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
-
中药外敷治肿瘤不再是传说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被搀进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门诊,哭诉自己化疗后手足皮肤溃烂、指甲脱落,晚上家人都睡了,他却疼痛难忍,只能捧着手指苦等天明。在一边安慰老者一边仔细诊查之后,贾立群医生决定用中药外敷治疗。两日后,当再见到贾医生时,老人欣喜而泣,说自己好多了,很长时间没睡过这么好的觉了。 回忆起多年前的这个小故事,现任科主任的贾立群教授感慨颇多。那时候,中药外敷治化疗后手足综合征还只是个案;但后来对个案的研究演变成“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再后来成为中医药治疗化疗后手足综合征的一大特色,...
-
中药外敷疗法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经验浅析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病变,多数患者并无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部分患者也有颈部肿大、紧缩、咽部异物感等症状[1]。对于良性甲状腺结节,现代医学主要是随访观察,仅部分患者因颈部肿大影响外观或想彻底消除甲状腺结节而有治疗需求。外敷中药对于缩小甲状腺良性结节有一定的疗效[2]。李朝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于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研究,对于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有多年的经验与研究。笔者浅述导师李朝敏教授运用中药外敷疗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经验。 ...
-
中药外敷巧治压疮
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导致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近年来关于压疮护理的临床报道较多,但目前尚缺乏公认理想的护理方法。笔者采用巾药外敷治疗浅度溃疡期压疮,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取青黛、三七粉、白及粉、血竭(研粉)各等分,混匀后用无菌干棉签蘸直接外扑于创面,外敷无菌布固定,每2天换药1次。 此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湿,敛疮生肌的作用。其中青黛清热解毒、凉血祛瘀;三七、血竭活血化瘀,祛腐消肿;白及生肌敛疮,该药可保持创面干燥,防止创面渗出,促进...
-
中药外敷治灰指甲
甲癣俗称“灰指甲”,是由皮肤癣菌感染甲板引起的指(趾)甲病。中医称为“鹅爪风”、“油灰指甲”、“油炸甲”等。初起甲旁发痒,继则指(趾)甲出现高低不平,逐渐增厚或蛀空而残缺不全,最后指(趾)甲变形,失去光泽而呈灰白色。一般无痛痒,但指(趾)甲较厚者也可出现疼痛。其轻者只有1~2个指(趾)甲受损,重者所有的指(趾)甲皆受传染。以下三种外治方法可供选用。 1.取鸦胆子15克,去壳。先将病指(趾)甲用温热盐水浸泡20--30分钟,使其发软,再用小刀将指(趾)甲的萎缩松软部分去掉,并用另一手拇指、食指隔以塑料薄膜捏住鸦胆子仁...
-
脂溢皮炎中药外敷
头皮脂溢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皮肤病之一,笔者自 2008年3月-2009年4月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五倍子10克,苍耳子、乌梅各40克,王不留行60 克,明矾、透骨草、川椒、黄柏、侧柏叶、紫花地丁、白鲜皮各30克,生甘草20克,苦参 100克。自行煎煮,大火烧开,小火煮20分钟,离火放凉,凉至20℃左右,先用药液把头发沾湿,后用毛巾蘸药液,拧至半干,外敷头部,刚敷时自觉温凉舒适,一会儿毛巾即被体温蒸热,取下再蘸再敷,每次敷20 分钟,每日敷2次。 河北保定 刘承忠 点...
-
中药外敷治手湿疹 治白癜风方
中药外敷治手湿疹 手部湿疹临床非常常见,不但发病率 高,而且病因复杂。少数急性发病,大多数为 慢性病程,经久不愈。临J术I:多用皮质类固 醇激素软膏或霜外用,疗效不州想。临床用 自制止痒润肤膏外用治疗手部慢性湿疹35 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具体方法;硫磺、大黄、白芷各30克,冰 片3克。共研成细粉,用适量凡士林搅拌均 匀,调成油膏。洗净手后将止痒润肤膏均匀 涂于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5天为一 疗程。 体会:该方成分为硫磺、人黄、白芷、冰 片,其中硫磺杀虫止痒,大黄清热解毒,白芷 祛风润肤,冰片散火消...
