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脉 第16页

脉 第16页

  • 《伤寒杂病论》脉诊部位 脉法定位

    《伤寒杂病论》脉诊部位 脉法定位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脉法探析 桂林古本 《伤寒杂病论》 是我国近代发现的 《伤寒 论》 古老版本之一, 由张仲景第 46 代孙张绍祖传出, 据其自述为 《伤寒杂病论》 第 12 稿 [1 ] 。本书面世后争 论较大, 有人认为是伪书, 也有相当部分人认为是真 本, 虽然真伪难以考证, 但作为仲景书传本之一, 其篇 章齐全, 法律谨严, 条理清晰, 载方完整, 错讹较少, 实 是一种较好的传本。全书载方 326 首, 比宋本《伤寒 论》 和 《金匮要略》 多出 88 方和不少条文, 整体较宋本 《伤寒论》 多出...

  • 脉之浮沉迟数乃提纲之提纲

    脉之浮沉迟数乃提纲之提纲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胡秋生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千年来,因脉诊的重要性和难以掌握性,历代医家所著论述累牍充栋。关于脉之提纲,不同医籍之中各有不同说法。《内经》中以“缓急大小滑涩”为诸脉之纲领,《难经》则曰“浮沉长短滑涩”,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弦紧浮沉滑涩”,及至清代,太医院吴谦编纂的《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中亦曰:“以浮沉统诸浮上沉下之部位也,以迟数统诸三至、六至之至数也,以滑涩...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 名老中医脉诊巧断死生(上)

    名老中医脉诊巧断死生(上)

    已故著名老中医岳美中先生,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会长,是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多次为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治病。也曾多次接受国家的派遣,远赴海外为外国领导人用中医治愈疾病,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岳美中老中医行医50多年,治愈过无数病人,其行医经历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运用中医阴阳变化规律,在诊断一些病例时,能断定其死亡的时日,而且十分灵验。 在介绍岳美中先生的诊断病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中国古人对一天24小时的划分方法。 中国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其中,夜间23点至...

  • 肺朝百脉 非肺潮百脉

    肺朝百脉 非肺潮百脉

      近日拜读2011年3月23日发表的《肺朝百脉:肺使百脉如潮》(下文简称《潮》文)后深受启发。但是对将“肺朝百脉”理解为“肺使百脉如潮”一说,笔者不敢苟同。   《潮》文认为:“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如果再讲一次“百脉汇归或‘会聚’于肺”,语意上就重复,并使下文缺少主语,与紧接的“输精于皮毛”的语意也衔接不起来。笔者认为,实际上“百脉汇归或‘会聚...

    养生秘方 2024-03-06 20 0
  • 《奇经八脉考》重视维脉列为总纲

    《奇经八脉考》重视维脉列为总纲

    •《奇经八脉考》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和《濒湖脉学》之外,对经络学说和古代养生学的又一贡献,其对八脉分布路线进行了系统整理,阐述了奇经为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对于前人论述分歧,以临床实践为旨归,融汇诸说,阐发精微。 •李时珍在奇经辨证施治时,主要根据该奇经及与其连附密切的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病机特点来确定治疗原则和选方用药,提出“因病药之”的观点,把奇经辨证与八纲、脏腑、气血津液、六经等辨证方法紧密联系在一起,互为补充。 《奇经八脉考》,明·李...

  • 冲脉与人体的血管和生殖

    冲脉与人体的血管和生殖

    对冲脉的描述散落在《黄帝内经》的许多章节当中,《灵枢·逆顺肥瘦》以“夫冲脉者,五藏六府之海也,五藏六府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指间,渗诸络”描述了人体循行系统的血管主干,“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和“冲脉者,起于气街”指出冲脉发源于尿囊,是以脐循环为基础的人体循环系统的痕...

