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运 第10页

运 第10页

  • 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运用

    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运用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书中云:“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是辛开苦降的代表方,功效为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平胃散出自《简要济众方》,功效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方中药物的药性多为辛、燥、苦,故能消、能散,可调整脾胃运化、调节胃肠功能。 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又缺乏饮食健康方面的指导,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的食物,易致湿热相合,壅滞中焦,脾胃升降运化失常。临证时,将两方合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属湿热证型者有卓效。 方中半夏和胃止呕...

  • 应用运气方紫菀汤治验两则

    应用运气方紫菀汤治验两则

    病案1 王某,女,79岁。于2015年7月24日初诊。 病史:3月前因穿衣用力不当,右肩部出现“嘎巴”声,同时疼痛难忍。X线片显示右肩胛部软组织及骨质结构未见异常。当时给服止痛剂,绷带挂臂,减少局部活动等对症处理,急性疼痛缓解但至今未能痊愈。刻下右背肩胛酸痛,夜间影响入睡,右上臂晨起僵硬,肿胀月余,身倦乏力,咳嗽少痰(有慢性咳喘史),食欲、睡眠尚可,大便偏干。舌尖边红苔白,脉细数滑。 方药:紫菀12克,杏仁12克,生晒参15克,黄芪30克,地骨皮12克,桑白皮1...

  • 柴芩温胆汤临床运用

    柴芩温胆汤临床运用

    贾跃进,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科主任,脑病科学科带头人。经过三十余年临床实践,在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中风病、口僻、头痛、眩晕、失眠、抑郁、颈肩腰腿痛等方面疗效突出。近日,门诊时见一位痰多患者,贾跃进老师言“气顺火消痰自失”,强调从方寻法,以法系方。感师之详述,指点迷津,晓于其要,受益匪浅,阐文以记之。 患者,女,22岁,以咽中痰多半月来诊,自诉食甜食后开始,晨起痰多,咳吐不利,常因咳痰而呕恶,头面油腻,口中黏...

  • 王付经方蜀漆散运用探秘

    王付经方蜀漆散运用探秘

    蜀漆散[1]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阳郁牡疟证的重要基础方, 不仅可以治疗疟疾、猩红热、病毒性感染、原因不明性发热等, 还可治疗诸多疾病, 如抑郁症、癔症、精神分裂等。结合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方辨治体会, 认为仅用蜀漆散尚有一定局限性, 在临床中因疾病症状表现复杂性, 欲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最好选用合方治病。王付教授在合方应用方面, 经验丰富, 常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因此, 试将王付教授临床运用蜀漆散介绍于次, 以飨众人。 方药解读 蜀漆散是治疗阳郁牡疟证的基础方, 原方由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 疲劳乏力年余 治当疏肝解郁温运中州

    疲劳乏力年余 治当疏肝解郁温运中州

    陈某,男,42岁。疲劳乏力年余。患者平时工作繁忙,性格内向,一年前因与家人争吵后情志不舒,渐觉疲劳乏力、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发热多汗、肌肉酸痛、困倦乏神、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寐不解乏。多方求治,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头颅CT、心电图、B超均无异常,服用中西药无数,效不佳。 现疲惫乏力,头昏沉,困倦嗜睡,眠浅易醒,醒后仍觉疲乏,急躁易怒,郁郁寡欢,食纳欠馨,纳后脘腹胀满、嗳气、肠鸣、大便溏薄,每日3~4次,小便黄,口干而黏,渴喜冷饮。望之面色晦暗,神疲,情绪低落,唇干,爪甲无华,甲床干燥起...

  • 对加味苍柏散的运用

    对加味苍柏散的运用

    裴永清,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行医40余年,临证善治心脑血管疾病,在肝病研究和治疗上有突出贡献,代表作《伤寒论临床应用50论》被编入《伤寒研究丛书》,并在日本翻译出版。裴永清教授认为,经方为源,时方为流,源流结合,师法不泥方,才能适应不断复杂变化的疾病谱。如其对加味苍柏散的运用,便深刻体现了这一思想。 祛湿清热疗痛风 加味苍柏散出自《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原方为治湿热下注、红肿热痒之脚气病所设。裴永清教授提出,当下之痛风病,以膝以下(尤以脚趾、踝...

