定志、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之作用。神阙穴是胎儿生前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它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宫、皮肉筋,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每一个人都应该注意脐部的保暖,现在很多年轻女性喜穿露脐装,虽漂亮一时,但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经期,还容易导致痛经,并影响子宫的结构功能,埋下严重的健康隐患。肚脐的保健方法有以下几种: 揉按肚脐:每天早上起床前、晚上睡觉时,排空大小便,去衣袒腹,天冷时可盖上被子,全身放松,仰卧床上,两手掌...

  • 拍打疏通全身经络 气血畅通

    拍打疏通全身经络 气血畅通

    健康长寿、远离疾病是很多老年人的愿望。其实,只要树立正确的养生观、选择适当的保健方法,这个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传统的拍打养生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每天对特定穴位和部位进行拍打,可通过震荡刺激、传导感应来影响经络,调理脏腑,不仅能养生而且能治病。 人体健康的基础在于经络气血运行畅通。拍打能疏通全身经络,改善血液循环,调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长期坚持能使人神清气爽,增强免疫功能,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之目的。 一拍颈将两臂向上举,举到头的上方.以肘关节为轴.用手臂带动手腕轻轻拍打颈后的大椎穴(颈部...

  • 轻松打通经络三穴位

    轻松打通经络三穴位

    人睡了一个晚上,各经络、血液运行都处在一个平缓的状态,起床时,如果是一跃而起,血液运行跟不上,特别是老年人,往往就会产生各种疾病。其实早起时,特别是老年人,先按3个穴位,可以轻松打通经络,预防各种疾病。 第一个穴位是合谷穴,该穴位处在虎口,第一二掌骨之间,该穴位主管头面五官疾病。该疾病可以预防缓解牙龈疼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打嗝、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等。 第二个是内关穴,掌内侧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上了年纪的人,最怕的是心脑血管疾病,该穴位主管心胸疾病,可以预防缓解如胸闷、心慌、心绞痛等心脑...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