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脉 第9页

脉 第9页

  • 心包炎方药 逍遥丸,生脉散

    心包炎方药 逍遥丸,生脉散

    患者,女人,50岁。劳累后胸闷气喘半年。侧卧位即有喘不过气来感觉,动则汗出,汗出后心悸乏力。性情烦躁易怒,怕吵。双下肢足踝部轻度水肿。素有胆囊炎病史。本次去上级医院做核磁共振(MRI)查看,确诊为心包炎(轻度积液)。左脉弦,右脉细,舌质淡苔薄,舌下静脉迂曲。 首诊方药:逍遥丸,生脉散,五苓散加减:柴胡15g,当归12g,白芍15g,薄荷9g,白术15g,赤芍9g,茯苓15g,黄芪20g,丹参15g,葶苈子9g,麦冬15g,制五味子9g,党参20g,猪苓9g,泽泻9g,桂枝9g。 首诊处方7剂,服...

  • 百合病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

    百合病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葛勤 李雪峰 吴祝平   百合病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一书,“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口苦,小便赤……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现今中医学教材认为百合病的病机是心肺阴虚内热,多发于热病之后,也有因为情志不遂,日久郁结化火销铄阴液而成。自古多数医家推崇“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顾中欣为...

  • 张伯礼辨治冠状动脉痉挛经验

    张伯礼辨治冠状动脉痉挛经验

    冠状动脉痉挛(CAS)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是由于多种因素刺激冠状动脉强烈痉挛收缩而引起的管腔不同程度狭窄的病理生理状态,临床症状以静息性胸闷憋气、胸痛等为主,多于寒冷、情绪激动、劳累等发作,服用硝酸甘油或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从事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数十载,勤于临证,精于医理,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侍诊多年,现将张伯礼治疗CAS临证思路经验总结如下。 症有所异辨病为先 CAS可有多种临床类型,包括CAS引起的典型变异...

  • 经方治好动脉闭塞症

    经方治好动脉闭塞症

    黄某平,男,57岁。近2个月右下肢疼痛,尤其是夜间疼痛难忍,脚趾变黑。在大连某医院出院诊断:①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②双肺肺气肿伴多发肺大泡。③双肺下叶结节。④左下肢截肢术后。最近医院建议右下肢截肢。 2019年1月20日首诊:患者脉沉弦,舌淡苔白有齿痕。右下肢灰暗,右小脚趾和无名趾变黑,局部溃烂。自诉夜间疼痛难忍。 方药:防风30g,生白术60g,桂枝50g,制黑附子20g,知母30g,白芍50g,甘草20g,麻黄15g,生姜20g,蜂蜜30g。7剂。水煎服。 2019年1月27日二...

  • 运用乌头附子的经验治闭塞性脉管炎

    运用乌头附子的经验治闭塞性脉管炎

    高某,51岁,患者于1941年严冬,大雪封山,雪深没膝,冻掉手指足趾多个。患者虽幸得肢体完好,但已受严重冻伤。1966年发现双下肢冷痛,多次住院治疗无效,发展至1976年病情恶化。在多家大医院住院治疗7个月。确诊为脑动脉硬化、心肌下壁梗死、双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又赴晋中二院接受下肢放血疗法,10余日无效,建议高位截肢。绝望之下,患者于1976年9月7日求治于余(李可)。 诊见:双下肢膝以下冰冷,左侧尤重,足趾青紫,电击样剧痛日夜不休,左上下肢麻木。胸部憋胀刺痛,发作时以硝酸甘油片维持。脉沉细迟微,双足...

  • 脉管炎治方加强四妙散

    脉管炎治方加强四妙散

    脉管炎发病,多为寒湿或湿热入侵,气血瘀滞,筋脉不利,郁而化热,则筋脉红肿热痛,甚则肢体活动不利;或挟风邪,则上下游走;热邪为患,则见发热。治疗上应以四妙散清热利湿为主,湿热去则经络通,通则不痛,配合犀角地黄汤凉血散血,以解局部气血之壅滞,亦取“通则不痛”之意。连翘为疮家之圣药,既能清热解疮毒,又能散气血凝滞,消痈散结;毛冬青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治疗脉管性疾病的必用药;木瓜、威灵仙、忍冬藤祛风湿通经络,加强四妙散的功能,丹参、赤芍活血祛瘀。诸药共济,湿热得去,气血畅通,则邪去正安,疾病自然也...

