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脉 第8页

脉 第8页

  •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方药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方药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是视网膜脉络膜黄斑区的局限性炎症,表现为眼底红斑、视力下降、视物昏暗、变形、色感差。黄斑区视网膜与脉络膜紧密相接,黄斑区视网膜的营养,也有赖于脉络膜供给,故凡黄斑区的视网膜或脉络膜有病,常互相波及,故临床称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体内病灶感染形成的过敏反应有关,也有认为是脉络膜血管痉挛所致。临床用益母草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方药:取益母草全草120g,加水1000ml,用旺火煎30分钟,取头煎药汁,药渣再加水700ml,煎30分钟,去渣取二煎药液2次煎液混合,分早、晚...

  • 推拿治慢性喉炎:脉冲电刺激疗法

    推拿治慢性喉炎:脉冲电刺激疗法

      慢性喉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教师等用嗓较多的职业发病率较高。据调查,在江苏省教师队伍中,发病率高达20%~30%。慢性喉炎在中医称为“慢喉瘩”。中医认为,正常的言语发音与咽喉和口腔多器官有关,且与五脏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声音强弱的关键则在于脏腑气血津液是否充沛。中医治疗慢喉瘩,重在调节脏腑功能。对人迎、水突穴推拿及脉冲电刺激治疗慢性喉炎常可取得良效。   疗法简要介绍   人迎、水突穴推拿及脉冲电刺激疗法,是一种简便的非药物疗法。自古以来人迎、水突穴都是被重视的穴位。人迎穴位于喉结...

  • 山东名医治冠状动脉狭窄经验

    山东名医治冠状动脉狭窄经验

    山东名医辛松峰博士是三代 御医之后赵绍琴先生的弟子。辛博 士治学严谨,诊疾有方,辨病辨证, 审因论治,不仅善治疑难杂症,更 善治明确诊断较难治疗的病症,尤 其是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疗效 卓著。 冠状动脉狭窄是由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所致,冠状动脉狭窄后导 致心肌缺血,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也就是冠心病。冠状 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出现 心绞痛,重者可致心肌梗死,严重 危害人类健康。辛松峰博士运用中 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取得了良好 疗效,现将辛博士治疗冠状动脉狭 窄的经验介绍如下。 中医学并无冠状动脉狭窄...

  • 基于育心保脉理论调治冠心病危险因素

    基于育心保脉理论调治冠心病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的发生、 发展、转归不仅局限在心脏本体的病变,也与其他 脏腑机能是否正常息息相关。中医学以 “形神合 一”的整体观念为基本理论,在心系疾病中强调 “神明之心”与 “君主之心”的协同调治。血是机 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心主血脉是以脉道为 其气血运行之通路,故血脉畅通既是心主血的保 证,又是心主神志功能正常的重要条件。目前易损 患者、易损斑块、易损血液、易损心肌成为冠心病 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因此冠心病已从原有...

  • 冠心病心绞痛病机责之痰瘀痹阻心脉

    冠心病心绞痛病机责之痰瘀痹阻心脉

    袁长津,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管理与学术研究50余年。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曾担任湖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中医药导报》主编等职。 袁教授长期坚持勤谨临床,潜心钻研,从事中医临床及学术研究50余年,在治疗内科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侍诊,深感其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治见解独到,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累与情绪激动时。本病临床又分为稳定性心绞...

  • 阴维脉病 胸痹案

    阴维脉病 胸痹案

    阴维脉病 胸痹案 卫某,男,68岁,退休干部,于1998年3月18日就诊。患冠心病数年,胸痛或胸闷,吃药缓解维持。近来胸闷气短,少纳腹胀,大便秘结。医以大黄泻之,下少许粪液而复结如故,然腹胀反而更重,并气逆而呃,心跳心慌,精神疲倦,四末清冷,舌质淡胖,脉结代细弦。心电图提示S-T段倒置,频发室性早搏。此系太阴脾阳虚衰,运化无力,并阳气无以上煦阴维所致。 处方:红参10克,黄芪15克,肉桂5克,附片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2剂,水煎服。服完第1剂,大便通行、腹胀随减;服完第2剂,...

