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之 第38页

之 第38页

  • 聚焦县级中医医院系列之财政投入篇

    聚焦县级中医医院系列之财政投入篇

    编者按:政策支持、财政投入、人才引进、项目倾斜等构成了中医医院发展的“外环境”。然而因为经济、文化的差异,使得各地区间的外部环境不尽相同。本期请跟随记者走进山西、新疆两家县级中医医院,听听他们的发展故事。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中医医院:投入不足 “掘金”中医特色 洪洞县位于山西省南部,由于地方财政紧张,对于中医医院的投入也十分有限。洪洞县中医院每年从财政只能拿到130万元“包干”补贴,而这个拨款标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都没变过...

  • 他山之石 中医现代研究掀浪潮

    他山之石 中医现代研究掀浪潮

    1980年,卫生部在全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上对新时期国家振兴中医药提出指导性意见,指出“中医中药要逐步实现现代化”。1996年,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认真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又要勇于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更好地保护和增进人民的身体健康。” 中医药现代化战略从提出到实施,都与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密切相关。199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始较大幅度地资助中医药研究。此后,科技部在重大...

  • 政协支持中医药发展是份内之事

    政协支持中医药发展是份内之事

    “中医药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政协组织关心支持中医药发展不是多管闲事,而是理所当然的份内之事。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发挥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完善政策,落实政策,推进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近日安徽省政协主席王明方在省政协举行的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界别协商会上强调。 王明方指出,正如刘延东副总理所提出的,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挖掘利用好中医药资源,全面推进中医药...

  • 施杞:我学医之路的灯塔

    施杞:我学医之路的灯塔

    我是一位医学航海者,中医骨伤科是我医学航程中的一条广阔而深远的航道。而这条航道上高耸着的灯塔,正是我敬爱的施杞教授。 我景仰的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龙华医院骨伤科著名专家施杞,还是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他一辈子所做的、所践行的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施杞出生在1937年8月,那正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的一个月,...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施杞
  • 空调病之一:无汗症

    空调病之一:无汗症

    适当出汗才有利于健康。汗液的排出,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同时也排出部分代谢废物。肌肉收缩时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只有25%-30%,其余70%-75%则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幸亏有体液的水和汗液的调节,使热对酶和结构蛋白质的伤害降至最低限度。当热引起血管扩张时,血液中的水将热转运至皮肤表面,然后随汗水蒸发,将热传到周围环境中。人体每蒸发1升汗或呼出1升水就散发热2427干焦(580千卡),而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出汗量可高达每天8—12升。可见人体通过出汗可以散发大量热量。 如若怕热怕出汗,长期处于温度稳定环...

  • 合理饮食浇灭夏日之“火”

    合理饮食浇灭夏日之“火”

    炎炎夏日,酷暑难当,很多人有昏昏欲睡、口干舌燥、心烦多汗、食欲不振等症状出现,怎么通过饮食解除这些症状?可通过对瓜果蔬菜、冰品凉品的巧妙摄取,起到解暑清热的作用,消除或缓解炎夏带来的不适。 蔬菜开胃助消化。 有些蔬菜有消暑功效,如番茄、茄子、芹菜、芦笋、竹笋、莲藕等,可用于凉拌、沙拉的方式来代替油炒,这样更爽口容易下饭。另外不妨多用醋来调味,也有开胃消化的好处。 汤粥健体补水分。 夏季气温高、易出汗,身体水分流失快,故应多食用多汁富含水分的食物,例如汤、粥和水果。晨起、沐浴前后应适量饮水,而体力大量消耗后应饮用盐水...

  • 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便秘虽算不上大病,但却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缓解便秘,许多人动不动就吃泻药。实际上,便秘不能随便吃泻药,应该根据自身体制和病情酌情选用药物。 应急用:果导片、番泻叶、芦荟胶囊、通便灵这类药属于刺激性泻药,一般服用后会很快通便,因而成为很多人治疗便秘的首选药物。但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损伤肠道的末梢神经,干扰肠道正常活动规律,破坏人体自主排便功能,并慢慢形成药物依赖。外用的泻药有甘油、开塞露,又称大便软化剂。其主要作用是润滑肠壁、软化大便,适合于有便而排出困难或大便干燥者,如年老体弱、伴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动脉瘤以...

  • 降压药有短、中、长效之亏

    降压药有短、中、长效之亏

    根据降压药的作用时间长短与药物在血液中维持有效作用的时间,把降压药分为短、中、长效。 短效降压药: 常用的有硝苯地平(心痛定)、卡托普利、维拉帕米(异搏定)、地尔硫卓(恬尔心)等,起效作用时间很快,如硝苯地平仅需3—15分钟、卡托普利需15~30分钟,但维持作用时间不长,一般维持的时间在5~8小时左右,常用的硝苯地平约5小时,卡托普利约6小时。遇到血压突然升高时,常用这些药作为急救药,所以,一天必须服用三次,否则就不能保证有效的降压效果。 中效降压药: 常用的有依那普利、非洛地平(波依定)、美托洛尔(倍...