  • 四味健步汤加味治下肢静脉血栓一则

    四味健步汤加味治下肢静脉血栓一则

    毛某,男,51岁。2004年11月底因左腿肿痛确诊为左下肢静脉血栓,血栓长度20cm,曾在当地住院治疗。医生欲手术去栓,患者畏惧手术,但用静脉抗栓治疗无效。希望服用中药试试。 2005年5月21日开始服用如下汤方:桂枝10g,肉桂5g,茯苓15g,桃仁12g,丹皮10g,赤芍15g,白芍15g,怀牛膝30g,丹参12g,石斛20g,红花10g。服用两月,复查B超下肢静脉血栓已消失。 静脉血栓绝大多部分发生在下肢,而且多为左下肢,患肢肿胀、增粗、疼痛,发病迅速。其并发症肺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美...

  • 阴维阳跷脉病 心痛头昏不寐案

    阴维阳跷脉病 心痛头昏不寐案

    阴维阳跷脉病 心痛头昏不寐案 叶某,女,53岁,家庭主妇。2001年3月13日就诊。因家境不顺,情怀抑郁。时值春阳发动,雷雨交作,突发心胸疼痛、头昏、夜不能寐、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细数。此病心痛不寐,乃阴维阳跷失养,厥阴肝阳上逆所致。治以养血平肝,以益跷维。 方药当归10克,生白芍10克,川芎10克,白术10克,茯神10克,酸枣仁30克,知母10克,钩藤12克,丹皮10克,炙甘草10克。5剂,每日水煎服1剂。 《奇经证治条辨》云:“阴维脉病,心胸疼痛…&hell...

  • 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心血管事件链系统干预

    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心血管事件链系统干预

    贾振华,男,1975年生,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河北以岭医院院长,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院长。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4项国家级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作为副主编编写络病理论专著3部、创新教材1部;发表文章70余篇,SCI收录9篇。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6》,我国心血管患病率持续上升,死亡率高居首位,占居民死...

  • 滋阴通阳复脉法治疗室性早搏

    滋阴通阳复脉法治疗室性早搏

    近年来, 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其中室性早搏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PVC) 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14》报道, 全国22家省级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中, 心律失常占26.8%, 其中室性早搏占11.6%[1]。国外多项研究表明, 患有PVC的人群在随访10~12年后病死率较未患PVC者高出1倍以上[2,3]。PVC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 且频发的PVC可降低心功能, 而对PVC的治疗与控制能够明显改善或逆转心功能的损害[4]。...

  • 奔豚病脉证治探析

    奔豚病脉证治探析

    奔豚病名首见于《灵枢·邪气藏腑病形》中“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马莳《黄帝内经注证发微》言:“急为肝脉,肾得急脉而甚,则肾主骨,风邪入骨,当为骨癫疾。若得急脉而微,则为沉厥,盖风邪入肾则为厥,肾气不足则当沉滞而无知也;及为奔豚,以肾邪渐积而成也,为足不收,以肾脉行于足也;为不得前后,以肾通窍于二便也”。“骨癫疾者”,《灵枢·癫狂病》言:“顑齿诸腧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悗,呕...

  • 从督脉论治帕金森病

    从督脉论治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自从1817年开始被关注后,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研究不断深入,但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左旋多巴制剂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仍是主要的药物治疗方法,但长期服用易出现出现难以控制的异动症等症状。中医在帕金森病早、中、晚期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本文从中医角度,探析督脉在帕金森病中的生理病理联系,通督治法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运用,为中医治疗帕金森病提供借鉴。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 中医虽无帕金森病具体病名,但对其症状记载历史...

