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药 第72页

中药 第72页

  • 煎中药这些饮片“后下”

    煎中药这些饮片“后下”

      煎煮中药时这些饮片要“后下”。很多家庭都有过煎煮中药的经历,并且发现有时煎中药时,某些饮片并不是一起放在煎药器里,而是要“后下”。这些饮片为什么会“后下”呢?哪些饮片需要“后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含有芳香性及挥发油的药材,如:桂枝、薄荷、佩兰、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属轻清发散药,有效成分容易随水蒸气扩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时间太长,药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将减少,直接影响功效。   芳...

  • 推荐中药泡酒方

    推荐中药泡酒方

    很多人用毒蛇、野黄蜂、蝎子等毒物泡酒,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外用药酒也许可以使用蛇虫鼠蚁等动物性药材,但内服还是建议尽量选用常见的植物性药材,因为动物身上的寄生虫未必就能被酒精杀死,同时这些昆虫和动物也可能携带病毒、细菌等,不太安全。如果要选用多种药材泡酒,一定要根据中医开具的药方配置,不要随意乱泡。 一般来说,泡药酒并非药材越多越好,药材与酒的比例通常为1:10~20:1。质地较松散的药材吸水性强可以多加些酒,如枸杞子可加20倍酒浸泡;质地坚实的药材吸水性差,可以少加些酒,如人参可加10~15倍酒浸泡。当药...

  • 五类中药莫与抗生素同用

    五类中药莫与抗生素同用

    抗生素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而很多中药也有抗菌杀毒作用。实际上,中药与抗生素合用时有很多讲究,使用不当的话,会出现配伍禁忌,导致药源性疾病,引起不良后果。因此,服用抗生素的时候要避免与以下中药发生冲突。 含鞣质中药含有鞣质的中药不宜与很多种抗生素同服,如羟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因为,鞣质是一种复杂的多元酚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成分与酶类及菌类结合后,会改变酶类和菌类的性质。所以,含有鞣质的中药与红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同服,会生成盐酸沉淀物,使药物难以吸收,影响疗效。 含有鞣质的中药 地榆、石榴皮、山...

  • 煎煮中药误区

    煎煮中药误区

    不论是养生还是治病,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中药,但一些人在煎煮中药时总觉得煎的时间越长,药物浓度越大,疗效就越好,其实,这是错误的。药物煎煮时间过久,不但不会增强疗效,反而可能使药效大打折扣,甚至贻误病情。 煎煮中药的过程,就是中药有效成分不断向溶液释放、溶解的过程,当药液中有效成分溶解到一定浓度后,溶解和析出过程达到平衡,就不会再释放了。此时如继续煎煮,药液中的某些芳香类成分挥发,还会使其他一些有机物质遭到分解、破坏和转化,导致药效降低。 再者,药液被过度浓缩,会影响口感,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 中药泡脚

    中药泡脚

    以前,我一到冬季就手脚冰冷,身上穿得像冬瓜一样也不觉得温暖。泡脚这件事我早就听说过,可就是实施不起来,因为一要准备二要泡,费时费力费神思,我总认为,把时间花在泡脚上不值。 一直到自己的身体亮起了红灯,终于想到了养生的大问题——泡脚,决心实施一番看看。我在淘宝网淘到了一款小巧玲珑带盖子的木脚盆,并自己定制中药液。我的脾胃功能一直不太好,平时很容易感冒。于是,选用了黄芪、党参、防风、炒白术、灸甘草等中药作为健脾益气药液专用,第一次连用15天,为一个疗程,药液煎煮2次,将药液混合泡脚,水温...

  • 中药茶饮 既保健又祛病

    中药茶饮 既保健又祛病

      冬天很多人出现肌肤干燥、过敏、发痒、畏寒、易感冒等症状,大都是肝血虚、肺阴虚、胃阴虚和肾阴虚所致。这时不妨尝试中药茶饮,既保健又祛病。   姜枣陈皮茶   生姜5片,大枣10枚,陈皮、绿茶各5克,沸水冲服。自觉受了风寒者可饮用。   桂枝杏仁陈皮茶   桂枝4克,杏仁、陈皮各5克,生姜3片,大枣10枚,绿茶5克,沸水冲服。受风寒、鼻塞、咳嗽者可饮用。   紫苏茶   紫苏5克,白芷4克,绿茶5克,沸水冲服,1周内饮用1—2次。可散寒解表,理气宽中。   菊花橄榄茶...

