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运 第12页

运 第12页

  • 拉耳垂 运目 做手指操 脊柱保健操

    拉耳垂 运目 做手指操 脊柱保健操

    梳头微展五指,以中指为中心,从头额部向后梳至枕部,3-9次,可使头发柔软,改善头部血液供应。 摩面揉太阳穴,轻刮眼眶、鼻梁,有美容保健作用。 叩齿稍用力咬合上下牙齿,可起到固齿作用。 拉耳垂耳垂上有许多穴位,常拉耳垂,可刺激该处穴位,有调节神经内分泌的功能。 运目双目自左向右转14次,再从右向左转14次,然后紧闭目少时,再忽然大睁。常年坚持运目,可使眼睛运转灵活,去内障外翳,兼能预防近视、远视。 伸懒腰伏案1-2小时后,不妨伸个懒腰,这样可使全身大部分肌肉血流加速,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

  • 心静以意行气 以气运身 动静结合养生

    心静以意行气 以气运身 动静结合养生

    如今,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但美中不足的是一些人边听音乐边练拳、拉家常、聊天、说笑话;有些人看似“聚精会神”,其实思想不集中、有杂念、“想心事”,没有做到心“静”。所以,能真正做到心静、意专、不存杂念的人极少,“分心”现象极为普遍。 练拳讲究“心静”、“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意动势随”、“打拳心为主”。分了&ld...

  • 运用五行学说

    运用五行学说

      医患关系是指在就医过程中产生的医护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间的一种社会关系。根据疾病发生及演变规律不难得知,医患关系本身就是疾病诊疗过程中相互关联的双方相互依存的阴阳共同体,正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五行学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对医患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抑制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来探索医患关系的变化发展。   医患关系要素的五行归类   从患者就医视角下,将医疗费用、医疗安全、就医体验(或感受)、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等根据五行特性按照推演络绎法,以就医体...

  • 运动养生应适量 养心应平稳情绪

    运动养生应适量 养心应平稳情绪

    运动养生应适量 夏初是运动的最佳时节。遵循“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湖畔园林做些户外活动,以养阳强体。最好在醒来后,搓热双手,做做简单的面部按摩,叩齿、拉耳、拉伸一下四肢,是非常必要的晨练,可帮助火气的消散。长期坚持还会有耳聪目明,面色红润的效果。 一些小小的“运动”加到工作中去,比如中午吃完饭做做伸展运动,或者如果埋头苦干的时间太长,时不时在办公室周围跑上一圈,这些微小的行为都会减少健康隐患。 养心应平稳情绪...

  • 运用中医学“治未病”“整体观念

    运用中医学“治未病”“整体观念

    不同病因所致的多种急危重症,其发生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的病理过程──脓毒症。 脓毒症的形成,多是由于素体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失衡,复因外感邪毒、严重创伤、大手术等使热、毒、瘀、湿等内犯机体,正虚邪实,正不胜邪,气机逆乱,两个或两个以上脏真脏器严重受损,阴阳欲离欲绝而发病。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脓毒症的最严重阶段,该症具有六经相传、卫气营血相传的传变规律和脏腑辨证规律,故其中医证治仍然不脱离六经、卫气营血及脏腑等中医基本辨证体系, 运用中医学“治未病...

  • 康复医学 中医运动疗法

    康复医学 中医运动疗法

      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伤病员和残疾者康复的一门医学学科。其中运动疗法是康复训练的基础和常用的治疗方法,现代康复通过运动疗法来提高功能障碍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平衡等运动能力,达到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目的。这与中医讲求“动静结合”的传统康复模式不谋而合。   传统中医无“康复医学”名称。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康复特点,以动静结合运动模式为特色的中医传统技法,鼓励残疾者进行主动或被动式康复运...

  • 占堆 运用藏医药的本领发扬光大

    占堆 运用藏医药的本领发扬光大

    “重振宇妥雄风,争创世界一流。”是我的座右铭。希望国家推出更多政策扶持民族医药,让民族医药发扬光大。希望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不断建设成为一流的知名医院。我会继续做导师,愿意带徒教他们更多运用藏医药的本领。 占堆,男,藏族,1946年5月生,西藏日喀则人(藏医世家),中共党员,大专学历,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主任医师,西藏藏医学院博士生导师,1996年3月~2014年1月任藏医院院长,现任藏医院名誉院长。1954年开始跟随父亲、叔叔边学习基础课程,边学习藏医理论。1958年进入门孜康藏...

  • 运用附子 当从命门概念入手

    运用附子 当从命门概念入手

    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本经》) 所谓大毒,因附子含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多种生物碱,然经炮制与先行煎煮,诸多生物碱已然分解,毒性大为减弱。有老中医长期大量使用附子而获良效,常有每剂至150克者,极少发生毒性反应,若弃附子,其方则疗效全失。然余认为其必有常人所未识之经验,盲目仿之,有害无益。余素谨慎,用附子多在30克以内,故也从未观察到附子之毒性反应。 余认为运用附子,当从命门概...