  •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滑肉门深刺法 滑肉门主治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滑肉门深刺法 滑肉门主治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也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临床上可表现为食后上腹胀痛、呕吐等一系列症状。跟诊北京中医药大学程凯发现SMAS患者1例,采用程氏三才进针法,重视层次辨证,以滑肉门为主穴论治,疗效甚佳。现整理分析如下,并探讨滑肉门穴的主治特异性。 医案 患者,男,14岁,诉呕吐10个月。患者于2013年7月开始呕吐,发于饭后1小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自觉腹胀,于沈阳医科大二院就诊,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且有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史。舌尖红边暗,苔薄黄,左关弦,右关细。诊断为呕吐...

  • 中医辨证咳嗽典型案例 综观脉证判断

    中医辨证咳嗽典型案例 综观脉证判断

    中医辨证咳嗽是指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为其证候特征,咳嗽、咯痰是本证的主要症状。由于病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和特征。外感引起的咳嗽、咯痰大多伴有发热、头痛、恶寒等,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内伤所致咳嗽,一般无外感症状,起病慢,病程长,常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的症候。 咳嗽多由感受外邪引发,亦可由内伤旧疾因新感而作者。故此《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咳嗽之证,相当复杂。俗语云:入门听咳嗽,医生眉头皱。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对症下...

  • 史载祥治冠脉肌桥心悸验案赏析

    史载祥治冠脉肌桥心悸验案赏析

    史载祥教授是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中医,首都国医名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冠脉微循环病变、慢性心力衰竭、顽固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病、糖尿病及其他内科疑难杂病。以下介绍其用自创之升陷愈消方治疗冠脉肌桥心悸医案一则。 都某,男,59岁。2022年7月29日初诊。主诉:阵发心悸2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每于凌晨1~3点发作心悸,持续至5~6点缓解,伴心烦、易惊,胸闷、胸痛(前胸刺痛感,持续数秒可自行缓解),持续心悸致无法入眠,...

  • 高脂血高血压眩晕 祛脂通脉汤

    高脂血高血压眩晕 祛脂通脉汤

    陕西姚氏太和医学内科流派针对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及疾病转归,在继承先祖经验方的基础上针对临床实际,以滋肝补肾养精血、祛瘀活血宁心络、升阳降浊舒筋络为治疗原则,创设“祛脂通脉汤”。原方为何首乌20g,桑葚20g,生山楂30g,葛根12g,焦枣仁20g,丹参2g,川芎10g。胆固醇不降将生山楂加至60g,甘油三酯不降加红花15g、桃仁10g,胸阳不振加瓜蒌15g、薤白10g,不寐失眠加焦枣仁30g、磁石20g,心悸怔仲加菖蒲15g、柏子仁20g,四肢麻木加黑芥穗30g、嫩桑枝30g、当归15g,腰...

  • 深静脉血栓辨治经验 瘀源瘀性须明辨瘀位瘀势内外求

    深静脉血栓辨治经验 瘀源瘀性须明辨瘀位瘀势内外求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阻塞血液回流且引起静脉壁炎症改变,多发生于四肢,尤其以下肢最为常见。本病属于中医学“脉痹”“瘀血流注”等范畴。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特聘专家龙家俊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60载,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疑难病的经验,现将其辨治深静脉血栓经验总结如下。 辨治经验 瘀源瘀性须明辨,瘀位瘀势内外求 龙家俊认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本原因在于瘀血,故尤应通透分析瘀血之病因脉证,清查瘀源,明...

  • 厚朴麻黄汤:脉浮咳喘此方当

    厚朴麻黄汤:脉浮咳喘此方当

    •厚朴麻黄汤是治疗肺痿的代表方之一,现在常用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心病等,其方药效应为“宣上焦之阳,降逆上之饮”。 •厚朴麻黄汤证的病机应当是饮邪上迫于肺,肺气失却肃降功能。其证当属饮留于肺,肺气开合不利,虚中夹实(饮邪),偏里不离表,寒多而热少。 厚朴麻黄汤是治疗肺痿的代表方之一,现在常用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心病等,其方药效应为“宣上焦之阳,降逆上之饮”(陈修园《金...

  • 浅静脉炎初起红肿热痛者 中药方解

    浅静脉炎初起红肿热痛者 中药方解

    赵尚华,男,1943年出生,山西省原平市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学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周围血管病、乳房病和肿瘤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经验。著有《中医外科心得集》《中医外科外治法》《中医外科类聚方》等多部著作。 组成:苏木30g,红花15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芒硝15g,当归30g,葱须30g,桑枝30g,乳香30g,没药30g。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消肿。 主治:浅静脉炎初起红肿热痛者。 用法:...