  • 北齐医家徐之才妙语应答名智齿

    北齐医家徐之才妙语应答名智齿

    徐之才(公元492-572年),字士茂,丹阳(今江苏镇江)人,北齐医学家。《北齐书·徐之才传》详载了他的生平事迹。他出身于世医家庭,父徐雄以医术著称江南。徐之才自幼聪明睿智,才思敏捷,5岁诵《孝经》,8岁略通义旨,13岁考入太学,悉心钻研《周易》,讨论时,他的发言识见超群,令人惊叹称他“此神童也”。后入仕途,历官侍中、州刺史、尚书左仆射乃至尚书令等职。 徐之才医术十分高明,据记载他“既博闻多识,由是于方术尤妙”。他经常为北齐皇帝及上层士大夫治病...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医家
  • 写于李时珍诞辰498周年之际

    写于李时珍诞辰498周年之际

    李时珍(1518-1593),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代表。本草纲目,科学之光;时珍精神,声名远扬。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药学史上的一部巅峰之作,其科学成就影响深远,令世人惊叹。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将《本草纲目》视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2011年,《本草纲目》被列入世界文化记忆名录。 迎接2018年李时珍诞辰500周年,以《本草纲目》为切入点,讲医药,论文化对推动中医药的发展与国际交流,有着重要作用。 植根华夏 盘古开天...

  • “热伤风”——暑湿之故

    “热伤风”——暑湿之故

    夏日炎炎,由于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为了散发体内的热量,人体的表皮血管和汗腺孔扩张,所以出汗量会增加,这时人们往往会开着空调、风扇入睡,用凉水冲浴,骤然进入温度很低的房间,殊不知,这样很容易患上“热伤风”的。 夏季感冒暑湿之故: 老百姓所说的“热伤风”指的是夏天的普通感冒。夏季感冒中医又称为暑湿感冒,与冬天的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是有区别的。风寒感冒主要是感受了风寒之邪;风热感冒是感受了风热之邪,春天较多。暑湿感冒的特点就是因为夏季闷热,湿度比较大,这个时候大家都比较贪凉,...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伤风
  • 彭曼红:拼搏成就生活之美

    彭曼红:拼搏成就生活之美

    初见彭曼红是被她开朗的性格所吸引,身为90后,她已经是一位两岁孩子的妈妈了。在贴针灸的创业团队中,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魔女”,这个“魔”有双重含义:她带领团队在短时间内裂变,极具魔力;另一个原因就是她凭借百折不挠的精神,借助贴针灸的创业平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魔性十足。交谈间,彭曼红的脸上时而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讲到动情处也会潸然泪下,她和贴针灸之间的不解情缘也牵动着记者的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彭曼红出生在潮汕地区,家中有五个孩子,父母关系不...

  • 弘扬中医药 做健康卫士 大医之术大医之德

    弘扬中医药 做健康卫士 大医之术大医之德

    王 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 获奖感言:得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及广安门医院集体工作的结果。感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国家工委,全国总工会。我要把获奖作为动力,感恩国家,为党和人民做更多的贡献。 王阶自担任广安门医院院长一职以来,把现代医院管理经验和医院经营战略融入医院管理。经过10年奋斗,广安门医院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全国中医药工作的一面旗帜。医院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英国保柏集团“质量认可”,I...

  • 胡宝书为临床实践之大家 悟出胡氏之医理药理

    胡宝书为临床实践之大家 悟出胡氏之医理药理

    胡宝书(1869~1933年),为临床实践之大家,“绍派伤寒”之杰出代表,处方用药心悟颇深,自撰《药性探源》。我们在整理胡宝书学术经验中,认为《药性探源》源于药性,来于实践,有学术价值,实用性强,从中可悟出胡氏之医理、药理及“绍派伤寒”之遗风。现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学习参考。 香附:性温,味苦辛,略甘。善能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乃气中之血药。妇科调经必用,内科气痛当备。《良方集腋》之良附丸治寒凝气滞之胃冷痛;《韩氏医通》之青囊丸治一切气痛。胡宝书认为,香附之所以...

  • 淋巴结肿大之“三最”

    淋巴结肿大之“三最”

    淋巴结是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中的一种淋巴结构,多为卵圆形,分散在全身各处淋巴回流的通路上,如颈、腋下、腹股沟、肘、肠系膜及肺门等处。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也可见于多种疾病。那么,哪些疾病最容易引起淋巴结肿大?哪些淋巴结肿大又是最危险的?要排除恶性淋巴瘤,必须做哪些检查呢? 最常见的3类疾病 1.各种感染: 细菌感染,如口腔、面部等处的急性炎症,常引起下颌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软、活动度好,伴疼痛发热。一般可随炎症的消失而逐渐恢复正常。病毒感染,如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可引起淋...

