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药 第75页

中药 第75页

  • 张仲景 中药的理论规律和治病经验

    张仲景 中药的理论规律和治病经验

      南都十月金秋美,宛城万物意盎然。在医圣故里南阳,在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开幕之际,一个属于医界同仁、仲景学子的中医药论坛——“医圣仲景南阳论坛”正式诞生!   论坛者,开宗明义,“论”有所“宗”,经纶世务,论道经邦;“坛”有所“主”,筑土为坛,会盟之所。有宗论之主题,有立坛之大师,方可开坛纳贤。所论所谈,传承古训,传扬思想;所宗所主,仁爱圣贤,医者圣者。&ld...

  • 从气来认识中药

    从气来认识中药

      敦煌医学卷子《张仲景五脏论》云:“药疗也,疗人万病,肥白俱解,子孙昌盛,众人爱敬,皆由药性。”药性直接关系着临床疗效。可以说,学界对中药药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亦很重视,但大多停留在土壤、气候、光照、灌溉等有形的层面。   从气来认识中药   清·赵学敏认为:“医者意也,用药不如用意。治有未效,必以意求,无不立验。”其所谓意,可从药物与人体相维系的气的角度来揣测,不然,难以领会其要义。   许多古代文献认为,人的生命是气作用的结果。《素问&...

  •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

      中药饮片的炮制质量是中药生产行业的一项重要课题,炮制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饮片质量,关系到药品在临床上的安全有效。炮制质量关键体现在炒法、炙法、煅法、蒸煮燀法等工艺上。   炒法   炒法历史悠久,早在汉代以前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火嚣盐令黄”的记载,“火嚣”与炒同义。炒法分为清炒法和加辅料炒法,其工艺、辅料投量、炒法和炒制程度以及炒制的色泽均要到位,符合炮制的基本标准要求。   炒黄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种皮爆裂...

  • 名医牟聘三进行中药改良尝试

    名医牟聘三进行中药改良尝试

      中药治病有两大缺憾,一是煎煮麻烦,二是药味苦口。近代西学东渐以来,一些中医药有识之士受西药制作的启发,对中药进行了改良的尝试,辽宁名医牟聘三就是最早进行这种改良的先行者,而且颇有成效。   牟世珍,字聘三,号儒佛,祖籍山东省栖霞县,沈阳人。生于1870年,卒于1953年。幼年随父迁居辽宁法库县,弱冠时拜师学医。刻苦攻读《本草纲目》、《医宗金鉴》二书。三年后行医于法库、开源、铁岭等地,数年后以坐堂医在开源、法库开设药铺。   民国初年,在东北军任军医官,随之声望日隆。后离开军职,于奉天(沈阳)小河沿开...

  • 中药莱菔子的功效

    中药莱菔子的功效

      莱菔子,即俗称的萝卜子。民谚有“十月萝卜小人参”的说法,意指吃萝卜好处多多,殊不知,萝卜的种子也同样是一味良药。   中医认为,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功专消食、降气、化痰。古称“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名医张锡纯对它颇多赞誉,认为“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本草纲目》也说:“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

  • 中药味道苦涩 不能乱加糖

    中药味道苦涩 不能乱加糖

      中药虽好但味道苦涩,很多人在喝中药的时候都会加一些糖。其实糖类也是一味中药,具有润肺和中、补脾缓肝的功效,可用来治疗肺燥咳嗽、口干舌燥、胃痛等病症。   在每个方剂中,组成的药物皆有“酸、苦、甘、辛、咸”的不同,药性也有“寒、热、温、凉”的差异。因此,喝中药时加糖,轻者降低疗效,重者还会产生副作用。   多食糖会助热。如果病人具有腹胀中满、湿热停滞、舌苔厚腻等症状,一般严禁加糖,以避免不良反应。   白糖性凉、红糖性温。如果把白糖加入温热药剂中,或...

  • 煎中药时如何把握加水量的多少

    煎中药时如何把握加水量的多少

    中药汤剂以水为溶媒,加水量的多少,主要以药物的性能、体积、吸水量及药量而定,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煎中药时如何把握加水量的多少,可采取以下方法。 传统加水法将中药置于砂锅内,用手将药摊平,然后加入高出药面3-4厘米的水。此方法最为简单方便,使用最多,但是准确度稍差。若药中花(如旋复花、袋袋花等)、叶(如桑叶、枇杷叶等)类较多时,还可适量多加些水。 量器加水法即采用量杯或量筒加水,按不同的药物及其头煎、二煎加不同量的水。一般而言,调理、滋补类药,头煎700-900毫升,二煎400-450毫升;解表药,头煎...