  • 着眼于《黄帝内经》对经脉的认识

    着眼于《黄帝内经》对经脉的认识

    本文着眼于《黄帝内经》对经脉的认识,从胚胎发育学的角度解读任脉、督脉的可见循行路线。认为任脉是中胚层随内胚层向腹侧卷折形成原始消化管的过程中向腹部中线发育形成的;督脉是中胚层随着外胚层向背侧卷折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向背部中线发育形成的。 [摘要] 在考证经筋、经脉的过程中发现:《黄帝内经》对经脉的认识不仅局限于解剖学结构,还具有胚胎发育学的痕迹。任脉是中胚层随内胚层向腹侧卷折形成原始消化管的过程中向腹部中线发育形成的,中胚层的生骨节、生肌节和生皮节组织生成的结构参与了在腹部中线的对接;尿囊和卵黄囊同时被包裹...

  • 《敝昔诊法》扁鹊以五色诊和脉诊闻名于世

    《敝昔诊法》扁鹊以五色诊和脉诊闻名于世

    《敝昔诊法》的诊断理论探析 老官山汉墓为新发掘的西汉景帝、 武帝时期墓葬, 该汉墓 共出土竹简920余支, 几乎全部是医学内容。 简书所用文字为以 篆隶为主, 符合秦至汉初简帛文字的基本特征。 故根据墓葬年 代及简书字体特点, 可以确定这批简书抄写年代为秦至西汉初 年, 故这批医简所记述的应是汉初以前的中医学内容。 《敝昔诊法》 为成都老官山汉墓所出土医学简书中的一部, 出土时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拟定名为《敝昔医论》 。 后经整 理发现其内容以诊法为主, 命名为《敝昔医论》则过于笼统, 不 能较为准确的概括其主旨...

  • 切脉诊病术的鼻祖扁鹊

    切脉诊病术的鼻祖扁鹊

    切脉,也称脉诊、把脉,是中医诊察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更是中医通过切脉了解病人病情的“拿手好戏”,据此推测疾病的发展变化,进行处方;治疗。是谁发明了切脉诊病术呢? 据传,在距今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上卿赵简子突然病倒了,昏迷不醒,气息全无。众人都认为他已断气死亡。为了稳妥起见,众人请来当时的名医扁鹊帮忙判断。扁鹊从赵筒子的手腕部触摸到他还有微弱的脉跳,于是断言他未亡。经他精心调治一周后,终于使赵简子“起死回生”。 还有一个类似的传说。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举...

  • 主动脉钙化是怎么回事

    主动脉钙化是怎么回事

    一般来说,主动脉钙化是由人体老化、血管弹力降低或血管壁受损引起的。这种情况是人体衰老的标志之一。有资料显示,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大约有20%的人都存在主动脉钙化的情况。因此,如果你现在没有不适的症状,还不能被确诊患有疾病,千万不要为此过于紧张。 主动脉钙化也是动脉发生硬化的一个信号。如果老年人的主动脉钙化发展为主动脉瓣钙化,就会出现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的情况,还会导致其心脏增大和心脏功能受损。尽管主动脉钙化是不可逆转的,但人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阻止其发展。例如,可在饮食上减少高脂肪的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适当...

  • 冠脉造影后护理注意四点

    冠脉造影后护理注意四点

    1.限制活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需平卧24小时,术侧肢体限制活动。术后病人一定要卧床,穿刺一侧下肢应绝对制动4—6小时,病人不能自己抬头,不能弯曲穿刺一侧的下肢,也不能侧卧。如要大、小便也应在床上进行。但为了有利于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绝对制动期过后,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适当活动。方法如下:(1)术侧肢体制动时,非术侧肢体可以自由活动;(2)术侧下肢可以稍微外展弯曲,不可大幅度弯曲;(3)术侧下肢在去除沙袋压迫后可以进行膝关节以下的弯曲与伸展运动,以防止血栓形成。但对于有下肢静脉曲张或静脉炎的患...

