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之 第40页

之 第40页

  • 德艺双馨的阎肃养生之道

    德艺双馨的阎肃养生之道

    阎肃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一生当中,写出了大量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红梅赞》《长城长》《敢问路在何方》等作品更是在经久传唱、百听不厌的同时,感染和激励几代人健康成长、顽强奋斗。走过漫长86个春秋的阎老,即使晚年之际,依然精神矍铄、步履从容,没有丝毫老态和龙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德艺双馨的老前辈在养生之道方面都有那些独特之处。 豁达幽默好心态 长寿之人必有宽厚之心。阎肃有句经典之语常挂嘴边“别把自己当回事”,同时,这也是他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法宝。虽然头顶&ldq...

  • 国学养生 生命在动静之间

    国学养生 生命在动静之间

    “生命在于运动”,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的。中国人的老话也讲:“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是延缓衰老、防病抗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经常运动可以保持体力不减,适当用脑可以保持脑力不衰。而在我小的时候当时也有一个基本观点,叫生命在于静止,后来发现这个观点也不对,我现在认为:生命在于动静之间。这其实在国学里早就这样论述了,《周易》讲“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讲性命修炼,所谓的性功就是偏身的养炼,所谓命功就是偏心的养炼,总之是...

  • 中医养生 拍打八虚 八虚之处要打通

    中医养生 拍打八虚 八虚之处要打通

    中医有一个养生的重要方法就是拍打八虚。为什么要拍打八虚呢?因为八虚是八个虚弱的地方,是五脏邪气所藏匿的地方,八虚,在《内经》中仅出现在《灵枢·邪客》篇,是专门用于人体部位的术语,是指人体两侧肘、腋、髀、腘八个部位。“虚”在这里的含义为虚陷、薄弱之处。《内经》认为,这八处部位有五脏真气所过、相应血络所布等,故与五脏联系密切;又为关节屈曲处体表虚陷之地,气血相对薄弱,容易受外邪侵扰,或恶血留止。通过其病候反应,如拘挛、不能屈伸、疼痛等,则可以诊察五脏的病变情况,这就是所谓&ldqu...

  • 纪晓岚的“养生之道”

    纪晓岚的“养生之道”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大才子,他不仅在诗文歌赋方面都有高深造诣,而且为人通达幽默,做官清廉正直,一心为民,他跟贪官污吏斗智斗勇的故事广为流传,与乾隆皇帝诗文唱和的典故成为佳话。 纪晓岚不仅大有才名,而且是一个长寿之人,他以83岁的高龄寿终正寝,在医疗卫生方面都欠发达的清朝中期,的确是当之无愧的寿星。即便是在今天,也堪称高寿之人。然而,当我们去仔细考究纪晓岚的养生之道时,却不禁愕然,甚至有些大失所望了,因为纪晓岚的生活习惯中,有一些与所谓的“健康生活方式”有着极大的出入,甚至背道而驰。 众...

  • 冬天进补重在养阴 敛阳养阴之道

    冬天进补重在养阴 敛阳养阴之道

    “冬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开端,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肾病、脾胃病科主任医生王祥生介绍,冬天万物蛰伏,摄生宜收敛阳气,进补重在养阴。要想健康过冬,应从饮食起居下手,遵从敛阳养阴之道。 饮食:恰当温补 王祥生通知我们,冬天养阴重在补肾阴,饮食要清淡,可多食山药、红薯、马铃薯、栗子、核桃等益肾食物。 冬三月,为添加御寒才能可多摄入热量较高食物,少食生冷、炎热之品,少吃葱、辣椒、韭菜等辛辣、发散阳气之物,防止引发胃和大肠炎热火气上攻,导致便秘、鼻...

  • 仁术是济世之素养 仁心是业医之精神 仁寿是延年之效用

    仁术是济世之素养 仁心是业医之精神 仁寿是延年之效用

    中医学在养生方面具有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等特征,“仁、和、精、诚”既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同时对养生亦具有很高指导意义。 “仁”是中医学与中医人的出发点,是内心的信仰。“仁”就是“爱”,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含有爱自己、爱别人、爱众人之意。中医之“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仁术、仁心和仁寿。 仁术是济世之素养 “医乃仁术”,医...

