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第69页
-
四逆汤组方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四逆汤为回阳救逆的基础方,本文从四逆汤原方、组方中药、附子-甘草、附子-干姜药对等不同层次,综述了其主要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为四逆汤及相关组方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四逆汤源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生附子、干姜、炙甘草3药组成。生附子大辛大热,为君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效,有大毒[1];干姜辛热,为臣药,可温中散寒,助阳通脉;炙甘草补中益气,甘缓姜、附峻烈之性,调和药性,具佐药而兼使药之用。四逆汤是治疗少阴虚寒证的代表方剂,自创制以来多用于治疗危急重症,也被运用于临床常见病及疑难病的治疗。...
-
中药复方汤剂相比中成药治疗靶点与作用机制
中成药即中药成品药,泛指以中药为原材质、以某种特定工艺研制而成的中药剂型。近年来,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应用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其合理应用也就成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的重大课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与中药复方汤剂相比中成药治疗靶点与作用机制基本清晰,有效组分基本明确,含量稳定,量效关系相对明确,临床疗程较易确定,同时便于患者保存携带且服用方便,因此治疗依从性较好。 但是,当前中成药临床应用距规范合理应用仍有一段距离,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中成药处方权无任何资质要求,临...
-
肝癌的调养与中药方
肝癌的发病与慢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关系密切,还和酸性体液、黄曲霉毒素、亚硝胺、寄生虫感染、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等有关。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甚至有的患者肝癌已属晚期,但症状仍不明显。经AFl'普查检出的早期病例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称为亚临床肝癌。有症状而自行就诊患者多属于中晚期,常有肝区疼痛、食欲减退、全身乏力、消瘦和肝肿大等症状。肝癌的治疗以手术、化疗、中药等综合措施为主。下面,介绍一些中医治疗的单方验方,可配合手术、化疗等提高疗效。治晚期肝痛一方:柴胡 20克,莪术15克,自术15克,大黄10...
-
中药验方治疗各种牙痛
一、主治: 用于各种牙痛。 荜拨10克 高良姜9克 细辛4克 冰片3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过筛装瓶备用。牙痛时取药粉少许,塞入鼻孔内用力吸入。 方解: 本方用于治疗各种牙疼。方中荜拨、良姜、白芷、细辛味辛性温,芳香走窜,取其温散之性,以发散郁火及风热,冰片芳香开窍,清热消肿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以上诸药均有镇痛、抗菌、消炎的作用。 本方仅是缓急治标的方法,只能解除症状而不能根治,若有条件,还当积极治疗患牙。鼻粘膜破溃者慎用。 二、主治 各种牙痛。 川黄连50克 大黄50克 冰片10克 薄荷冰5克,...
-
睾丸炎 中药治疗三方
常见的睾丸炎有非特异性和腮腺炎性睾丸炎。任何化脓性败血症均可并发急性化脓性睾丸炎,甚至引起睾丸脓肿,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其实,化脓性睾丸炎最为常见的原因是由附睾炎蔓延而引发的感染,因此,实际上应该是附睾睾丸炎。患者常常出现睾丸疼痛,并向腹股沟放射,有明显的下坠感觉,并伴有高热、恶心、呕吐、白细胞升高等,同时睾丸肿大、压痛非常明显,阴囊皮肤红肿。发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睾丸炎 中药治疗三方 (1)淤血阻滞:睾丸外伤肿胀疼痛,或红肿灼热,舌质青边有淤斑,脉涩。治法:活血化淤,止...
-
红斑狼疮肾炎中药治方
30余年来,激素一直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主药,但不能防止90%以上的狼疮性肾炎病人进入到肾功能衰竭,因此远期疗效很不理想。现介绍一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中药方(日晒疮、水肿、温病发斑)治疗13例,均满意,2例随访10—15年,病情未复发。 处方: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紫草、无花果各15克,土茯苓20克,金荞麦、六月雪、石龙芮、接骨木、黄芪各30克。脾肾两亏者黄芪、白术加重;面色晦暗、舌色紫暗、有淤点、脉涩者加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恶心呕吐、纳差腹胀、乏力、苔厚腻者,加法夏、蚕砂;蛋白尿重者加莲...
-
妇女阴道痉挛 用中药方加针灸治疗
阴道痉挛通常痉挛部位仅限于阴道口周围的肌肉,有时则表现为阴道全部肌肉的紧缩,致使产生外阴部、大腿内侧及下腹部的感觉异常,对这些部位的任何刺激都将加重阴道的痉挛。现提供二方主治:用于阴道痉挛,性交时插入阴道里的阴茎不能自拔及阴道疼痛等症。 1、红花、丹参、当归各20克,桃仁(打碎)、莪术、乳香各15克,水煎服,一次见效。 2、艾叶川乌、草乌各0.5克研末加适量植物油调糊状敷于脐周,20-30分钟见效。 阴道痉挛也可用中医针灸治疗:交合时会阴部肌肉痉挛,拘急疼痛,小腹坠胀,口燥舌干,小便短赤,胸胁胀满,舌红苔黄,脉弦数...
