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68页

中医 第68页

  • 血尿,慢性肾炎,中医经验案例分享

    血尿,慢性肾炎,中医经验案例分享

    初诊: 2009年12月05日 姓名:王某某 性别:女 年龄:19岁 职业: 电话: 地址:棠东凌角上街21号4楼 联系人: 出生年月:1990-11-5 主诉:反复腰痛4天,伴尿血, 现症见:仍时腰酸痛,仍口干,无双下肢浮肿,尿频急痛,无尿灼痛,无关节疼痛,无皮肤瘀点瘀斑,无腹泻腹痛,否认肝炎病史,纳眠可,夜尿1次,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细。 辅助检查:2009-08-17尿常规 :潜血2+,蛋白+-。尿红细胞位相:总数20000个/ml,畸型:16000个/ml。2009-8-24...

  • 尿血或尿中夹血病因病机 中医验案举隅

    尿血或尿中夹血病因病机 中医验案举隅

    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中记载:“血淋者,是热淋之甚者,则尿血,谓之血淋。”血淋属淋证范畴,系“五淋”(石淋、劳淋、血淋、气淋、膏淋)之一,以尿频数、刺痛、小腹拘急、尿血或尿中夹血,舌苔黄,脉滑数为主要症状。 病因病机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中指出:“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诸病源候论》曰:“诸淋者...

  • 尿血,IgA肾病,中医祛邪而不伤正

    尿血,IgA肾病,中医祛邪而不伤正

    初诊:2010年05月29日 马某某 性别:女 年龄:30岁 地址:广州天河 联系人: 主诉:发现血尿2年 现症见:无胸闷,头晕好转,夜眠手麻好转,少许腰痛,耳前部少许疼痛,纳眠一般,大便1次,偏烂。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滑细。 辅助检查:。2009年7月23日我院B超双肾未见异常。IgA、IgG、IgM、补体C3、补体C4未见异常。血沉、血清结核抗体、风湿三项未见异常。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CEA、AFP、CA125、CA199正常。12-12尿常规:WBC:-,RBC:...

  •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学“痹病”临证心法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学“痹病”临证心法

    路志正( 1921—) ,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博士后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70 余载。幼承家学,渊源深厚,精通中医经典,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形成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致, 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调理脾胃学术思想。是中医风湿病学科创始人之一,在风湿病方面造诣颇深。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关节,以骶髂关节炎和脊柱强直为主要特点的风湿性疾病,在我国患病率约为0. 35%。本病多发于中青年男性,起病隐匿,病程长,缠绵难愈,误诊率及致...

  • 慢性肾功能不全即慢性肾衰竭 中医应用参芪补肾汤治疗

    慢性肾功能不全即慢性肾衰竭 中医应用参芪补肾汤治疗

    参芪补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49例 慢性肾功能不全即慢性肾衰竭 (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 , 是肾脏发生慢性进行性损伤, 而肾脏萎缩、基本功能损失, 患者表现为水、酸碱、电解质失衡, 代谢产物潴留及全身性受累等[1]。目前西药治疗CRF的临床疗效不佳, 中医提倡应用参芪补肾汤进行治疗[2]。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讨参芪补肾汤治疗CRF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永煤集团总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98例CR...

  • 慢性肾病水肿尿血蛋白尿 本虚标实中医治之

    慢性肾病水肿尿血蛋白尿 本虚标实中医治之

    张琪教授简介 张琪,1922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6岁随祖父诵读《汤 头歌诀》、《药性赋》、《脉诀》等中医书籍,16岁只身闲荡东北, 辗转至哈尔滨成为天育堂药店的学徒。1942年。他以优异成 绩通过汉医资格考试。开始悬壶济世。1957年,张琪参与筹 建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并将肾病治疗作为主攻方向。 主持国家课题多项,2009年被授予“国医天师”称号。张琪看 病敢用、善用大方复方,遵循“遵古而不泥古,与时俱进”的原 则继承和发展中医药。 一般来说,只要是临床上诊...

  • 名老中医曹式丽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经验概述

    名老中医曹式丽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经验概述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作 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临床治疗较为 复杂困难。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CKD发病率已达 10.8%,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业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 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1-2] 。 尽管CKD疾病谱广泛、 影 响因素多、 个体差异大, 但其病变进程普遍存在肾小 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 肾单位进 行性损失的特点。 目前认为, 如不能有效延缓CKD 3 期GFR下降进程、 积极保护...

  • 中医经典名方治尿路感染肾虚头痛头晕

    中医经典名方治尿路感染肾虚头痛头晕

    北宋著名儿科学家钱乙首创“六 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茱萸、山药、 泽泻、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成 为滋补肾阴的中医经典名方。黄芪,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写作黄 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 “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 故名。”现临床上多把六味地黄丸改为 汤剂应用,临床加减运用黄芪六味地 黄汤(即六味地黄汤+黄芪)临床辨证 施治,常获得显著临床效果,现将验 案2则介绍如下。 一、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 病案:张某,女,62岁。1周前 因游泳时憋尿,回家...

