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第66页
-
针灸治疗干眼症 中药外用治疗干眼症 综合疗法治疗干眼症
中医外治法治疗干眼症的进展 干眼症是一类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泪液质或量的异常,或流动异常,出现眼部不适及视觉功能障碍的常见眼科疾病[1]。据中国医学分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调查示,干眼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1%~30%[2]。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等,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3]。西医治疗多采用人工泪液替代物、永久或暂时封闭泪道系统、戴湿房眼镜等方法来改善临床症状,但临床疗效欠佳[4]。中医很早就有干眼症的记载,《目经大成》曰:“此症轮廓无伤,但视而昏花,开闭则干涩异常...
-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治疗
周围血液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109/升,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现已查明的致病因素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感染和其他疾患等,这些因素或通过人体的变态反应和对造血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或由病原体及其毒素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或破坏周围血液的白细胞而引起本症,其主要表现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眼花,腰酸腿软,失眠健忘,耳鸣,自汗、易感冒,食欲不振等。白细胞减少症属中医“虚劳”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生与心、肝、脾、肾阳气精血不足有关,尤与脾肾亏虚、气血不足关系密切。若脾...
-
小儿外感发热 中药药浴
半岁的小宝1周前因受凉流涕,发热、打喷嚏,口服西药效果欠安,遂寻求中医医治。在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儿科,经医生辨证后,确诊小宝为风寒型伤风,主张中药药浴医治,在继续医治5天后,小宝伤风康复。 小儿外感发热是儿科门诊的常见多发病,尤以婴幼儿最为多见,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该病多由外感风邪所造成的。婴幼儿发病时症状大多较重,以发热恶寒、咳嗽、流涕为主要体现。西医在医治上以解热镇痛及对症医治为主,一起加用抗生素。因为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功用未完善,加用抗生素易伤及脏腑,并发生耐药性及毒副效果。...
-
中药外用治疗干眼症 针灸治疗干眼症
干眼症是一类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泪液质或量的异常,或流动异常,出现眼部不适及视觉功能障碍的常见眼科疾病[1]。据中国医学分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调查示,干眼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1%~30%[2]。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等,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3]。西医治疗多采用人工泪液替代物、永久或暂时封闭泪道系统、戴湿房眼镜等方法来改善临床症状,但临床疗效欠佳[4]。中医很早就有干眼症的记载,《目经大成》曰:“此症轮廓无伤,但视而昏花,开闭则干涩异常。”记载了干眼症的临床表现...
-
中药外治法的概念 常见病中药外治方
笔者在基层从事保健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二十多年来应用中医药知识为村民看病,并教会村民自采中药内服外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用桐树皮治马蜂叮咬、用马勃治外伤、外用仙人掌治多种疼痛疾病等既省钱效果又好。 中药外治法的概念 中药外治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各种治病方法。中药外治法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容易推广、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乐于被患者接受。在某些特殊病人身上,我学到了很多难得的经验,也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首先是为病人服务,从服务中学...
-
中药方治失音症验案 失语症验案
肝郁内热失音症验案 王某,女,47岁,1988年3月24日诊。诉咽干、音哑2天。于2天前因气愤郁怒后,自觉咽喉内有异物,欲咯不出,喉中枯燥而堵塞,继则声响沙哑,说话困难,发音不清,心烦,失眠,便干便难,3天解1次。脉弦细数,舌质红,苔薄白微燥。 确诊:失音(肝郁化热,腑气不通)。 治则:清热润燥,通腑泻热。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沙参20g,麦冬15g,天冬15g,射干15g,丹皮12g,栀子12g,白芍15g,金银花12g,连翘15g,生地黄20g,贝母12g,大黄18g。3剂。水煎服。...
-
干眼痒中药方 六经辨证属太阳少阳合病
靳某,女,54岁,2021年3月12日初诊。主诉:两眼发干、发痒、流泪6年有余,加重半年。患者6年前自觉眼干、眼痒、流泪。起初不严重,未给予重视,仅使用氯霉素滴眼液治疗,月余后症状不但未改善,而且病情逐渐加重。患者在当地中医院用杞菊地黄汤治疗3个月左右,症状虽有改善,但病情不稳定,停药20多天后病情复发。刻下:两眼发干、发痒、流泪,两下眼睑轻度充血。患者诉夏天不敢使用空调、风扇等,眼睛对风吹特别敏感,风吹后两眼发干、发痒、流泪症状旋即加重。因此在单位上班时,自己需要单独找一间办公室,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不敢开空调,更...
