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脉 第4页

脉 第4页

  • 名医许卫国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方

    名医许卫国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方

    名医治椎动脉型颈椎病(中气虚陷)方 处方:黄芪25克,党参15克,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天麻、川芎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升阳。用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辨证属中气虚陷型。症见眩晕,气短乏力,精神萎软,血压偏低,舌质淡,脉虚细。 专家点评: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 创方者:许卫国 名医治椎动脉型颈椎病(风寒...

  • 椎动脉型颈椎病刺血疗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刺血疗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以眩晕为主要表现,其伴随症状有颈痛、头痛、头昏、耳鸣、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平衡障碍等。采用刺血疗法予以治疗,效果较好。   取穴:百会、大椎、头维。患者取坐位,上述穴位用碘伏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挤压百会、头维穴,大椎穴加拔罐,使各穴出血1~3毫升。2~3日治疗一次,连续治疗7次。   中医认为,该病病机为气滞血瘀,颈部的长期慢性劳损及退行性变的骨质增生导致气机不畅,气滞日久则血瘀,发为本病。采用刺血疗法能活血祛瘀,通督利脑,显著改善脑部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头昏、头痛等症状,是...

  • 颈脉通治疗各型颈椎病

    颈脉通治疗各型颈椎病

      组成葛根25克,当归15克,川芎30克,黄芪35克,蜈蚣3条,天麻9克,地龙15克,白芍15克,钩藤20克,五灵脂15克,泽兰15克,丹参20克。   功能补气养血,袪风散寒,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主要治疗各型颈椎病,证属肝肾不足,气血瘀滞,筋脉失养。症见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麻木为主;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走路无力,易绊倒,不能跨越障碍物;部分患者可有头晕、耳鸣、耳痛、握力减退及肌肉萎缩;或伴有心律不齐,心跳过速。头颈部转动时症状可明显...

  • 静脉曲张自我锻炼康复

    静脉曲张自我锻炼康复

      小腿按摩   预备姿势:坐椅子或床边,下面放一小凳,双腿架小凳上。   动作过程:先按摩左腿,左手掌贴在小腿外侧,右手掌在小腿内侧,从膝盖开始,双掌夹住左侧小腿下推,推至踝部即往回拉,一推一拉反复按摩100次后,换右腿按摩100次。四指并拢,拇指分开,用手掌平推小腿血管曲张处,来回推移30次。用一只手掌捏住患腿的五个腿趾,来回按捏30次。用一只手掌按摩足底部(以涌泉穴为中心)100次。   踢腿运动   预备姿势:站姿,两手叉腰。   动作过程:左腿屈膝抬起,两手向前抱膝;还原成预备姿势...

  • 刘德玉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方

    刘德玉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方

    处方:半夏、天麻、白术、葛根、钩藤(另包,后下) 茯苓、当归、川芎、生甘草各10克,陈皮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燥湿化痰,平肝息风。主治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辨证属痰湿蒙蔽型。临床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呃逆,耳鸣,头重,舌淡苔厚腻,脉弦数或弦滑。 创方者:刘德玉 刘德玉 (男) 出生日期:1953 医师执业证书号:110610000000923 科 室:骨伤科工作医院: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擅长疾病:股骨头坏死、膝骨关节炎等骨科疑难病 刘德玉采用有限手术...

  • 椎动脉型颈椎病 项痹病治验

    椎动脉型颈椎病 项痹病治验

      患者患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项胀痛,间断性头晕,以颈项前屈位时症状明显。此乃寒凝血瘀、太阳经输不利。予针刺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灸背部振奋阳气、温散寒凝,改善大脑供血量;推拿可松解项部肌肉,调整脊柱顺应性,再加颈舒汤活血化瘀,散寒通络。本案重在借颈舒汤针对其病机“寒、瘀、痰、虚”有的放矢,治变而施。   管某某,女,60岁,退休干部,重庆渝中人氏。2011年2月28日初诊。   患者因“颈项反复疼痛数年,加重伴间断性头晕2月”就诊。其既往长期伏案工作疏于锻炼...

