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

  • 儿童多动症 小儿抽动症 中医用药心得

    儿童多动症 小儿抽动症 中医用药心得

    李宜瑞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用药举隅 李宜瑞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 工作指导老师, 广东省首位中医儿科学博士研究生导 师, 长期致力于中医儿科学的临床、 教学和科学研究工 作, 特别是对儿童多动症、 抽动症等行为精神障碍的中 医药诊治, 钻研尤深, 自成风格。李教授认为, 虽然多 动症与抽动症, 其临床表现看似大不相同, 但以中医病 因病机学说分析, 在发病机制上, 两者却颇有相通之 处, 故易互为共患 [1 ] 。例如, 在病因方面, 先天禀赋不 足, 后天护养不当, 情绪失调等, 均与其发病密切...

  • 采用针灸等手段 治疗小儿抽动症

    采用针灸等手段 治疗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即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期,以快速、不自主、突发、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或(和)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   该疾病以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表现为眨眼、挤眉、呲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摇头、转动躯体、甩动手臂等运动性抽动,也可表现为类似咳嗽声、清嗓声等发声性抽动,一般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

  • 小儿抽动症 方药:龙齿汤加减

    小儿抽动症 方药:龙齿汤加减

    2019年9月,宝鸡市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新生接受了这样一名 患儿小星(化名),男,9岁,陕西眉县人。据其母亲讲,小星从7岁开始出现不由自主地频繁眨眼,随着病程的发展,小星常常会不由自主的喉中发出尖叫声,不能自制。很多时候小星都是在课堂上发生这样的行为的,这严重影响到了老师和其他同学。大家对小星的行为纷纷无法理解,很多同学因此和小星也慢慢疏远了。母亲无奈之下含泪多次向老师以及同学解释小星不是故意的,只是生病了,但随着小星病情的日益严重,身边的人越来越难以接受他。孩子心理越发的委屈,情绪也日渐消沉。在当地医院,以...

  • 小儿抽动症 治则健脾舒肝处方

    小儿抽动症 治则健脾舒肝处方

    【基本资料】 曾某某,男性,11岁,2019年08月12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儿近半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不自主甩头,嘴⻆抽动,注意力不集中,胃纳可,烦躁,二便调,睡眠可。为求进一步诊疗,遂至我院就诊。 【首诊证候】 主诉:不自主甩头,嘴⻆抽动半年余。 刻诊: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舌淡苔白,脉弦滑。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抽动症。 证属:脾虚肝旺。 治则:健脾舒肝,熄风安神。 处方: 太子参10g、茯神10g、葛根1...

  • 以调补太阴为抓手治小儿抽动症

    以调补太阴为抓手治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又称抽动障碍,是临床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性疾病,以单一性或多发性的肌肉抽动为主要表现。一般可根据抽动发作的形式分为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通常伴有注意力下降、性格改变、学习能力差、性格行为异常等。本案依据经典经方理论,从“太阴为杂病之薮,风有内外相感之别”而辨治,取得良效。 闫某某,男,11岁,2021年10月12日初诊。主诉:面部不自主抽动3月余。患者不自主眨眼、耸鼻、面肌抽动、咧嘴、伸脖子,不自主喉发声,平素鼻塞流黄涕,汗出多,汗出不能受风,无口干口苦,胃纳可,进食无...

  • 谷精草合剂用于治疗鼻渊,头痛,鼾症,咳嗽和小儿抽动症

    谷精草合剂用于治疗鼻渊,头痛,鼾症,咳嗽和小儿抽动症

    谷精草合剂源于陕西中医学院(现陕西中医药大学)韩天佑《用谷精草合剂治疗鼻渊简介》一文(《新中医》杂志1974年第1期),药物组成为:谷精草、蔓荆子、草决明、菊花、青葙子、密蒙花、夜明砂、金蝉花(或蝉蜕)、钩藤、木贼草、辛夷花、白芷、防风。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发枝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用于治疗鼻渊、头痛、鼾症、咳嗽和小儿抽动症等,疗效确切,可资借鉴。 鼻渊 处方:谷精草15g,木贼草12g,青葙子12g,辛夷花12g,僵蚕10g,蝉蜕12g,黄芩12g,蔓...

  • 耳为宗脉之海 耳穴治小儿抽动症

    耳为宗脉之海 耳穴治小儿抽动症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叫“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运动、言语和抽搐为特点的行为障碍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眨眼、皱额、咬嘴唇、清嗓子、伸舌头、点头、摇头、耸肩、摆动前臂、叹息、哈欠、打嗝等,症状时轻时重,入睡后消失,情绪激动、紧张或感冒时可诱发或加重。临床上常被误诊为慢性咽炎、面神经炎、咳嗽变异性哮喘、多动症等。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镇静类药物,但副作用大,依赖性强。中医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为肝旺脾弱、心肾失交,治疗应以健脾柔肝、平肝熄风、养心安神等方法为主,同时辅以耳...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