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第458页
-
声带息肉与声带小结(秘方数:5)
声带息肉指发生于一侧声带的前中部边缘的灰白色、表面光滑的息肉样组织;声带小结又叫歌者小结,常发生于双侧声带前、中1/3的交界处,即声带膜部的中点,由炎性组织的小块组成,是喉部常见疾病,中青年最常见,职业以歌唱演员、教师、讲解员发病率为高。声嘶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嘶哑的程度视息肉的大小和部位而异,轻者仅有轻微的声音变化,重者可至严重嘶哑,甚至失音。声带小结引起的声嘶程度不一,且与小结大小不一定相称。声带息肉与小结的病因至今尚无统一认识,一般认为与误用或滥用嗓音有关。当发声方法不良或用力发声时,腹部的中点振幅最大,此处最...
-
小儿厌食的验方与食疗
小儿厌食,系指小儿较长时期内食欲低下,甚至拒食为主症的疾病,是儿科门诊常见病之一。此病多发生于1—6岁的小儿,尤以城镇儿童最为多见。引起厌食的主要原因,多数是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长期偏食等 当宝宝已经患了厌食病后,那该怎么办呢?在此向大家介绍几则简便有效而又易为小儿接受的验方与食疗方。 异功散加味:陈皮3克,鸡内金 9克,党参 12克,白术 6克,茯苓 8克,麦芽 10克,山楂 10克,神曲 10克,苍术 9克,枳实6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多由经常贪吃零食,饮食偏嗜,或饥...
-
小儿遗尿(尿床)外治7方
小儿遗尿:小儿不自觉地排尿。睡中自出者,俗称尿床。常见于三岁以上的小儿。多因肾气不足,膀胱寒冷,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质虚弱,脾肺气虚,或不良习惯所致。 1.葱白7个切碎,与硫黄粉3克共捣成糊状,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一般连用5~6次即愈。2.五倍子、肉桂各等分,研细末,以葱汁调和均匀,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3.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共研细末,醋调后敷脐部,纱布覆盖,每晚换药1次,连用3~5次。4.生姜30克捣成泥状,炮附子6克,补骨脂12克,共研细末合为膏状,敷于脐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
小便不通 [敷脐疗法]
小便不通。即癃闭。癃闭,是指以排尿困难,甚或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证的疾患。 方法一 穴位:脐中 操作方法:生田螺5-10个、葱白60-90克、麝香少许(也可用冰片代替)、面粉适量。先将田螺肉、葱白捣烂,加入面粉制成饼状,后加入麝香(或冰片)敷脐中,药饼上放一纱布,用炒热食盐乘热在药饼上熨20-40分钟,小便即能通利。1次无效,可重复之。 方法二 穴位:脐中 操作方法:取车前草60克、连须葱白60克,捣烂成饼,敷脐,用数层新白布覆盖,再用热水袋热熨。每天1-2次。 方法三 穴位:脐中 操作方法:取甘遂31克、薏...
-
蝉蜕治小儿阴肿
蝉蜕(即知小壳) 20克,煎汤500毫升,先熏后洗耳恭听患部,每次20分钟,每熏洗2次。 治小儿阴肿 (阴囊或阴茎包皮水肿,不痛不痒者),数日即可消肿。 (刘光泉) 小儿阴肿治疗便方 1、阴囊水肿。用牡蛎煅粉二两、干姜(炮)一两,共研为末,冷水调糊敷上。不久,囊热如火。药干即换,至小便通畅末,冷水调糊敷上。不久,囊热如火。药干即换,至小便通畅为愈。又方:改冷水调糊为葱汁,白面同调。不儿不用干姜。 2、治小儿阴肿(阴茎肿大。或缩小,很痛)。用木香、枳壳(麸炒)各二钱半,炙甘划暗无天日钱,水煎服。 3、阴肿。用雄黄、矾...
-
小儿腹泻外治方
小儿腹泻除了内服药物之外,还可以辅助外治药物,促进康复。 1.大黄、丹参各50 克,干姜70克;共研为细末,每次少许,以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固定5小时后取下。日1次,以愈为度。 2.小儿秋季腹泻的外治方:苍白术20克,白胡椒6克,荜茇6克,赤石脂10克,石榴皮15克,草豆蔻6克,山药15克。共研细末,置密封容器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以生姜汁调之,将其涂在无菌纱布上,覆盖于脐部,外用绷带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每晚用热水袋加温15-20分钟。 3.云南白药1克,用白汤调为糊状,敷于脐部,纱布包扎,再用热水袋装...
-
头部供养挠头 健身闭目小憩
老年朋友如何在寒冷的冬季给自己的头部和全身器官保暖呢,经常用手指挠头是最好的办法。头皮是大脑的保护层,分布着许多穴位,人体十二经脉中,手、足三阳经均起经头面部。平时经常以手指抓头、挠头,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提高头部供养,不仅能使头部和全身器官保暖,对全身脏腑的功能也有协调作用。 具体办法是:两手十指环屈成耙子状,从前额发际往后梳神庭(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约0.5寸处)、百会等穴位,经枕骨向下,十指并拢按至颈椎,分手绕颈项两侧到喉结处的廉泉(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及人迎穴(喉结两侧旁开1.5寸,颈动脉搏动处...
-
小儿夏季热足浴疗效好
夏季热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尤 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以长 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 汗为主症。本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密切关 系。一般发病时间集中在夏季,秋凉之后, 症状自然消退。部分患儿可连续发病几 年,但再发病时症状较轻,病程亦较短。小 儿脏腑娇嫩,阴阳稚弱,机体调节功能未 发育完善,炎夏暑气侵袭,故而发病。入夏 之后,应注意小儿饮食和营养,增强体质, 保持住房空气流通与凉爽。适当选用一些 中药足浴,可有效地防治本病。 方一:芦根、生地各50克,西瓜皮100 克。将芦根洗净,切段;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