  • 下肢静脉曲张的调治

    下肢静脉曲张的调治

    心脏压力不够,静脉弹性不够,血液在下肢难以回流到心脏,导致下肢静脉曲张。造成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缺乏规律的休息和锻炼(售货员的职业病)、腿部肌肉太少、心血管功能较差等。 治疗静脉曲张最重要的是多休息,平时多按摩腿部帮助血液循环。 这里有3种方式可以自行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1.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番茄、橘子。维生素C能保持血管弹性。 2.穿紧身裤,帮助血管收缩、血液回流。 3.加强跑步锻炼,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和心血管系统的总体健康。 还要注意不能过度减肥。减肥过度会...

  • 彭美华 认真地把脉问诊 针灸推拿

    彭美华 认真地把脉问诊 针灸推拿

    29岁的彭美华一张圆脸,时刻带着笑容,性格温和如水,亲切地问候每位上门来的患者,然后认真地把脉、问诊、开药或针灸、推拿。 他是江西黎川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县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不仅医术扎实,还有一颗真诚为病人为服务的心,为患者祛除病痛送去健康,赢得口碑。 中药粉末装置方便患者 受外公影响,彭美华选择学习中医,2007年7月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后来师承南昌一家中西结合医院名老中医学习了3年,年纪轻轻已是针灸康复科主任。针对一些西医比较棘手的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面瘫等疾病,他自制出多种验...

  • 吸烟与糖尿病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吸烟与糖尿病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随着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系统的疾病。同心脏血管、脑血管一样,下肢动脉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的受累部位。 研究发现,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不朋巴胖被认为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与糖尿病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专家介绍,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较,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发病年龄更早,病程发展更快;而吸烟对下肢动脉的不良影响同样显著,通过严格戒烟,大约80%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可以明显改善临...

  • 塞耳疗法 耳为肾窍为宗脉之所聚

    塞耳疗法 耳为肾窍为宗脉之所聚

    塞耳疗法是将药物塞入耳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耳为肾窍,为宗脉之所聚,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均循行于耳际。《内经》有“肾和则能闻五味矣”“肝病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等理论。可见,耳与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塞耳疗法即是使药物通过外耳道皮肤吸收,并循经入里,内达脏腑,而发挥药理效应以达治病之目的。中医还认为脏腑投影在耳部,药物塞耳主要是压迫心肺两大穴位并促进药物吸收,从而发挥治疗...

  • 稳妥抻开任督二脉 练功不得法可伤经脉

    稳妥抻开任督二脉 练功不得法可伤经脉

    “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抻筋拔骨是疏通经络的方法,在中国的传统武术中属于基本功,有多种练法。一般来讲,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选择,还要有好的老师指导,练习也有相应的注意事项,如果练不得当不但起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还可能损害健康。在没有好老师时常指导的情况下,最好选择一种安全、适合长期坚持、确会改善健康的练法。 练...

  • 一脉相承 中医药走进台湾

    一脉相承 中医药走进台湾

    编者按:7月13日,为期12天的“中医中药台湾行”暨两岸中医药文化与养生保健交流大会正式启动,活动通过高层互动、学术交流、义诊讲座、展览展示等方式,为民众送去健康,给台湾宝岛带去最纯正的中医药科普盛宴。 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自2010年两岸签署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以来,随着交流不断深入,海峡两岸在卫生领域的互补性日渐凸显。中医药既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两岸民众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海峡两岸中医药的发展各有千秋,台湾在医院管理、全民健保体系、中...

  • 十二经络气血分布运行图 十二经筋 十二经脉

    十二经络气血分布运行图 十二经筋 十二经脉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 十二经筋的分布规律:十二经筋均起于四肢末端,上行于头面胸腹部。每遇骨节部位则结于或聚于此,遇胸腹壁或入胸腹腔则散于或布于该部而成片,但与脏腑无属络关系。三阳经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三阴经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九页(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十二经筋的作用:约束骨骼,完成运动关节和...