  • 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治验

    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治验

      郭某某,女,27岁,太原市某大学教师。我于2009年6月1日应邀赴其家出诊,始知其为某医院血液科住院病人,刚办理完出院手续。   其出院诊断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完全)。其他诊断为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后;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   患者于4个月前因剖腹产后大出血,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使用西药抗凝血剂,旋即止住出血。1个月后双下肢痛胀不能动,遂在该院治疗,诊断为此病。两个月后转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住院22天。曾用过的西药有:低分子肝素钙、氯化钠、尿激酶、头孢美唑、下格地尔氯化钠、左氧氟沙星...

  • 下肢静脉曲张 治宜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下肢静脉曲张 治宜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您的小腿肚上是否有许多血管,弯弯曲曲的像蚯蚂一样,有的还可以用手摸到?如果有,这种情况就是“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的病变。初期仅见患肢有静脉扩张、伸长的外表改变,加重时下肢沉重、酸胀、易疲乏和隐痛;中后期静脉扩张、弯曲更加严重,常出现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溃疡形成。中医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擅长辨证分型,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甚好。 气滞血瘀型常表现为患肢青筋迂曲,状若蚯蚓,...

  • 温养督脉防治脊柱病

    温养督脉防治脊柱病

      林一峰,博士研究生导师,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负责人之一。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椎炎、腰椎不稳等。(本报记者蔡卫杨通讯员边江红)   名医   养生经   恬淡生活学无止境   年近花甲的林教授在离开病房后,开始了自己“新”的恬淡生活,平时除了出两三天的门诊,自己也会抽空到医院跟年轻人做“学术上”的交流,生活始终是保持处乱...

  • 治椎动脉型劲椎病 半夏白术天麻葛根汤

    治椎动脉型劲椎病 半夏白术天麻葛根汤

      组成半夏12克,天麻12克,白术12克,葛根12克,钩藤12克(另包,后下),茯苓12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陈皮15克,生甘草12克。   功效燥湿化痰,平肝息风。   主治椎动脉型劲椎病,临床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呃逆,耳鸣,头重等,舌淡苔厚腻,脉弦数或弦滑。   用法水煎服,日1剂,400ml早晚两次温服。   方解本方在《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基础上加减。颈性眩晕多为痰湿作祟,肝风内动所致,痰湿蒙蔽清窍故眩晕、耳鸣、头重;痰湿交阻,浊气不降,故胸闷、恶心、呕吐、呃逆;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 中医治痿症(肾督亏虚,筋脉失养)验方

    中医治痿症(肾督亏虚,筋脉失养)验方

    吴某,男,63岁,2010年3月7日初诊。 患者于2008年5月起大腿两侧麻木、烧灼感。10月行腰椎CT提示:L3-4椎间盘左后突出,L4-5椎间盘右后突出,仅行腰部推拿效果欠佳。2010年8月出现双上肢肌肉明显跳动,脱衣时发现双上肢肌肉明显萎缩。9月底患者行走无力,不能上楼梯,全身酸困,双上肢肌肉萎缩进行性加重;11月底患者已无法下蹲,双手不能拿筷子,脱衣费力。2011年1月就诊于某市综合医院,肌电图提示:“双侧胫骨前肌,骨间背侧肌等肌肉有神经源性改变”。经多方救治,病情危重,经人...

  • 活血开窍 主治椎动脉型颈椎病

    活血开窍 主治椎动脉型颈椎病

      孙其斌,男,1956年生,山东烟台人。主任医师,教授,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一、二批省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指导老师。曾任甘肃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现任技术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医药行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委员,甘肃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甘肃省针灸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学验俱丰,提出了“筋束骨筋动节,筋顺则节利,筋聚则节涩”的学术思想,为颈椎病的“顺筋疗法”和腰椎病的&ldquo...

  • 护脊 温养督脉熏洗方热敷方

    护脊 温养督脉熏洗方热敷方

      不少中老年人都受到肩颈腰腿部疼痛的困扰,该类疼痛的原因多半是由退变性脊柱病引起。虽然部分人的疼痛可经由药物、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来缓解,但多数的保守治疗都是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疼痛的原因。   日前,在老人报举办的健康大讲堂“颈肩腰腿痛专场”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李文超介绍了“温养督脉阳气”的退变性脊柱病防治理论,其指出,只有体内阳气充足,才能将寒湿之气驱散出体外,缓解疼痛。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副主...