  • 主治脱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

    主治脱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

    赵尚华,男,1943年出生,山西省原平市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学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周围血管病、乳房病和肿瘤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著有《中医外科心得集》《中医外科外治法》《中医外科类聚方》等多部著作。 组成:炮附子10g,桂枝10g,麻黄6g,丹参30g,鸡血藤30g,川牛膝12g,红花10g,地龙10g,当归15g,赤芍15g,炮甲珠10g,甘草15g。 功能:温阳散寒,活血通脉。 主治:脱疽(血栓闭塞性脉...

  • 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椒艾洗剂

    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椒艾洗剂

    赵尚华,男,1943年出生,山西省原平市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学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周围血管病、乳房病和肿瘤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经验。著有《中医外科心得集》《中医外科外治法》《中医外科类聚方》等多部著作。 组成:川椒15g,艾叶15g,桂枝15g,透骨草30g,防风15g,生川乌15g,桑枝15g,槐枝15g,当归30g,苏木10g,红花10g,蒜辫1条。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祛风,消肿止痛。 主治:脱疽(血栓...

  • 面瘫的中医认识 病位在经脉与经筋

    面瘫的中医认识 病位在经脉与经筋

    面瘫临床上称为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病理改变早期以神经水肿、缺血、缺氧为主,后期则发生神经变性、脱髓鞘改变。中医将周围型面神经麻痹归为“口眼歪斜”范畴。此病多由人体正气不足,经脉空虚,风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导致气血痹阻,筋脉失于濡养,进而经筋纵缓不收而发病。早期西医治疗以抗病毒、激素、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为主,但对病毒性面神经炎尚无对症的药物对抗治疗。中医治疗面瘫历史悠久,诸多疗法中,尤以针刺治疗效果最为显著。 面瘫的中医认识...

  • 三脉同诊救危症

    三脉同诊救危症

      患者邵某,男,63岁,农民。2009年3月21日上午在田间劳作时突发呆滞不语,约十分钟后又似乎清醒,而回家休息,时而烦躁,时而抑郁,渐至神志欠清,先后前往多家中西医院住院治疗,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予抗病毒、抗感染、降颅压,经10多天治疗无效,且阵发性角弓反张,呼叫不休,而予以抗癫痫(多次注射镇静剂巴比妥类药物),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与对症治疗,未见效,意识障碍加深。4月3日,湘雅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劝其家属放弃治疗。4月11日,延请湖南省名中医、常德市第二中医院吴忠文前往家中诊治。诊见:...

    秘方方剂 2024-03-07 14 0
  • 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

    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

      患者宋某,男,48岁。2009年10月23日初诊。   左下肢间歇性跛行3个月,在某医院查下肢动脉彩超示:左侧腘窝动脉闭塞。腰椎CT:未见异常。给予口服“脉之灵”并静点头孢类消炎药和改善循环类中药“银杏达莫”2个疗程,症状无减轻,患者行走疼痛反而逐渐加重。就诊时症见:行走50~100米即出现左下肢腘窝憋胀疼痛、左小腿疼痛,停止行走休息几分钟后疼痛逐渐缓解,进食可,口干喜饮,饮水较多,夜间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暗红,苔白,脉沉。查双下肢无浮肿,腘动脉、足背动脉未能触...

  • 刘保和教授 辨治络脉血瘀证

    刘保和教授 辨治络脉血瘀证

      河北中医学院刘保和教授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40余载,一直致力于瘀血证的研究与探索,并擅于从问诊、脉诊、腹诊三方面把握瘀血证。对“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络脉血瘀证,运用叶天士“辛润通络”方取得良好疗效。   叶天士辛润通络方由旋覆花、桃仁、柏子仁、当归、泽兰、茜草、郁金共7味药组成。其中旋覆花、当归、泽兰、郁金具有辛散之性,桃仁、柏子仁具有柔润之性,法合辛润通络。桃仁、当归、泽兰、茜草、郁金能活血化瘀,茜草、郁金还能清热以除瘀热,且郁金能疏肝...