  • 人之有恒成良医

    人之有恒成良医

    民国时期,沪上名医余伯陶(1868~1922年)在大庆里行医,诊务一向很好,病人很多。他忽然心血来潮,到浙江青田县去当了5个月的县长,过了一下当官的瘾,博得一个虚衔。归来之后重操旧业,结果诊务从此一蹶不振。余伯陶原非等闲之辈,民国元年(1912年),他曾任神州医药总会会长,那是全国医学组织的头儿,还曾创办《神州医药学报》,学识也当不错。就因为当了几个月的县太爷,过一下官瘾,诊务竟一蹶不振,实在发人深省。 经云:医学“至道在微 ,变化难极”。即使穷毕生精力都未必能登堂探奥,如若见异思...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 医者之路须勇往直前

    医者之路须勇往直前

    我从小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自幼体弱多病,一下地干活,手上出现湿疹,后来没办法,父母不让我下地干活。 父亲笑着对我说:读书才是你唯一的出路。这件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种子。我想虽然读书辛苦,但也要坚持,这是我唯一的选择。 1988年,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年。那一年高考,我意外地被湖南中医学院录取。 我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开学那天,我带着无数的嘱托和憧憬,第一次走出偏僻的小山村,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个好医生,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入学后学校进行入学教育,对自己的专业有...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林毅教授 冥冥之中结缘中医

    林毅教授 冥冥之中结缘中医

    林毅小传 她被乳腺癌患者称为“靠山”“活菩萨”; 她从医五十余年,凭着一颗“仁心”和精湛的医术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疾苦; 她被誉为“永不停息的骏马”,年近古稀,工作起来仍像个不知疲倦的青年; …… 林毅,著名中医乳腺病专家,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防治协作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

  • 拜谒仲景 重走医圣伏牛山采药之路

    拜谒仲景 重走医圣伏牛山采药之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其《画旨》一文中,传授作画六法时,写到的第一法。细思之,唯有知行合一,方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窃以为对于中医人来说,赴医圣故里南阳拜谒,是读万卷书之外,此生必行之路。我的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傅延龄深谙拜祭仲圣对后学的意义,故精心策划,于今岁霜降之后,率我等同门诸生踏上南阳祭拜之旅。 在南下的火车上,巧遇应是朝枚之年的老者,身着军装,胸前佩戴数十枚军功章,步履蹒跚却精神抖擞,令人肃然敬起。大师姐见此情景...

  • 贺普仁逝世周年纪念之际 回顾中华针灸的传承史

    贺普仁逝世周年纪念之际 回顾中华针灸的传承史

    在父亲贺普仁周年纪念之际,回顾中华针灸的传承史,一位位苍生大医浮现在脑海,正是他们楷定古今,正宗传承,才使中华针灸几千年来薪火相传经久不衰。父亲正是这样的大医,“针灸三通法”学术体系是他毕生的耕耘与创建。认识这一体系的传承价值,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正承、正用、正传传统针灸是其传承价值的根本。“针灸三通法”学术体系问世以来,业界、学界的视线多集中在“病多气滞”的病机学说和“微通”“温通”&...

  • 写在国医大师裘沛然诞辰百年之际

    写在国医大师裘沛然诞辰百年之际

    裘沛然(1916年1月30日~2010年5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市裘市村。11岁师事姚江学者施叔范先生,1931年求学于一代医擘丁甘仁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医学院,师事丁济万先生。1958年应聘进入上海中医学院担任教学工作,1984年后任上海中医学院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辞海》副总编兼中医学科主编,是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的导师之一。1979年后担任上海市市政协常务委员兼“医卫体委员会”副主任,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

  • 中医与治国之道 大医杨淮清

    中医与治国之道 大医杨淮清

    杨淮清简介 杨宣永(1868-1948年),名泳,字作舟,号淮清。清蓝翎候选巡检配邹氏,续弦邱祖芬。为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之父。 杨淮清自幼攻读书文,谙熟中医,常与乡人义诊。注重子女教育,不惜耗用大量资财输送子女出国求学,希望长大能报效国家。杨淮清思想开明,赞成民主平等,同情革命,支持反帝反封建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杨淮清还将家乡的“忠烈祠”改为“抗日阵亡将士忠烈祠”。1938年,他又将自己的小儿子杨白冰、小女儿杨白琳,送往延安投入抗日洪...