  • 金杰运用加味四妙散经验拾萃

    金杰运用加味四妙散经验拾萃

    金杰教授从 1999 年至今一直从事临床教学科 研工作, 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断治疗精神、 神 经及心理障碍性疾病, 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 随金杰教授临证学习, 受益匪浅, 现将其运用加味四 妙散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加味四妙散的方解及其证治特点 四妙散载于清·张秉成《成方便读》 , 而本方源 自于元·危亦林 《世医得效方 · 卷第九》 的苍术散加 味而成。苍术散由黄柏、 苍术各等分组成。原作散 剂, 可治疗 “一切风寒湿热, 令足膝痛, 或赤肿,...

  • 运用乌附剂经验和心得

    运用乌附剂经验和心得

    仲景运用乌、附剂最早,使用频率最高。仲景方中,乌、附大多生用,用量之大,古今少有。仲景使用乌附剂而不有损生命,全在经方的配伍、炮制与煎服方法上见真谛。 以《金匮要略》乌头汤为例:该方麻黄、芍药、黄芪、炙甘草各3两,川乌5枚。川乌1枚,大小平均5g,则为25g左右。炙甘草3两,汉代一两合今之15.625g,以16两计,则为48g,恰为川乌之两倍。乌头汤之煎服法,亦寓有深意。先以蜜2升(汉代1升合今之200ml)煎川乌,煎至1升时去川乌,留蜜待用。蜜煎川乌,有两层意义:一则蜜为百花之精华,善解百毒,尤善解川乌...

  • 乌梅丸临床运用体会

    乌梅丸临床运用体会

    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重视《伤寒论》经方,临床重视运气学说的应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杨桂芹主任医师拜顾植山教授为师,多次跟师学习。本文为导师杨桂芹跟师顾植山教授临床运用乌梅丸之体会。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分别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与《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乃厥阴病之主方。乌梅丸全方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十味药组成。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常被现代临床用以治疗寒热错杂、...

  • 张杰运用经方辨治疑难杂症经验

    张杰运用经方辨治疑难杂症经验

    张杰, 全国第三批、第五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国家级名中医, 安徽省国医名师, 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张氏幼承师训, 学验俱丰, 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50余年, 专攻中医内科杂病, 临床善从经方加减, 不囿成见, 多有发挥。笔者有幸随侍左右, 兹就其经方治疗疑难杂症学术经验介绍如下, 以飨同道。 乌梅丸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慢性结肠炎 患者某, 女, 39岁。2017年3月8日初诊。2016年9月23日肠镜提示:慢性结肠炎。刻下眩...

  • 承气汤在临床运用现状

    承气汤在临床运用现状

    急危重症是一种紧迫、濒危的病症,需求及时的医学处理,否则可对患者身体重度损害或导致逝世。因为病况的紧迫性,西医“马到成功”的医治效果得到越来越多的选用以及开展,然后被称为“慢郎中”“治未病”的中医医治急危重症的办法作为一种辅佐办法受到忽视。但中医在医治急危重症方面历史悠久,经历丰富,其间《伤寒论》记载了很多的医治急危重症的丹方。在《伤寒论》很多丹方中,以承气汤为现代运用医治实证的急危重症较广泛。承气汤最早见于《伤寒论》阳明病篇,其间有大承气汤、...

  • 经方的辨病位运用探析

    经方的辨病位运用探析

    辨证施治是中医辨证的核心, 主要包括了八纲辨 证、 气血津液辨证、 脏腑辨证、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 证、 三焦辨证及方证辨证等, 在临床实践中, 辨病位用 方同样不可忽视, 与其他辨证方法相结合, 更能有效指 导临床 。《伤寒论》 的六经辨证, 给予我们辨病位用方 的指导, 如在外感类疾病、 肌肉关节类疾病、 皮肤病中, 常可选用太阳少阳病的麻黄、 桂枝、 柴胡类方;腑气不 通的里证则需要选用阳明病的承气类方;阳气不足、 全 身代谢低下的 “脉微细但欲寐” 则需选用少阴病的附子 类方。不...