-
肱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中药辨证治疗
肱骨外科颈远端1cm以下至肱骨髁部上方2cm以上为肱骨干。肱骨干骨折多见于青壮年, 好发于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最少。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骨不连。常用的治疗方法很多,保守治疗如手法复位夹板、石膏等外固定,往往因骨折复位不确切,骨折稳定性较差,易发生移位、短缩、骨不连,且长期制动,功能练习受限,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致残率较高。我院骨科自2005年1月~2008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应用中药分期治疗80例,骨折愈合快,一期愈合率高,肩肘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发生骨折延...
-
肛乳头瘤中药治方
肛乳头瘤是指肛乳头因粪便和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增大变硬,是肛门直肠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本病起病隐匿,病性进展缓慢,为良性肿瘤,治疗愈后效果好。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大于男性。临床上除肛乳头瘤脱出外,时有便后出血,排便不净的感觉,肛门搔痒,为主要表现。 肛乳头瘤的治疗,应根据病变不同时期及变化过程,针对不同的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正确用药,对于缓解症状,提高疗效,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药验方: 1.葱硝汤坐浴:大葱3根,芒硝45克,煎水坐浴,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2.马莲花煎剂;马齿苋30克,黄连15克,金银花3...
-
膝关节滑膜炎中药方
膝关节为人体最大的滑膜关节,多因其负重行走而致劳损引起滑膜炎。本病是膝关节损伤后引起的一种无菌性滑膜炎症病变,损伤使滑膜组织增生、肥厚,滑膜下层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细胞浸润,滑膜液产生增加,关节内压力升高,关节液吸收回流受阻,形成关节积液。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乃因膝关节外伤或劳损,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正气亏虚.风寒湿邪乘虚而人,郁滞患处,湿盛则肿,气血不通则痛,筋脉失养则关节功能障碍。临床应用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62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方药:生草乌、生南星、赤...
-
妇女不孕症中药验方
中药处方(一) 【辨证】血瘀胞宫,冲任不畅。 【治法】活血通络,理气调经。 【方名】疏管灵。 【组成】雷丸20克,郁金20克,石见穿20克,百部15克,麦冬15克,槟榔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路路通15克,桂枝5克,细辛5克,丹皮10克,穿山甲10克,皂角刺10克。 【用法】水煎服,每周4剂。 【出处】杨宗孟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气虚血虚。 【治法】育阴生血。 【组成】龟板25克,鳖甲25克,枸杞子25克,白芍25克,熟地25克,人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茯苓15克,五...
-
少儿乳房异常发育症 中药外敷
少儿乳房异常发育症是正常青春期发育之前的男、女儿童(多见于女童),一侧或双侧乳头下有圆形结块或乳房略见隆起,有轻度疼痛,而不伴有乳头、乳晕的异常发育,没有全身性的内分泌疾病,也不伴有其他副性征异常者。笔者采用木芙蓉叶外敷治疗少儿乳房发育异常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采用新鲜木芙蓉叶数片,洗净后晾干,加入适量米醋捣烂调成糊状,直接外敷在乳头肿大部位,然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更换1次。 注意事项:木芙蓉叶加醋捣烂外敷时,偶尔出现皮肤有轻度瘙痒时,不要抓破皮肤,以免造成感染。饮食要清淡,少...
-
胃痛治疗的5个中药处方
1.乌贼骨90克,贝母30克,甘草30克。将三味药共研成粉即可。每日口服3次,每次4克。本方适用于胃痛、吐酸水、吐血等。 2.蒲公英120克(炒焦),红糖27克。将两味共研成粉末即成。每日3次,每次9克。本方适用于胃热痛。 3.肉豆蔻6克,砂仁6克,广木香3克,公丁香3克。将上述的药共研细末即成。每日服两次(早晚饭前服),每次服2克(加入红糖6克)。本方适用于遇寒必犯的胃痛。 4.陈皮9克,元胡20克。将二药用醋炒,研成粉末即成。每日3次,每次服2克。本方主治胃痛及胃酸过多症。 5.甘草12克,陈皮20克。将二味研...
-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中药外治法
杨某,男,27岁,2006年9月17日初诊。自诉右眼疼痛,视力减退1天。患者3天前收割麦子,在烈日下工作2天,每天工作时间较长,很少休息,昨天突然右眼疼痛,怕光,流泪,眼红,右额部疼痛,咽干喉痛,夜间疼痛加重,不能入睡而求诊治。查:一般情况良好。咽部充血,两侧扁桃腺Ⅰ度肿大,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有力。眼部检查:右眼视力3.5,眼睑轻度浮肿,睑结膜混合型充血(+++),睫状体部压痛(+++),角膜透明,虹膜纹理不清,前房水轻度混浊,角膜后有灰白色细小点状混浊,瞳孔较左眼小,瞳孔区有少量灰白色渗出物,晶状体及玻璃体...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药膏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筋痹”、“骨痹”的范畴。发病除与年龄增长有关外,损伤、肥胖、炎症、遗传及不良的生物力学等因素都与本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且病变人群较为广泛,约占整个骨关节炎疾患的41%。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因病人较多、治疗方法相对局限、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日渐成为医学界愈发关注的话题。 中医症候诊断: 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型 主症:关节疼痛,胫软膝酸。 治疗方法:以生川乌150g、生草乌150g、羌活200g、细辛150g、威灵仙250g、透骨草2...
