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阻
-
主治风寒湿痹阻 黄芪桂枝青藤汤
组成黄芪90~120克,桂枝15~30克,白芍30~60克,青风藤30~45克,鸡血藤15~30克,炙甘草6~9克,生姜5片,大枣5~10枚。 功能益气养血,通阳蠲痹。 主治适用于风寒湿痹阻,气血亏虚之虚痹,症见肢体关节酸痛或麻木,每遇劳累、气候寒冷、潮湿疼痛加重,肌肉瘦削或虚肿,面色苍白,自汗,畏风,神疲乏。舌质淡胖,脉细无力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服。 方解本方由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桂枝辛散温通助卫阳,通经络散风寒;白芍味酸补血敛营,柔筋止痛;青...
-
痹即痹阻不通 尪痹予上中下痛痹方加减
痹,即痹阻不通,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1]。现代医学认为凡是引起骨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皆可归属为风湿病。 旷惠桃教授有40多年的临床经验,长期专攻风湿类疾病,善于活用经方治疗各种顽痹。自创独步汤、养血通痹汤、上中下痛痹方等经验方,治疗风湿类疾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旷师学习,感受颇深,现总结旷教授对痹证的病因病机认识及常用药对的临床经验,并附临床案例2例,供广大临床医师借鉴。 常用对药...
-
肾督亏虚经脉痹阻证颈椎病 处方蠲痹汤
案例二:肾督亏虚、经脉痹阻证 殷某,男,51岁,江苏南通人。入初诊:2014年7月20日。 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1年余。患者2013年5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乏力,行走欲仆,如踏棉花,伴言语蹇涩,持物受限,颈项稍有不适,同年7月31日至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查头颅CT提示小脑萎缩,双下肢肌电图正常。考虑患者脑萎缩,予“复方吡拉西坦脑蛋白水解片、甲钴胺”等治疗,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症状迁延。2014年5月至二炮总医院查颈椎MR,患者自诉无异常(未带MR片及报告),予针灸、理疗治...
-
痹证 寒湿痹阻不通则痛 阳和汤加减处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业龙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生甘草7味药组成。主治外科一切阴疽,为治疗阴证疮疡之名方。在临床,除用其治疗阴证疮疡外,还用于痹症,辨证属阳虚寒凝者,疗效堪称满意。现举例如下。 江某,男,4 5岁。2005年8月11日初诊。右侧腰部酸重疼痛,时有抽掣样疼痛,痛及臀部及右下肢后缘,夜间痛甚,阴雨天加剧,行动受限。X线腹部平片检查显示第3~4腰椎轻度骨质增生,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用西药芬必得及针灸、理疗等治疗...
-
冠心病心绞痛病机责之痰瘀痹阻心脉
袁长津,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管理与学术研究50余年。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曾担任湖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中医药导报》主编等职。 袁教授长期坚持勤谨临床,潜心钻研,从事中医临床及学术研究50余年,在治疗内科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侍诊,深感其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治见解独到,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累与情绪激动时。本病临床又分为稳定性心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