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之 第37页

之 第37页

  • 辨“主”与“外”之名“肾为之主外”之义

    辨“主”与“外”之名“肾为之主外”之义

    “肾为之主外”出自《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在《灵枢·师传》中亦有“肾者主为外”,由此可见“主外”是肾生理功能的重要体现。在现有诸多论述中对于“主外”的理解,大都围绕着肾与卫气、腠理皮毛和太阳膀胱经等观点展开。笔者以为对于“肾为之主外”尚有可以发挥之处,论述如下。...

  • 合温病之方论浅述

    合温病之方论浅述

    医者当明势论 《孙子兵法》云: “善战者, 求之于势” 。 势者, 为 敌我相争胜负转归之处, 明此势则可握战事之圭臬。 用药如用兵, 故于中医药辨证论治过程中, 疾病之 势亦当明了。 疾病之势, 可谓病情之轻重缓急、 病证 之动态变化趋势 [1] 、 正邪之虚实交争状态; 而治疗之 法, 当缓消则缓, 当疾攻则疾, 当顺势逐之则顺, 当 逆而击之则逆, 或先后分攻, 擒贼擒王而治, 或斡旋 以候势, 或权变以造势, 或不战而屈人之兵, 或预势 而先安未受邪之地; 故病势层层分明而治法明确...

  • 《金匮要略》中温法运用之常与变

    《金匮要略》中温法运用之常与变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为方书之祖, 其杂 病部分经宋臣整理成为《金匮要略》 , 为后世杂病 诊治之基础。 纵览全书, 温法是其中运用广泛、 特色 鲜明的治疗方法之一, 至今依然有效指导着临床诊 治。 然而因其书文字古奥, 言简意赅, 学者常望而却 步。 笔者根据自身学习体会, 将温法的运用要点归纳 如下 。 温法运用范围 温法条文散见于全书22篇之中, 几乎涉及 《金匮 要略》 中所有的疾病, 以往研究多详细罗列温法的10 多种具体应用 [1] , 笔者认为, 在《金匮要略》中温法 主要运用于寒、 虚和水...

  • 中药处方之“药引”

    中药处方之“药引”

      中药处方讲究“药引”。药引具有引经作用(即把药物成分集中到病变部位)、增强疗效作用、解毒作用、护胃作用、矫味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药引:   红糖:甘、温,能补中、祛瘀。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少腹冷痛病证时,常取红糖20~30克为引。   食醋:酸、平,有散瘀止痛、收敛固涩之效。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病证时,常取食醋一汤匙作药引。   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肠经,能滋养、润燥、解毒。治疗肺虚燥热、肠燥便秘病证时,常用蜂蜜1~2汤匙为引。   葱白:辛、温,入肺、胃经,有散寒通...

  • 从先秦人文思想论“脾为谏议之官”

    从先秦人文思想论“脾为谏议之官”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明的启蒙时期, 在长达1 800 多年的历史中, 中国祖先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文化学术的繁荣, 医学领域也快速发展, 为《黄帝内 经》成书提供了许多文献书籍以及思想基础和临床 经验。 在此之后, 历代中医理论中大部分的根本思想 来源于此。 王庆其 [1] 在其书中言: “文化是沃土, 是根 和源, 其所奠定的中医学术体系是大厦……两者密不 可分, 学脉相连” 。 “脾为谏议之官” 中蕴含的人文思 想, 尤其是先秦时期的人...

  • “我克”之治 防传变究病因

    “我克”之治 防传变究病因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陈国权 黄晓宇 张瑞新 温志歌   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此为肝实之治。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为肝虚之治。无论肝实还是肝虚,在治疗时都必须实脾,即治“我克”之脏。   春季,脉应弦、色应青,若反见白色,即是秋色、肺色,系肺金乘克肝木,即肺病传肝,治疗应见肝之病,知肺所传,当先实肺,即治“克我”之脏。   逍遥散临床上多用于肝郁而脾虚有湿的治疗,其中薄荷入肺肝两经,通过其辛...