  • 小儿中药煎服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儿中药煎服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儿因为各项器官发育不成熟,加之喂药较困难,因而在中药煎煮时间、次数及煎出量上与成人不尽相同,下面就介绍一下小儿中药煎服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煎药量因年龄而异一般而言,小儿煎药的次数一次即可,而不像成人需要头煎、二煎,甚至三煎;煎出的药量也应根据小儿年龄大小来定:新生儿一日用量只需煎出50毫升左右;婴儿为60-l00毫升;幼儿(1-6岁)为150-200毫升;学龄期儿童(7-12岁)宜250毫升。 但是,以上均为常规煎药量,具体还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如感冒高热持续不退,用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时可以煎得多一...

  • 为什么要将这些中药搭配起来使用

    为什么要将这些中药搭配起来使用

    一个中药方常常是由剂量不同的各种中药组成的。你知道为什么要将这些中药搭配起来使用,在搭配时又有何依据吗? 中药之间有“七情” 之所以要将各种中药搭配起来使用,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只是如何将这些中药搭配起来,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每种中药都有其特有的性能,根据具体病情将它们组合起来的过程就叫做“配伍”。人们把单味药的应用及各种中药之间的配伍关系加以总结,称为药物的“七情”。 对于比较单纯的病症,选用一种针对性...

  • 中药讲究服用时间

    中药讲究服用时间

    中药在服用时间上向来颇有讲究,而具体的服药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一般来讲,大多数药物如无特别嘱咐,一般在饭后2小时左右时服用,一天2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以使药力持续。此外,病在膈以上者(身体上部),宜饭后服,服药宜频频慢饮;病在胸膈以下者(身体下部),宜饭前服,可一口气顿服完。 另外,补益药宜饭前30-60分钟和临睡前30分钟左右服用,以利吸收;风寒感冒的辛温发表药应趁热温服,服后可喝少量热粥,以助药力,随即上床休息,盖上被子,捂至全身微微出汗为宜;风热感冒的清热解表...

  • 西医治标 中医治本;中药性温 西药性急

    西医治标 中医治本;中药性温 西药性急

      我的家乡粤东梅县,是著名的“华侨、文化、足球之乡”。这里的昔日,虽也是山清水秀,草木郁葱,山塘水库成网,小桥流水欢歌的丘陵地区,但却是“贬谪之乡、避乱之乡、瘴疠之乡”。在这闻名遐迩的客家人聚集地,许是新旧“三乡”特有的地理、历史与人员素质等环境所决定,人们对中草药的研究使用渊源流长,不少的祖传秘方对治防疑难杂症煞是有效,用当地人的话说:“谁家没有几个‘防家看屋’的偏方”?!类似&ldquo...

  • 现代康复飘满中药香

    现代康复飘满中药香

    中医丰富了现代康复手段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太钢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是以复杂脑中风康复治疗为鲜明特色的科室,走进病房记者闻到了浓浓的中药香。 今年64岁的吴奶奶是脑干出血病人,入住康复医学科时平车推入病房,病人当时存在严重的肢体功能、吞咽功能障碍及严重的便秘。“这类病人大便时如果用力过猛容易引发二次出血,非常危险。”康复医学科主任琚国胜说,西医对便秘没有太好的方法,因此他采用中药灌肠、推拿以及汤剂等中医药的方法来改善吴奶奶的便秘症状,效果非常明显,便秘的改善为进行肢体功能的训练打...

  • 温再兴: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

    温再兴: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

    中药材是中医药的基础,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是保障中药材流通安全与品质的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中药材物流基本处于“小、散、差”的原始状态,与我国工业消费品物流现状比较,要落后20年,与粮食、棉花、烟草、水果、蔬菜等其它农产品物流现状比较,也要落后10年。中药材流通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分散加工问题,马路曝晒、硫磺熏蒸;包装无规范、无包装、滥包装、无标识;分散仓储、民房储存、掺杂使假,不能实现全程追溯等等。...

  • 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否认

    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否认

      在我国,沿用了几千年的中药以其安全性大受世人青睐,但也因其不良反应引发非议。几乎所有的药物均可引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的频率有所差异,中药既有良好的疗效,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尽管中药不良反应确实比西药小而轻,但中药既然属于药品就仍然存在不良反应。怎样看待中药不良反应,是个既有学术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否认   药品具有两面性,中药也不例外,既有促进健康的正面效应——疗效,也有妨害健康的负面效应——...

