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 第462页

小 第462页

  • 小儿中药煎服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儿中药煎服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儿因为各项器官发育不成熟,加之喂药较困难,因而在中药煎煮时间、次数及煎出量上与成人不尽相同,下面就介绍一下小儿中药煎服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煎药量因年龄而异一般而言,小儿煎药的次数一次即可,而不像成人需要头煎、二煎,甚至三煎;煎出的药量也应根据小儿年龄大小来定:新生儿一日用量只需煎出50毫升左右;婴儿为60-l00毫升;幼儿(1-6岁)为150-200毫升;学龄期儿童(7-12岁)宜250毫升。 但是,以上均为常规煎药量,具体还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如感冒高热持续不退,用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时可以煎得多一...

  • 小柴胡汤是发汗剂 始悟其误断原因

    小柴胡汤是发汗剂 始悟其误断原因

      几年前,笔者有幸参加一个关于曹颖甫先生的学术研讨会,初闻曹颖甫先生称“小柴胡汤是发汗剂”,很感奇怪。后拜读其《伤寒发微》始知是其以《内经》释《伤寒》之故。近反复读《伤寒论》有关瞑眩的论述,联想到曹氏提出小柴胡汤是发汗剂,始悟其误断的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混淆发汗与汗出   误读《伤寒论》条文   发汗,是经方针对表证,应用最早、最多,通过发汗愈病的治疗方法。在《伤寒论》用于太阳病、少阴病,如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麻黄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皆属发汗剂。但小柴胡汤历来被认...

  • 小槟榔引发大思考

    小槟榔引发大思考

      4月底以来,一些媒体引述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中心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关于咀嚼槟榔与人类口腔癌等具相关性的结论,矛头指向含槟榔的传统中药“四磨汤”口服液,对“槟榔入药”安全性问题提出质疑,随后网络媒体广泛转载,引发了社会话题。   5月初,中国中药协会举办“槟榔入药”临床安全性研讨会,中医药临床、科研、管理和产业领域的知名专家讨论后认为,槟榔和含槟榔复方制剂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安全性与长期&ldquo...

  • 方小东:实施互联网+中药产业融合发展

    方小东:实施互联网+中药产业融合发展

    方小东:实施互联网+中药产业融合发展 中药企业应着眼促进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坚持文化传承、实业兴邦,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合作的科技创新平台。为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还应以中药制造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相结合,围绕上下游产业链,构筑未来发展方向。向上游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经营、中药材市场。向下游参与医疗重组和医疗改革,同时,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相关产业。 其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互联网+中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人财物资源,缩短产供销流程,...

  • 冷绍甫:小医院里叫响大名声

    冷绍甫:小医院里叫响大名声

    冷绍甫,男,1966年生,山东人。1986年来吉林省生活。1991年,到山东中西医结合学院学习中医,1993年,在吉林省抚松县粮库卫生所工作。1998年调入池西区人民医院。20多年中,他始终没有离开中医岗位。 最近,一位来吉林省长白山旅游的上海人,下山时崴了脚,有位游客告诉他,下山到池西区人民医院,有个老中医叫冷绍甫,找到他会手到病除。 医院不大中医名气大 在巍巍长白山主峰西北麓、松花江源头,池西区人民医院是一个不起眼的乡镇医院。医院的副院长冷绍甫,不仅当地人都知道,就连来长白山旅游的...

  • 医家小传:班秀文

    医家小传:班秀文

    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中医要学习西医”,要使“中医科学化”,1951年3月他被保送到广西省立第六医士学校及中南抗疟人员训练班学习,在那里他认真学习了许多西医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为他将来中西医汇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2年9月,他被分配到广西民族卫生工作队当医生,深入到广西的壮乡苗寨,为少数民族群众防病治病。由于当时工作流动性大,只能携带部分常用中草药,遇到复杂的疾病,在交通闭塞、药品奇缺的山乡,他的针灸和草药特长又一次得到最好的发挥。1953 年春,隆林...