  • 中医治肾病 疏风胜湿法的确立 疏风胜湿法的选药

    中医治肾病 疏风胜湿法的确立 疏风胜湿法的选药

    彭建中,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根底医学院医学人文系原副主任,肾病会诊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已故闻名中医学家任应秋先生的关门弟子,已故闻名中医学家、三代御医之后赵绍琴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从医30年,擅中西医结合,其临床特色,针对患者病况进行辨证论治。以中药内服为主,合作饮食调度和运动训练,实施个体化医治,不只消除症状,并且能使各项查验指标得到显著改进。提出元气决定论等一系列立异性理论,采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纯中药调度,可敏捷改进症状,增强体质,焕发生机,关于久治不愈疑问病症,运用中医药理论和历代各家学说进行辨...

  • 肾盂肾炎 中医淋证 典型医案

    肾盂肾炎 中医淋证 典型医案

    肾盂肾炎是指肾盂、肾盏及肾间质由非特异性细菌感染所致的炎症病变。中医学将肾盂肾炎归属“淋证”范畴。 临证经验 笔者将急性肾盂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归属“热淋”,将慢性肾盂肾炎归属“劳淋”论治。传统认为,热淋的病因是湿热,病位主要在膀胱和肾,以湿热蕴结、气化不利为病机要点,常用八正散为主方。笔者在临证中体验,传统的热淋辨治方法仅适用于下尿路感染的膀胱炎,而对于上尿路感染的急性肾盂肾炎或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并不完全适用。...

  • 癃闭的中医分型论治

    癃闭的中医分型论治

    癃闭是指小便量少,排尿困 难,点滴而出,甚则小便不通。分 而言之,癃指小便点滴而出,排 尿不畅;闭指小便点滴均无,小 便不通,欲解不得。癃的病势缓 而轻,闭则病势急而重。 病因:1.饮食偏嗜。嗜食辛 辣酒热,肥甘厚味,脾胃失运,湿 热内注,阻滞于中,流注下焦,湿 热伤肾,热积膀胱,气化不利,发 为癃闭。 2.邪热伤肺。温热犯肺,肺 失肃降,或肺燥津伤,肾失滋 源,均可导致肺之通调失司,发 生癃闭。 3.精神因素。惊恐、郁怒、紧 张以致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或 因腹腔病变,妇产科疾病、肛痔 等手术局部剧痛,气机闭...

  • 肾炎的中医治疗

    肾炎的中医治疗

    肾炎是两侧肾脏非化脓性的炎性病变。肾因肾小体受到损害,出现浮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现象,是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肾炎种类很多,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隐匿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紫癜性肾炎)、红斑狼疮肾炎(狼疮性肾炎)。肾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是肾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是不同的抗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不同的抗体,结合成不同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的不同部位,造成的病理损伤,形成不同的肾炎类型。 症状体征 前驱症状:大多数病人在发病前一个月有先驱感染史,起病多突然,但也可隐...

  • 急慢性肩周炎 中医组方

    急慢性肩周炎 中医组方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

  • 寒湿型慢性腰痛 中医改良隔姜灸

    寒湿型慢性腰痛 中医改良隔姜灸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将生姜捣成泥状,并与等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混合,以腰部阿是穴为中心铺直径为10cm、厚度为2cm的姜泥。姜泥上放置直径为5cm、高3cm的艾柱,艾柱燃尽即止,艾灸过程中注意保护皮肤,以免烫伤。每日治疗1次,一般1~2周即愈。 适应证:寒湿型慢性腰痛。 禁忌证:各种原因导致的发热者;过敏体质及出血性疾病者;认知障碍者。 体会:慢性腰痛多由肾气亏虚,复受寒湿所致。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具有良好的亲水、亲脂性,与姜泥混合后既可使生姜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又能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 腰痛的病因病机 遣方用药的特色 中医代表方剂

    腰痛的病因病机 遣方用药的特色 中医代表方剂

    《外台秘要》关于腰痛诊治临床思想的探析 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对伏案工作者、体力劳作者,以及腰部筋伤、骨折患者等造成困扰。腰痛涉及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扭伤、骨折、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还有无明显病理改变及原因不明的腰痛。 临证时通过辨证论治,审慎用药遣方,治疗腰痛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外台秘要》是唐·王焘编撰的一部综合性医学书籍,是唐代医学进展的标志性著作。《玉海》载:“《外台秘要》四十卷。唐天宝中,持节邺郡军事兼守刺史王焘撰。焘久知弘文...

