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痹阻

痹阻

  • 伤膏治疗一切骱骨疼痛,损伤腰脊,及远年内伤,寒热痹阻。伤膏秘方制作方法。

    伤膏治疗一切骱骨疼痛,损伤腰脊,及远年内伤,寒热痹阻。伤膏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伤膏的秘方制作方法,伤膏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一切骱骨疼痛,损伤腰脊,及远年内伤,寒热痹阻。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伤膏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一切骱骨疼痛,损伤腰脊,及远年内伤,寒热痹阻。...

  • 主治风寒湿痹阻 黄芪桂枝青藤汤

    主治风寒湿痹阻 黄芪桂枝青藤汤

      组成黄芪90~120克,桂枝15~30克,白芍30~60克,青风藤30~45克,鸡血藤15~30克,炙甘草6~9克,生姜5片,大枣5~10枚。   功能益气养血,通阳蠲痹。   主治适用于风寒湿痹阻,气血亏虚之虚痹,症见肢体关节酸痛或麻木,每遇劳累、气候寒冷、潮湿疼痛加重,肌肉瘦削或虚肿,面色苍白,自汗,畏风,神疲乏。舌质淡胖,脉细无力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服。   方解本方由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桂枝辛散温通助卫阳,通经络散风寒;白芍味酸补血敛营,柔筋止痛;青...

  • 治湿热痹阻型痛风 补气健脾清热利湿

    治湿热痹阻型痛风 补气健脾清热利湿

      组成:苍术15克,白术15克,薏仁30克,黄柏15克,牛膝10克,白豆蔻15克,金钱草15克,土茯苓15克,车前草15克,萆薢15克,徐长卿15克,重楼10克,蒲公英10克,山慈菇15克,清风藤15克。   功能:补气健脾,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痹阻型痛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500毫升,分两次温服。   方解:痛风虽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但应与一般意义上的痹证有所区别。普通痹证的发病往往是感受风寒湿邪而起,痛风则不同,其与外感六淫的关系并不密切...

  • 腰痛(寒湿痹阻)治则祛风除湿温经通络

    腰痛(寒湿痹阻)治则祛风除湿温经通络

    吴旭,男, 1940年生,江苏南通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1965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1991年师承著名针灸学专家邱茂良教授。曾任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主任、针灸研究所所长、江苏省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编委。 对中医“气”学理论和“经络”本质有较深的研究。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过“活子”假说的设想,1995年发表了“活子振荡”说。率先开展了针灸...

  • 痹即痹阻不通 尪痹予上中下痛痹方加减

    痹即痹阻不通 尪痹予上中下痛痹方加减

    痹,即痹阻不通,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1]。现代医学认为凡是引起骨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皆可归属为风湿病。 旷惠桃教授有40多年的临床经验,长期专攻风湿类疾病,善于活用经方治疗各种顽痹。自创独步汤、养血通痹汤、上中下痛痹方等经验方,治疗风湿类疾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旷师学习,感受颇深,现总结旷教授对痹证的病因病机认识及常用药对的临床经验,并附临床案例2例,供广大临床医师借鉴。 常用对药...

  • 肾督亏虚经脉痹阻证颈椎病 处方蠲痹汤

    肾督亏虚经脉痹阻证颈椎病 处方蠲痹汤

    案例二:肾督亏虚、经脉痹阻证 殷某,男,51岁,江苏南通人。入初诊:2014年7月20日。 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1年余。患者2013年5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乏力,行走欲仆,如踏棉花,伴言语蹇涩,持物受限,颈项稍有不适,同年7月31日至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查头颅CT提示小脑萎缩,双下肢肌电图正常。考虑患者脑萎缩,予“复方吡拉西坦脑蛋白水解片、甲钴胺”等治疗,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症状迁延。2014年5月至二炮总医院查颈椎MR,患者自诉无异常(未带MR片及报告),予针灸、理疗治...

  • 痹证 寒湿痹阻不通则痛 阳和汤加减处方

    痹证 寒湿痹阻不通则痛 阳和汤加减处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业龙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生甘草7味药组成。主治外科一切阴疽,为治疗阴证疮疡之名方。在临床,除用其治疗阴证疮疡外,还用于痹症,辨证属阳虚寒凝者,疗效堪称满意。现举例如下。   江某,男,4 5岁。2005年8月11日初诊。右侧腰部酸重疼痛,时有抽掣样疼痛,痛及臀部及右下肢后缘,夜间痛甚,阴雨天加剧,行动受限。X线腹部平片检查显示第3~4腰椎轻度骨质增生,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用西药芬必得及针灸、理疗等治疗...

  • 冠心病心绞痛病机责之痰瘀痹阻心脉

    冠心病心绞痛病机责之痰瘀痹阻心脉

    袁长津,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管理与学术研究50余年。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曾担任湖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中医药导报》主编等职。 袁教授长期坚持勤谨临床,潜心钻研,从事中医临床及学术研究50余年,在治疗内科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侍诊,深感其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治见解独到,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累与情绪激动时。本病临床又分为稳定性心绞...

  • 心脉痹阻证四个证型的鉴别

    心脉痹阻证四个证型的鉴别

      定义   心脉痹阻证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心脏脉络痹阻不通而出现的以心悸、心痛、痛引肩背为主的证候。常见有以下四个证型。   瘀血内阻型多因阳气不足,或气机阻滞,血运迟缓,血滞成瘀,瘀阻心脏脉络所引起的心胸剌痛,固定不移,口唇紫暗等证候。   痰湿困遏型胸阳不足,气化失司,水湿内停,湿聚成痰,或因嗜食肥甘,导致痰湿停聚,阻遏胸阳,心脉不通而出现心胸闷痛,痰多乏力,头身困重的症状。   寒邪凝滞型寒邪内侵,困遏胸阳或胸阳不足,阴寒凝滞,气血运行不畅,心脉不通而出现的心痛剧烈,畏寒肢冷的症状。...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