  • 冬春养生 小心四种火

    冬春养生 小心四种火

    冬春交替之际,“你也上火了?”这句话,几乎成了不少人见面时的问候语。专家提醒,冬春季节是“上火”高发期,想“灭火”就一定要做到管好嘴、慢生活。 春火最易烧“头面部” 冬春季节,很多人都出现口腔溃疡、喉咙干痒、耳鸣头昏、便秘等“上火”症状。别看上火不是什么大病,可就是折腾的人寝食难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国玺教授表示,虽然“上火”只是老百姓...

  • 小小刮痧板 养生作用大

    小小刮痧板 养生作用大

    刮痧通过对体表的良性刺激,能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驱风散寒、排毒解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特色刮痧是不错的养生方法。 刮手脚行气通络 女性经常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和机体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建议:先用刮痧板的面刮拭手掌,手掌发热后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拭手指的四面,从根部到指尖,每个方向刮5~10次,能行气通络。可再用同样的方法刮拭双脚。 刮腹部能通便 长期便秘不但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使机体吸收毒素。 建议:可用刮...

  • 夏日适食苦 益处不小

    夏日适食苦 益处不小

    夏季吃点苦味食物,不仅有消暑作用,还能使人产生提神醒脑、舒适轻松的感觉。因此,夏日适食苦味食品,益处的确不小。但夏季吃“苦”莫跟风,尤其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合理选择 苦味食品“家族”其实颇为庞大,以蔬菜和野菜居多,如莴苣叶、莴笋、生菜、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萝卜叶、苜蓿、苔菜等;在干鲜果品中,有杏、荸荠、柚子、杏仁、黑枣、薄荷叶等;此外更有食药兼用的五味子、莲子芯等,五味子适用于冬春季,莲子芯则非常适合于夏季食用。但有的苦味食物含的则是对人体有...

  • 群众征哥和中医小婷的生活

    群众征哥和中医小婷的生活

    编者按:2月26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战略规划》),明确了未来15年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并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到2030年,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 《战略规划》提出了7个方面24项重点内容,全景式地勾勒出中医药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 早春乍暖还寒 小孩“春捂”

    早春乍暖还寒 小孩“春捂”

    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忽冷忽热,此时,给孩子“捂”着点儿,可使稚嫩的身体适应这种冷暖气候的变化,抵御料峭春寒的侵袭,有利于维护孩子恒定体温的调节,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这个“捂”有很多讲究。 穿衣“下厚上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些,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因此,在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应当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免感受风寒。 把握好时机 春季气候多变,时有寒潮过境,在冷空气来临前的一到两天,妈妈要适当给孩子增...

  • 小麦已熟 附子芨草当归

    小麦已熟 附子芨草当归

      相传清朝末年,山东某城有一家大药铺,名叫保和堂,是个百年老店。店里有位店员,儿子十四五岁,也在店里“学生意"。一年冬季,店员受店主人的委派,带着儿子到四川去采购药材。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第二年,麦子由绿而黄,就要开镰收麦了,可是店员和他的儿子还远在四川未归。妻子一人在家,全没主意,只好央人写了封信,信上只写了一行字:“小麦已熟,附子芨草当归。”   店员收信拆开看后,嘻嘻一笑,儿子问有什么喜讯。店员把信递给儿子,说:“家中要收麦了,要我们早点回去。...

  • 小满养生 多吃“苦” 除暑湿

    小满养生 多吃“苦” 除暑湿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时值公历5月21日前后,从小满开始,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有“大落大满,小落小满”之谚语,“落”是下雨的意思,雨水愈丰沛,将来愈是大丰收。谚语有云:“小满高粱芒种谷,立夏种上玉蜀黍。”“小满晴,麦穗重。”2012年的小满是5月20日。   小满在历史上有一个习俗叫祭三车:水车,牛车和丝车。   在农谚中,百...