  • 暑病无动静之别和阴阳之分

    暑病无动静之别和阴阳之分

    曹炳章(1878—1956),字赤电,浙江鄞县人(现为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近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曹氏著述颇多,其选编的《中国医学大成》被誉为“医学之渊府”,对中医文献学的贡献斐然。在临证方面,曹氏悬壶五十余载,医术精湛,经验丰富。值得指出的是,曹氏不仅精通内妇儿科,在暑病、秋瘟、喉痧等温病急症的治疗上也颇有心得,撰有《暑病证治要略》《秋瘟证治要略》《喉痧证治要略》等专著。这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是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 近来笔者阅读曹氏《暑病证治要略》,发现曹氏历览先贤之书,...

  • 针灸和按摩“灭”秋燥之火

    针灸和按摩“灭”秋燥之火

    秋燥时节,人们往往容易出现低热、咽干、便秘等上火症状,中医专家建议,可用针灸、按摩、拔罐等方法来“火火”。 如果上火的症状较轻,最简单的办法是用“皮肤针”在大椎、曲池、合谷、曲泽等穴位敲打,直到穴位出现淡血色,可以起到较好的去火效果。 如果上火症状较重,可以采用拔罐和刮痧的方式去火。先用润滑油或食用油涂在身体上,沿着背部膀胱经或心包经走罐或刮痧。根据上火情况每天进行一次或隔天一次,直到皮肤潮红,或有红色的痧点即可停止。 如果上火症状很重,且持续了较长时间,还可以考虑&...

  • 脾喜燥恶湿 是脾的生理特性之一

    脾喜燥恶湿 是脾的生理特性之一

    “脾喜燥恶湿”之考辨 脾喜燥恶湿, 是脾的生理特性之一。明代吴昆《医方考》中有云:“脾……喜燥而恶湿”。脾病易生湿, 湿亦困脾土。《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曰:“脾苦湿, 急食苦以燥之”。马莳注云:“然脾为太阴湿土, 最苦在湿, 湿则脾病也, 惟苦性燥, 急宜食苦者以燥之”。因此, 临床治疗上, 医者治脾病多遵顺其性制其恶, 常以燥治湿, 往往过用苦温燥药使脾失濡润而伤脾阴...

  • 东晋魏咏之唇裂术后成功臣

    东晋魏咏之唇裂术后成功臣

    唇裂是一种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不仅影响面部美观,而且影响咀嚼和发音功能,常常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负担。1600多年前,东晋一个叫魏咏之的唇裂患者通过唇裂修补手术治好唇裂,并因此踏入仕途,建功立业,终成国之大器,演绎了一个励志故事。 魏咏之获殷仲堪赏识 魏咏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更为不幸的是,他还是一位唇裂患者。当时对唇裂有一个歧视性的名称——兔缺。魏咏之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在躬耕之余还刻苦学习。然而,魏咏之因为唇裂产生了自卑心理,“残丑如此,用活何为...

  • 菜中之王味甘甜 百菜不如白菜

    菜中之王味甘甜 百菜不如白菜

    菜中之王味甘甜, 清热除烦利小便。 调理肠胃润肌肤, 寒痢人群莫多餐。 【注解】俗话说“百菜不如白菜”。大白菜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疗价值,著名画家齐白石老人生前就特别爱吃大白菜,也爱画大白菜,并曾言道:“牡丹为花之魁,荔枝为果之龙,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中医古籍中对白菜的功效也有不少记载。其中《滇南本草》记载白菜有“走经络,利小便”的功效。《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白菜“食之润肌肤,利五脏...

  • 防治肿瘤之食疗推荐

    防治肿瘤之食疗推荐

    八宝粥 材料:党参、白术各15克,茯苓、怀山药、芡实、莲子、苡米各50克,大枣10枚,糯米100克,白糖适量。加水适量,煮30分钟,滤去党参、白术药渣,加糯米、白糖煲粥。 功效:补益中气。适用于肿瘤手术或放、化疗后食欲下降,不思饮食,表现为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多汗,食后腹胀,大便稀溏等。 参茸炖龟 材料:龟肉500克,人参10克,鹿茸3克,苡米50克,调料适量。 制法:将龟宰杀,去头、爪及内脏,洗净,切块,诸药布包好后放入锅中,加生姜、清水等,烧开后去浮沫,加料酒大油等,文火煮至肉熟,调入食盐,味精适量。...