  • 外敷法调治静脉曲张

    外敷法调治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是由于血液瘀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张,静脉曲张最常发生的部位在下肢。值得强调的是,静脉曲张本身可能是其他病变的继发表现,如腔静脉闭塞等,应积极处理原发病。患者不妨试试用红花透骨草外敷辅助治静咏曲张。 方法为:取红花、透骨草各150克,研成粗粉,用等量陈醋和温水拌潮湿,装入布袋中(布袋大小根据患处大小而定),将药袋敷于患处固定好,用热水袋敷上,保持 一定温度,每次半小时,每天1次。其中,红花性味辛,温和.能通经、活血、止痛、消肿;透骨草辛散温通,入肝经血...

  • 通脉止痛 陈立刚治疗肩周炎方

    通脉止痛 陈立刚治疗肩周炎方

    治肩周炎(湿热蕴结)方 处方:黄柏、苍术各10克,薏苡仁、葛根各25 克,牛膝、川断、桑枝各12克,元胡、地龙、秦艽、防己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祛湿,行气止痛。用于治疗肩周炎,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型。症见肩关节疼痛,灼热感,肩关节活动受限,指压肩关节疼痛明显,伴口苦干,面红,大便粘滞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创方者:陈立刚 治肩周炎(风寒凝滞)方 处方:羌活、独活、当归、防风、威灵仙、桂枝、宣木瓜各10克,杜仲、桑寄生各20克,牛膝、川断各 15克,细辛3克。...

  • 治下肢静脉炎 下肢慢性溃疡方

    治下肢静脉炎 下肢慢性溃疡方

    治下肢静脉炎方 处方:丹参、赤芍、当归、川牛 膝、香附、防己各12克,地龙lO克, 桃仁、水蛭各8克,王不留行、炒穿 山甲、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活血通络,去瘀生新。 主治:下肢静脉炎,中医辨证为 气滞血瘀型,症见下肢创面红紫发暗, 胀痛明显,肌肤甲错,伴下肢青筋暴 露,舌紫苔薄,脉细涩。 潘文波 治下肢慢性溃疡方 薏苡仁(生)30克,赤芍9克,茯苓12克.连翘12克,当归、秦艽、木防己、牛膝、黄柏 (炒)、泽泻各9克。苍术 (炒)9克。金银花30 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

  • 治下肢静脉曲张两招

    治下肢静脉曲张两招

    下肢静脉曲张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得了下肢静脉曲张的人常常自觉下肢沉重、发胀、麻木、隐痛,卜肢静脉显得很粗而且突出,就像蚯蚓一样。除了日常婴注意不要过久站立,经常按摩患腿以促进气血流通外,还可以试试中 药洗腿法以及中 药绑腿法。中医认 为,下肢静脉曲张 是气滞血瘀所致, 瘀血阻滞经脉,不 得畅通,不通则 痛,所以治疗多选 用理气活血的药 方。 “赤桃汤”洗 腿 赤芍15克, 川芎、桃仁各10 克。在药锅中浸泡30分钟,然后加水煎煮2次,分别取汁,最后将药汁混匀,倒入足浴桶.兑入适量水,水温...

  • 下肢静脉曲张 运动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下肢静脉曲张 运动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松弛,收缩力度减弱,加上老年人静脉壁及瓣膜退行性改变,容易导致静脉血液回流不畅,瓣膜闭介功能失效,血液倒流,而发生下肢静脉曲张。适当做一些运动,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伸屈运动。取仰卧位,头部垫一小枕,双腿绷直,双手掌心朝上枕于头下。双腿膝关节依次微微抬起、放下,做屈张练习,左右腿分别各做6~8次。抬腿运动,姿势同上。双腿并拢,两腿依次抬起呈45度角,各进行4~5次。 分腿运动。姿势同上。双腿绷直,在缓缓吸气的同时,尽可能地向两侧分腿,再呼气,并拢双腿,反复4~6次;弯曲双腿,膝盖尽可能...