  • 内关为心包经要穴 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

    内关为心包经要穴 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

    典型病例吴老师43岁,一日班上学生因打架致头部流血,有两个开放性伤口,吴老师带他到医院处理完伤口后,突感恶心欲呕,面色苍白,遂送到我处就诊。检查后发现吴老师皮肤湿冷、脉变沉细,乃按“强心组合”加合谷一遍,患者立即感觉心悸短气感消失,面色转红。 组成内关、足三里、涌泉,谓之“强心组合”。 定位内关位于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涌泉位于足底,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

  • 973项目“脉络学说理论研究”

    973项目“脉络学说理论研究”

    近日,由吴以岭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2014年度工作总结会在北京召开。该项目是2006年主持承担的国家973项目——“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础研究”的延续和深入,在2013年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中期评估后,近一年来项目组在“基于临床、传承经典、创新理论、指导临床”研究思想引领下,以中医络病理论和脉...

  • 以脉定汗症治法方药

    以脉定汗症治法方药

    《伤寒论》曰:“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汗出如流珠者,属于中医的多汗症。当代中医将多汗症分自汗和盗汗。在《伤寒论》中,并没有严格区分自汗和盗汗,同样一个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很多经方学者既用其治疗自汗,又用其治疗盗汗,效果都很好。究其原因,盖自汗、盗汗二者皆有内外两因:外因如风暑湿热诸邪为患,内因则同关五脏阴阳偏虚——其原因和证象大体相同,故治法亦可互用。 “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乃因“卫气衰”,对于此条...

  • 清早空腹号脉更准

    清早空腹号脉更准

    中医用号脉的方式来判断病情,由来已久。许多人以为号脉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其实号脉也有讲究。专家表示,在早上空腹的时候号脉,得到的诊断信息最准确。 专家说,号脉最佳的时段是在每天早上太阳刚升起来、人们刚起床、并且是还没有吃东西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太阳刚刚升起,阳气刚刚进入体内,人体在夜晚的阴气也渐渐退去,并且这个时候人体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各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时段的脉象,是人体平和状态下的真实反映。 反之,吃过饭后,胃肠道开始运动,这时主管肠胃的神经开始兴奋,血液大量涌向这些部位,会使脉象发生变化,不能...

  • 点穴运功疗伤通经脉

    点穴运功疗伤通经脉

      影视剧里的江湖,门派林立,各大江湖高手为争夺武林盟主之位,你争我夺。没有自己的绝学招式,几乎难以在险恶的江湖里谋得一席之位。独门绝学的点穴奇人、内力深厚的世外气功高人、阴险狡诈的用毒高手,无不让主角们在江湖屡经磨难。但是,主角光环的存在让他们无不吉人天相,逢凶化吉,那么其中又有什么奥妙呢?是夸大其词,还是确有奇招,我们将有中医专家为你解答其中的玄机,见招拆招。   葵花点穴定住人?点点更健康!   剧情回放:《武林外传》里一个月黑风高的杀人夜,传说中的雌雄双煞从天而降,打乱了同福客栈的安稳日子。家世...

  • 耳为宗脉之海 耳穴治小儿抽动症

    耳为宗脉之海 耳穴治小儿抽动症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叫“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运动、言语和抽搐为特点的行为障碍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眨眼、皱额、咬嘴唇、清嗓子、伸舌头、点头、摇头、耸肩、摆动前臂、叹息、哈欠、打嗝等,症状时轻时重,入睡后消失,情绪激动、紧张或感冒时可诱发或加重。临床上常被误诊为慢性咽炎、面神经炎、咳嗽变异性哮喘、多动症等。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镇静类药物,但副作用大,依赖性强。中医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为肝旺脾弱、心肾失交,治疗应以健脾柔肝、平肝熄风、养心安神等方法为主,同时辅以耳...

