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 第10页
-
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运用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书中云:“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是辛开苦降的代表方,功效为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平胃散出自《简要济众方》,功效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方中药物的药性多为辛、燥、苦,故能消、能散,可调整脾胃运化、调节胃肠功能。 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又缺乏饮食健康方面的指导,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的食物,易致湿热相合,壅滞中焦,脾胃升降运化失常。临证时,将两方合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属湿热证型者有卓效。 方中半夏和胃止呕...
-
王付经方蜀漆散运用探秘
蜀漆散[1]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阳郁牡疟证的重要基础方, 不仅可以治疗疟疾、猩红热、病毒性感染、原因不明性发热等, 还可治疗诸多疾病, 如抑郁症、癔症、精神分裂等。结合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方辨治体会, 认为仅用蜀漆散尚有一定局限性, 在临床中因疾病症状表现复杂性, 欲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最好选用合方治病。王付教授在合方应用方面, 经验丰富, 常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因此, 试将王付教授临床运用蜀漆散介绍于次, 以飨众人。 方药解读 蜀漆散是治疗阳郁牡疟证的基础方, 原方由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
疲劳乏力年余 治当疏肝解郁温运中州
陈某,男,42岁。疲劳乏力年余。患者平时工作繁忙,性格内向,一年前因与家人争吵后情志不舒,渐觉疲劳乏力、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发热多汗、肌肉酸痛、困倦乏神、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寐不解乏。多方求治,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头颅CT、心电图、B超均无异常,服用中西药无数,效不佳。 现疲惫乏力,头昏沉,困倦嗜睡,眠浅易醒,醒后仍觉疲乏,急躁易怒,郁郁寡欢,食纳欠馨,纳后脘腹胀满、嗳气、肠鸣、大便溏薄,每日3~4次,小便黄,口干而黏,渴喜冷饮。望之面色晦暗,神疲,情绪低落,唇干,爪甲无华,甲床干燥起...
-
运用乌附剂经验和心得
仲景运用乌、附剂最早,使用频率最高。仲景方中,乌、附大多生用,用量之大,古今少有。仲景使用乌附剂而不有损生命,全在经方的配伍、炮制与煎服方法上见真谛。 以《金匮要略》乌头汤为例:该方麻黄、芍药、黄芪、炙甘草各3两,川乌5枚。川乌1枚,大小平均5g,则为25g左右。炙甘草3两,汉代一两合今之15.625g,以16两计,则为48g,恰为川乌之两倍。乌头汤之煎服法,亦寓有深意。先以蜜2升(汉代1升合今之200ml)煎川乌,煎至1升时去川乌,留蜜待用。蜜煎川乌,有两层意义:一则蜜为百花之精华,善解百毒,尤善解川乌...
-
张杰运用经方辨治疑难杂症经验
张杰, 全国第三批、第五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国家级名中医, 安徽省国医名师, 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张氏幼承师训, 学验俱丰, 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50余年, 专攻中医内科杂病, 临床善从经方加减, 不囿成见, 多有发挥。笔者有幸随侍左右, 兹就其经方治疗疑难杂症学术经验介绍如下, 以飨同道。 乌梅丸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慢性结肠炎 患者某, 女, 39岁。2017年3月8日初诊。2016年9月23日肠镜提示:慢性结肠炎。刻下眩...
-
温胆汤加味 运用温胆汤的范围与指征 温胆汤与他方合方
温胆汤出自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组成,功效清热化痰,原方主治“心虚胆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熊继柏教授临证常用温胆汤治疗各种疾病。 运用温胆汤的范围与指征 熊继柏运用温胆汤的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内、妇、儿、五官各科,内科涉及心系病证、脾胃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其运用温胆汤的指征如下。 痰...
-
张英栋运用小青龙汤加减治验一则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张英栋临证擅用经方,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近日张英栋运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外感病获得速效,现将该医案整理分析如下。 患者熊某,女,44岁,8月9日首诊。自述晨起自觉咽部不适、声音沙哑、说话无力。张英栋嘱患者用苦酒汤,用法:醋适量煎半夏15g约5分钟,然后加入等量鸡子清,变白浊即离火,放瓷碗中,放冷后频频抿服。患者只自行购得姜半夏8克,且未完全按上述方法服用,本该频频抿服、让药液在咽喉部停留时间较长一点,患者却当鸡蛋汤喝了。8月9日晚上8点左右,患者出现轻微咳嗽、打喷嚏。...