  • 温胆汤加味 运用温胆汤的范围与指征 温胆汤与他方合方

    温胆汤加味 运用温胆汤的范围与指征 温胆汤与他方合方

    温胆汤出自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组成,功效清热化痰,原方主治“心虚胆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熊继柏教授临证常用温胆汤治疗各种疾病。 运用温胆汤的范围与指征 熊继柏运用温胆汤的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内、妇、儿、五官各科,内科涉及心系病证、脾胃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其运用温胆汤的指征如下。 痰...

  • 浅谈甘温除热法及其运用

    浅谈甘温除热法及其运用

    甘温除热法者,乃用甘温之药来治疗虚劳发热之谓也。此法是后世医家从《内经》“劳者温之”并结合临床实践领悟出来的。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虚劳病用甘温之药,说明虚在气。当然,也有血虚而累及气虚的,但必以气虚为主。基于上述,笔者以甘温除热法来治疗气虚为主引起的发热证,计有18 例,且均获治愈。如张某某,男,42岁,已婚,农民。1990年8月11日来诊。述身热(体温正常)烦渴欲饮不多已半年。发病1周后,先求西医诊治,医者考虑系糖尿病,但经反复检查血糖、尿糖,均未发现异常。因为如此,故西医建议患...

  • 凌耀星运用经方名方临证经验

    凌耀星运用经方名方临证经验

    经方是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名方是指著名的药方,宋朝苏轼在《与徐仲书》中提及:“名方良药,亦已拜赐。”把握好经方名方的运用,能在临床上发挥更好的疗效。今有幸拜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凌耀星的《中医治疗疑难病130例纪实(以下简称《130例》)一书,感受到了凌耀星对经方名方的灵活运用。 经方名方列举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补气剂的基本方,在《130例》中,对于脾虚气弱者,常以此...

  • 张英栋运用小青龙汤加减治验一则

    张英栋运用小青龙汤加减治验一则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张英栋临证擅用经方,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近日张英栋运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外感病获得速效,现将该医案整理分析如下。 患者熊某,女,44岁,8月9日首诊。自述晨起自觉咽部不适、声音沙哑、说话无力。张英栋嘱患者用苦酒汤,用法:醋适量煎半夏15g约5分钟,然后加入等量鸡子清,变白浊即离火,放瓷碗中,放冷后频频抿服。患者只自行购得姜半夏8克,且未完全按上述方法服用,本该频频抿服、让药液在咽喉部停留时间较长一点,患者却当鸡蛋汤喝了。8月9日晚上8点左右,患者出现轻微咳嗽、打喷嚏。...

  • 特发性水肿 疏肝运脾汤

    特发性水肿 疏肝运脾汤

    沈炳章,1943年出生,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曾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脾胃病及疑难杂病。 组成:柴胡6g,香附10g,青皮6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陈皮6g,云茯苓15g,泽泻15g,益母草18g,炙黄芪18g,甘草6g。 功能:疏肝解郁,运脾化湿。 主治:特发性水肿证属肝脾失调,见颜面及下肢水肿,性急焦躁,多思忧虑,夜寐欠安,舌质淡,苔薄...

  • 李今庸运用苓桂术甘汤治验拾零

    李今庸运用苓桂术甘汤治验拾零

    国医大师李今庸从医近70年,执教近50年。他治学严谨,不仅撰有大量的医学专著,而且在临床上善用经方、时方。笔者在校期间,有幸聆听李今庸教诲,根据临证笔记,对其临床应用苓桂术甘汤经验作初步归纳,尚祈明哲指教。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云:“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苓桂术甘汤主之。”本方是主治脾阳式微,寒湿内聚而成痰饮的著名经方,药仅四味,然配伍有度,选药精良,用之得当,疗效确切。方中茯苓淡渗利水,宁心益气;桂枝调和营卫,化气通阳;白术健脾燥湿,温运中阳;甘草...