  • 小儿进补要“辨体”

    小儿进补要“辨体”

    又到了进补好时节,很多家长会给孩子买补品。在此提醒广大家长,科学的进补方法应该是结合体质选择补品。 目前对小儿体质的划分大致如下: 1.根据阴阳气血盛衰划分为:正常质、阴虚燥红质、阳虚迟冷质、痰湿腻滞质、气血两虚倦怠质、阳虚质。 2.根据五脏禀赋可分为正常型、脾胃虚弱型、肝肾不足型、肾气不足型、血虚型五种体质。 3.综合分型为:阴阳平和型(平和型)、滞热型、脾胃气虚型(气虚型)、脾胃阴虚型(阴虚型)、脾胃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型)。 由小儿体质的分类可以看出,同一年龄的孩子不仅存在高矮胖瘦...

  • @中医纪元 @老药铺 @仝小林北京

    @中医纪元 @老药铺 @仝小林北京

      @仝小林北京   人体疾病的外在状态,就是中医所谓的证侯。从宏观入手,调整病态(如热态、寒态、湿态、燥态、虚态、实态等),使之恢复常态,就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思维。但任何宏观之态,必然可以找到微观之证据。中医擅长调“宏态”,西医擅长调“微态”。中医之进步在于深入“微态”,西医之进步在于放眼“宏态”。   @中医纪元   优秀的中医绝对不是总想着怎样把一个病彻底治愈,而是总在小心翼翼地维护着病人机体这个动态...

  • 老人小儿痰多 暖身用姜枣

    老人小儿痰多 暖身用姜枣

      在人们印象中,痰多伴随着感冒、咳嗽等症状。这种认识把不少人带入了误区:治好感冒,痰自然减少了;小孩吃某种药后,痰变少了,那么,老人也吃这种药。其实,细致的人会发现,痰多的时候,还会有眩晕、头疼、心悸等症状,这正是应了“百病生于痰”这句俗语,生病会导致痰多,痰多也会导致各种疾病。   老人痰多是由脾虚、肺虚、肾虚导致,儿童痰多则是肺热导致,两类人群不适合服用同样的药物。   老人和儿童是生痰重点人群,但是,在治疗用药上却不能混为一谈。由于痰多由众多原因导致,如外感、内伤、饮食不节等,医...

  • 常欲小劳 但莫大疲

    常欲小劳 但莫大疲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这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对我们的告诫。   这里的“劳”包含运动、活动和劳动。也就是说,要想长寿,要掌握好活动的度。不要不活动,也不要过于活动,以至于疲劳不堪。   长寿之人多勤于劳作   古今中外的寿星,大多是勤于劳作的实践者。有人对我国新疆地区部分长寿老人进行调查,发现73%的寿星都是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阿克苏地区的10位百岁老人,其中8人是体力劳动者。而广西巴马地区9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全是体力劳动者。在...

    养生秘方 2024-03-06 7 0
  • @中医肖相如 @仝小林北京 @贾海忠

    @中医肖相如 @仝小林北京 @贾海忠

      @中医肖相如   针院的学生想来跟诊,说他们的经典是选修,金匮、温病因为选的人不够所以没有开,伤寒虽然开了,但也是一周才上一次课。现在的中医院校规模越来越大,课程越来越多,只是中医的内容越来越少了。中医教育整体来看,是从虚火快到虚阳外越了。   @仝小林北京   传承,在神似,而不在形似。形似者,辨证选方用量与老师类同,此继承之下工,所谓“似我者死”也。倘若不记一方一药,而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者,此继承之上工。若能夯实传统文化,拓宽现代科技,则是“学我者活&r...

  • 小米:益肾气养脾胃

    小米:益肾气养脾胃

      《名医别录》曾这样描述小米的功效:益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李时珍写道:粟(小米)之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易食之。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   据化验分析,小米所含营养成分高达18种之多,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氨基酸能促进人体褪黑素的分泌,因而食用小米粥可起到催眠、保健、美容的作用。   下面推荐几个用小米治病的小偏方——   镇静安眠:   小米镇静安眠,其疗效是安眠药无法相比的。   小米200克,山萸肉30克,煮粥服用7天。      消食解肚胀:...