  • 主春时令五运易盈易亏 肝之疏泄失常

    主春时令五运易盈易亏 肝之疏泄失常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美好的春天,历来是养生家们非常重视的季节。然而,这个季节又是极易引起人体“情绪化”的高峰期,如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强迫症状、烦躁易怒,以及情绪起伏波动等。从神志病学的角度看,这些情绪、情感的发生与变动是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所致。此时,对于神志病康复期的患者而言,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易受人体情绪、情感体验影响的一类神志疾病,因为这种情绪异常往往成为旧疾复发的诱因。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神志病学重点学科带头...

  • 李少波真气运行法

    李少波真气运行法

      李少波教授生前长期从事针灸治疗,将真气运行的理论贯穿其中,临床疗效卓越,深受患者好评,笔者作为他的学生,根据老师的经验,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现根据李少波教授的口授,将老师独特的经验整理如下。   人体健康以真气正常运行为本,一切疾病皆因真气不足或运行不畅所致,若使真气充足调顺,诸病皆愈。所以,真气运行针刺法以真气运行的自然规律为根据,以补益真气和通畅经络为目的,以针刺手法为手段,达到补虚泻实、疏通经络的效果。   李少波认为,真气所受于天,吸入的氧气和摄入的谷气在机体内化生成真气(能量),激活人体...

  • 每天做做脚部运动

    每天做做脚部运动

    养生界素有“脚年轻人康寿”的说法,平时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每天做做脚部运动。 晒脚脱掉鞋袜,将两脚心朝向太阳晒20-30分钟,称之脚心日光浴。可促进全身代谢,加快血液循环。体质虚弱的中老年人与孩子最为适宜。 烘脚将中药川乌(或草乌)100克、樟脑10克研为细末,用醋调制成弹丸大小,粘于脚心,再放到微火上烘烤(温度以人能耐受为度),同时用衣被围住身体(冬天适宜),直至出汗。此法对脚部肌肉疲劳与关节风湿疼痛有特效。 动趾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经常活动脚趾可...

  • 秋季养生“反常运动”颈椎操

    秋季养生“反常运动”颈椎操

    秋季气温下降,人的免疫力也会随之降低,容易患病,但若能掌握以下三个小窍门,不仅可以避免患病,坚持还能延年益寿呢。 第一个小窍门是每天坚持睡午觉。午休是健康生活的好习惯,尤其是上班族们,经常为了节省时间而放弃午休,其实午休在一天的作息时间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个小窍门是坚持泡脚。人的双脚上存在着各个脏腑器官相对应的穴位,每天用热水泡脚15分钟,可以明显减轻人体的疲劳,还有治疗感冒的功效,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以治疗各种全身性的疾病,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第三个小窍门是梳头。无论男女,适当梳头都可以改...

  • 小暑调节运动舒筋 清热解暑祛湿

    小暑调节运动舒筋 清热解暑祛湿

    小暑,为一年24个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暑气上升气候炎热,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农谚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小暑的到来,标志着进入炎热的季节了,地下冷气上升,天上热气下降,寒热相搏,热盛则燥、寒盛则湿,这是大自然的寒流与热流相乘、相侮的表现。小暑的养生之道就是:清热解暑。 通过饮食、刮痧、运动等几个面进行调节可以帮助人们清热解暑祛湿,运动舒筋。 饮食甘寒利湿 饮食应以甘寒清淡、利湿清暑、少油之物为宜。如西瓜、冬瓜、绿豆汤、酸梅汤、薄荷汤、绿茶等均为...

  • 真气运行吐纳法

    真气运行吐纳法

      真气运行吐纳法是以六字诀锻炼为主的防病治病方法,该方法功效显著。   六字诀含义   六字指的是:嘘(xū)、呵(hē)、呼(hū)、呬(xì)、吹(chuī)、嘻(xǐ)。   六字诀是一种祛病延年的吐纳呼吸法,起源于晋唐,流传至今。古代养生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不同的吐纳呼吸方法动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而会影响不同的脏腑,起到调节相应脏腑功能的作用。以此进行养生保健可以延年益寿,以此疗疾可以促进疾病康复。   六字与脏腑、四时等的配属关系见表1。   六字诀训练要领...