  • 浅谈中医学思想与“精准医学”理念的相通之处

    浅谈中医学思想与“精准医学”理念的相通之处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 , 现代医学正在向 “精 准医学” 时代迈进。 但精准医学的发展面临着巨大 的实际困难与严峻的挑战, 在追求精准的同时, 伴 随着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 中医学中, 有诸多理论与 “精准医学” 有相通之处, 研究两者的想通之处, 可 为 “精准医学” 的发展提供参考。 精准医学的概念 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在 《迈向精准医学》 中首 次对 “精准医学” 做了系统、 全面的阐述, 即旨在利 用人...

  • 《灵枢·淫邪发梦》之“厥气”解

    《灵枢·淫邪发梦》之“厥气”解

      《灵枢·淫邪发梦第四十三》讲述偏胜的病邪即淫邪侵扰不同脏腑器官影响神明而出现的梦境,包括12种实证和15种虚证。在描述15种虚证时称:“厥气……客于阴器,则梦接内。”张隐庵注:“厥气者,虚气厥逆于脏腑之间,客者,薄于脏腑之外也。”可见厥气是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种“病气”,作为致病因子,干于某些脏腑而发病。   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徐升阳进一步认为,此处“厥气&...

  • 脉之浮沉迟数乃提纲之提纲

    脉之浮沉迟数乃提纲之提纲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胡秋生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千年来,因脉诊的重要性和难以掌握性,历代医家所著论述累牍充栋。关于脉之提纲,不同医籍之中各有不同说法。《内经》中以“缓急大小滑涩”为诸脉之纲领,《难经》则曰“浮沉长短滑涩”,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弦紧浮沉滑涩”,及至清代,太医院吴谦编纂的《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中亦曰:“以浮沉统诸浮上沉下之部位也,以迟数统诸三至、六至之至数也,以滑涩...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 中医之痰临症

    中医之痰临症

      中医之痰临症可分为两类,一类乃有形之浊痰,一类乃无形不可见之痰。中医认为痰性黏腻,病情缠绵难愈,其性属阴,故其致病特点也多病程长,病位广,涉及脏腑、筋骨、皮毛及上下左右,无所不至。故云“怪病多痰”。   痰之为病,虽症状复杂,但临床上大多是先有病而后生痰,故临证之时当辨病以求其因,若只重治痰,不重其因,以治痰为治病,而不去探讨因何生痰,其病总难治愈。《医学正传》指出:“痰证古今未详,方书虽有悬饮,留饮、支饮、痰饮,诸饮之异,而莫知其为病之源。”可见治痰不求其因,自...

  • 中医之胸痹与心痹

    中医之胸痹与心痹

      胸痹与心痹都是心脏本身的一些病变。一属心脏外膜、心血管性病变;一属心脏内心瓣膜性疾病。前者病症属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后者属肺心病、风心病或其他辨膜性疾病。   胸痹   先贤对胸痹的认识,《黄帝内经》中有“真心痛”、《金匮要略》中有“胸痹短气”的记载。后世医学家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认识,如朱肱认为胸痹是“包络痛”,沈金鳌说:“心痛属包络病,实不在心也。”   胸痹的病因,不外内因七情,外因寒邪,二者导致的病理变化多端...

  • 再议“几几”之音义

    再议“几几”之音义

      《中国中医药报》6月1日及10日分别刊登了刘世恩的《不懂南阳方言,误读仲景千年》及商洪涛的《《伤寒论》“几几”之音义再考》二文,对笔者《伤寒论》几几之我见》一文所执观点进行了批驳。不可否认,张仲景作为南阳人在其著作中使用南阳方言是不可避免的,对我们正确理解仲景学术思想会带来一些障碍,但是不可把方言问题扩大化。笔者当地(河南省三门峡市)口语上也常用“不沾”、“痛不几几”等词汇。但是,仍有问题需要同二位商榷。   关于几几   《伤寒论》、《金...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论“药市”之起源