  • 静脉曲张 治要治到根上

    静脉曲张 治要治到根上

    55岁的李女士近来老感觉腿痒,就自己到药店买了些药膏每天涂抹,可一个月过去了,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严重了。家人带她去医院皮肤科做了检查,医生详细问诊后建议她去血管外科就诊,经血管外科会诊确诊为静脉曲张。   李女士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很多人出现腿痒时往往是自己抹点药膏,严重者会因为抓挠出现皮肤破溃,甚至引发感染。其实,腿部瘙痒、皮炎的常见病因是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浅静脉曲张。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常见病,静脉曲张是该病在浅静脉的表现。因为静脉曲张会产生腿部静脉血淤积,淤积的静脉血含氧低、静脉血回流不好、...

  • 蓄血证治发展分化的线索和脉络

    蓄血证治发展分化的线索和脉络

    蓄血病证源流 《大学》云: “物有本末, 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 蓄血首见于《伤寒论》 , 经过了以法类 方、 以方类证的不断分化扩大的过程, 成为多种内 外伤杂证的病理基础, 本文拟梳理蓄血证治发展分 化的线索和脉络, 为临床辨治提供准确清晰的理论 依据。 源于《伤寒论》 ,有太阳蓄血、阳明蓄血之分 “蓄血” 源于《伤寒论》 阳明病篇237条 [1] 阳明抵 当汤证, 以方类证, 抵当汤(丸)证还包括阳明病篇 的257条、 太阳病篇的124、 1...

  • “心脉同治”的理解“心脉同治”的运用

    “心脉同治”的理解“心脉同治”的运用

    冼绍祥“心脉同治”理论探究及经验总结 冼绍祥教授在30余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发 现, 心脉结构互通, 功能相连, 脉与心气血相关, 脉 诊作为四诊的精髓亦能佐证这一观点, 临床治疗心 血管疾病时, 需整体思维, 心脉同治。现将冼教授 “心脉同治” 理论初步整理如下, 以飨同道, 并希望 得到同仁的指导和完善。 “心脉同治”的理解 1. 心与脉之间的关系 1.1 从结构上认识 脉, 又称“血脉”或“血...

  • 通调营卫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通调营卫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丁元庆教授提出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医病名定为“脉积”,认为营卫失常,动脉损伤,进而发生脉积,因此,通调营卫是防治脉积的基本原则。 [摘要] 阐述营卫失调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形成的相关性。首先提出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医病名定为“脉积”。营卫功能与血脉紧密相关,营卫又与体质量、体脂、血糖、血压相关,营卫失常是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因此,营卫失常与脉积密切相关。其中,营气失常,痰浊瘀血内...

  • 防动脉硬化食疗三方

    防动脉硬化食疗三方

    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的常见 病、多发病。它是由于动脉发生了 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改 变,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 性和使动脉管腔缩小的一种疾 病。实践证明,治疗动脉硬化除了 口服药物、进行适当的运动外,通 过饮食进行治疗也是一个有效的 方法。下面就介绍三则对动脉硬 化有防治作用的食疗方。 一、玉米木耳粥 原料:玉米0.15公斤,黑木 耳15克,粳米0.1公斤。 制法:黑木耳用冷水浸泡,待 泡软后将其撕碎。粳米、玉米加水 同煮成粥,然后加人黑木耳煮熟 即可食用。 功效:玉米油中含有不饱和 脂肪酸,能抑制...

  • 防治脑动脉硬化食疗二方

    防治脑动脉硬化食疗二方

    脑动脉硬化是指大脑动脉粥 样硬化,继而引起慢性脑供血不 足、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手足 发麻、头痛眩晕等,甚至会导致痴 呆的发生,还是引发脑梗塞、脑出 血的重要因素。而食疗药膳对于 防治脑动脉硬化能发挥很好的作 用。下面简单介绍二则食疗方。 一、三七葛根羹 材料:三七粉3克,葛根粉50 克。 做法:将两者人碗混匀,冲人 沸水,调成羹状。当作早餐食用。 功效:三七有补气、增加脑活 力的作用;葛根可扩张脑血管,改 善脑部血液循环,确保大脑供血。 本方能补气活血,改善脑部供血, 可改善脑血管硬化引起的头昏耳 鸣等...