  • 编制出一套新式“静脉曲张保健操”

    编制出一套新式“静脉曲张保健操”

    下肢静脉曲张好发于长久从事站 立工作和体力劳动的人群。此病具体体 现为静脉血液回流不畅以及下肢肿胀, 病程日久者可并发慢性溃疡,而且老年 人体质较弱,发生溃疡后伤口较难愈 合。要改善血液回流不畅,不能单纯依 靠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坚持每日锻炼 小腿肌群。有专家结合了小腿肌群与血 管静脉瓣的生理协作关系,编制出一套新式“静脉曲张保健操”。 第1式:背伸踝趾。取坐位,双脚放 松置于地面上。然后配合呼吸,在吸气末 端背伸踝关节及脚趾,背伸踝关节及脚 趾的同时要绷 紧小腿后部肌 群,脚跟着地;呼...

  • 养血通脉治不安腿综合征

    养血通脉治不安腿综合征

    处方:当归、白芍、宣木瓜各12克,桂枝10克,炙甘草、通草各6克,细辛、附子(先煎)、大枣各3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不安腿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血虚受寒型,症见双下肢难以形容和难以忍受的酸痛、胀痛、瘙痒、麻胀等,喜暖恶寒,得温则减,手足厥冷,面色无华,口不渴,大便不实,小便清长,舌淡暗,苔白,脉沉细或迟。 王清圣...

  • 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的腿部保健操

    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的腿部保健操

    教师节就要到了,老师们由于长期站立工作,很容易得下肢静脉曲张。怎样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呢? 安徽省中医院血管外科李华刚副主任医师介绍说,首先,要及时医治一些易导致用力过度的疾病,比如便秘、老年性肺气肿等。其次,不要长时间站立或伏案不动。这两者都是导致静脉曲张主要因素。可以买些弹力比较好的袜子来穿,避免血液在血管中瘀积。再次,要恰当地做些运动,如游泳、快速行走、踮脚尖、踢腿等。 李华刚还特别介绍了一套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的腿部保健操: 抬腿运动 仰卧,头部垫小枕头,双腿绷直。先举起右腿呈45度角,在空中逗留数秒钟...

  • 桥式瑜伽改善静脉曲张

    桥式瑜伽改善静脉曲张

    资料显示,我国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为8%左右,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的人,如交通民警、教师、车工和强体方劳动者,以及孕妇和体形高大粗壮的人。通常表现为皮下隆起蓝色的条索状静脉,周围有成片的毛细血管出血,皮肤变色、脱皮、溃疡,持续地非间断性疼痛。患有静脉曲张的人,多做做仰卧位的桥式瑜伽动作,能减轻下肢静脉血液淤积,有助于病情的缓解。1.仰卧在床上,两腿伸直,两臂平放在体侧,双手扶住髋部。吸气,手肘用力下压,将头部、胸部和腹部挺起,。背部拱起。慢慢把头顶放在床面上,用手肘支撑上身的重量。保持双腿紧贴床面。初学者可以把双手放...

  • 脉型颈椎病 康复冬泳

    脉型颈椎病 康复冬泳

      很多人认为冬泳能够放松颈椎,起到康复作用,但这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老人例外。因为每当遇到冷水,这类老人的血管会收缩,造成脑部缺血。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科主任、主任医师徐武华指出,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老人可以通过日常多做颈部的伸展及牵拉运动,以放松颈部肌肉。进行颈部运动要持之以恒,但练习速度宜慢不宜快。   指导专家   徐武华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科主任、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下午   出诊地点: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396号   记者陈晓琨...

  • 静脉曲张怎么治疗?中药泡足

    静脉曲张怎么治疗?中药泡足

    下肢静脉曲张表现为下肢沉重、胀痛、易疲劳,患肢小腿浅静脉渐现隆起,有时可卷曲成团或囊状,尤以站立后明显,小腿下端、踝部皮肤有色素沉着、瘙痒、湿疹,部分患者可并发血栓性静脉炎。此病早期采用泡足之法治疗,常可获得满意效果。 方法:取桂枝50克,木瓜100克。水煎,于每晚临睡前泡足1次,每次30分钟,药液凉后町再加热浸泡,每剂药可连续使用2~3天,7天为1个疗程。 点评:方中桂枝性温,具有温经通脉;利关节的功效;木瓜可祛湿舒筋。两者配合外用泡足,可使下肢血液流通,静脉不曲,并可温经散寒,制止腿抽筋,对初发下肢静脉曲张...