  • 煎服中药别煮太浓

    煎服中药别煮太浓

    有的人在煎服中药时,以为把药液煎浓一点,这样有效浓度就更高,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首先,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由药物内向药液渗出,当煎煮到一定时间,药液达到一定浓度时,有效成分便停止析出,再继续煎煮,药物浓度也不会提高。 其次,有些药物长时间煎煮,有效成分会不断挥发减少,如解表药物薄荷等,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挥发,煎煮时间越长,挥发的越多,药效越低。 三是药物煎得太浓,苦涩味更重,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煎煮时不要把药煎得太浓,一般每次煎煮药液量不能少于200毫升,儿童药量...

  • 秋季干燥 中药加湿

    秋季干燥 中药加湿

    秋季天干物燥,是鼻炎、咽炎等季节性疾病的高发时节。中医专家指出,家中使用加湿器时,可适当添加一些中药,增加空气湿度的同时,还可预防疾病的发生。 桂林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廖进说:“加湿器中适当地加入一些芳香型的中药,一来可以净化环境,二来也可以增强体质。”例如,可将金银花、菊花、白芷、藿香等,用水煎煮,取药汁加入清水稀释后,加入加湿器中,关闭门窗,使水汽弥漫房间,每次熏蒸4小时,隔日熏蒸1次。这种方法除了能湿润空气外,所添加的中药还具有清热解毒、芳香通窍的作用,对干燥性鼻炎、咽炎很有好...

  • 中药和西药从思维方式极不相同

    中药和西药从思维方式极不相同

    “中医将亡于中药”这一说法既凸显中药与中医的不可分割,也反映当前中药方面出现种种问题,威胁到传统中医的生存,甚至影响到中医药在国际医药领域的地位和形象。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多数与我国对中药的管理思路以及体制机制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一、中药和西药是不同医药体系的产物,“中药西治”、“中药‘现代化’”的错误认识和管理方法导致“中药不中”,我国很有可能失去中药优势、话语权和主导权。 中...

  • 泡茶的中药组方

    泡茶的中药组方

    有些中药泡水当茶饮,对人体既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又能起到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用中药泡茶,最好用沸水,并选择容量较大的茶具,冲泡后需要加盖焖5-10分钟,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可用来泡茶的中药组合,仅供参考。(以下每组药物各取10克,泡水代茶饮即可)。 制首乌+决明子制首乌可补血通便,决明子有化痰降血脂的作用,因此,该组合适用于免疫力低下、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便秘、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工作紧张、饮食无规律者、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症者。 黑芝麻+胡桃肉黑芝麻有补血调经的作用,胡桃肉可补肾添元气,该组合适用于...

  • 中药零食不宜大量食用

    中药零食不宜大量食用

      时下正值冬季,又到零食一族“抱窝”的季节。不少人热衷于购买一大堆零食,在家里看电视或上网时享用,其中,主要成分为中药的零食被认为既解了嘴馋又补了身。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临床药学室副主任医师任剑雄提醒说,其一,含中药的零食毕竟以追求口感和美味为主,其在加工炮制未必以有利于发挥药效为优先考虑,因此,拿中药零食当保健品不太靠谱;其二,中医中药讲究辨证论治,购买中药零食时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食用,在品尝时要适可而止,切忌因为是零食就认为是老少咸宜,乱吃一气。   加工零食不宜大量食用...

  • 中药煎药机专利

    中药煎药机专利

    中医药独特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受到人们喜爱。然而,传统的煎药方式往往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20世纪末,韩国研制成功中药煎药机,解决了这一大难题。我国紧随其后,2000年由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出两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煎药机专利。 2009年,ISO成立了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49工作组,负责制定中医药领域的国际标准。这对国内中医药标准的制定形成倒逼态势。2010年,由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的《中药煎药机》和《中药汤剂包装机》行业标准经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在全国...