  • 食疗加运动 长寿过百岁

    食疗加运动 长寿过百岁

    住在浙江杭州市拱墅区郊区农村, 今年101岁的余荷香虽年事已高,但眉 清目秀,皮肤洁白,看上去比实际年龄 小得多。每当有人问起她的长寿秘诀, 她都会毫无保留地介绍自己的养生经 验:饮食调养加自创的踮脚运动。 余荷香老人的饮食简单却有营养, 每天的早饭就是媳妇煮的八宝粥,有红 色的赤豆、绿色的青豆、黄色的淮山药、 白色的大芸豆、黑色的血糯米,只要是 杂粮,都往粥里放。老人说,五色人五 脏,红人心、青人肝、黄人脾、白人肺、黑 人肾,吃一碗五颜六色的八宝粥,五脏 就都补了。 余荷香坚信,粗茶淡饭最养人,要 吃得杂而广...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人们赋予明月丰厚的文化内涵,中医药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神话传说与中医药   中秋节的神话传说非常丰富。据《淮南子》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妲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妲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汉乐府《董逃行》又记载,月中玉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

  • 如何辨证运用膏方

    如何辨证运用膏方

    1、辨证施补 具有近千年历史的膏方药,都是在中医师悉心诊察询问病人的详细情况,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后,在中医整体调整观念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全面考虑体内气血阴阳的变化后制订的方剂,具有针对性强,作用明显全面的特点。比如气虚体质的人,表现为神疲倦怠、动则气喘、饮食无味、脉弱无力等,可以选用由人参、黄芪、茯苓、白术等中药制成的膏方;血虚体质的人,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健忘、失眠少神、脉细无力等,可以选用由阿胶、熟地、当归、白芍等中药制成的膏方;阴虚体质者,表现为形体瘦削、口干咽燥、渴欲饮水、潮热盗汗等,可以选用由麦冬...

  • 从书本理论到临床运用的升华

    从书本理论到临床运用的升华

      单兆伟的临床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既以点带面将教学内容讲深讲透,又结合实例,旁征博引,举一反三,同时发挥问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拓展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在临床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脾胃病专家单兆伟教授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从医五十余载,对脾胃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临床教学方法也独具特色,尤重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悟性的培养。兹将其临床带教方法介绍如下。...

  • 温病护阴理论的运用

    温病护阴理论的运用

      温为阳邪,最易伤阴,在整个发病过程中,邪正的斗争,形成了温热亢盛——阴液损伤——邪热更炽——津液更耗的恶性因果关系。可见津液的盛衰,决定了邪正斗争的胜负,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故有“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之说。在治疗中,应以清热护阴为第一要法。   滋阴法虽然是护阴的重要治法之一,但绝不可理解护阴就是滋阴。温病滋阴与杂证不同,其目的并非在滋补阴血,而是在于生津增液,使津液得复以制胜邪热。叶天士说得好&l...

  • 张仲景对于细辛的运用予以讨论

    张仲景对于细辛的运用予以讨论

      细辛辛香透窜、解表通窍温脉之力皆强。其用途较多,然有“用不过钱”或“用不过五分”之说。因此用之者,多持审慎态度。笔者认为,丸散剂可遵此说,汤剂则不尽然。现就张仲景对于细辛的运用予以讨论,以期有利于临床之正确使用。   临证运用   发散风寒细辛辛温,能发散风寒之邪,尤善散少阴经之风寒。伤寒少阴病,脉沉发热,仲景有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中附子温阳,细辛配麻黄入里使风寒之邪外达而散。   温经祛寒细辛辛温,能达经脉,与桂枝配伍,温经祛寒。如伤寒手足厥寒,脉...

  • 运用哲学思维谈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

    运用哲学思维谈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

    陈宝贵教授强调中医、西医都是人类文明长期实践的结果,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人类本身可持续发展进步的宝贵财富。我们决不能排斥西医,并主张中西医并重;我们同时提倡中西医要认真地互相了解、配合。中西医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地发展,真正的中西医结合也可能是产生新的医学理念和医学体系的有效途径。从哲学理念上说,中医是从整体出发到局部,进而有效地认识局部,通过调理整体来医治局部。而西医往往是从局部出发而不问整体,通过医治局部来改善整体。因此,总的来说,中西医的理念各有各的优长。从整体上说,西医检测的定性和量化等可能比中医直观、先进...

  • 人与自然五运六气三阴三阳相通

    人与自然五运六气三阴三阳相通

      仲景六元辨证所要辨明的,就是人与自然五运六气三阴三阳相通产生的六大系统疾病,预测其间甚时、欲解时等,然后借助自然之天功或者药、针等,干预疾病诊疗康复全过程。   三阴三阳病皆有间甚时、欲解时。如仲景明确指出了六病欲解时: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通晓五运阴阳学说通晓人与自然的整体恒动规律。因为按五运阴阳学说,人与自然相应相参。而相应相参要靠...