  • 阴维脉病胸痹案

    阴维脉病胸痹案

    汪某,男,70岁。1988年4月13日初诊,素有胸闷怔忡之疾,近因家事烦劳而发胸痛,其症胸前偏左肋内牵掣作疼、终日不减,伴胸闷、心内烧热感、口苦咽干喜冷饮、手足心濈然汗出、纳食可、夜尿3次、大便日行1次,舌下瘀点多。舌质红、苔薄白、脉数大。心电图提示:窦性心率,正常心电图。此为少阴阴虚、阴维无贮、痰气痹塞上焦所致,状类胸痹。拟养阴以溉阴维,佐以祛痰通痹。 处方 龟板12克,麦冬10克,柏子仁10克,丹参10克,远志10克,全瓜蒌10克,薤白10克,枳实10克,生龙骨10克,炙甘草5克。4剂。 二...

  • 下肢动脉血管堵塞是什么病?怎样才能预防呢?

    下肢动脉血管堵塞是什么病?怎样才能预防呢?

    老张今年67岁,腿脚一直不错,就爱遛弯和骑车逛市场。可是近半年,遛弯途中常觉得小腿酸疼,要休息一段时间才不疼,继续走时腿又开始疼了。老张心里琢磨着这腿到底是怎么了。他的一些老朋友告诉他,不碍事,人上了年纪腿脚总会不利索的。但是老张还是不放心,辗转多家医院,最终被确诊为下肢动脉血管堵塞。那么这到底是什么病?怎样才能预防呢?   指导专家   苏 慧   血管堵塞,症状多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腿脚总会有些不利索,比如酸痛、肿胀、走路时间不能太长等,其中很多是老化所致,但...

  • 血压与脉 血压在脉 营卫与脉相关

    血压与脉 血压在脉 营卫与脉相关

    血压是正常生命现象与生命体征,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丁元庆教授详细阐述了营卫与血压以及营卫失调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理论问题。认为血压在脉,营卫与心、血、脉密切相关,进而提出脉是中医认识与研究血压的最佳切入点。 血压是正常生命现象与生命体征。慢性病已经成为当代健康的重要问题,其中高血压在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居于首位,对高血压的防治研究达到空前的高度。然而,如何用中医理论来表述血压与高血压,至今尚无公认的说法。营卫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重要变量,是生命活动中可变性最大的因素。本文拟在营卫理论的基...

  • 动脉粥样硬化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

    动脉粥样硬化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治疗心血管疾病 医圣张仲景在 《伤寒论》中提出了很多独具 特色的学术思想,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理论源于 其中。笔者以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律失常的诊疗为 例,论述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在心血管疾病治 疗中的应用。 1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概念 寒热并用,指将分属于寒热两性的药物配合 应用,以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 攻补兼施,是于 攻伐药物中加入补益之剂,以期达到祛邪而不伤 正,扶正与驱邪并举的目的 。 《类经》曰 : “阴阳 者,一分为二也。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疾病亦如 此,有正...

  • 基于《黄帝内经》形气观分析心与血脉的关系

    基于《黄帝内经》形气观分析心与血脉的关系

    “心主血脉”作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中 “心” 的一个生理功能,一直是藏象学说的重点研究内 容 。《中医基础理论》 [1 ] 在 “藏象”一章中记载心 有两大主要生理机能: 一是主血脉,二是藏神。其 对心主血脉功能的定义是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 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意为 心与血、脉密切相连,构成血液循环系统。心脏有 生血、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推动 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并营养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且 认为此种心主血脉功能的...

  • 主治输液性静脉炎 游走性浅静脉炎经验方

    主治输液性静脉炎 游走性浅静脉炎经验方

    治输液性静脉炎经验 方法:大黄15克。将大 黄浸泡于200毫升75%酒精 中,48小时后去渣,将药液 置于密封瓶内备用。待点滴 刺激性强的药液时或已发生 沿血管走向出现条索状红 线,并有红、肿、热、痛等症 状出现时,倒少许大黄酊于 手心中,用手掌或食、中、无 名指三指指腹,蘸取药液顺 血管走向在穿刺静脉针眼 3—4厘米处,向心性反复按 摩,干后再蘸大黄酊,反复 按摩至局部微红发热为度。 然后盖上千纱布,一般点滴 过程中1~2小时按摩1次, 至滴完。拔针后再按摩2 次,防血管变硬。 主治:输液性静脉炎...