  • 驱寒除湿 自制中药包热敷

    驱寒除湿 自制中药包热敷

    山东青岛读者刘先生荐方:冬季很多人都会感觉脖子周围酸胀、发冷、疼痛,我自制的中药包热敷后,能疏通经络、驱寒除湿,可在按摩前,平时看电视、用电脑时使用,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具体方法是:艾叶、石菖蒲、生姜各120克,木瓜、老鹳草、透骨草、伸筋草、羌活、独活各20克,茴香15克,盐10克,混合在一起,装入纱布袋中缝好,用微波炉加热后热敷15~20分钟即可。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许建中点评:艾叶能散寒止痛;石菖蒲可活血、散风、祛湿;生姜能发汗解表;木瓜能祛湿;老鹳草、透骨草、伸筋草、羌活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独活...

  • 中药临床最为常用的仍然是汤药

    中药临床最为常用的仍然是汤药

    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佳,搪瓷罐次之,不锈钢锅亦可,忌用钢、铁、铝等器皿,因其性质不稳定,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 煎药用水:古时曾用长流水、井水、雨水、泉水、甘澜水或米泔水等煎煮;现多用自来水、井水或蒸馏水等,但总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 煎煮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又称慢火,即使药液温度上升、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武火,又称急火,即使药液温度上升、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药物煎煮的火候与时间,需根据其性能而定。一般来说,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益药需...

  • 中药十八反的前世今生

    中药十八反的前世今生

      诸参辛芍叛藜芦   这句话来自一首中医人耳熟能详的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篓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这描述的是中药配伍禁忌,即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和白及;甘草反大戟、甘遂、海藻和芫花;藜芦反诸参、细辛和芍药。   “诸参辛芍叛藜芦”中“诸参”包括大补元气之人参、养阴润燥之沙参、凉血解毒之玄参、清热燥湿之苦参,还有活血祛瘀之丹参。且不说后世舶来之西洋参,以上诸参非但科属不同...

  • 春日过敏中药防治

    春日过敏中药防治

    春天,花粉或树木的毛絮会在空气 中形成一种飘浮物,一些过敏性体质的 人吸入后就会引起各种过敏症状,如过 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若能在医生的 指导下,找到过敏原,再配合中药治疗, 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过 敏性疾病的中医疗法。 过敏性皮炎绿茶、桑叶各10克, 马齿苋、蒲公英各30克,黄柏、石苇、野 菊花各15克。水煎后放凉,药液局部冷 敷。 过敏性鼻炎玄参、白芷各15克, 川乌、草乌各5克,柴胡、薄荷各10克, 金银花20克,钩藤30克。加水2000毫 升,煎至1000毫升。先用鼻子小心地吸 入热气,...

  • 摸清中药资源的家底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摸清中药资源的家底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不能用管西医、管西药的办法来管中医、管中药。”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委员 “提高技术劳务价格,让中医的价值充分体现,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 “种子好药材好,药材好药才好。所以,要从源头上建立种苗繁育基地。” &mda...

  • 中医中药像是左右手

    中医中药像是左右手

      前不久,四川成都的何先生突发脑梗阻,送入当地医院急诊室抢救,虽经医生全力治疗,眼睛看东西模糊,右手右脚无法正常活动,只能有待长期康复。令人惊奇的是,香港中医胡永祥博士为何先生扎了两次针灸,扎第一次,眼睛能看清,手脚功能有所恢复;扎第二次,能下地走路,所有症状消除,顺利出院回家。如今,何先生已经基本痊愈,小小银针手到病除。   中医诞生以来,出现了一大批妙手回春的名医大家。他们的一些医案在现代医学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中医药的治病机理,用现代科学语言还说不清、道不明。一直以来,在某些人的眼里,中医被认为是&...

