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第101页
-
基于《伤寒论》阳明探讨脑肠相关与中医通下的关系
学习方剂的人都知道, 《伤寒论》为历代方书执 牛耳者, 方剂教材中的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方 都来源于张仲景的这本书, 书中审证辨因、 据证立 法, 用药之精妙常令人抚掌击节。 《伤寒论》中对通 下法的应用遍及六经病, 全书397条, 与通下有关的 条文就有90条, 其中, 阳明病最为广泛。 邪入阳明结 成腑实为 “可下证” , 故有 “阳明之为病, 胃家实是 也” 的论述。 张仲景发现在阳明病中, 常出现神志症 状, 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精神、 心理的改变, 而阳明又...
-
通治是经方治病的重要理念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冯世纶 胡希恕提出通治二字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经方辨证施治概要》写道:“中医治病,之所以辨证而不辨病,是于它的发展历史分不开的,因为中医发展远在数千年前的古代,当时既没有进步科学的依据,又没有精良器械的利用,故势不可能有如近代西医面向病变的实质和致病的因素,以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只有凭借人们的自然官能,于患病人体的症状反应,探索治病的方法经验,经实践复实践,不但为促进了四诊的进步、药性的理解和方剂配制的发达,而且对于万变的疾病,亦终于发明了一般的规律反应,并...
-
升降者,病机之要也 周身气血,无不贯通
大道至简 升降者, 病机之要也。升为春气, 有散之之义;降为秋气, 有敛之之义。阳气不陷, 泄痢不止, 宜升阳益气;因湿 洞泄, 宜升阳除湿;滞下不休, 宜升阳解毒, 开胃除热;郁火内伏, 宜升阳散火;肝木郁于地中, 以致少腹作胀作痛, 宜 升阳调气。此病宜升之类也。阴虚则火无制, 火因上炎, 其为症也, 为咳为嗽, 为多痰, 为吐血衄血, 为头痛齿疼, 为 眩晕眼花, 为恶心呕吐, 为口苦舌干, 是谓上盛下虚之候。宜用苏子、 贝母、 麦冬、 白芍、 竹茹、 枇杷叶之属以降气, 气 降则火降, 而又益滋水填精之药...
-
老人便秘自服番泻叶通便不可取
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不少老年便秘患者习惯自购番泻叶来泡水喝,觉得经济方便,甚至随意用、长期喝。结果,有的短期取效,有的无效,有的出现不良反应,有的反而加重了便秘。其实,这种做法本身就不可取。 番泻叶是一种苦寒类攻下通便中药,中医认为,其性味苦寒,有泻下导滞作用,主要适用于热结于内导致的便秘,对老年便秘、习惯性便秘也有通便效果。但中医将便秘大致分为虚实两类,实秘又分肠胃积热、气机郁滞、阴寒积滞三型,虚秘则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型,各有不同的伴随表现,并非所有便秘都适合。如果患者大便干结,或如羊屎,而兼有燥热症状...
-
中药材市场流通 中医院就医满意度
我国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工作再迈出关键性一步。近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主办,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讨会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联盟)成立大会”在黑龙江加格达奇召开。 本次大会讨论通过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联盟)》章程,选举产生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理事会和专家委员的主要成员,大会聘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李大宁,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为理事会顾问。中国中...
-
双侧输卵管阻塞不通怎么办
输卵管是一对与子宫腔相通的细长管道,长约6—12厘米,管径直径不到0.5厘米,十分柔软,分为子宫间质部、峡部、壶腹部及伞部(也称伞端),通向腹腔。当排卯时,输卵管的伞部吸附在卵巢周围,将卵子吸附入壶腹部,在那儿等待精子的会合。当精子穿人卵子,即形成了受精卵,受精卵没有运动能力,完全靠输卵管的蠕动,将它送到子宫腔内。这段路程需要大约3天的时间,这过程中输卵管的上皮会分泌营养物质,孕育这个受精卵。使它不断分裂,形成一个早期的胚胎,然后才能在子宫腔内着床。如果输卵管阻塞,精、卵就不能相遇造成不孕。由于各种感染...
-
便秘超3天通便不宜快
老年人便秘是件很痛苦的事,总想快些解除便秘,但如果通便过快,反而可能引起老年患者发生危险。如果便秘超过3天,肠腔压力会比较大,这时突然解除便秘,肠腔压力会突然下降,血液会向腹腔供血系统集中,从而造成脑供血不足,使脑脊液压力降低,很有可能导致脑疝(大脑组织的移位)的发生。如果患有糖尿病、血管硬化,解除便秘造成的肠腔压力突然改变,有可能因为肠内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造成黏膜水肿,甚至有可能破裂出血而造成便血。对于体力衰弱的老人,肠腔压力的突然改变还会使老人虚脱。 对于便秘严重者,可以使用掏便法,但操作时必须密切注意老人...
-
吴塘字鞠通 清代医学家
吴塘(1758~ 1836年),字鞠通,江 苏淮阴县人,清代医 学家。他19岁时, 因父亲和侄子相继 病故,心中悲愤,于 是立志学医,发奋 读书。他曾在京师 检核《四库全书》, 得见吴又可的《温 疫论》,深感其论 述宏阔有力,极有 创见,又合于实情, 受到了很大的启 发。他对叶天士更 是推崇,在继承了 叶天土理论的基础 上参古博今,结合 临证经验,撰写了 《温病条辨》,对温 热病学说做了进 一步的发挥。吴 鞠通精究医术, 终成温病大家, 是温病学派的最高 成就。 乾隆五十八年 (1。793年)京师暴发 温疫,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