  • 蜂蜜——甘之如饴

    蜂蜜——甘之如饴

    蜂蜜是昆虫蜜蜂从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最为常见的食材。一般介绍蜂蜜时,人们都会说出自于《神农本草经》之上品,如云:“味甘平。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痓,安五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一名石饴,生山谷。”但仔细一琢磨,《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为“石蜜”而不是蜂蜜,所以一说是其坚硬如石,甜如蜜,应是过去所作的红糖块;二说乃石中土蜂所产之蜜,恰为蜂蜜。不论何解,红糖与蜂蜜都是我们中医药常用的辅材,如中成药当中...

  • 中医饮食之道

    中医饮食之道

    饮食对人的身体健康至 关重要。中医认为,从饮食中 获得气,用气来益养精血,精 血又抚养于气,气充足也就 具有了神,而神气充满后,身 体得到了保全。饮食失当,又 是致病折寿的原因。人应该 从细微处体会到饮食对身体 的重要性。 少量多餐.反对暴饮暴 食。我国历代养生学家都倡 导“饮食有节”,应该做到饱 中有饥,饥中有饱。吃得太 饱,加重胃肠负担,对消化不 利,特别在临睡前尤为不宜。 能量过剩,除造成身体肥胖 外,还可导致多种疾病。 注意五味平和.勿使过 偏。《黄帝内经》说:“天...

  • 桃为“肺之果”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桃为“肺之果”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桃是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桃一向被作为福寿吉祥的象征,素有“寿桃”和“仙桃”的美称,在历代诗词中,咏桃佳句随手可拈,因其色泽红润,肉质鲜美,又被誉为“天下第一果”。目前,全世界桃的品种多达3000余个,正所谓“桃香飘溢五大洲,华夏桃李满天下。” 鲜桃之所以养人,是因其营养丰富,有很好的补益作用。桃肉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C,以及铁、钙、磷、苹果酸和柠檬酸等...

  • 消化不良食疗养之

    消化不良食疗养之

    酸辣鸭血汤取鸭血500克,豆腐50克,大蒜1头,胡椒粉、精盐、香油、味精、淀粉、黄酒、醋各适量。先在锅内放清水适量,水沸后放入切成丁的鸭血和豆腐,加适量精盐和黄酒,待水沸几次后加入少许湿淀粉,再沸后投入适量的醋、胡椒粉、味精、香油,撒上蒜花,离火起锅,饭前食用。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治食欲不振。 萝卜酸梅汤取新鲜萝卜250克,酸梅2枚,精盐少许。将萝卜洗净切成薄片,与酸梅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煨汤,烧开后加精盐少许调味,去渣喝汤。具有宽中行气、化积导滞、降气生津、清热化痰的功效。治饮食积滞或进食过饱引起的胸闷...

  • 生桃有解劳热之功效 为“肺之果”

    生桃有解劳热之功效 为“肺之果”

    本期专家   唐 梁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分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   《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而桃就是五果之一。   生桃有补益、补心、生津、解渴、消积、润肠、解劳热之功效,为“肺之果”,适宜于低血糖、肺病、虚劳喘嗽之人作为辅助食疗之物。碧桃干(为未成熟的小干桃)有敛汗、止血之功,可治疗阴虚盗汗和咳血等症。...

  • 梨子自古被尊为“百果之宗”

    梨子自古被尊为“百果之宗”

    每年的这个时节,夏日的暑气刚刚退去,各地各种各样的梨子大量上市,人们也迫不及待地享受起梨子的美味,感受梨子带来的营养。 梨子自古被尊为“百果之宗”。秋季干燥,人容易上火,由此常使人觉得喉咙不舒服,此时多吃些梨对保护嗓子有好处。梨柔软多汁,味甘性寒,有清热、化痰、生津止渴等功效,尤其在秋季食用能明显缓解咽喉干燥。曾记得幼年时,遇到久咳不愈,长辈们常常用雪花梨配以川贝炖冰糖,让我们喝下,还真有奇效。事实上,梨子的功效并非局限于此。 梨富含膳食纤维,是最好的肠胃“清...

