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 第12页
-
如何防“火”降“火”?
乱喝凉茶不一定都能清火。很多人不懂得如何辨别自己是实火还是虚火症状就随便喝凉茶,喝多了还可能会伤脾胃。虽然都是阴阳失调,但“实火”是阳气太旺了,中医治疗原则应该“清热降火”;而“虚火”是伤了阴分,阳气相对过剩,需要“滋阴降火”。也正因如此,伤阴者如果误为阳盛一味喝清热的凉茶以“降火” ,非但灭不了“火”,还会损伤正气,适得其反。 对于脾阳不足的少儿或是脏器功能退化的...
-
如何“养”掉燥气呢?
紧跟在立秋后面的节气是处暑。今年处暑在8月23日。历书云:“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月令十二集解》中则曰:“(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时节,三伏天气已过或已接近尾声,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故民间有“处暑寒来”的谚语。但是,处暑节气期间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晴朗之日的午后仍可感到十分炎热,故民间有“秋老虎,毒如虎”之说。但是,处暑节气期间炎热的气候毕竟已接近尾声,白天...
-
该如何灭掉“春火”?
春季是流感、肺炎等流行病的高发期,上火后人体质会变弱、抵抗力下降,很容易感染上这些疾病。该如何灭掉“春火”?专家们建议,除了去医院进行相关治疗,在生活中也可以试试以下几招。 口舌生疮含姜片。切几片生姜,每天早上放入嘴中慢慢咀嚼,能减轻疼痛。也可以将10克菊花、5—10克金银花,用开水冲泡代茶饮,一周之后就会好转。 眼睛微闭能养肝。闭目养神10分钟左右,就能起到灭火的作用。饭后找个清静地方端坐,双目微闭,眼睑下沉,摒弃杂念;舌抵上颚,吞咽津液;调匀呼吸,然后进行深而缓慢的吐纳,...
-
春火旺了 如何败“春火”
春天来了,天也变暖和了,但是紧接着“春火”也旺了,在这样一个季节里,也要学会如何败“春火”。 去胃火——喝绿豆粥 胃火:指胃热炽盛化火的病变。由于饮食不节、嗜酒、过食肥甘辛辣厚味,形成“食积”,生热化“火”,以致胃火炽盛。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嘈杂易饥、便秘等。 表现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
哪些病适合看中医 秋冬如何养生进补
如果感性地用温度来形容西医和中医,西医是冷的,是有距离感的,而中医则是温暖的,离我们的生活更近,冬日里的一碗药膳粥、养生汤,不仅能驱寒暖身,更可以表达亲情爱意,也因此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被更多的人认可与接受。 如果理性地看待中医和西医,它们是各有优势的不同学科,治病救人各有方法。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 第三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人、陕西省中医医院医务科科长路波主任医师给大家介绍哪些病适合看中医,秋冬季节该如何养生进补。 哪些病适合看中医 路科长介绍,中医治病采取整体...
-
惊蛰养生 如何饮食养肝保肝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气温回升,给人们带来了暖意,但这段时节也是各种病菌和微生物繁殖、复苏的季节,疾病很容易流行。 惊蛰时的养生,重在养肝保肝。因为惊蛰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而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惊蛰节气前后,肝脏的生发功能易太过,疏泄失常,往往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临床表现。 那么,如何饮食养肝、保肝呢?饮食上应注重增加甘味食品,滋补脾胃。惊蛰时梅、葡萄、醋等食物不宜吃得太多,也要避免过量饮酒、情绪过激等引发肝气生发太过,导致高血压、脑血管病、精神类疾病加重。中...
-
如何当好中医院院长提出了6点要求
语重心长的要求 2月9日,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杨敬在全省中医院院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如何当好中医院长提出了6点语重心长的要求: 一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要把中医院工作和全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大局、全国中医院发展大局、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中医药事业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结合起来,找到发展机遇,争取更多支持。 二要热爱中医,把握精髓。在院长这个岗位上就要热爱中医,对中医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中医药有坚定的信心,如果不热爱中医,对中医没有感情是办不好中医院的。要把握精髓,了解中医的好处,相信疗效,要看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