  • 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的传承之道

    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的传承之道

    现代中医药如何传承,怎么发展?从自身的传承之路来看,国医大师李济仁总结了四句话十六字:源于新安,立足国学,重视临床,走向科学。 李济仁垂髫病苦,又逢战乱,因缘拜师于新安“张一帖”第13代传人张根桂,立志以医道济人济世。张舜华先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世医第14代传人,2009年“张一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济仁、张舜华双双入选国家非遗传承人,“国医双馨”一时传为美谈。而今,国医伉俪,同仁同...

  • 散淡也是养生之道

    散淡也是养生之道

    "散淡"。"散"者,心境坦荡愉悦也;"淡"者,视名利如过眼烟云也。人达到这种精神境界,才能甘于平凡,安于寂寞,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宁静淡泊,少了诸多欲望带来的烦恼,活得自由自在,身心自然健康。 散淡是做人之道,也是养生之道。面对社会中繁杂纷呈现象,如无散淡之心,满脑子私心杂念,满身铜臭,心灵怎能清新、清澈、清醇!精神被权欲物欲色欲嗜欲所困扰,思想怎能高洁、高尚、高远! 如何才能"散淡"呢?孟子说得好:"养心莫善于寡欲。"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可能人人都去做官,个个都能经商。再说,广袤的宇宙之中,地球只是...

  • 动静相宜方为人体健康之本

    动静相宜方为人体健康之本

      世人皆云:“生命贵于运动。”可见运动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但过度运动也足以为害致病,即“劳大疫大”,故动静相宜方为人体健康之本。   古人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养神与养形是人摄生之大法,它为历代人们所遵行,更值得今人研究探索,动静兼修做到“形与神俱”,实乃养生之最高境界。   运动是养形的根本措施,所谓:“养生莫善于习动。”其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早为古人所阐明,如朱丹溪说:&...

  • 药物配伍之异类相使

    药物配伍之异类相使

      异类相使主要是指将两味以上功用不同的药物合用以促进疗效。但也涵盖相杀及相畏、相恶等药物的配伍,以使其增效减毒。临证还当根据复法治疗的需要,把握药物的配伍关系,才能取得预期疗效。兹举例介绍相关配伍如下:   1.补阴与补阳   要注意把补阴与补阳结合起来,或以补阳为主,结合补阴;或以补阴为主,结合补阳,适用于阴阳两虚。   熟地、附子:熟地补肾阴,附子补肾阳。二者合用可水中补火,以治肾虚。   龟板、鹿角:龟板补任脉之阴,鹿角补督脉之阳,二者合用阴阳并补,填补精血(如龟鹿二仙胶)。   2.补气与补血   血为气...

  • 赵之心五禽行五禽戏 从头练到脚

    赵之心五禽行五禽戏 从头练到脚

    ——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北京体育大学赵之心谈运动健身。赵之心五禽行五禽戏 不知您是否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逐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却在不断下降。这究竟是为什么? 原因就是缺乏锻炼! 专家简介 赵之心,北京体育大学教师,2000年经国家体育总局审批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现担任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北京市政府143号折子工程专家组成员、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越野行走运动首席讲师、中国保健协会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病研究会理事、北京市脑防办执行理...

  • 中医之 症·证·病

    中医之 症·证·病

      “证字的正写应作‘證’,……习惯上多因简化借用,……以证代證。也有写作‘症’字,系證字的俗写”(秦伯未等《临证备要》1973年第二版)。可见,“证”是“證”的简化,“症”是“證”的俗写。《现代汉语词典》证明:症(證),病症,症状;证(證),证明,证据。   “证”如同...

  • 陈立夫“四老”养生之道

    陈立夫“四老”养生之道

      陈立夫是国民党元老之一,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等要职。2001年,陈立夫去世,享年101岁。不谈陈先生的政治生涯,单就能享年百岁,其养生方法必自有道理。   百岁寿诞时,陈公还写过一篇《我怎么会活到100岁》的长文,文章开卷语写道:“长命百岁,是人人所期望的,但是非人人所能达到的。其原因甚多:有属于先天的禀赋、有属于后天的保养、有灾难而能逃过、有俗务而能减少。”   他强调,后天的保养是长寿的关键,陈公将其养生之道分归结为“四老”3...

  • 以读书为养生之法

    以读书为养生之法

      老年人养生方法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跳舞,有的爬山,有的练瑜伽,而我的父亲,则以读书为养生之法。   父亲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曾做过他半年学生。记得那时父亲在语文课上很喜欢带领同学们诵读课文,父亲读课文的时候总是声情并茂,声音抑扬顿挫。只是他那时教学任务很重,往往一天课上下来嗓子都哑了。他退休后,也曾练过一阵太极,还去学跳了几天舞,后来终于找到了最适合他的养生方法,那就是读书。   父亲每天的生活很规律,早饭后出去走走,然后回家读一个小时的书。中午小眠,起床后在阳台上活动活动,再读一小时的书,晚饭后和...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养生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