    论“药市”之起源

    宋人高承所撰《事物纪原》记载了“药市”的起源,在其书卷八《药市》条载:“唐王昌遇,梓州人,得道,号易玄子,大中祥符十三年九月九日上升。自是以来,天下货药辈,皆于九月初集梓州城,八日夜于州院街易玄龙冲地,货其所赍药,川俗因谓之药市,迟明而散。逮宋朝天圣中(1023-1031年)、燕龙图肃知郡事,又展为三日,至十一日而罢。是则药市之起,自唐王昌遇始也。有碑叙其本末甚详。”[1]是知宋人高承认为“药市”起源于大中十三年的梓州,即公元859年。然而笔者...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肾苦燥”详解“辛以润之”细析

    “肾苦燥”详解“辛以润之”细析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释义 《素问·脏气法时论》 有“肾苦燥, 急食辛以润之。 开腠理, 致津液, 通气也” 之语。历代注家虽对此均有 讨论, 但由于他们未遵从正确的方法, 没有以文字、 语 法及上下文例为基础, 结合医理与临床应用进行全面 分析, 因而未能明晰其基本含义与医学观点, 未能彰明 其临床指导意义。今不揣愚陋, 试予释义, 以揭示其医 学观点, 并提示研读 《内经》 的正确方法。 1 诸注分析 唐代王冰是最早对 《素问·...

  • 中医经典《难经》“望而知之谓之神”

    中医经典《难经》“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而知之谓之神”出自中医经典《难经》,意思是一望而知病情的医生,是医术最高明的神医。中医把望诊列为望、闻、问、切四诊之首,可见望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地位之高。望诊,就是医生通过对病人体表各种现象的观察,来判断疾病变化的一种方法,要求医生具有仔细而又敏锐的观察能力。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有一次路过齐国的都城临淄,齐桓公田午亲自在宫殿里接见他。扁鹊看到田午的面色有患病的征象,就对他说:“君有疾,但目前在浅表的部位,如不早治,恐怕会...

  • 上医之道:顺自愈之理而治

    上医之道:顺自愈之理而治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云: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內伤,不现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大意为:治疗不很恰当的话,用热来治疗热证,用寒治疗寒证,很多时候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不好的,但是患者的精气却会暗暗受伤,这种失误是需要特别指出来让大家引起注意的。所以有谚语说:有病不去治疗,就相当于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在给你治了;或者说患者的自愈能力,就已经相当于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   笔者近日治一银屑病验案如下:杨某某,女,24岁...

  • 七情过度伤五脏之气与寒热理论

    七情过度伤五脏之气与寒热理论

    《素问·举痛论》云: “百病皆生于气也。 怒则 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 则气结” [1] 。 其言多数疾病的产生都源于气的功能失 常, 尤其与情志关系密切。 中医学的情志是指七情, 即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7种正常的情志活动, 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产生的 情志反应 [2]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天有四时 五行, 以生长收藏, 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 气, 以生喜怒...

  • 升降者,病机之要也 周身气血,无不贯通

    升降者,病机之要也 周身气血,无不贯通

    大道至简 升降者, 病机之要也。升为春气, 有散之之义;降为秋气, 有敛之之义。阳气不陷, 泄痢不止, 宜升阳益气;因湿 洞泄, 宜升阳除湿;滞下不休, 宜升阳解毒, 开胃除热;郁火内伏, 宜升阳散火;肝木郁于地中, 以致少腹作胀作痛, 宜 升阳调气。此病宜升之类也。阴虚则火无制, 火因上炎, 其为症也, 为咳为嗽, 为多痰, 为吐血衄血, 为头痛齿疼, 为 眩晕眼花, 为恶心呕吐, 为口苦舌干, 是谓上盛下虚之候。宜用苏子、 贝母、 麦冬、 白芍、 竹茹、 枇杷叶之属以降气, 气 降则火降, 而又益滋水填精之药...