  • 饮食祛火的小办法

    饮食祛火的小办法

      热天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据统计,超过1/5的人会因高温而出现上述症状,其中尤以女性居多,因此,“祛火”成为女性热天的必备功课。下面看看饮食祛火的小办法:   牛奶:很多人认为热天喝牛奶会加重“上火”,引起烦躁。其实,喝牛奶不仅不会“上火”,还能解热毒、祛肝火。中医就认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过滋阴、解热毒来发挥“祛火”功效。而且牛奶中含有70%左右的水分,还能补充热天人体因大量...

  • 养性之道 常欲小劳 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养性之道 常欲小劳 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黄帝内经》指出,视、卧、坐、立、行五种动作持久过度的疲劳,均能伤及血、气、肉、筋、骨,同时也会伤及其所应的五脏。其中“久视、久立、久行”是劳作过度,“久卧、久坐”则是安逸过度,“五劳所伤”实为劳逸太过、病起过用。 过劳与过逸都会成为疾病的发生因素,唐代医药学家、养生家孙思邈《千金要方》认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劳逸结合,使&ld...

  • 小满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金木水火土养生法

    小满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金木水火土养生法

    5月20日是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节气过后天气将变得逐渐炎热,这也预示着闷热、潮湿的夏季到来,此时养生就要根据每个人体质的不同进行调理。下面就金、木、水、火、土五种不同体质的养生法介绍如下: 金形人— 减少运动量,润肺最紧要 体质特点 体形比较瘦小,但肩背较宽,方形脸,鼻直口阔,四肢清瘦,动作敏捷,肤色较白。 生活调养 早睡早起,根据天气变化适时添减衣服,防止外邪侵袭而患上呼吸道疾病。戒暴戒怒,以免加重肺脏的功能负担。减少运动量,慎防运...

  • 小满节气如何养生

    小满节气如何养生

    今天是小满节气,这是夏季六个节气中的第二个,此时农作物开始变的饱满,气候也已经有些燥热了。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朱叶珊介绍,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这一时段人体应注意蓄积一些精气和体力,以备即将到来的暑热天气对人体的损伤,避免“苦夏”的发生。如果小满时节能够打好基础,到了长夏时的湿热就不再难耐了。 雨多湿满 小满节气有句俗谚,“小满小满,江满河满。”就是说,到了小满节气,雨水会多起来了。由于雨量的增加,空气也会变得...

  • 夏日手起小水泡 多吃薏米红豆

    夏日手起小水泡 多吃薏米红豆

      一到夏日,有的人在手脚部位会出现颗粒状的小水泡,但是到了冬天小水泡就会消失。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欧柏生表示,出现这类情况时不必太担心,这与个人的体质有关,可以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外用,还可以平日多吃清热去湿的食物进行食疗。   南宁市民黄女士就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几年。每到夏天,手指两侧出现肉皮下的水泡状颗粒,有瘙痒感,但是并不强烈。几天以后泡泡就破了,过了几天又会再次出现,整个夏天反复如此,严重时甚至出现蜂窝状水泡。她曾去医院就诊,医生有的认为是体内湿热,有的医生则诊断为汗疱疹。   欧柏生认为...

  • 湿疹药膳 小儿婴儿湿疹

    湿疹药膳 小儿婴儿湿疹

    湿疹由于内外因素引起变态反应,内分泌功能失调,神经性功能障巧等皮肤疾病。这种皮肤病的主要症状是:多形性皮损,呈弥漫性分布,剧烈瘙痒,对称生长.皮肤出现粟米疹疮,搔破后流黄水等症。 苍术猪苓饮 [配方]苍术、白术、猪苓、车前子、茯苓各15克,泽泻、苦参各10克,白藓皮、生地各30克,厚朴、陈皮各9克,白糖30克。 [制作] 1.以上药物洗干净,放人瓦锅内加水适量。 2.瓦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过滤去渣,留汁液,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食法]每日3次,每次饮150毫升。 [功效]清热利湿,消肿止痒。对湿...