  • 中药的给药途径与择时服药

    中药的给药途径与择时服药

    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即将药物引入人体内的途径。总的选择目标是要有利于增效解毒。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除口服和皮肤给药两种主要途径外,还有吸入、舌下给药、直肠给药、鼻腔给药、阴道给药等多种途径。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药的给药途径又增添了皮下注射、肌内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多种,其吸收速率由低而高的顺序排列为:皮肤给药、黏膜表面给药、直肠内给药、口服给药、舌下给药、皮下注射给药、肌内注射给药、吸入给药、静脉注射给药。 口服给药:具有简便、安全、不需特殊器械和医务人员帮助、药剂制备较注射剂等简单的特...

  • 中药是中国的瑰宝

    中药是中国的瑰宝

      近日,被誉为中国知识产权界“奥斯卡”的中国专利奖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由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推荐的康缘药业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清热解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获得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金奖,这也是中药注射剂专利首次荣获中国专利奖金奖。(2013年12月6日新华报业网)   据预测,中药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空间的产业之一。目前世界草药市场销售额正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这对在中医药方面拥有大量独特资源的中国而言,是绝好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根据《世界专利数据库...

  • 提高中药疗效用酒送服或经酒浸泡

    提高中药疗效用酒送服或经酒浸泡

    一般来说,服用药物都会选择用温水、粥等比较温和的食物,其实有些中药如果用酒来送服,更容易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中(成)药里的很多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甙类、鞣质、有机酸、挥发油等皆易溶于酒中,如果中药用酒送服或经酒浸泡后,有效成分更容易溶出,从而可提高疗效。这些中药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活血化瘀药,如用来治疗跌打损伤的自然铜、云南白药、七厘散等;用来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的香附丸、痛经丸、定坤丹等;用来治疗手足麻木、中风偏瘫的丹参、鸡血藤、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穿山甲,以及中成药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等。...

  • 中医之术 如虎添翼 中药之力 药到病除

    中医之术 如虎添翼 中药之力 药到病除

    人一旦上了年纪,身体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头晕失眠、心慌气短、胸闷胸痛、腰膝酸软、尿频尿急、胃肠不好……不得不吃药打针住院,但大多是用药时减轻,停药后反复,病情反复难愈。 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专家张举儒教授认为:中老年慢性病、疑难病之所以迁延难愈,其主要原因就是中老年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精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下降所致,而所用之药,大多并非针对“精气血阴阳”失衡下方,加之长期服药,五脏六腑都会受到损害,故...

  • 读中医中药秘方网获知识保健康

    读中医中药秘方网获知识保健康

    阅读能陶冶情操,充实 你的人生。它能给人以知识, 更能给人以健康和财富。古 语云:“知识就是力量”、“书 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 颜如玉”这是对读书网的最 好诠释。我在画事之余,喜欢 读书看网,从中受益匪浅。我 二十余年来坚持订阅四份以 上网刊。 而接触到“中医中药秘方网” 是在前年九月份,那天我收 到了四期免费赠送的民族 医药网。我一口气把四期网 纸看完,觉得内容很丰富, 实用性很强,刊物的药方, 药理的...

  • 中药药引的作用

    中药药引的作用

    常用的药引有生姜、大枣、葱白、灯芯、白茅根、茶、白糖、红糖、荷叶、藕节等。这些药引主要作用是: 一、引经作用:药引可使各种药物的作用集中于某一部位。如治疗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常用淡盐水送服,因盐能入肾,引药性集中于肾,以充分发挥治疗作用。 二、增强疗效:如治疗风寒感冒的辛温解表药中,常加入生姜或葱白作药引,增强发汗解表功效。 三、解毒作用:有些生药有毒,加药引以降低毒性,川乌、草乌、甘遂毒性须用药引;生姜可降低生南星、生半夏的毒性。 四、矫昧作用:有些中药苦涩难咽,如治小儿百日咳的鸡苦胆,用白糖作药引,可减...

  • 服中药时如何忌口

    服中药时如何忌口

    人们到医院看中医时,经常听到大夫说,吃这剂药要注意忌口,并详细告知哪些食物不能吃。什么叫“忌口”?实际上所谓“忌口”,就是在服药期间不要食用一些对药效有妨碍和对病情不利的饮食。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高飞介绍,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代医籍文献中,都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忌口是古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般来说,在服...

  • 中药“三个作用”的基本理论内涵

    中药“三个作用”的基本理论内涵

      笔者在中药理论学习中,深感古代中药书籍与当今中药研究的差异,令后世学者颇多迷惘。同一味中药,不同的书籍中记载的性味归经多有出入,难以统一。例如丹参,《本草纲目》记载其归经为“手少阴、厥阴血分药”;《神农本草经疏》记载为“入手足少阴、足厥阴经”;《本草正》则为“心、脾、肝、肾血分之药”。关于其功用记载就更为纷繁复杂了。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诸家对中药的认识各有其“偏”,未站在一个相当的理论高度与实践上形...