  • 食物搭配中蕴藏养生知识 饮食之中学习养生知识

    食物搭配中蕴藏养生知识 饮食之中学习养生知识

    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搭配中蕴藏着许多养生方面的小知识,让我们从身边的饮食之中学习养生的知识,让我们吃得更健康。 豆浆配油条 豆浆配油条是很多人钟爱的早餐之品。油条经过油炸,食用之后易生湿热。豆浆可以清热利湿,对抗食用油条所生的湿热。这样搭配食用既美味,又符合养生理论,对身体益处很多。 现代研究也证实,喝豆浆配合淀粉类食物可以增加豆浆中蛋白质类物质的吸收。同时,油脂类成分还可以增加豆浆中各类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值得注意的是,日常食用中油炸类食品不宜食用过多,饮用豆浆时应尽量搭配温性粗粮主...

  • 银耳有“菌中之王”的美称

    银耳有“菌中之王”的美称

    指导专家   邓 聪   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学硕士   进入炎热的夏季,很多人都有身体燥热、口干渴等症状,吃什么可以调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邓聪副主任中医师介绍,夏季吃银耳,可清燥润肺、滋阴清补。《中华本草》中对银耳的功效有述:“滋补生津,润肺养胃。主虚劳咳嗽,痰中带血,津少口渴,病后体虚,气短乏力。”   同时,银耳有“菌中之王”的美称,是一种珍贵的食用和药...

  • 莲子有生吃和熟吃之分

    莲子有生吃和熟吃之分

    荷花盛开的季节,让高温的室外略带一丝清凉之意,尤其是荷花开过之后更有一种独特的中药馈赠与世人,它就是被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所描写过的莲子。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朱莹主治中医师介绍说,中医认为,莲子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它“享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肾、止泻固精等功效。不仅有助缓解失眠等,对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来说,莲子还可以通过补肾增强免疫力,达到润肺的效果。莲子有红白之分,红莲子口感较硬,但补肾、补血效果更好;白莲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强。大家比较...

  • 治妇女白带多之妙方

    治妇女白带多之妙方

    方药:淮山药30克,白芷l10克,乌贼骨20克,米45克。 用法:乌贼骨、白芷用布包,与淮山药、米煮粥,粥成可加入花生油、味精等调味品。每日煮1剂,分2次温服。 功效:健脾止带。 主治:妇女白带多、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光泽、舌质淡者。 加减:淮山药、白芷、乌贼骨均为治白带之妙品,如有腰酸者,可加炒狗脊15克。...

  • 三阴三阳象之解析 人法天而六象具 三阴三阳象与六经病

    三阴三阳象之解析 人法天而六象具 三阴三阳象与六经病

    从三阴三阳之象看《伤寒论》之六经 《伤寒论》 以六经为纲, 统摄诸病, 是《伤寒论》 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 六经究竟何谓, 至今仍 无定论。 如能明确六经内涵, 对《伤寒论》的研究及 运用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 纵观 《伤寒论》 , 其中并无 “六经” 一说, 而 有 “三阴三阳” 之谓。 “六经” 提法, 始于宋代朱肱, 其 于《类证活人书》 中云: “古人治伤寒有法, 非杂病之 比, 五种不同, 六经各异&rd...

  • 三焦真假论治 三焦之用论三焦之形论

    三焦真假论治 三焦之用论三焦之形论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其形自古难明,而其用易彰,为体内最大的气化之腑,元气精微运转之通路,与腠理、膜原名虽异而实为一。 三焦一词最早呈现于《黄帝内经》,其作为六腑之中最大的腑,遍及人体上下表里,大无可比,主司气化故又名孤府。历代医家对三焦的知道无所适从,未形成结论。三焦有无形体一论较有争议,或曰其有名无形,或曰有名有形,现笔者对三焦之形、三焦之用与其论治做详细论说。 三焦之形论 三焦“有名无形”论 三焦“有名无形”一说出自《难经·...