  • 小儿保健药膳

    小儿保健药膳

    小儿,无论在生理上和病理上都与成年人有所不同。生理上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来充;机体和生理功能均未成熟完善,和成年人有较明显区别。小儿脾胃未健,往往饮食多不知节制,以致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出现停食,食而不化等消化道疾病。 由于小儿生活不能自理,饮食不沾,吃人未煮熟而带有虫卵的食物,致寄生虫繁殖滋长。正如《奇效良方》提出: “脏腑不实,脾胃俱虚,杂食生冷甘肥油腻等物.或食瓜果、马畜兽内脏遗留诸虫子类而生。” 小儿较多见的寄生虫有蛔虫、蛲虫、绦虫等3种,平日,小儿可选用性味和平的健脾胃,助消...

  • 中医食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食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认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因脾虚血弱所致,食疗原则以清凉滋润为主,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采取食疗,可加快康复。   大枣汤:取大枣20~30克,加水适量煮烂后,吃枣喝汤,每日1次。   花生餐:取花生仁(连衣)60克,每日分4次嚼食。   花生龙眼肉大枣汤:取花生仁(连衣)、大枣(去核)各20克,龙眼肉15克,加水适量煮3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每日1次。   花生煲大蒜:取花生仁(连衣)100克,大蒜肉50克,放瓦煲内煲熟食用,每日或隔日1次。   上海市中医医院血液科夏乐敏...

  • 依小儿体质调养饮食

    依小儿体质调养饮食

    小儿休质由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决定,与生活环境、季节气候、食物、药物、锻炼等因素有关,其中饮食营养是最重要的因素。 出生时体质较好的小儿可因喂养不当而使体质变弱,而先天不足的小儿,只要后天喂养得当,也能使其体质增强。因此,根据体质进行饮食调养是很必要的。小儿体质分为健康、寒、热、虚、湿五型。 健康型:这类小儿身体壮实、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胃纳佳、二便调,饮食调养的原则是平补阴阳,食谱广泛,营养均衡。 寒型:形寒肢冷、面色苍白、不爱活动、胃纳欠佳,食生冷物易腹泻,大便溏稀。此类小儿饮食调养的原则是温养脾胃,宜多食...

  • 小肠湿热证与膀胱湿热证

    小肠湿热证与膀胱湿热证

      定义   膀胱湿热证湿热之邪蕴结膀胱,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所表现的证候。以尿频尿急、排尿痛为主症。   小肠湿热证湿热内郁,下注小肠,导致小肠分清泌浊功能失调所表现的证候。以尿频、涩痛和便溏、口糜为主症。   病因   膀胱湿热证多食肥甘辛辣之品,酝湿酿热,或下阴不洁,污浊之邪外入,蕴成湿热,均可导致湿热蕴结膀胱,出现尿道刺激征。   小肠湿热证湿热之邪,侵入中焦脾胃,或脾虚湿盛,蕴久生热,或居处潮湿,复感外邪,湿与热合,下注留聚于小肠,导致小肠功能失调,清浊不分。   病机   膀...

  • 介绍一些煎中药的小技巧

    介绍一些煎中药的小技巧

      会煎药,其药性才能够发挥得更充分,效果也更好,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中医师、副主任医师佘序华向市民介绍一些煎中药的小技巧。   准备工作。首先,除去中药中的沙尘和沙土,然后,用冷水浸泡20分钟。之后,把药材倒入砂锅中,边加水边搅拌,水以浸泡中药并高出药面3厘米为宜,以大火煎药10分钟后再以小火煎熬15到20分钟即可。   服药方法。一般中药是每日一剂,煎出的药量以一小碗为宜,每剂药要复煎1次,分为2次温服,一般上午和下午各服用一次。   特殊煎煮的药物要注意。中药袋中标明有先煎、后下、包煎和...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