  • 中医正骨疗法 杉树皮夹板

    中医正骨疗法 杉树皮夹板

    中医正骨疗法是通过拔伸、复位、对正等手法,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方式,中医这些简便廉验的疗法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期流传并不断传承发展,但由于中医正骨疗法的传承陷入困境,夹板固定举步维艰,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夹板固定,让我们看看小夹板的源流、原理、制作及应用。 1 中医正骨 手法闭合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蔺道人在其所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即提出了治疗骨折的方法和原则:复位、固定、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然而,中医正骨复位、小夹板固定...

  • 基于中医理论探讨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病机

    基于中医理论探讨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病机

    化脓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疾病, 由于抗生素的 广泛应用, 细菌的耐药性日趋增加, 化脓性骨髓炎感 染致病菌也呈混合性、 交叉性、 多重性等特点, 导致 其临床疗效不佳, 严重者甚至造成不同程度残废, 特别是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由于长期反复发作, 病灶 周围血供破坏, 病灶内多有死骨、 死腔及瘢痕组织形 成, 使药力难以到达病灶发挥疗效。 长期医疗实践证 明, 中医药治疗化脓性骨髓炎具有较好疗效, 特别是 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 掌握化 脓性骨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 辨证论治, 是获得 良好临床疗效的前提...

  • 腰痛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病案举隅

    腰痛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病案举隅

    叶新苗中医微创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叶新苗教授从事中医教学、 科研及临床医疗工 作近40年, 治学严谨, 医术精湛。 著有 《中医微创学》 《中医骨伤古医籍选》 《针刀刀法手法学》等著作。 叶教授擅长治疗多种疑难杂症, 尤其专于强直性脊 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的诊疗, 并形成了 独特的中医微创治疗AS的临床经验。 笔者有幸跟随叶新苗教授学习, 受益匪浅。 现总结如下, 以供同道 借鉴。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 AS是以中轴骨关节的慢性炎性 反应为主, 也可累及内脏及其...

  • 成人斯蒂尔病病因病机 中医辨证精要验案

    成人斯蒂尔病病因病机 中医辨证精要验案

    国医大师张磊辨治成人斯蒂尔病经验 张磊教授为第三届国医大师、 国家第二批全 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 系国家 “十五” 攻关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经验传承研究” 课题研究的名老中医之一。 张老师医术精湛, 从医近 70年, 理验俱丰, 在长期的教学临床实践中, 总结出 独具特色的临证八法, 并形成 “动、 和、 平” 的学术思 想, 临床涉及内、 外、 妇、 儿各科, 尤擅内科疑难杂病 的诊治。 笔者有幸侍诊数载, 得窥堂奥,...

  • 跌打损伤 临床经验及中医自拟苏木灵仙汤

    跌打损伤 临床经验及中医自拟苏木灵仙汤

    软组织损伤是指各种暴力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软组织损伤,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的疾病,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瘀斑、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等,属中医学筋伤范畴。《圣济总录·伤折恶血不散》记载:“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痞结不散,则为肿为痛。”《血证论》曰:“凡跌打未破者,其血坏死,伤其肌肉则肿痛瘀血凝滞之故也。”该病是由气滞血瘀、经脉不通所致,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肿胀是由于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 肩周炎 中医葛氏捏筋拍打疗法
  • 中医药治疗痹证 重视脾虚致痹强调从脾治痹

    中医药治疗痹证 重视脾虚致痹强调从脾治痹

    中医药治疗痹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流派纷呈、学术繁荣。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风湿病科研团队,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为基础,运用现代数据科学技术,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了14部中医古代经典著作中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并探讨其现代科学内涵,传承发展中医治疗痹证经验。 重视脾虚致痹,强调从脾治痹 金·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痹证的方剂共12首,涉及中药35种。其中使用最频繁的药物可分为5类:健脾化湿药、祛风除湿药、理气健脾药、活血通络药...

  • 痹证的病因  痹证的中医治疗 周百川笔记整理

    痹证的病因 痹证的中医治疗 周百川笔记整理

    周百川谈痹证及其治疗 周百川 (1917年-1995年) , 浙江余姚人, 1933年在汉口师从钱少甫习研女科4载, 后师从许慕韩临诊儿科1年。1938年赴渝, 在南岸黄桷垭开始挂牌行医, 1943年受聘于名医汇聚的庆余堂药房。1955年参加重庆市卫生局中医门诊部工作。1957年调到新成立的重庆市第一中医院工作, 任内科主任近30年。在中医内科、儿科、妇科、疑难杂病等方面享誉山城, 尤其以善治痹证而名扬大江南北, 2017年是周百川老师100周年诞辰, 特根据周老师的授课笔记整理此文, 以资纪念。...