  • 脾作为“谏议之官”喜燥恶湿。湿、水、饮、痰一旦困脾

    脾作为“谏议之官”喜燥恶湿。湿、水、饮、痰一旦困脾

    在中医基础理论文献及中医学教科书中,一提到脾,人们就想到了脾与胃互为表里,是主消化吸收水谷之精气的首要脏腑,《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但是,人们却忽略了脾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官职,《素问·刺法论》曰:“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何为“谏议之官”?段玉裁在《说文解字》中曰:“谏,证也。”证,证验,证明,谏正;《中华大字典》中,释“谏”...

  • 辨证责之心肺脾 治疗分层次

    辨证责之心肺脾 治疗分层次

    辨证责之心、肺、脾 心之气阴两伤为发病之本。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中医“心悸”“胸痹”“温病”等范畴,多为外感温热邪毒,由表入里,损伤心脏;且外感温热邪又极易耗气伤阴;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壮火食气。”清陈平伯《外感温病篇》所谓:“风温燥热之病,燥则伤阴,热则伤津”即此意也。《张伯臾医案》亦说:“温邪时毒,伤人阴血津液为其常,阳气耗损为其变。”心...

  • 中医“脾为孤藏”之渊源于五行哲学

    中医“脾为孤藏”之渊源于五行哲学

    从“脾为孤藏”论五脏非均衡性 脏腑、 藏象是中医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的基础, 中医理论体系无不围绕脏腑、 藏象学说为轴心形成 并不断发展, 而藏象学说以五脏为核心, 故谈人体生 理、 病理离不开五脏, 论临床辨证、 论治亦离不开五 脏 [1] 。 然历代医家对五脏的论述, 虽有 《灵枢 · 本脏第 四十七》 [2] 中 “五脏者, 固有小大、 高下、 坚脆、 端正、 偏倾” 之五脏差异以及《难经·七十五难》 [3] 中 “东 方实...

  • “火郁发之”治疫治法举隅

    “火郁发之”治疫治法举隅

    “火郁发之” 首见于《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 。 原 文中是针对运气火郁提出的治则, 后世引申为发汗 法、 升阳散火法等 [1] , 应用在具有 “火郁” 病机的外 感热病以及内伤杂病中, 通过宣之、 升之、 散之、 扬 之, 使邪有出路, 郁结之火热得以消散。 国医大师李 士懋等指出, “发” 概括起来即清透, 有热固当清, 有郁固当透 [2] 。 火郁是疫病的一个重要病机, 古代医 家常以 “火郁发之”...

  • 中医理论之中药的五味

    中医理论之中药的五味

    中药五味,是中医理论的一部分。五味中的味,就是药物的滋味。所谓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 辛: 口尝有麻辣或清凉感,能发散、行气(使气分流通)。一般发汗和行气的药物,即解表类药物,多具有辛味,如麻黄、桂枝、葱白、生姜、白芷、薄荷等。 甘: 就是甜的滋味,有缓和、滋补等作用。一般能调和药性的药物及滋补性药物,大都有甘味,如甘草、人参、党参、当归、生地黄、杜仲、百合等。 酸: 酸味,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能够止汗、止泻的药物,大都带有酸味,如乌梅、五倍子、山楂、山茱萸、金樱子等。 苦: 苦味,有泻火...

  • 《本草纲目》辨析前人观点之正误

    《本草纲目》辨析前人观点之正误

    《本草纲目》“创造”项之论,既秉承了前贤的理论观念,亦反映了明代用药经历。其内容触及药物机理的古今沿革,药物的主治成效及医治机制,药物成效效果及特色的剖析比较,药物配伍相须相使、相反相成,关于前人观念的正误予以剖析,剖析药物的毒性与运用忌讳等,关于中药理论的开展,以及临床运用均有重要意义。 剖析前人观念之正误 剖析前人论说药物观念的正误,纠正过错,示人以正确认识。 寒苦之药,不光使人不能长生,久则气增偏胜。如《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