  • 分期食疗防治动脉硬化

    分期食疗防治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 的主要因素,主要与血管的衰老有 关,可分为四个阶段。针对动脉硬化 的四个阶段采取不同的食疗措施, 会明显降低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防病健身、延年益寿。 一、降脂、降胆固醇一黑木 耳、南瓜、黑芝麻油。动脉硬化初期 症状为身体发胖、易疲劳、记忆力下 降、喜食高脂食物、体内甘油三酯高 于正常水平。 黑木耳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加 快体内胆固醇的分解和排出。建议 每周食黑木耳2~3次。南瓜能显著 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对 糖尿病动脉硬化初期患者效果更 佳)。建议每周至少食用两次南瓜米 饭。...

  • 心律不齐每次发作心慌不宁 脉结代方治验

    心律不齐每次发作心慌不宁 脉结代方治验

    脉结代方 原方:党参、黄芪、当归、柏子仁、酸枣仁、龙眼肉、炙甘草。煎妥后冲入黄酒少许。治疗脉结代。余经过若干年之选择,始得搜寻而出,故特定为治此症之主方。 治验:崔某,男,53岁,于2013年8月初诊。 患心律不齐3年余。每次发作,心慌不宁,心脏部位有间歇跳动感,立即含化速效救心丸有效。近因儿子考学,操劳过度,不得安眠,遂使心律不齐频繁出现。刻诊:心悸不安,胸部有轻微闷憋感,说话声怯,时有叹息。舌质淡暗,脉不齐,有结脉出现。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夹有瘀阻。治以益...

  • 动脉硬化吃什么食疗好

    动脉硬化吃什么食疗好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老龄化,很多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导致初期动脉硬化。那么动脉硬化吃什么食疗好?   首乌丹参蜂蜜饮   取何首乌15克,丹参15克,蜂蜜15~30克。先将何首乌、丹参加水煎汤,去渣后调入蜂蜜,日服1剂。具有滋阴润燥、补益五脏、通经活络的功效,适用于动脉硬化、高血压、初期动脉硬化等病症具肝肾阴虚或兼脉络瘀滞者。   红薯蜜羹   取红薯250克,蜂蜜30克,糖桂花少许,先将红薯洗净,切成小厚片,倒入锅中,加水1000克,煮约30分钟,再加入蜂蜜和糖桂花,离火,当早餐...

  • 从痰瘀立论探讨分期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

    从痰瘀立论探讨分期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是一种累及 全身动脉血管的退行性、 增生性和炎性病变。 颈动 脉粥样硬化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CAS) 与心 脏的冠状动脉、 脑部血管、 肾动脉的粥样硬化有着 共同的危险因素和病理基础, 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 要原因之一 [1] 。 颈动脉位置表浅, 易于探及检查, 作 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 “窗口” , 可用来判定AS整体 情况。 CAS可能造成颈动脉狭窄, 引起颅内血管的狭 窄、 阻塞或斑...

  • 预防动脉硬化 中医动静脉同治

    预防动脉硬化 中医动静脉同治

    出门遛弯小腿酸胀、疼痛;双腿双脚怕冷、发凉。在老年人看来,这样症状稀松平常,不值一提。但在专科医生眼中,此时就需要提个醒儿了。“这些症状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早期表现,如不及早干预,严重时有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的危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主任赵钢教授提示。 病情严重,多因重视不够 动脉硬化闭塞症即平时俗称的动脉硬化,它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其可使血管壁变硬、缩小、失去弹性,从而继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老年人最为常见。根据调查显示,我国60岁...

