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 第13页
-
切脉辨症立方 为医家三要
切脉辨症立方,为医家三要,而脉尤重,盖脉既切明,自能辨症,而投药不难也。今医者苦于脉理难凭,乃竟尽弃不究,惟学写医案,作门面语,论症则以活脱为能,用药唯以和平为贵,自谓胜于偏执好奇、孟浪自喜者。不知用药如用兵,贵乎神速,若迟疑不进,使邪势蔓延,必致救援不及,致危殆而后已。夫偏执好奇,诚为医家所忌,然或因其立法乖异,在病家尚不轻信,若和平之剂,人即知其未必效,亦取其无害而救之,岂知因循两字,误人不浅,在寻常之症,弗药亦愈,若生死关头,岂可须臾耽待乎! 余初读《灵》、《素》诸书,觉其经义渊深,脉理错杂,...
-
“肺朝百脉”非“百脉朝肺”
“肺朝百脉”出自《素问·经脉别论》。《词源》中“朝”之义:(1)臣见君为朝;(2)聚会;(3)对、向。“百”本义为“百人之长”,在此理解为众多、所有。自王冰始至张景岳、吴崑、张志聪、高士宗、马元台等注《内经》,名家皆释为肺“受百脉之朝会”,如张志聪曰:“百脉之气,皆朝会于肺也”。阎洪臣等著《内难经选释》也注为“百脉朝肺”。笔者认...
-
读《中国中医文化传播史》脉络清晰 视野宏阔
在中医学发展历程中,疆域内外的传播从未有过停息。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振兴,中医传播的研究日渐增多,不少学者从历史、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角度,探讨了中医药传播主体、传播受众和传播路径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或者探寻分析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播机制中的问题。新著《中国中医文化传播史》的面世,则更加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一部紧密结合中医药学术思想核心,突出弘扬中医药文化价值,贴近现代人类发展趋势,根据古今中外文献史实来介绍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著作,以史为鉴,对当代中医药知识的传播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中医文化传播...
-
明辨病机 脉症合参 以小方起沉疴
家父治病,最讲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常言,为医者当灵活,否则,不可言医。余随父侍诊多年,多见缠绵之疾,用简便清灵之品而收到良好效果。临症时,其常细察脉理,详问病情,微中求细,做出耐人寻味之决断。曾记得1982年春,有一王姓少妇,患产后乳腺炎破溃出脓后,久不敛口,观疮口紧束,四周结硬,其色青紫,脓水淡黄,时有外渗。 家父诊毕,让余再诊,余细按三部,细问病史,观其形消有衰兆,随即断言,此案乃气虚不能运血,血不足故难以收口。家父听后摇头,问有何据,余言脉症如此,父笑云:你只知其一,难及其二。前医治此症,投...
-
中药汤剂时宜热服或者温服 需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需热服
随着中药代煎及代煎药配送业务的发展,许多病友们有了新的疑惑:代煎药拿到手上已经冷了,到底是直接喝还是加热喝?加热到什么温度喝? 其实,服药的温度都是要根据病证来决定的,主要分为温服、热服及冷服三种。凡热病患者在服用中药汤剂时宜冷服,患寒性病的患者在服用中药汤剂时宜热服或者温服,需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需热服。 1 温 服 温服是指把煎好的汤药冷却到35℃左右服用,以接近人体内环境温度为宜。这样一方面不至于因温度过高造成口腔及胃肠黏膜烫伤; 另一方面温服与肠胃之性相合,减少药液偏冷偏热,对胃...
-
解读藏象 肺通调水道和朝百脉
中医学里五脏是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又各有专司,并且与肢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即藏象。 本讲继续讲中医学对于肺脏的认识。肺在人体当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调水道和朝百脉。 通调水道 通,即疏通;调,即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肺的通调水道功能,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主宣发,不但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宣发至全身,而且主司腠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肃降,不但将吸...