-
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咽炎属于中医学“慢喉痹” 范畴 , 《中医耳鼻 咽喉科学》 总结前人的各家论述, 把慢喉痹的病因病 机归为四条, 即肺肾阴虚、 脾胃虚弱、 脾肾阳虚、 痰瘀互 结等 [1 ] , 本科临床上儿童慢性咽炎尤以脾胃虚弱型占 优。因小儿自控能力不强, 治疗中常出现疗效不佳、 复 发率高等情况。本科发挥中医特色, 采用自制中药雾 化吸入方法治疗小儿慢性咽炎, 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现 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为 2015 年 8 月—2016 年...
-
浅静脉炎初起红肿热痛者 中药方解
赵尚华,男,1943年出生,山西省原平市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学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周围血管病、乳房病和肿瘤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经验。著有《中医外科心得集》《中医外科外治法》《中医外科类聚方》等多部著作。 组成:苏木30g,红花15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芒硝15g,当归30g,葱须30g,桑枝30g,乳香30g,没药30g。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消肿。 主治:浅静脉炎初起红肿热痛者。 用法:...
-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中药方胃炎消汤
胃炎消汤辅助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食滞胃肠证的临床观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炎是指因感染Hp引起的反复胃脘疼痛、痞满、嗳气、反酸、食欲不佳等症状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儿童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Hp属于革兰阴性微需氧性杆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感染易发生在儿童期[1],若治疗不当,可终身携带[2]。目前,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为一线治疗方案,但随着Hp耐药性逐渐增加,其根治率下降[3]。中医药治疗Hp感染相关疾病疗效良好,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且长期使用无明显不良反...
-
糜烂性胃炎 常用中药方煎服
沈炳章,1943年出生,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曾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病。 组成:姜半夏9g,姜竹茹9g,枳实9g,云茯苓18g,陈皮6g,炒白芍9g,川连3g,吴茱萸3g,党参12g,炒白术9g,干姜5g,炙甘草3g。 功能:温通宣达,安胃止糜。 主治:糜烂性胃炎证属胃阳虚衰者,症见胃脘疼痛,纳谷减少,泛吐清水,口淡无味,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濡...
-
中药膏方制作方法与举例
膏方是传统医学的精华,因为它既博采了民间传统药方之长,又融入了历代名医临床经验的结晶,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和欢迎,但由于滋补膏方价格偏贵,在过去仅仅是被皇家贵族、豪门大户所享用,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普通百姓也已经越来越注重冬令进补,舍得花钱买健康,所以在冬季滋补膏方越来越盛行,特别是上海、江浙地区每到冬季,甚至出现排队要求熬制膏方的现象。 膏剂的制作工艺复杂、讲究,自制膏剂很难达到最佳效果,目前国内很多中医院和中药厂都推出了自己的膏剂产品。我们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推出的膏剂制作,一人...
-
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药方剂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防止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校园内发生和蔓延,昨日,山东省卫生厅发布《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秋季版)》,列出了6个实用的中药方,建议学校组织学生及教职工人员长期服用,以预防甲型H1N1流感。 方案中推荐的两个中药代茶饮预防分为成人方和儿童方,其中,成人方:太子参6g、麦冬3g、金银花3g;儿童方:太子参3g、麦冬3g、金银花3...
-
中药 地黄丸的用途及种类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补益剂中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以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三补为主,滋养肝、脾、肾三脏,主治由肾阴亏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足跟作痛等症状。中医认为,肾虚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气不固、肾阴不足等症型。况且,致病原因不同,也可兼夹其他脏腑的病变,如脾肾阴虚、肝肾阴虚等。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健脾、补肝肾的功效。常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 六味地黄丸是人们熟知的一种中成药,且价格便宜。每到秋冬,有不少男士把六味地黄丸当成保肾壮阳、强身健体的补品。还有一些...
-
治各种类型面瘫 中药验方
组成菊花10克,银花20克,红花10克,防风50克,薄荷10克,羌活10克,蔓荆子10克,党参30克,茯苓30克,夏枯草30克,甘草5克。 功效祛风活络,消肿散寒,扶正解毒。 主治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致各种类型面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本方采用菊花、银花疏风解毒,红花活血通络为主药;防风、薄荷、羌活、蔓荆子助主药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党参、茯苓、甘草扶正祛邪;夏枯草助银花、菊花解毒消肿。全方共奏祛风活络,消肿散寒,扶正解毒之功。 加减面肌痉挛者加蜈蚣2条,蝉蜕10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