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 第15页
-
动脉硬化者 忌练俯卧撑
俯卧撑既锻炼了肩关节和肘关节,也锻炼了上肢屈伸肌群及肩部、背部、腹部和胸廓的各组肌群,就连臀部和下肢的肌肉也参与了静力收缩。在维持上下肢屈伸协调运动的同时,又配合了呼吸锻炼,促进了全身血液循环,增强了心肺功能,故这是一项良好的全身运动。 但是,俯卧撑加速了全身血液循环,而俯卧撑运动时屏气,使胸内压、腹内压瞬间增高,促使胸腹腔内脏器的血液迅速回流至心脏,亦可造成血压急剧升高。实验发现,做俯卧撑时健身者的血压与心率比静息时高出20%-30%。俯卧撑运动是人从静态中突然发力,在血压瞬间迅速升高的同时,增加了心脏的负荷...
-
静脉炎艾灸治
穴位:阿是穴、膈俞、膻中、血海。 方法:首先用点燃的艾条温灸阿是穴(即条索状硬结处)15-30分钟;尔后灸其它穴7-15分钟,均灸至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作用原理:膈俞系八会穴之血会,有补血调血,理气化瘀之功效。膻中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之会穴,是八会穴之气会,有活血化瘀,宽胸解郁,开心利肺等功效;血海穴为足太阴脾经穴,系脾血归聚之海,有祛瘀生新,和营调经,调和气血之功,善治一切血疾;阿是穴有疏通经络之功。温灸以上诸穴,共起行气活血,通经活络作用,既能使局部小...
-
任脉督脉上的穴位功效
任脉上的丰要穴位有24个,它们是会阴穴、曲骨穴、巾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神阙穴、水分穴、卜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浆穴。任脉上的24个穴位中,片穴为会阴穴,末穴为承浆穴,其中2个穴位在面和颈部,其余22个分别分布在胸部、腹部、腰部。 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穴,下出会阴部,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的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
-
从督脉论脊髓和脑病发病机制
西医学神经内科的一些病种,诸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空洞症、脊髓炎、多发性硬化、遗传性脊髓型共济失调等均是脊髓病。而中医学文献中对有关脊髓的解剖、生理、病理等记载描述甚少,中医学如何认识这些疾病,其病位如何确立,病因及发病机理如何?笔者通过查阅传统中医文献资料,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督脉循行路线与脊髓解剖部位密切相关,督脉反映或代表了脊髓的部分或绝大部分功能,督脉病证大多是脊髓和脑的病症,而督脉功能的正常发挥,与肾和络脉的作用密不可分。 督脉、肾、络脉密不可分 关于督脉 督脉属奇经八脉,为&ldquo...
-
王叔和及《脉经》史实再探
王叔和及《脉经》史实再探 王叔和著《脉经》 , 全书10卷, 98篇, 1 657条, 9 万字左右, 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上半叶(210年-259 年) 。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脉学专著, 在世界医学史上 有重要影响。 隋唐以后至清代的1 000多年间, 中国、 日本、 朝鲜都曾以政府诏令或律令, 将《脉经》作为 医师考试的必读之书和必考科目。 因此, 《脉经》是 中医学宝库中的重要典籍, 是中医诊断学 (尤其是脉 学) 的经典之作。 目前通行本《脉经》以及有关医学史著作中, 关 于王叔和生平、 著述等记载, 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