  • 评李振英《中西医结合点之研究》

    评李振英《中西医结合点之研究》

      ●“病证结合”只是中西医结合的初级阶段。中西医结合研究应当自觉地充分地运用现代医学,特别是病理生理学的原理及整体医学的思想,从理论上阐释“证”的本质,探究“病证结合”模式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疾病过程中不同阶段所出现的“病理过程”与“证”是同一病理生理学变化内外相关的两个不可分割的侧面。   ●在中西医结合诊疗中,“病理过程”与“证”结合,将...

  • 《伤寒论》几几之我见

    《伤寒论》几几之我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注:“几几者,伸颈之貌也。动则伸颈,摇身而行,项背强者,动则如之。”卷后《释音》:“几几,音殊,短羽鸟飞几几也。”明代方有执注云:“几几,鸟之短羽者,动则引项几几然,形容病人颈项俱病者,俯仰不能自如之貌。”其实,这一观点来自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几,鸟之短羽飞几几也,象形。凡几之属皆从几。读...

  • 阳明之为病 胃家实是也

    阳明之为病 胃家实是也

      《伤寒论》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仲景对阳明病病理机制的高度概括,后世医家将其称之为阳明病的提纲。对于此条的理解,历代注家各有其理,然多从实证、热证解。笔者觉得似欠全面,做为提纲证必然是对阳明病的高度概括,那么“胃家实”就应包括阳明病经证、阳明病腑证、阳明病寒证、阳明病虚证。   《灵枢·本输》云:“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故“胃家”泛指胃肠而言。“实”包括&ld...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阳明
  • “执和致平”中医防治疾病之纲

    “执和致平”中医防治疾病之纲

      “执和致平”以达和谐,是中华文化之灵魂,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灵魂。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健康,依赖于机体内部脏腑、气血、阴阳二气之和谐。如外感天地之间风、寒、湿、暑、燥、火六气之太过,或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或嗜酒肥甘,饥饱失宜,造成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紊乱,机体失去平衡和谐,则疾病自现。中医学治病的主要法则,即是通过药物等各种方法,使阴阳二气恢复平衡、协调,生生之机功能正常,则疾病自愈而不复发。故“执和致平”调理机体阴阳二气,是中医防病、治病之纲。   ...

  • 理性对待各家之偏

    理性对待各家之偏

      从2011年3月2日笔者于发表的《邪:气血郁滞的病因推测》开始,探讨邪正虚实的文章已有十数篇见诸报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思考所及,认为有以下3点值得讨论:一是如何理性地对待历代大家的理论之偏和实践之全;二是如何让争辩由概念之争向实践的完善转变;三是如何寻找新的高度,让不同的观点变得统一。   理论探讨应围绕临床实践展开   历史上每一个临床大家的实践都是圆活而全面的,不会拘执,而其理论却多为纠偏而作,过正才可矫枉,所以从理论来看他们好像是偏的。如何理性地对待理论之偏与实践之...

  • 春节菜肴之时蔬腰果滑虾球

    春节菜肴之时蔬腰果滑虾球

      明星档案:郭殿理,70岁。厨师出身的郭大爷,对节日家宴菜品的花色搭配和烹制颇有研究。春节将至,接下几期我们就请郭殿理老人教大家几道易于掌握的节日菜肴,为您家的除夕家宴增添喜庆气氛。   明星菜式:时蔬腰果滑虾球   主要原料:鲜虾仁1斤,腰果2两,黄瓜、胡萝卜各半根。   调味料:盐、味精、白糖、胡椒粉、料酒、葱末、蒜末各适量,鸡蛋清1个,水淀粉少许,色拉油适量。   具体做法:鲜虾仁用清水洗干净,沥干水分,用刀在每个虾仁背部划一刀,用牙签挑去中间的虾线,再用清水冲洗一下,捞出沥净水,放入一只大碗内,加入少许盐...

