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第73页
-
老中医周信有治冠心病经验
周信有,男,1921年出生。历任 甘肃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教务 处处长、教授等职,兼任甘肃省中医 学会名誉理事、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 授、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顾问、全国内 经专业委员会顾问,是首批和第二批 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 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周老擅长 以《黄帝内经》整体观、系统观和辨 证观的哲学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与指 导临床科研工作,取得卓越成果。现 将周老治疗冠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辨证分型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 病”,属中医“胸痹&rdqu...
-
中医方药护胃治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慢性胆囊炎
全国名中医赵文霞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届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赵文霞不仅专于诊治肝系疾病,对脾、胃、胆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遣方用药更是精准巧妙。现就赵文霞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慢性胆囊炎经验略陈固陋如下。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因过多胆汁反流引起的胃黏膜损伤性炎症性病变,可分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其中发生于非手术胃的称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于胃部手术或胆囊切除术后的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炎是指由胆囊结石、高脂饮食所诱发的胆囊炎症性病变,据其发...
-
肾病综合征 吕仁治疗中医案
肾病综合征(NS)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中医治疗NS具有一定优势,能够减轻激素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肾功能恶化。 国医大师吕仁和潜心研究肾脏疾病六十余载,在NS的诊疗中形成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根据NS特点及临床表现,将其归属“肾水”范畴。NS是以本虚为本,常因情志、饮食等诱发,以气血不足、血瘀水湿内停为基本病机。其病位主要在肾脾肺,也涉及胃与肝,以肾脏为主...
-
中医腹痛 陈宝贵常用少腹逐瘀汤
中医腹痛是指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而言。腹痛有虚有实,有寒有热,也有兼而有之者,临证时需仔细辨别。寒瘀型腹痛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主要症状为:少腹绵绵而痛,甚则痛剧,或刺痛,痛处不移,或腹胀满,或腰酸腰痛,或月经一月多见,或经期延后,其色紫黑,或兼有血块,或色淡暗,舌象暗淡,或紫暗,舌苔多白。其病机为:寒瘀之邪着于腹部。治则:温阳化瘀兼以止痛。治疗寒瘀型腹痛陈宝贵教授常用少腹逐瘀汤加减,疗效卓著。 基础方:小茴香10克,炮姜10克,延胡索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
-
胃痛之疾 中医治法
胃痛之疾,其病在胃不言而喻,故见胃治胃,乃治法之常;殊不知,肝病每易犯胃,胃虚亦易招肝乘,故治胃必先治肝,属隔脏治疗,较之前法又进一筹。盖肝之旺,不仅在于肝阴阳失衡,每每责之肺金制木怯力,故于治胃中参以左金之法,令金行肝之左位以克木,此属隔二脏之治。夫中医治法丰富多彩,跃然于此。 前方药后胃胀减轻,灼热感近愈,仍有空腹时现痛,进食后缓解,此“中虚求实”之征,当补益为主。 药用党参10克、黄芪2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百合15克、苏叶6克、延胡索1...
-
陈国玺中医辨证治功能性腹泻
治功能性腹泻(寒热挟杂)方 处方:乌梅、炒白术、川椒、制附片f先煎)、炮姜、黄柏各8克,党参20克,黄连4克,茯苓10克,细辛 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温中,寒热并用。用于治疗功能性腹泻,中医辨证属寒热挟杂型。症见腹泻日久,便下粘腻,或夹泡沫,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便前腹痛,腹胀肠鸣,便后症状缓解,但易复发,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或细。 创方者:陈国玺 治功能性腹泻(脾胃虚弱)方 处方:党参、山药、薏苡仁各25克,炒白术、陈皮各10克,炒扁...
-
名中医盛循卿治慢性胃炎经验
盛循卿,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主 任医师, 国家级名老中医,首批全国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 老师。善将仲景学说灵活施用,以治 疗中医内、儿科疾病。盛老对脾胃病 研究尤深,曾提出脾胃气机失调是该 系统疾病的共同病机,认为治疗脾胃 必先调养肝气,以疏肝理气来调理脾 胃气机,对四逆散古方的应用阐发, 造诣精深,对医治脾胃病颇有良效。 现就盛老以四逆散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作一介绍。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 畴。盛老认为,胃脘痛者,疏理气机 为通用之法。胃病用药,宜用性味甘 平之品...