-
“脉迟”与“脉数”并见
“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语出《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文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本条“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一语中,“脉迟”与“脉数”并见,两种相反的脉象,缘何凑在一起,难煞后世众医家。于是众说纷纭至今不息。如清代医家程林认为本证其脉不当显“数”而见“...
-
你会测量脉搏与呼吸吗
测脉搏时,只有病人安静,所测结果才会准确。其测量方法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端,一并按在病人桡动脉(掌面腕关节略上处)搏动处。一般需数30秒或肋秒。)不可只用拇指指端测量,因拇指的动脉较表浅,易与病人的脉搏混淆。测脉搏要注意它的强弱节律和每分钟次数。 正常人的脉搏是有节律而又均匀地跳动,每分钟,成人60-80次,儿童100-120次。 呼吸的计数主要是观察病人胸廓起伏的次数。一呼一吸为主次呼吸。运动、紧张、激动等均可使呼吸加快。为了防止病人紧张。数脉搏后不要将手松开,同时注意观察病人胸部起伏。每分钟呼吸次数,成人1...
-
静脉曲张术后护理
1.活动关节。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手术后回到病房即应鼓励其在床上屈伸踝关节和膝关节。如麻醉作用尚未消除,则可帮助其活动。手术后1~3天内,可离床活动,每1-2小时1次,每次5-15分钟,但不宜使足部下垂不动。同时,下床时必须有弹力绷带包扎。以后可任意活动,但仍应避免久站及过度活动,2周内仍应坚持用弹力绷带包扎,躺在床上时可松一点,而下床活动时应相对紧一点。手术后一般8-12天拆线。 2.要经常注意下肢肿胀和疼痛等情况。术后因为使用弹力绷带,在足背出现轻度肿胀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手术肢体的高度肿胀,疼痛明显,则表明患...
-
涂药按摩 治静脉炎
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静脉给药,往往由于药物化学刺激较强、疗程长、浓度高或血管保护欠妥及反复穿刺处的机械刺激等因素,而引起静脉炎,为静脉给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随着静脉高价营养疗法、化疗药物在肿瘤病人中的广泛应用等,静脉炎发生率日趋上升。发生静脉炎后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更重要的是造成再穿刺的困难。为此,笔者采用大黄酊局部外涂加按摩防治静脉炎,取得较好疗效,现向大家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将大黄15克浸泡于200毫升70%的酒精中,历时48小时去渣置于密封瓶内备用。待点滴刺激性强的药液时或已发生沿血管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
血栓性浅静脉炎 灸疗法
常用穴位:阿是、膈俞、膻中、血海。 方法:首先用点燃的艾条温灸阿是穴(即条索状硬结处)15-30分钟;尔后灸其它穴7-15 分钟,均灸至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1次,7 次为1疗程。 作用原理:膈俞系八会穴之血会,有补血调血,理气化瘀之功效。膻中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之会穴,· 是八会穴之气会,有活血化瘀,宽胸解郁,开心利肺等功效;血海又名百虫窠,为足太阴脾经穴,系脾血归聚之海,有祛瘀生新,和营调经,调和气血之功,善治一切血疾;阿是穴有疏通经络之功。温灸以上诸穴,共起行...
-
动脉硬化少动颈部
有一位患动脉硬化的老人,每天早晨打太极拳锻炼身体,由于经常感到头晕,便晃动和摇摆颈部想使头脑清醒。结果事与愿违,头晕更加明显,甚至在活动颈部时还常常出现眼前发黑的现象。 实际上,老人的这些症状是大脑供血不足所致,而活动颈部使大脑缺血更加严重,甚至影响到了眼睛的血液供应,出现眼前发黑和暂时性视力障碍。 一般来说,轻度的动脉硬化不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而重度的动脉硬化,会使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出现头晕、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此时活动颈部,很可能加重脑缺血,从而使上述症状更加严重,甚至发生“缺血性脑中风&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