  • 夫养生之道 荤以强身 素以养神

    夫养生之道 荤以强身 素以养神

      夫养生之道,荤以强身,素以养神,神可交心,素食者常怀一颗素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食素无以醒脑。素食素心,慈悲为怀,健康常在。   古人有云:“食肉,勇敢而悍;食素,智慧而巧。”“脑满肠肥”也揭示了肉食肥胖之人没有素食者聪明的基本道理。食素尤可清心润肺,吃素后的感觉就是身体轻松舒服,不会肥胖,不会便秘,不会昏沉想睡,心情愉快清朗。   素食可以带来清静的素心,我们活着要常带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应和谐共处。“一切为心造。&rd...

  • 桃汁多味美 有“仙果”之称

    桃汁多味美 有“仙果”之称

      “桃红又见一年春”。桃花是自古以来用以象征春天的名卉,花开的时候,一树红霞,如火如荼,与婆娑的绿柳相映,使得大好春光倍增明媚。每当荷花初放、新麦登场之时,大批鲜桃就开始陆续上市了。桃汁多味美,素有“仙果”之称,是老幼咸宜的果品之一。   我国是桃的故乡,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诗经》中就已读到了赞美桃花的诗句。古往今来,桃一直作为喜庆、长寿和幸福的象征,那须发皆白的寿星老人手里托着的就是一个大大的蟠桃...

  • 心脏:搏动之源在哪里

    心脏:搏动之源在哪里

    所有器官都是脑的忠实仆人,许多人可能有这种印象。但是对人体而言,所有器官都依存脑是相当危险的。尤其是性命攸关的心脏,如果我们可凭意识中断它的运作,危险将无穷尽。 心脏规律搏动并非由脑周期性地下指令,而是由位于右心房“窦房结”这个部位的“节律器细胞”对整个心脏下指令。我们在心脏病患者体内安装节律器,就是利用它周期性地给予心脏电刺激,而取代节律器细胞。脑的指令虽然通过自主神经影响心脏(如同我们一兴奋,脉搏便加快),心脏基本上还是以自己的节律搏动。 每个心肌细胞(即心脏的肌...

  • 芹菜 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芹菜 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春何以“蕲”为名,“蕲”在我国众多的字典里,仅一种解释,即县名,这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并不多见。自周代以后,3000多年来,蕲春政区名称几经变更,如蕲国、蕲州、蕲阳、蕲春等,这中心字“蕲”始终没有变,而且这里的地名风物皆以“蕲”冠之,如蕲州、蕲水、蕲簟、蕲竹、蕲艾、蕲蛇、蕲龟等,究其“蕲”的由来,倒是有趣。   晋代刘伯庄《地名记》载,“蕲春以水隈多蕲菜为名。&rdqu...

  • 坚持走中医药文化兴院之路

    坚持走中医药文化兴院之路

    被列为全国第三批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的浙江省宁波市所辖慈溪市中医医院,2014年与2007年比,门急诊由27.8万人次增加到55万余人次,翻了一番;出院患者从1816人增至6633人,增长2.7倍;医疗收入由3938万元猛增到1.8亿元,增长3.6倍;中药饮片收入从862万元增到3590余万元,翻了两番;医院固定资产由6400余万元增加到9000余万元。同时,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逐年上升。 “二级甲等”慈溪市中医医院的发展速度,领跑于全省同类同级医院前列,其法宝何...

  • 糖尿病性心脏病之“四怪”

    糖尿病性心脏病之“四怪”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人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中国心脏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三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心血管疾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糖尿病人最终死于心血管并发症,高居各种死亡原因之首。可以这么说,如果解决了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将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糖尿病的危害。 与所有疾病一样,糖尿病性心脏病如能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和预后将大大改善。但由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漏诊。那么,如何才能发现糖尿病心的“蛛丝马迹”呢?这就需要对...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