  • 自拟银栀膏治静脉炎

    自拟银栀膏治静脉炎

      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于上肢头静脉,贵要静脉、下肢大小隐静脉,尤以下肢常见。其病因或站立过久,或有静脉曲张,或因静脉输液,或机械性损伤所致。笔者在临床中用自拟银栀膏治疗此病,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组方:金银花20克,栀子30克,地榆20克,赤芍30克,制乳香30克,没药30克,凡士林600克。上药共研细粉,入凡士林中调匀成膏。用时将药膏涂于患处,纱布包敷,每日两次,至皮损消退,炎症消失。治疗期间多休息,忌食辛辣之物。方中金银花甘寒,可清热解毒消炎;栀子苦寒,清热降火解毒;地榆苦酸寒,清热消肿解毒;...

  • 治下肢静脉栓塞方

    治下肢静脉栓塞方

    方药:黄苠30克,赤芍、薏苡仁、丹参、川牛膝、地龙各15克,当归、桃仁、丹皮、水蛭各10克,川芎、红花各 6克。加减:偏热者加知母、丝瓜络各 10克;偏寒者加桂枝10克;夹湿者加苍术、防己各10克;纳呆加鸡内金10 克,炒麦芽15克;气血虚弱明显者酌加党参、熟地各15克,枸杞子、白术、杜仲各10克。 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1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下肢静脉栓塞。 疗效:治疗1疗程后,32例中,治愈5例(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行走);显效11例(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长时间行走后自觉患侧略有肿感,但无肿痛,休...

  • 治颞动脉炎验方

    治颞动脉炎验方

    颞动脉是一条比较表浅的动脉,其位置在耳的前上方,与太阳穴相毗邻,触诊时可感觉到心脏搏动相一致的规律性跳动。颞动脉炎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病变虽然在颞动脉,但有时常能影响到全身的动脉,尤其是供应脑的动脉。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为乏力、食欲下降和发热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出现单侧颞部疼痛,呈持续性、搏动性疼痛,重时不能梳头戴帽,吃饭时由于咀嚼动作,使颞部肌肉收缩刺激动脉,疼痛加剧。部分病人还可出现视力障碍或关节痛等症状。血液化验显示血沉明显增快、白细胞增高。此病的西医治疗常用地塞米松和强的松等药,应...

  • 治静脉炎 小腿抽筋 结肠炎 牙髓炎

    治静脉炎 小腿抽筋 结肠炎 牙髓炎

    治小腿抽筋验方 取白芍30克,木瓜30克,甘草12克,牛膝10克。水煎,分两次服,每日1剂。同时患部贴止痛膏药。 治静脉炎 山茱萸10克,牛膝20克,山药20克,丹参18克,川芎6克,赤芍药12克,当归9克,黄芪18克,延胡索6克,蒲公英30克。水煎服,每天1剂。 治慢性结肠炎 取分量同等的茯苓、扁豆、山药,研成细末,放入锅中焙炒成黄色,勿使其变焦。每次取上药50克,每天早、晚两次口服,用开水调成稀糊状,空腹时加糖服。 治急性牙髓炎验方 生地20克,元参20克,生石膏15克,升麻2克,细辛2克,槐花10克,丹皮9克...

  • 腹背发热 治宜补火生土安养冲脉

    腹背发热 治宜补火生土安养冲脉

    雷某,女,57岁,2011年6月24日初诊。 主诉:上腹及右背发热3年。患者每天早晚右上腹及背腰部发热,如火烧样不适,有时串疼。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十二指肠球炎。服奥美拉唑、洛赛克等药后症状未减轻,又以中药清热解毒、清热利湿、和胃降逆等法治疗未见效果。 刻诊:上腹部不适,伴疼痛,胀满,口渴,喜热饮,有一片热气在右上腹、背部绕动发热难受,手足心发热,腰困痛如折,尿频、遗尿,大便稀溏,全身畏寒,头昏乏力,心悸气短。脉象沉细,舌淡苔白腻滑润。 辨证:肝脾肾三阴寒证,阴火上浮。治宜补火生土,...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