  • 中药外洗巧治下肢动脉硬化

    中药外洗巧治下肢动脉硬化

    痰瘀阻络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见 患肢肿胀、顽麻、疼痛、发凉,间歇性跛 行,皮色暗滞或见核硬结,肌肤甲错,头 晕头重,胸闷脘痞,食欲不振,泛吐痰涎, 久病而形体不瘦,舌胖色暗,或见瘀斑, 苔白腻,脉沉弦滑,趺阳脉、太溪脉搏动 微弱或消失。临床用中药外洗疗效好。 治疗方法 川芎、当归、金银花、生蒲黄、姜黄、 地龙、五灵脂、香附、秦艽各10克,艾叶、 红花各20克,鸡血藤、虎杖、大黄、瓜蒌、 石菖蒲各30克。将上药煎煮取汁3000 毫升,放入足浴盆中,加入适量温水。水 温保持在35。45~C之间,水位以浸泡至膝 以下...

  • 心脏主神明主血脉 关于心阴心阳开窍于舌

    心脏主神明主血脉 关于心阴心阳开窍于舌

    心脏位于胸中偏左,有心包围护其外,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明,人体其他脏腑的功能活动均在心的主宰下进行,是生命活动的中枢,说明心脏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整体统一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 主神明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心主宰。《素问·宣明五气论》曰:“心藏神。”《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问·灵兰秘典论》谓:“心者,君主之...

  • 基于“脾-痰-血脂”相关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

    基于“脾-痰-血脂”相关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多累及大、中动脉,多被认为是脂质驱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是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现代医学认为脂质浸润学说、损伤反应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和炎症学说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始于血脂水平的升高尤其是胆固醇水平的升高,目前临床中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金标准药物仍为降脂类药[2]。但这些药多被证实对肝功能有一定的损伤,从而寻求对本病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中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不仅仅局限在脉本体的病变,还与其他脏腑功...

  • 早搏心悸病 治则益气养阴化瘀通脉

    早搏心悸病 治则益气养阴化瘀通脉

    赵某某,男性,20岁,未婚。初诊:2019年7月26日。诉反复发作性心悸、心慌半年余。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心慌,夜间发作甚,并伴有胸闷、短气,无胸痛,无发作时无伴有汗出、活动受限等情况,每次发作持续5到10分钟,可自行终止,影响睡眠,未予系统治疗,半年来症状反复发作,每周发作3~5次不等。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无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于2019年5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偶发房性早搏。给予“索他洛尔、谷维素&...

  • 阳跷脉病失眠案

    阳跷脉病失眠案

    朱某,女,36岁,作家。情志怫郁,劳神过度,渐至失眠,夜寐梦频,健忘脑涨,头重头昏,殊不清醒,苔白,脉小。此髓海元神失调,痰湿阴霾潜伏,以致阳跷脉病也。法宜化湿醒神,以通阳跷之络。单用生南星30克,以水600毫升,煎取300毫升,每服00毫升,日3服。取3剂,连服3天,如释重负,睡寐安然,精神亦健。 此案单以生南星治愈。说起此药,先首谈半夏。以半夏治不寐,首创于《灵枢·邪客》,有半夏秫米汤。半夏之叶萌生于五月,得夏之半,一阴初生,由阴出阳,故经用之治阳不入阴,阳跷脉满,目不得瞑。上古用药,并...

    精品偏方 2024-03-08 7 0 失眠
  • 基于取象比类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脉燥证治规律

    基于取象比类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脉燥证治规律

    缺血性脑卒中病位在脑血管,病机属“脉道不通”的范畴。古籍中中风与脉道不利、气血不通有关的论述颇多,《医学纲目·中风》言:“中风皆因脉道不利,血气闭塞也”[1],《诸病源候论》载:“血气凝涩,不能润养,久不瘥,真气去,邪气独留,则成偏枯”[2]。古来中风病多言及风、火、痰、虚、瘀,近年来研究已证实,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凋亡是多种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始发因素[3]。脑血管内皮细胞形态与功能的改变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3]。血管及...

  • 风药论治“脉痹”的病因病机

    风药论治“脉痹”的病因病机

    中医古籍中没有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体征,可归属于“眩晕”“头痛”“痴呆”“中风”“胸痹”“真心痛”等病证。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在动脉内膜损伤基础上,脂质沉积,纤维帽形成及结缔组织增生,导致动脉壁增厚、硬化斑块形成和引起血管腔狭窄,这与中医“脉痹”有相同之处,两者的相关性具体阐述如下。 “脉痹&rd...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