  • 痛风在中医属痹症范畴 久积作痰壅阻关节不通则痛

    痛风在中医属痹症范畴 久积作痰壅阻关节不通则痛

    痛风分布在世界各地,受种族、饮食、饮酒、职业、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等多因素影响,多发于中年男性,尤其是肥胖者。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介绍什么是痛风。(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王钧石) 一、痛风的成因及表现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高尿酸血症,以及尿酸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肾脏等处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症状一般首先表现为小关节的疼痛,最常见的是足趾关节疼痛。痛风多发于中年男性,尤其是肥胖者。由于进食大量含嘌呤的食物,产生的尿酸超过了机体清除能力,就会引起血尿酸增高,出现尿酸盐结晶,并沉积于体液和其他组织内,被...

  • 中医颈椎病 三分治七分养

    中医颈椎病 三分治七分养

    31岁的张静是一位中学数学老师,最近1个月因教学作业忙,电脑运用特别多,颈椎出了问题,颈部痛苦头晕,右臂膀还感到麻痹,让她很受折磨,心情十分抑郁,到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经查体并拍X线片检查,显现颈椎弧度反曲,颈椎不稳,椎间隙变小,确诊为颈椎病,主张采用中医疗法。 比较一般人群,“教师”这一集体颈椎病发病率高出约1倍,归于名副其实的职业病,病因首要有伏案作业时刻长、电脑运用多、健身运动缺乏、自我保健认识弱等。因为颈椎是由7节呈竹节样椎骨构成呈C形弧度的结构,上接头部,下连躯干,承担着头...

  • 跟后滑囊炎中医治疗效果好

    跟后滑囊炎中医治疗效果好

    “现在的人怎么这么娇气。”39岁的张女士对医生说,她以右足跟后方疼痛1周到中医院骨科就诊。张女士平时喜欢健身,从网上看到健步跑对身体有益,于是,下决心每天坚持到户外跑步4~5公里,不到半月,竟然出现右足跟后方处疼痛,连行走也感到困难。她也没有扭伤,这到底是咋回事了?经拍右跟骨X线片检查,排除了骨质病变,医生诊断她患了右跟后滑囊炎。“什么是跟后滑囊炎?”张女士很不解。 跟后滑囊在哪里 在跟骨后方皮下是强大的跟腱附着,跟腱是由小腿后侧肌肉向下延伸,变成...

  • 中医治痛风性关节炎经验体会

    中医治痛风性关节炎经验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 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发生改变,日常 饮食过程中摄入的蛋白质增多,容 易导致机体内的嘌呤代谢紊乱,进 一步引发痛风,而痛风患者往往会 由痛风发展为痛风性关节炎。痛风 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嘌呤代谢异 常、尿酸排泄不畅,导致尿酸钠盐结 晶,进而引发的关节炎症反应,其发 作急骤,多发生于大脚趾关节,伴随 有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对患 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临床 上多采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对痛风 性关节炎进行治疗,而近年来,中医 药临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不 错,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 慢性疼痛的中医病因病机 辨证分型治则治法

    慢性疼痛的中医病因病机 辨证分型治则治法

    探微慢性疼痛中医病、机、证、治思路 疼痛 [1] 是一种使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不 良感受, 并伴随存在的或潜在的病理损伤, 它是一种 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既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 应, 同时也是机体对伤害刺激的预警。 疼痛不仅是一 个医学问题, 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受到越来越多的人 关注。 疼痛已然成了继四大生命体征(体温、 呼吸、 脉搏、 血压) 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目前, 国际上 对慢性疼痛还没有统一标准, 在临床上, 疼痛持续或 反复发作超过6个月者称为慢性疼痛。 世界疼痛学会 (Internat...

  • 中医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 最常见的原因,本病发病率为5%~ 10%,占腰腿痛患者的三分之一以 上。临床治疗多采用手术方法,但有 多数学者指出,对于大多数腰椎间 盘突出症初发患者采用保守疗法亦 可获得较好疗效。中医中药治疗气 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 床疗效较佳,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选取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 者,女性23例,男性20例;年龄 22~70岁;病程3天至6个月;均符 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均属 气滞血瘀型,症见腰腿痛如刺,腰部 板硬,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俯仰旋 转受阻,舌质紫暗,...

  • 痛风中医证候学研究现状

    痛风中医证候学研究现状

    我国痛风的患病率在1%~3%, 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痛风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2,3]。《丹溪心法》言:“痛风者, 四肢百节走痛, 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 大率有痰、风热、风湿、血虚”, 根据痛风的临床特点, 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历节”“白虎历节”等范畴。目前, 有关痛风的辨证分型研究较少, 且缺乏公认的分型标准, 证候分布规律尚不清晰。本文阐述了近年来痛风的中医证候学研...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