  • 运动养生 转三转

    运动养生 转三转

    转脖子。放松站在地上或坐在椅子上,双手叉腰或捧腹,头微微下低,将头按照顺、逆时针的方向各慢慢旋转2~3大圈,运动幅度以感觉颈部舒适为准,可有效锻炼颈部肌肉和关节,改善头颈部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头部的供m能力,防治神经性头痛、失眠。但有高血压的老人应该慎转。 转腰。站好,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先顺时针方向转腰30次,再逆时针方向转腰30次,不要幅度过大,每天l~2次,有防止腰肌劳损、腰骶部酸痛的作用。 转臂。双脚分开站稳,双臂由前向后转10圈,再由后向前转10圈,每天 1~2次,能缓解肩颈部肌肉紧张。...

  • 九种体质的饮食、运动调理方法

    九种体质的饮食、运动调理方法

    “我这人啊,怎么吃都不胖,脸色通常偏黄,也不知道属于什么体质,一直想找个中医询问该怎么调理?”49岁的陈阿姨近来想调养身体的欲望越发强烈。实际上,有不少人都跟陈阿姨一样,不知道自己属于什么体质,不知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养生。本期特约中医专家撰文介绍这方面养生知识。 中医大致将人的体质归纳为9种基本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不过,体质还可能间杂,常见的就有: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痰...

  • 冬季通过饮食运动等养阳滋阴

    冬季通过饮食运动等养阳滋阴

      中医认为,大寒时节,积雪冰封,万物闭藏,阳气潜伏,是人体“进补”的大好时节,在冬季我们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等达到养阳滋阴的目的。   健脚在冬季我们应经常保持脚部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及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此外,选一双暖和轻便、舒适、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保暖冬季属阴,要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非常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烘烤腹背,向火醉...

  • 古代养生 做肛门收缩运动

    古代养生 做肛门收缩运动

      古代养生家对大便是否畅通,极为重视。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指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吕氏春秋·达郁篇》又说:“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这说明古人早就认识到,大便通畅,及时排出浊物才能“尽其天年”,获得健康。便秘不是一种单独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由于老人腹部肌肉松弛,直肠肌萎缩,张力减退,肠蠕动减慢,加之饮水过少,饮食上又缺少纤维食物,所以最易造成便秘。   ...

  • 以静养生 不能少运动 爱散步

    以静养生 不能少运动 爱散步

      恬淡虚无,是《内经》以静养生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要求人们光明磊落,心无邪念,摒弃私欲,对人友爱等。其养生观非消极厌世,而是要“内无思想之患”,去私心,重道德,保持乐观,精神内守,“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主张情志安宁,思想纯洁稳定,精神振奋饱满,使真气和顺内收,从而才能筑起稳固的思想防线,增强机体抵抗能力,防治疾病发生。   《内经》的和于术数,就是要人们适当掌握一些养生之术,如“八段锦”,通过柔和的呼吸,适中的活动,来调气...

  • 春季胸腺运动操

    春季胸腺运动操

    中年女性春季可按摩胸腺来抗癌: 中年女性每天应坚持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上至颈部下至心窝部)100~200次,按摩的时候手握拳,上下搓动,就会感觉一波一波的“热”从里到外发出来;按摩时要轻轻地按,不要太重,一天做五六次,就会激活胸腺,起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胸腺保健操具体方法 1.经常往乳房上涂一些含激素的油脂,并进行按摩。 2.站立、行走时,保持挺胸收腹的正确姿势。 3.坚持锻炼胸部肌肉,以让胸大肌发达。 4.双膝跪地,手臂伸直撑地,向下做屈臂动作,一直弯屈到上颏和胸部...