  • 中药方药用量安全性对策

    中药方药用量安全性对策

      中药不良事件与排病反应容易混淆。所谓排病反应是药物进入体内,推动正气与病邪斗争,欲将病邪排出体外的过程。对于不良反应与排病反应的鉴别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中药成分复杂,因此绝大多数中药在“量-效-毒关系”上尚无明确的界点。应加强“量-效-毒关系”研究,寻找“剂量阈”、“治疗窗”,以及效-毒的最优划界点,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   通过分析流行病学中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以及运用循证医学等方法分...

  • 民国广东的中药业行话

    民国广东的中药业行话

    民国时期,广东地区流行一些中药行话,都是一些很容易明白的行业词汇,说来挺有意思。 表现行业区域派别。 如“泰字号人马”:泰字拆开,就是三、水、人三个字的组合。在抗战之前,广东三水县人经营中药业比较多,为其他各县之冠,后来虽有变化,但三水人仍占相当比重,故一提到“泰字号人马”,行业中人就知道说的是三水人。如“标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不少商号利用港穗近邻特点,联号之间经常互相通报市情,知晓何种货物畅销,就迅速标来,以求得脱手赚取利润,对...

  • 中药与避讳

    中药与避讳

    你也许不知道什么是薯蓣,但你一定知道什么是山药。其实,薯蓣才是山药的本名。历史上,不少中药和薯蓣有着相同的命运,因避讳被迫“改姓换名”。 避讳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不可直呼或直书皇帝的姓名,否则就有掉脑袋的危险。因此,如果中药名称与皇帝姓名字同或音同,都需要改掉。 山药最早被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名为“薯蓣”。到了唐朝,唐代宗名为李豫,“蓣”与“豫”同音,于是“薯蓣”就成了&...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中药
  • 酷爱中药 研究艾叶

    酷爱中药 研究艾叶

      《尚书·益稷》云:“烝民乃粒,万邦作乂。”“乂”与“艾”是通假字,有治理、安宁的意思。与治国的道理相同,艾被称为“医草”,有治百病,使机体安宁的作用。医学意义之外,艾还具有广泛的社会学意义。写艾之人,古今有之;揭示艾含义者,医人、文人有之。文且不论,医人写艾者亦难计其详,500年前明代医家李时珍父子算是其中的两位:李父闻言有《蕲艾传》赞艾,说它“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r...

  • 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在戏剧艺术中,“药名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它巧妙地把中药名称和药物性能及疗效,运用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行当加以编排,使药物人格化。 谈起“药名戏”,自然要说到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汤显祖21岁中进士,官及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因得罪了上司连连遭贬,他向朝廷辞官,以平民身份潜入百姓之间,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一日,汤显祖患病,慕名到邻县婺州义乌求医朱丹溪,并在朱丹溪书案中看到由中药名称组成的一段故事。...

  • 中药材保护与绿色发展

    中药材保护与绿色发展

    编者按: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药材好,药才好”充分体现了药材在中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014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超过7000亿元,中药材市场销售额1734亿元,复合增长率23.46%。如何认真贯彻《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夯实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成为中药界关心和思考的问题。在...

  • 62名中药师打擂争“药王”

    62名中药师打擂争“药王”

    随着评委一声令下,一批中药专业技术人员熟练地拿取包装纸、校准称量、分帖、校对、包装……9月24日上午,一场中药技能竞赛在紧张氛围中开赛,来自山东省淄博市医疗机构的21支代表队的62名中药技术高手展开激烈比拼。理论考试、中药辨识、真伪鉴别、中药调剂……参赛选手经受着各项中医药专业知识的考验,这也是淄博市卫生系统首届中药传统技能竞赛。 “闻”香识药 鉴别切磋 在技能操作环节中,着重考验参赛选手的基本功,要求他们充分发挥感...

  • 方小东:实施互联网+中药产业融合发展

    方小东:实施互联网+中药产业融合发展

    方小东:实施互联网+中药产业融合发展 中药企业应着眼促进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坚持文化传承、实业兴邦,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合作的科技创新平台。为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还应以中药制造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相结合,围绕上下游产业链,构筑未来发展方向。向上游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经营、中药材市场。向下游参与医疗重组和医疗改革,同时,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相关产业。 其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互联网+中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人财物资源,缩短产供销流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