  • 身痛乏力 证由血虚受风络脉不通所致

    身痛乏力 证由血虚受风络脉不通所致

    患者霍某,女,31岁,已婚,2014年7月23日初诊。身痛,乏力,便秘,面色黯淡。舌淡苔白,脉细滑尺弱。证由血虚受风,络脉不通所致;治宜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处方:当归30克,白芍12克,鸡血藤20克,防风10克,黄芪15克,茯苓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威灵仙10克,狗脊10克。水煎服,5剂。 二诊:乏力、身痛略有好转,新添肩臂胀痛,当为药至病所驱邪外出之征,上方加姜黄6克、桂枝10克,续服5剂。 三诊:身已不痛,肩臂好转,随证加减续服10余剂痊愈。...

  • 关于痹证的发生从经络脉气源流循行的角度考虑

    关于痹证的发生从经络脉气源流循行的角度考虑

    关于痹证的发生,历代医家多从荣卫失和、风寒湿三气杂至、正气内虚等角度去考虑认识,而从经络脉气源流循行的角度考虑、认识痹证发生原因者则鲜有。因此笔者结合《黄帝内经》的学习心得,试从经络脉气源流角度来探讨痹证,以求正于贤哲。 脉气源流 脉气源流最早记载在《灵枢·九针十二原》对五输穴的描述中:“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即古人认为,经络之气发源于五输穴,由五输穴而出,循灌周身,如环不休...

  • 慢性结肠炎双侧申脉穴进行温针灸

    慢性结肠炎双侧申脉穴进行温针灸

      【穴性特点】   申脉穴在外踝之下,展足则开,为足关节屈伸着力之处。申与伸通,本穴有伸筋、利腰脊的作用,故名之。又此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经脉之气于申时注入本经,故名申脉。   本穴位于膝以下足跟部的重要位置,可收远道取穴之效,具有法风散寒、疏通经络,伸全身筋脉之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腰痛以及足膝无力,不能久立等病症。   申脉为八脉交会穴之一,是阳跷脉之起点。膀胱经、阳跷脉皆入于脑,膀胱经别又通于心,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故本穴又有调理心神、宁神定志的功效。   临床上又...

  • 平脉辨证治便秘

    平脉辨证治便秘

    □ 邢志峰 河北中医学院 陈艳从 河北医科大学 笔者跟随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临床学习近四年,李老倡导平脉辨证,临证重视脉诊在辨证论治中的作用。此患者为笔者从医以来第一例肝郁便秘,通过此病例,笔者愈加坚信李老的平脉辨证的思想就是学好中医的捷径,愈加坚信中医疗效的神奇。 李某,男,56岁。2014年7月28日首诊,主诉排便不畅一周,一日一行,成形不黏质可,未带脓血,省级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食可,寐可,小便可,脉弦,舌可,愁苦貌。证属肝郁气滞,法宜疏肝解郁,方宗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柴胡10克,白芍药1...

  • 申脉穴治疗慢性结肠炎 临床总结

    申脉穴治疗慢性结肠炎 临床总结

    【穴性特点】 申脉穴在外踝之下,展足则开,为足关节屈伸着力之处。申与伸通,本穴有伸筋、利腰脊的作用,故名之。又此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经脉之气于申时注入本经,故名申脉。 本穴位于膝以下足跟部的重要位置,可收远道取穴之效,具有法风散寒、疏通经络,伸全身筋脉之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腰痛以及足膝无力,不能久立等病症。 申脉为八脉交会穴之一,是阳跷脉之起点。膀胱经、阳跷脉皆入于脑,膀胱经别又通于心,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故本穴又有调理心神、宁神定志的功效。 临床上又常用于治疗癫痫、心悸、失...

  • 类风湿关节炎络脉不通为其病机

    类风湿关节炎络脉不通为其病机

    蔡晓路 1 , 谢晴宇 2 , 孟庆刚 1 (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070) 摘 要: 从络病角度认识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 认为正虚为本, 邪实( 痰浊、 瘀血) 流注络 脉, 导致络脉不通为其病机; 病程迁延、 久病久痛、 病久内舍于脏的临床表现, 符合络病久病入络、 久痛入络的发展 规律。结合络病三维空间结构, 辨 RA 表里轻重缓急; 结合络病在治法上以通为用, RA 治疗上...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