-
小儿外阴炎中药外敷治
药物:地榆、黄柏各30克,蒲公英、野菊花各35克,白及6克。如为药物致敏者加白鲜皮12克,地肤子10克;局部渗水或脓性分泌物多者加革解、车前子各10克,以清热利湿泄毒;有溃疡者加生黄芪20克,以托毒排脓生肌;有外阴湿疹者加蛇床子、苦参、地肤子各10克,以清热燥湿止痒。 用法:水煎,冷却后浸湿纱布,局部湿敷,干后再以药液滴湿纱布。 点评:小儿外阴炎属于中医湿阴疮的范畴。由下焦湿热之邪客于肌肤,湿热蕴结,血凝毒滞而生。局部红肿、痒、痛、搔之流水,易于糜烂形成溃疡。故宜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药用黄柏清下焦湿热;地愉、白及凉...
-
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男科病
根据中医“上病下治”的原则,在临床上,人们采用中药外敷涌泉穴的方法来治疗很多疾病。涌泉穴位于足底,即屈足时脚掌前1/3处的人字纹中央凹陷中。由于该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要穴,所以,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起到益精补肾、强身健体的作用。 由于此种方法具有取穴容易、应用方便、疗效可靠的特点,因此,容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下面介绍几种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男科疾病的方法。 治缩阳症 吴茱萸、川椒、细辛、肉桂各5克。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放入锅中炒热,分成3份。2份热敷于双足心涌泉穴,1份温熨会阴部,冷则更换,一...
-
中药外敷内服同治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差、病程迁延不愈所致。下面介绍内外同治慢性盆腔炎的方法。 中药外敷黄柏、透骨草、艾叶、当归、川芎各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千年健、刘寄奴、小茴香各12克,花椒10克。共装入布袋内,浸湿透后放锅内蒸30分钟,热敷下腹部。每次15分钟,每日1次,10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 中药内服红藤、败酱草、路路通各15克,丹参、赤芍、生地各10克,山药、制香附、土茯苓、薏苡仁、延胡索各12克,甘草3克。水煎两次,合并两次所煎药液约3...
-
乳腺癌手术后中药外敷消水肿
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过程中对腋窝淋巴结的清扫切断了上肢淋巴液的回流通路,导致淋巴液回流障碍,淤积在胳膊上,致胳膊肿胀、疼痛;同时淋巴液回流障碍易导致免疫力降低、局部炎症和纤维化,进一步加重水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袖带压迫消肿是有效的,但是容易反复。中医认为乳腺癌患者术后多为气血亏虚、瘀血阻络,导致上肢水停血瘀,出现肿胀疼痛。采用补益气血、化瘀消肿的中药外敷,配合中药口服、点刺放血、拔罐,具有很好的消肿效果。 外敷的具体方法是:桂枝15克,茯苓20克,姜黄20克,炒白术15克,当归1...
-
骨折肿痛中药外敷
药物组成:栀子、生蒲黄、桃仁各20克,红花15 克,大黄60克。先将栀了、桃仁、红花、大黄共研成细粉,再加入生蒲黄混匀待用。 适用症及用法:适用于骨折、软组织损伤早期局部肿痛者。根据骨折肿胀部位大小取化瘀止痛散适量,加入陈醋调成糊状,均匀涂于患处,厚约0.5厘米,外敷以塑料薄膜,再用绷带包扎。骨折有移位者,需先行复位,方可敷药,最后施以适当外固定。每日换药1次:有外同定者,2~3天换药1次。一般5天肿痛即可消退。 河北石家庄张国发 点评:骨折肿痛属气滞血瘀之症,桃仁、红花、生蒲黄属通经活络、化瘀消肿之品;栀子...
-
中药外敷治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
笔者临床用中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取肉桂、干姜、自胡椒、细辛各100克,公丁香50 克,共研为细粉。另取200克蜂蜜,熬成膏后拌入药粉调匀,摊在纱布上,贴于患处。 广西贺州 陈方 点评:肉桂性辛温,有温中散寒、行瘀消肿、活血止痛之功效;干姜为生姜晒干所得,辛辣温散,有辛散风邪、清除寒痛之功效;白胡椒有温散寒湿、行气止痛之功效;细辛辛香温燥,有祛散风寒、解痉止痛功效;公丁香性味温香,有祛风散寒、行气止痛作用;蜂蜜香甜甘辛,有润肠和中、生津止渴功效,外用润肤护伤、赋形调护。以上诸药调和外敷,具...