  • 张琪运用经方经验

    张琪运用经方经验

    张琪教授倡导经典思维方法,倡导经方简、普、效、廉的使用理念,强调“学以致用”,临证果敢用药救治危厄重病。其应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效如桴鼓,堪称临床擅用经方之楷模,为当代龙江医派之旗帜。 张琪教授在运用经方时,常强调以下几点。 抓主症,不忘兼症次症,善方证对应。张琪教授认为,主症系疾病临床表现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症候,根据主症而制定主方,每一方都有与之相适宜的主症,只有掌握住主症,不忘兼症次症,才能从错综复杂的疾病中找到病机核心,从而给予恰如其分的治疗。 善化裁经方、活...

  • 立夏养生 推荐三种运动

    立夏养生 推荐三种运动

    今年的5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节气,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汗为心液”,心为阳脏,主阳气。因此,立夏以后的养生以养心为重,专家推荐三种运动帮您强健身心。 早起花间走 颐养心神 立夏以后,随着温度的增高,汗液排量的加大以及室外活动的减少,老年人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症状,如何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进而预防心血管疾患的发生呢? 立夏养生要早睡早起,注意养阳,方能较好的保护心血管健康。尤其要避免大汗淋漓,因为汗液过多地流失,...

  • 清明养生户外多运动

    清明养生户外多运动

    清明:公历4月4~6日   【宜】保暖,户外运动   【忌】辛辣、甜腻性食物,“发物”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   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更是重视“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民间还把清明称为“寒食节”,也就是在清明这一天,有不动灶火,忌食热食,否则要遭到神的惩罚的说法。   从养生来讲,清明时期,人体肌...

  • 运动气血 涵养精神

    运动气血 涵养精神

      周信有,1921年出生,汉族。甘肃中医学院教授,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内经》教学,对《内经》理论研究颇深。     甘肃中医学院教授周信有年逾九旬,一向提倡养生保健、防老抗衰应从青壮年开始。他说:“在身体尚未出现衰老的异样变化之前,就应讲求养生之道,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周信有如今仍然耳聪目明,身体硬朗,并且坚持每周上五次半日门诊,热忱为病患服务。总结其养生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锻炼动静结合   周信有出身于武术世家,养成了...

  • 邪之所凑 正气必虚 易感冒运太阳穴

    邪之所凑 正气必虚 易感冒运太阳穴

    《黄帝内经》在描述中医养生法则时曾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只要人体正气充足,邪气就不容易侵袭,不容易生病。中医的“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免疫力,而“邪气”相当于外在的各种致病因素。 人体正气的强弱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先天禀赋、精神状态、生活环境、饮食起居、锻炼、年龄等,其中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先天禀赋体质,如“瘦人多火”、“肥人多痰”等正是由于体质不同而导致不同的病理特...

  • “温运调气和胃”与临床

    “温运调气和胃”与临床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为仲景治疗痰饮病之大法。痰饮病总由阳虚阴盛,气机失调,水津停骤于局部而成。总属阳微阴盛、本虚标实之疾。治以本法之核心,即是“温”与“和”二字。所谓温者,即以温化为主,言其温通气机为先;所谓“和”者,即和其不平为要。合而言之,其意如下:温能助阳,以胜阴邪 即《临证指南》“驱阴邪以复阳”之理。阳通则气机得畅,三焦得通,水津循环无滞而病愈。温运为主 治饮又不能过于刚燥,因刚...

  • 运用中医药及亚健康理论

    运用中医药及亚健康理论

    中医亚健康医师:运用中医药及亚健康理论,进行亚健康人群测评、调理、咨询和管理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任务包括,运用中医亚健康学诊断方法,进行咨询、记录;运用亚健康状态测评系统、设备,进行亚健康状态分析;制定亚健康调理方案;调理亚健康状态;运用亚健康状态测评系统、设备,评估调理效果;指导实施预防保健、身体锻炼和康复调理;建立亚健康调理档案,进行随访观察。 一个成立仅8年的临床科室,6位医师,年门诊量6万人次,每天有200位患者进出诊室,他们带着五花八门的健康问题前来,这些问题涉及身体各个脏器乃至全身。这里的医生...

  • 摇揺扇子 活动活动筋骨运动自在其中

    摇揺扇子 活动活动筋骨运动自在其中

    我国扇子渊源较早,但是最早的扇子和现代的扇子并不是一回事。据史料记载,舜做五明扇,是仪仗用的,那时的羽扇除纳凉去暑外,主要是给帝王贵胄障尘蔽日,这一点有点像现代人夏天出门临时用扇遮阳。周朝时对仪仗的规格就有了明确的规定,天子出行用八扇,诸侯用六扇,大夫用四扇······这也是指仪仗说的,这些是为了凸显皇家威严和等级制度。 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形象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他的扇子也是一种象征。晋代的张载作过一首《羽扇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