  • 盘腿打坐血脉畅通

    盘腿打坐血脉畅通

    长时间坐在椅子上,腿部静脉血管受到压迫,影响了血液流通。要想避免这种情况,除了每隔一定时间起身活动活动以外,还不妨练一练盘腿坐。盘腿坐能提高腿部、踝部、髋部的柔韧性,有利于预防和缓解关节痛。 练习盘腿坐时,正确的姿势是,两腿分别弯曲交叉,把左腿踝关节架在右腿膝关节处,上身保持笔直,略微向前俯身,双手交叉虚放在肚脐处,保持这个姿势,坐20—30分钟即可。初学者可能由于柔韧性不够,动作不能做到位,可以先在臀部下面垫个较厚的垫子,然后逐渐过渡到规范的动作。 刚开始练习盘腿坐,坚持时间稍久,腿就会酸痛麻木,此时...

  • 传统脉学的最终的目是经过脉象认知疾病

    传统脉学的最终的目是经过脉象认知疾病

    脉诊之所以难以实践,首要的妨碍在于以下三点。 脉象主病难以实践 传统脉学的最终的目是经过脉象认知疾病。以浮脉为例: 《素问·脉要精微》曰:“浮而散者为眴仆,诸浮不躁皆在阳,可为热。” 《素问·示沉着论》曰:“浮而大者,风”,“浮大者中风头重鼻塞。” 《濒湖脉学》曰:“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 盛夏天气“SPA”灸疗法百脉通畅

    盛夏天气“SPA”灸疗法百脉通畅

    三伏天,外面温度38度以上,出门随身带把孜然,就晒成了烤肉,而中山医院有个科室,却人鼎兴隆,每天人头攥动,咱们挤在狭小充溢大蒜生姜味的诊室里,正本都是来赶热做“火辣SPA”。 烧烤天,做一个火辣SPA ,灸灸更健康 这个“SPA”就是我院的督脉灸,俗称“长蛇灸”,每年的“三伏灸”均推出这个特征疗法,是现代灸药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式铺灸疗法,该疗法将药物制成散剂粉末,铺敷于施灸部位,并将姜、蒜、葱等物捣烂如泥,...

  • 六气应脉 指风热火湿燥寒六种变化

    六气应脉 指风热火湿燥寒六种变化

    刘完素运气脉法理论及临床价值探讨 气象阴阳的变化, 可以影响血脉的运行。人体对四季气候的适应会相应地反映在脉象上。早在《黄帝内经》时期, 古人已察觉到平人应四时, 有春微弦、夏微洪、秋微浮、冬微沉的脉象变化[1]118-120。故后世医家, 尝试用五运六气医理探讨四时脉法, 通过考察运气的流行, 结合六部脉象常变, 推断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在这些医家中, 刘完素的运气脉法理论最具代表性。其脉法理论, 涵盖主气应脉、客气应脉、客主加临、南北政问题以及司天不应脉等诸方面内容, 是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 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

    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

    张锡纯诊识数脉探析 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重要手段, 但长期以来, 由于其“脉理精微, 在体难辨, 心中了了, 指下难明”, 临床难以掌握, 因此传承和研究脉诊, 是中医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医学衷中参西录》系清代名医张锡纯所著, 经统计, 该书中共39首方药、69例医案涉及数脉[1]。笔者总结该书中对数脉记载, 探讨张锡纯对数脉的认识, 概述如下。 脉数主虚 1.脾阴受伤 张锡纯对数脉的理论认识, 以脾脉主和缓为出发点。认为脾脉缓大, 为太阴湿土之征...

  • 四肢皮纹络脉诊病原理 临床皮纹诊法感悟

    四肢皮纹络脉诊病原理 临床皮纹诊法感悟

    论皮纹络脉诊法 皮纹主要是指人类与灵长动物的手掌和足底特殊纹线走向的生理花纹, 尤其是指、趾末端最为密集突出。研究皮纹结构、发育、遗传、群体分布及其相关应用的科学, 称皮纹学 (dermatoglyphics) [1]。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 就已经注意到皮肤纹理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并逐步开始运用到中医的临床诊断中。我国是最早将皮肤纹理理论运用到医学诊断的国家。《素问·刺要论》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 《素问·皮部论》曰:“...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