-
中药外敷巧治软组织损伤
用中药治疗软组织损伤,经多年临床实践,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处方:姜黄、大黄、赤芍、白芷各等份。 用法:上药碾成细粉,以蜂蜜调成膏状,密封于瓶或罐中备用。将调好的药膏外敷患处,厚约0.25—0.50厘米,其范围应尽可能将肿胀痛处全部敷盖,外覆翅料薄膜或油纸,再以纱布包扎网定。药干结后,将药取下,重新敷药膏。一般外敷3~5天即见效。 适应症:凡跌打损伤、皮肤无破损的瘀血肿痛,或痛有定处的局部肿胀者,均可使用。 二、体会 本法组方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用过的药以蜂蜜重新调制可...
-
治褥疮中药外敷方数款
褥疮多由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致组织溃烂坏死。褥疮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药外敷治疗褥疮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红当酒外敷 将红花30克、当归尾30克浸入50%乙醇(酒精)1000毫升中,浸泡一个月滤取清液备用。 取红花酒少许涂于受压部位,用大小鱼际肌在受压部位由轻至重环形按摩3~5分钟后,擦滑石粉或爽身粉,每日4~6次。 三黄药酒外敷 取黄连10克,黄柏20克,金银花20克,连翘20克,生大黄20克,桃仁20克,红花20克,自然铜10克,75%的酒精500克,浸泡一周...
-
治骨质增生中药外敷
方1 全当归、白芍各40克,川芎、艾叶(炒)、地龙、炙川乌、五加皮、木通、川花椒、萆薢、防风各30克,生姜汁100毫升,陈醋适量,冰片5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后,加入姜汁、陈醋成糊状,贮瓶内备用。用时,以此药糊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1剂药一般可用2~3天。2剂药为1个疗程。 方2 川芎、没药、乳香、红花、白芍各60克,草乌、川乌、防己、杜仲、川续断、牛膝各30克,羌活、白芷、干姜、秦艽各20克,冰片3克。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陈醋和白酒各半,调药末成糊状,外皮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1周为1疗程。(官立刚)...
-
中药外敷治滑囊炎
髌骨前滑膜炎、滑囊炎(鹤膝风),主要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稍活动后疼痛减轻,如果活动过多可使疼痛加重,内有积液。大多患者疼痛与天气变化无关,少数患者当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在关节附近可触及一包块,有触痛,浮髌试验阳性。2005年至今笔者采用中药外敷治疗滑囊炎76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治疗方法:首乌粉、川牛膝、蜂蜜各100克,血竭40克,共捣为软硬适中的膏备用。外敷患处,每隔1天换药1次,7次为1疗程。 点评:首乌苦、干、涩,微温;入肝、肾经;补肝、益肾、养血、祛风;可治肝肾阴亏,腰膝软弱,筋骨酸痛。血竭味...
-
中药外敷巧治“腰突”术后残留痛
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其他疗法失败后常采用的方法。但该疗法存在着并发症较多的弊端,术后残留痛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对312例经手术后出现腰腿残留痛的患者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治疗312例,其中男202例,女110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4岁;术前病程最短3天,最长92天;术后病程最短16天,最长33天;开窗髓核摘除术307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5例;单侧手术223例,双侧手术89例;单个髓核摘除术79例,2个以上髓核摘除术233例;术后单侧下肢残留痛23...
-
中药外敷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40例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西医又称泰齐氏病,以局部结块隆起,自觉疼痛,但不化脓为其特点;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常见病。以中药外敷治疗该病4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4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36例;年龄18~47岁;病程10天.1年;发病部位大多在2~4肋软骨(左侧18例,右侧22例)。 二、治疗方法 取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30克,大黄、白芷各60克。共研成粉,用时取药粉30 克,以大葱100克煎水调为糊状,外敷患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lO 天为1疗程。经1疗程治疗...
-
中药外敷治疗痔疮
对于外痔,除了内服中药外,采用中药外治的方法,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血瘀型:患者局部血瘀较重,常表现为肛门坠胀、瘙痒不适、肛门有异物感,或轻微便血、瘀阻作痛。治宜活血散瘀,给予逐瘀痔疮汤:地榆30克,五倍子20克,穿山甲10克,皂刺10 克,水蛭10克,地龙20 克,枯矾10克,鸡血藤 30克,红花10克,丹参 30克。水煎外洗,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 湿热型:患者体内湿气、热邪较重,常表现为肛门坠胀灼痛,便血,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数。治宜清热燥湿,给予湿热痔疮汤:槐角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