-
中医补虚泻实 调整阴阳治失眠
失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医通过补虚泻实,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有助失眠的治疗,湖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临床发现,采用以下六方治失眠症有较好疗效。 1、半百镇魂汤百合、酸枣仁、夜交藤、龙齿、磁石各30克,生地黄15克,陈皮、法半夏、茯苓、石菖蒲、郁金各10克。 主治失眠多梦,早醒,醒后难再睡,心烦口干,胸闷恶心,舌质偏红,苔白腻,脉细滑。口干渴明显者,加沙参、石斛;苔黄腻者,加胆南星、竹茹;腹胀者,加厚朴。 2、逍遥镇魂汤柴胡、炒白术、茯苓各10克,白芍15克,当归、薄荷、甘草各6克,酸枣仁、夜交藤...
-
中医止胃痛效果并不慢
胃痛,中医病名是胃脘痛,又称胃气痛、心窝痛等,是指上腹或心窝处发生疼痛的一种病症,痛时可以牵连肋背或兼见呕吐、吐酸、嗜杂、形寒、便黑及大便不正常等现象。 导致胃脘疼痛的原因通常有两类,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另一是由于脾不健运、胃气不降而导致。因此,胃脘痛常发生在情绪失和,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的时候。 一些患者认为中医止胃痛效果慢,不如服西药见效快。其实,仅就止痛而言,中医、西医的效果一般都不能速效。不过,中医多根据体质,从根本上纠治、排除引起胃痛的原因,其远期效果多优于西药。 中医诊治胃脘...
-
治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刚柔辨证理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的增大,心身疾病的发病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心身医学科赵志付教授认为,在传统的疾病谱中,消化系统疾病多属心身疾病,以刚柔辨证理论指导其临床治疗,疗效显著。笔者跟随导师临证,获益匪浅,现将导师刚柔辨证理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刚柔辨证执简驭繁 赵志付认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多属心身疾病,因其发生、发展和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尤其和心理情志因素刺激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临床采用刚柔辨证理论指导其治疗,疗效理想。刚柔辨证理...
-
中医临床治肝肾阴虚之头晕头痛
一贯煎出自清代魏之秀所著的《柳州医话》,其方主治由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所引起的胸胁疼痛,口苦吞酸,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或细弦等证。其方药组成为北沙参三钱、麦冬三钱、当归三钱、生地六钱至一两五钱,枸杞子三钱至六钱,川楝子一钱半。陈宝贵教授在临床遇到肝肾阴虚之头晕头痛,常用一贯煎加减,收到不错的疗效。今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5克,川芎10克,枸杞子20克,川楝子6克,女贞子15克,薄荷6克,陈皮3克。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温服,每日1剂。 方解:...
-
你属于哪型头痛 中医如何区分
由于头痛的病因比较复杂,所以人们更喜欢选择起效迅速、疗效全面的中药汤剂来治疗。头痛有不同的类型, 中医是如何区分的呢? 虚证头痛 虚证头痛,通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头痛的性质一般为隐痛、昏痛、空痛,劳累后会加重,伴精神困倦、心慌心悸、耳鸣耳聋等症状,多见于素体虚弱者。此证又因气血阴阳虚损程度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气虚型 症状为阵发性,时而发作,时而停止,过度劳累就会头痛加重,伴有乏力、气短、易出汗、胃口欠佳等。 血虚型症状为时痛时止,多伴有头晕、心慌、面色发白或黄等。 阴虚型头痛时呈空痛感,伴眩晕耳...
-
改善胃下垂症状中医食疗
中医认为,胃下垂是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敛,治疗以补中益气药物为主,并辨证加减用药。下面介绍两款食疗偏方,虽不如药物、手术那样直接起效,但对改善胃下垂症状十分有益。 一、黄芪猪肚汤 原料:猪肚1个,黄芪200 克,陈皮30克。 做法:将猪肚去脂膜,洗净;黄芪、陈皮用纱布包好放入猪肚中,用线扎紧,加水文火炖至猪肚熟,再加适量调味品,趁热食肚饮汤,分4次2天服完。5个猪肚为一疗程。 功效:黄芪猪肚汤可补中气,健脾胃,行气滞,止疼痛,对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之胃下垂,颇有功效。 二、猪肚枣米粥 原料:猪肚半个,大...
-
春夏之交的中医养生原则
春夏之交,气温逐渐升高,人体阳气遇到自然界骤升的阳气,内外两阳碰撞,易引动内热而生肝火。饮食上以清淡养肝为主,平时多到户外活动助身体阳气升发。 饮食以清积热为主 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讲:“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可适食大枣、蜂蜜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糯米团饼等不易消化的食品。还要多吃如芹菜、菠菜、白菜、油菜、莴笋、绿豆芽等蔬菜,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不足。 饮食要清淡戒辛热:除适当进食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外,可饮用绿豆汤、酸梅汤和绿茶等,以清除体内过大的火气。不宜吃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