  • 夏天容易导致脾失健运 要及时调补

    夏天容易导致脾失健运 要及时调补

      夏天,雨水比较多,空气湿度大,中医认为湿气通于脾,容易导致脾失健运,所以人在夏天容易出现脾虚。脾气虚是指脾功能不足,特点是吃得少,吃东西不香,食后腹胀,人懒乏力,四肢没劲,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形寒肢冷、大便稀溏、腹冷浮肿。所以要及时调补。夏天多吃豆子,能够补充因出汗而损失的B族维生素和钾镁元素,又充足的蛋白质,是美味与营养兼得的好办法。   蚕豆:蚕豆营养丰富,富含膳食纤维、钙、钾、胡萝卜素等多种有益健康的营养素。它还含有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和丰富的胆碱,有增强记忆、健脑的作用。蚕豆还有益气健脾...

  • 睡眠护肝 运动护肝

    睡眠护肝 运动护肝

      睡眠护肝。一天之中人的睡眠有两个时辰最重要,这也是骨髓造血的时间,流经肝脏的血液最多,有利于肝功能修复。换言之,你要把握好午睡与夜间睡眠,尤其是夜间睡眠,最好晚10点前上床,保证11点左右睡熟,为肝功能的修复作好铺垫。   运动护肝。如慢跑、快速步行、骑自行车、上下楼梯、爬坡、打球、跳舞、跳绳、游泳、打太极拳等。每天1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以运动后疲劳感于10~20分钟内消失为宜。   情绪护肝。情绪护肝的核心是要学会制怒,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

  • 夏天养生 精神调养 饮食调养 运动调养

    夏天养生 精神调养 饮食调养 运动调养

    夏天,阳气鼎盛,万物繁茂,暑热延绵,雨水普降。《黄帝内经》言:“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们应根据气候特点,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调养。 精神调养 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在精神调养上要体现一个“放”字。即夏天要使精神象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秀美,并要切忌发怒,使精神充沛、饱满,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外向,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浓厚的兴趣。 饮食调养 夏天人体消耗较大,要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水分和无机盐等营养素。宜进食鱼、瘦肉、蛋、奶和豆类,以及新鲜蔬菜...

  • 证之临床“实脾”贵在运脾

    证之临床“实脾”贵在运脾

      张某,男,56岁。2012年12月12日初诊。   近1月来每日晨起大便1次,早餐后又大便1次,大便偏稀,脘腹无明显不适。精神尚可,纳食好。舌质淡暗边有齿痕,舌苔白润,脉缓,右脉大于左脉。   证属脾肾两虚,湿邪内停。治以温补脾肾、运脾化湿为法。方用理中汤加味。   处方:红参12克,炒白术12克,干姜9克,盐补骨脂15克,益智仁12克,炒薏苡仁15克,炒扁豆15克,炒白芍12克,炙甘草3克。7剂水煎服。   2012年12月19日二诊:服药期间,前4天每日便泻4次,后3天每日便泻2次。便泻...

  • 谈中医不同辨证方法 针灸的运用

    谈中医不同辨证方法 针灸的运用

    纵观中医药学发展史,各个学科共同的理论基础均是经络理论,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针灸学仍停留在以单一经络辨证指导临床的阶段,甚至陷入了重腧穴轻辨证轻手法的不利局面。虽然,经络辨证体系在诊查和治疗本经病与表里经病时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和准确性,但随着现代人群疾病的日益复杂化,经络辨证体系在疾病的定位及传变顺序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笔者认为,中医内科学所运用的八纲、气血津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等,都是基于经络理论发展起来的,并达到了非常完善的状态;因此,在针灸临床中借鉴和使用这些辨证论治理论,具...

  • 运用音乐来调理亚健康

    运用音乐来调理亚健康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中国传统的五调式音乐已经被证实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有调理亚健康状态的良好效果,那么为什么音乐能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音乐又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作用于我们的人体?运用音乐来调理亚健康有哪些方法? 专家简介: 魏育林 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务理事,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亚健康研究室研究员,兼任全国亚健康调理音乐制作中心主任,全国亚健康干预效果测评中心副主任。 问:中医理论中,五音对应五脏,那究竟五音是如何对应五脏的呢? 魏育林:五音对应五脏,实...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