  • 一副嵌了两味中药名

    一副嵌了两味中药名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任江宁知县,工作之余,他喜欢到县境内的风景名胜寻乐,搞些诗词歌赋,满足他的闲情逸致。一天,袁枚信步出游,来到了一座古庙前,庙里有个老和尚将他请至禅房,让座敬茶,闲聊些许后。老和尚邀袁枚到天井边去看一看,哪儿有一个半掩半露于尘土瓦砾之间的堂鼓,想请他为老祖师留下的一副上联续对。 原来,这面堂鼓为宋代民族英雄岳飞帐中用物。岳飞被残害后,有人暗中收藏堂鼓以表怀念。后来堂鼓传到老和尚的师傅手中,他携鼓回到了故乡江宁的这座寺庙,出家当了和尚,并把这个堂鼓精心保管在藏鼓楼。有一天深夜,雷雨交加,藏鼓...

  • 中药“炮制”的效果显著

    中药“炮制”的效果显著

      李汝珍在《镜花缘》第九十八回叙述讨伐武则天的军队时说:“即如法炮制,果然把阵破了。”这虽然是在文学作品中使用这个成语,但这个说法其实源于我国的中药制作。   炮制,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就是中药在应用前的一个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病症不同,炮制的方法也不一样,这直接关系到所用药物的药效,特别是一些毒性药物和烈性药物,如果炮制不当,既不能保证所用药物的安全,更不能保证所用药物的疗效。   中药的性味都是从娘胎里形成的,是其本身就有的,尽管是中药,依然是“是药三分...

  • 什么时间服用中药更能提高疗效

    什么时间服用中药更能提高疗效

    中药适时服用对提高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医家就十分重视服药时间。元代名医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曾记载:“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那么,什么时间服用更能提高疗效呢? 1、按疾病部位:《神农本草经》记载:“病在胸隔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意思是说,如病在胸腹以下,像胃、肝、肾等脏器疾病宜饭前服药,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

  • 冬天抓些中药调理调理

    冬天抓些中药调理调理

      我身体一直不是很好,药店的医生开玩笑说,冬天是进补的好季节,抓些中药调理调理,等来春,保管你身体倍儿棒。   想想也在理,中药虽然没有西药效果快捷,却可以调节阴阳,建立全新的生理平衡体系,治标更治本。   而几味中药的名字,更赋予了我极大的想象。   独活,性味辛、苦,微温。主治风寒湿痹,筋骨挛疼,头旋掉眩,头颈难伸。其外观,一茎直上,是一种细茎无香的小草。单这名字,就叫人着实的喜欢,孤单、独自,不张狂,不沉沦,平淡中透着不屈。独活是一种境界,是一个人在时间的港湾中获得心灵自由的境界。   ...

  • 隐含十六味中药

    隐含十六味中药

      相传西汉末年,曹操远征归来,患了头风病,部下向他推荐了名医华佗。曹操召华佗来诊病,事前听说华佗知识渊博,医术不凡,就想出题试试华佗的才华,于是,在帐中赋药名诗一首:“胸中荷花兮,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兮,初入其境;长生不老兮,永世康宁;老娘获利兮,警惕家人;三十除五兮,函悉母病;芒种降雪兮,军营难混;接骨妙医兮,老实忠诚;黑发未白兮,大鹏凌空。”这首诗表面上言辞风雅,壮然隽永,其实隐含十六味中药。   华佗看后,不加思索,脱口而说出这十六味中药。曹操听后,惊叹华佗奇才。华佗针刺治愈曹...

  • 如何科学佩戴中药药囊以防病治病

    如何科学佩戴中药药囊以防病治病

    春暖花开之时,亦是各种细菌、病毒的复苏期,尤其是小儿脏腑娇嫩、脏气清灵,极易感受风寒邪气,诱发外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中心的医生们在自制小儿防感药囊的同时,还在医院里并举办了多期科普讲座,向广大家长讲解了如何科学佩戴中药药囊以防病治病。 药囊芳香鼓正气 据该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尹艳介绍,药囊的作用机制是利用和筛选菊科、芸香科、伞形科、唇形科、木兰科、百合科、蔷薇科、姜科、豆科、柏科等科属中有植物性挥发油的中草药,这些药材能散发出芳香气味,具有“通经走络,开窍透...