-
李今庸运用苓桂术甘汤治验拾零
国医大师李今庸从医近70年,执教近50年。他治学严谨,不仅撰有大量的医学专著,而且在临床上善用经方、时方。笔者在校期间,有幸聆听李今庸教诲,根据临证笔记,对其临床应用苓桂术甘汤经验作初步归纳,尚祈明哲指教。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云:“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苓桂术甘汤主之。”本方是主治脾阳式微,寒湿内聚而成痰饮的著名经方,药仅四味,然配伍有度,选药精良,用之得当,疗效确切。方中茯苓淡渗利水,宁心益气;桂枝调和营卫,化气通阳;白术健脾燥湿,温运中阳;甘草...
-
运动养生 转三转
转脖子。放松站在地上或坐在椅子上,双手叉腰或捧腹,头微微下低,将头按照顺、逆时针的方向各慢慢旋转2~3大圈,运动幅度以感觉颈部舒适为准,可有效锻炼颈部肌肉和关节,改善头颈部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头部的供m能力,防治神经性头痛、失眠。但有高血压的老人应该慎转。 转腰。站好,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先顺时针方向转腰30次,再逆时针方向转腰30次,不要幅度过大,每天l~2次,有防止腰肌劳损、腰骶部酸痛的作用。 转臂。双脚分开站稳,双臂由前向后转10圈,再由后向前转10圈,每天 1~2次,能缓解肩颈部肌肉紧张。...
-
九种体质的饮食、运动调理方法
“我这人啊,怎么吃都不胖,脸色通常偏黄,也不知道属于什么体质,一直想找个中医询问该怎么调理?”49岁的陈阿姨近来想调养身体的欲望越发强烈。实际上,有不少人都跟陈阿姨一样,不知道自己属于什么体质,不知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养生。本期特约中医专家撰文介绍这方面养生知识。 中医大致将人的体质归纳为9种基本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不过,体质还可能间杂,常见的就有: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痰...
-
夏天容易导致脾失健运 要及时调补
夏天,雨水比较多,空气湿度大,中医认为湿气通于脾,容易导致脾失健运,所以人在夏天容易出现脾虚。脾气虚是指脾功能不足,特点是吃得少,吃东西不香,食后腹胀,人懒乏力,四肢没劲,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形寒肢冷、大便稀溏、腹冷浮肿。所以要及时调补。夏天多吃豆子,能够补充因出汗而损失的B族维生素和钾镁元素,又充足的蛋白质,是美味与营养兼得的好办法。 蚕豆:蚕豆营养丰富,富含膳食纤维、钙、钾、胡萝卜素等多种有益健康的营养素。它还含有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和丰富的胆碱,有增强记忆、健脑的作用。蚕豆还有益气健脾...
-
谈中医不同辨证方法 针灸的运用
纵观中医药学发展史,各个学科共同的理论基础均是经络理论,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针灸学仍停留在以单一经络辨证指导临床的阶段,甚至陷入了重腧穴轻辨证轻手法的不利局面。虽然,经络辨证体系在诊查和治疗本经病与表里经病时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和准确性,但随着现代人群疾病的日益复杂化,经络辨证体系在疾病的定位及传变顺序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笔者认为,中医内科学所运用的八纲、气血津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等,都是基于经络理论发展起来的,并达到了非常完善的状态;因此,在针灸临床中借鉴和使用这些辨证论治理论,具...
-
运用音乐来调理亚健康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中国传统的五调式音乐已经被证实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有调理亚健康状态的良好效果,那么为什么音乐能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音乐又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作用于我们的人体?运用音乐来调理亚健康有哪些方法? 专家简介: 魏育林 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务理事,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亚健康研究室研究员,兼任全国亚健康调理音乐制作中心主任,全国亚健康干预效果测评中心副主任。 问:中医理论中,五音对应五脏,那究竟五音是如何对应五脏的呢? 魏育林:五音对应五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