-
梅毒能治愈吗? 中药治方
以下是古今名家治疗梅毒的验方秘方,以供参考。 通治方 陈实功:解毒天浆散,治杨梅疮不问新久,遍身溃烂及筋骨作痛者。 验方:天花粉6克,防己、防风、皂角针、白藓皮、连翘、川芎、当归、风藤、木瓜、金银花、蝉蜕、薏苡仁各3克,甘草1.5克,土茯苓60克。 水2盅,煎8分,临服入酒1杯,量病上下服之。下部加牛膝。 张锡纯:洗髓丹,治杨梅疮毒蔓延周身,或上至顶,或下至足,或深入骨髓,无论陈新、轻剧,服之皆有奇效,三四日间疮痂即脱落。 验方:净轻粉6克(炒至光色减去三分之二,研细,火候宜中),净红粉...
-
蛔虫性肠梗阻中药疗方
蛔虫性肠梗阻是因驱虫方法不当或用药不当:增加了蛔虫的兴奋性,导致蛔虫浯动扭结成团。 寄生宿主的环境改变:发热、呕吐、腹泻、饮食不洁、吃生冷或刺激性食物,肠功能紊乱诱发蛔虫兴奋性增强,此外虫头部的唇齿可直接损伤肠黏膜,肠管可产生反射性痉挛,增加梗阻。 处方与用法:槟榔25克,乌梅、使君子、枳实、厚朴各15 克,大黄10克,菜油 50毫升。菜油先服,余药水煎,取药液分2 次温服,每3小时吸1 次,日服1-2剂。 功效:行滞通腑,驱蛔止痛.主治蛔虫性肠梗塞,脐周作痛,时有包块隆起,按之腹部柔软。触及团状包块,压痛不明...
-
甲型H1N1流感防治中药方
来源:《京华时报》 叶洲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印发《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为公众防疫开出中药处方。专家提醒说,目前针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开出的预防药方,并非要民众从现在就开始服用,而是针对疫情发生后,可能接触到患者的高危人群。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健康人没有必要吃药预防。 另外,医生表示,抗病毒特效药达菲中的有效成分草莽酸,是经过多道复杂工艺提取的,熬八角茴香熬不出草莽酸,多吃八角茴香对人体无益。饮食预防 二白汤: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姜枣薄荷饮:薄荷3...
-
妊娠剧吐中药方:半夏竹茹糊
妊娠剧吐是妊娠期常见病,笔者用半夏竹茹治疗效果良好。方中半夏辛温,有降逆止呕之良效,竹茹甘微寒,能除烦止呕,两药相配,煎液无任何异味,加面粉煎成稀糊服之可增强和胃降逆止呕效果。通过对80例患者的治疗观察,说明该方治疗妊娠剧吐见效快、疗效高,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不影响孕妇健康及胎儿正常发育,实为治疗妊娠剧吐之良法。 典型病例 王某,27岁,停经3个月,于停经后50天起即有恶心呕吐,近l个月来,呕吐加剧,饮食不进,呕吐物中带有咖啡色粘液,口干苦,喜冷饮,但饮入即吐。往当地医院输液,中西药内服治疗,恶心呕吐仍不缓解。...
-
足跟骨质增生 中药外治五方
足跟骨质增生主要表现行走时足跟疼痛,中医治疗此病疗效颇佳,以下验方患者可根据县体情况选用。 1、取没食子40克、皂角20克,二药研成细末,加米醋调成糊状,贴敷患处,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10次为一疗程。 2、取鲜川楝叶30-60克,红糖适量。两者混合捣成膏状,外敷足跟疼痛处,24小时后更换,一般2-3次疼痛可消失。 3、取仙人掌适量,先将仙人掌两面的毛刺用刀刮去,然后剖成二半,用剖开的一面敷于足跟疼痛处,外用胶布固定,敷12小时后再换另半片,冬天可将剖开的一面放在热锅内烘3-4分钟,待烘热后敷于...
-
巩膜炎中药方
【疾病】巩膜炎 【治法】巩膜炎(scleritis)的治疗原则,首先应明显病因,进行对因治疗,并预防复发。增强营养改善全身情况也是必要的。 【组成】龙胆草、秦皮、红花、生地各等份。 【制法】上药水煎过滤去渣,药液备用。 【用法】取药液乘热熏洗及热敷患眼,每日3次,每次半小时。适用于浅层或探层前部巩膜炎。 【出处】《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 巩膜为一细胞与血管均少,大部由胶原组成的组织。其表面为球结膜及球筋膜所覆盖,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所以很少患病。据多数学者统计其发病率仅占眼病患者总数的0.5%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