  • 中药材煎煮前要不要先清洗

    中药材煎煮前要不要先清洗

      不少来中药房取药的朋友常常咨询中医师:中药材煎煮前要不要先清洗一下啊?   其实,中药材一般是不用清洗的。如果感觉有泥沙不干净一定要清洗的话,也只能快速过水一下,俗称“抢水洗”,而不是反复清洗。这是为什么呢?   1.有些药材不能洗。如薄荷、鱼腥草等中药,浸洗极易流失有效成份。此外,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甙类,可溶解于水中,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有效成份,导致药效降低。   2.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中药中有不少是粉末状的,如蒲黄、灶心土、滑石粉等,如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

  • 读《中药传说》有感

    读《中药传说》有感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中医药图书出版的工作者,近来有幸读到了罗兴洪博士、赵霞博士的又一力作——《中药传说》,细读之下,让人深深感受到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该书主编之一罗兴洪,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主任药师。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另一主编赵霞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两位主编分别来自于科研、教学和临床一线,长期从事中医药相关领域理论和实践研究多年,具有深厚的中医药学功底。专业的学术背景、丰富的编写经验保证了该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书中传说故...

  • 中药可能造成的肝损害

    中药可能造成的肝损害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吃西药的副作用要大于中药,其实,无论西药还是中药,都可能引起肝损害,而中药引起的肝损害所占比例在20%以上。可以引起肝损害的中药既包括单味药,也包括很多中成药。 单味药包括黄药子、雷公藤、何首乌、苍耳子,以及疏肝理气的川楝子、用来治疗肝炎的柴胡,其他的还有番泻叶、五倍子、千里光、土三七,这些都有可能引起肝损害。 同样,中成药也可导致肝损害,如治疗骨关节病的壮骨关节丸,治疗银屑病的克银丸、消银片、消银1号汤剂等。再有,治疗皮肤病的复方青黛丸,也可能造成肝损害。消核片、增生平、华佗再造丸、...

  • 新型汤剂:中药免煎颗粒

    新型汤剂:中药免煎颗粒

    天热了,许多老人一提起喝汤药就直皱眉头:“夏天我都不去看中医,熬药又热又累,味还特别大。真受罪!” 您知道吗?如今,传统的中草药正在被一种叫“免煎颗粒” 的新型中药取代。它们还是一味一味的中药,但服用时就像冲速溶咖啡,撕开一个个小塑料包,把已经提炼成颗粒状的当归、黄芪、白芍……倒进杯里,开水一冲即可服用。 其实,近几年中药免煎颗粒早已走进各地的大型中医医院。所谓中药免煎颗粒,就是将单味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经提取浓缩后喷雾干燥而成的一种颗粒...

  • 研究《本草经》研究应用中药的方剂

    研究《本草经》研究应用中药的方剂

      受近两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国人对自己的文化有些瞧不上了。现行教育把学习西方文化作为基础,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却重视不足。以中医为例,中药为什么能治病,自有其中医理论源由,但主流意志却要求拿现代实验去证明中药的疗效。比如麻黄经过现代研究之后反而不能治中风了,这是把中医给阉割了。   学习中药,一定要先学格物致知的思路与方法,特别是中药的取类比象思维模式。我读大学时,老师只要求背诵中药的基本功效,既没有要求熟读《神农本草经》,也不肯讲述古人观察药效的思维方式,如此学习,将来面对病人时却无法灵活辨证用药。...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现行的《专利法》中,有关药品专利保护条款借鉴了一部分西方国家的专利法规内容,但西方国家没有中药,中药与化学药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理论体系,用化学药的保护方式,来保护中药专利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而《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只是一个行政法规,与专利法有冲突之处。因此,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鲁南制药集团董事长赵志全提交了建议——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智力成果,保护中药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国家利益。我国应大力支持中药产业,坚持民族利益,健全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