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 第913页
-
食熨疗法开宣皮肤腠理等 健身祛病
熨疗是一种简便有效、经济实惠的中医外治疗法,具有散寒止痛、活血化瘀、消炎退肿等功效。食熨疗法属于熨疗的一种,即用某种(几种)食物加热后熨烫身体的某一部位,通过热感应机体内部或开宣皮肤腠理等,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 茴香熨取茴香20克,粗盐500克,干锅炒热用布包好,熨关节痛处;或用小茴香250克,干锅内炒至微香时,用布包扎趁热熨关节痛处,可治疗关节痛和多种慢性神经痛等症。 盐熨取大粒粗盐(不用精盐)500克,于热锅中快速炒热后,装入布袋,熨肚脐和腹部,适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菌痢、痛经及过食生冷或刺激性食物所...
-
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眼针疗法
彭氏眼针疗法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著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首创,彭老根据王肯堂《证治准绳》中载华佗论述,“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络八谓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于脑,下连脏腑,通畅气血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验内之赃腑受病也”启发,通过长期临床观察患者眼白睛脉络形态颜色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发现了眼白睛脉络变化与疾病之间的规律,创立了观眼...
-
运动灸法结合了灸疗推拿中药外治
提起艾灸,很多有过灸疗经验的读者朋友首先想到的是艾灸被医生拿着熏患处,或者艾柱被点燃后附在其他媒介上固定“熏灸”。但是,笔者日前了解到,一种被称之为运动灸法的灸疗方法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院长、针灸专家顾一煌介绍说,运动灸法是现代针灸专家从清代的太乙神针等疗法中创编而成的。这种方法结合了传统灸疗、推拿、中药外治等方法的优点。 与传统的太乙神针、雷火针等灸法相比,运动灸法具有三大特点:第一,运动灸法在实施灸疗的过程中融入了旋转揉按的推拿手法,使艾...
-
肛门坠胀怎样治疗
肛门坠胀为肛肠疾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据统计,约有40%肛肠疾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肛门下坠、便意感强等现象。可导致肛门坠胀的疾病有肛管和直肠急、慢性炎症,直肠内脱垂,盆底肌肉松弛等,直肠和肛管相邻器官如慢性前列腺炎或增生、子宫后倾、尾骶部病变后也可导致肛门坠胀感,此外,肛肠手术后有的患者在6个月到1年内遗有肛门坠胀不适现象,可能与手术损伤神经末梢,引起感觉错误有关。 由炎症引起的肛门坠胀可伴有疼痛、红肿和排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因直肠黏膜内松弛和脱垂、盆底肌肉松弛引起的,则可伴有粪质正常却排便不净、腰部酸胀、消瘦和易疲倦等...
-
小儿疾病脐疗 疗效显著
人的脐部有一个穴位,名神阙,该穴与任脉、十二经、奇经八脉均有联系,通过调理神阙穴的气血,影响其他经脉,可以达到健脾温肾、和胃理肠、行气利水、散结通滞而疗百病的作用。脐疗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疗效尤其显著。 小儿厌食大黄、槟榔、白术、焦三仙、高良姜、陈皮各等分,研末,凡士林调膏,每次取莲子大小,用胶布固定于脐窝,每次敷8-12小时,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该法可行气导滞、健脾温中,能增强胃肠功能,有促消化功效。 小儿遗尿五倍子、五味子各等分研末,每晚睡前醋调糊敷脐,胶布固定,每次敷8-12小时,每日1次,...
-
冬季调理日常保健按摩疗法
在冬季,掌握准确的按摩疗法,也有利于健康。 1、摩鼻:不少人鼻腔对冷空气过敏,秋季一到便伤风、流涕,经常按摩鼻部可缓解症状。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有热感后,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迎香穴20次,每天1至2遍; 2、摩喉:上身端直,坐立均可,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到胸部,双手交替按摩30次为一遍,可连续做2至3遍,这种方法可利咽喉,有止咳化痰作用; 3、深吸气:每日睡前或起床前,平卧床上,行腹式呼吸法深吸气,再吐气反复做20至30次,有助于锻炼肺部...
-
眼针疗法 彭静山创始的一种微针疗法
眼针疗法是辽宁中医药大学彭静山教授于1970年创始的一种微针疗法,如今与耳针、头枕针等都属于针灸疗法的创新,是新的微针疗法,是针灸学新的组成内容。现将眼针疗法的理论介绍如下。 眼针疗法的理论 彭老指出,眼针疗法源于古代五轮八廓学说,用后天八卦将眼睛分八区,内连五脏六腑,外查形色丝络,诊察病人的疾病和机体的情况。由观眼识病发展至眼针分区,其理论依据十分明确,有一套独立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渊源。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组成,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在表而易见的为络脉,络脉包括十五络、孙络、浮络。彭老...
-
溃疡病患者的食疗保养
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通常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表现为上腹部节律性、周期性的疼痛,同时伴有上腹饱胀、打嗝、泛酸、恶心等症状。溃疡病的发病、发展及康复都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营养和膳食可以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 溃疡病患者的营养治疗注意事项 饮食宜清淡 在溃疡活动期宜吃些清淡、细软、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软米饭、面条、牛奶、鸡蛋、藕粉、瘦肉、新鲜蔬菜等,病情稳定后可与正常人饮食一样。 营养平衡 注意能量充足、营养平衡,适当控制脂肪摄入。动物脂肪如肥肉等应少食,可在烹饪时用植物油,如豆...
-
对症食疗调治感冒
治风寒感冒三汤: 风寒感冒初起,主要症状为头沉或头痛,怕冷,四肢酸痛发紧,身体发烧但无汗,同时伴有鼻塞,流清涕。患者自觉口不渴,咯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食疗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一、五神饮:取荆芥、苏叶、生姜各10克,切成粗末,与茶叶6克一同开水冲泡。一段时间后,与红糖30克搅拌,煮沸后趁热服下,服后盖被,如出汗不畅,一小时后可再服一次,即可使畏寒、身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表寒、身痛重者,可适当配麻黄、桂枝各3克,以加强辛温散寒之力。 二、双白玉粥:粳米50克加水熬粥,沸腾后加入切片的半棵(主要用菜心和菜帮)...
-
白菜治感冒食疗方
白菜是冬季常食的一种蔬菜,中医认为,白菜性味微寒、甘、平,归肠、胃经,有解热除烦、通利肠胃、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等多种功效。民间常用白菜来治疗风寒引起的感冒。 白菜150克,洗净切碎,生姜、葱白各10克,加水适量煎服,每日饮服 2次。适合于冬季感受风寒引起的感冒、怕冷、流清涕等。 白菜根1个,生姜3 片,红糖15克,加水300 毫升,煎煮10分钟后饮服。每日1剂。适用于风寒感冒兼有胃寒者。 大白菜根2个,大葱根4个,加水250毫升,煎煮10分钟后出锅,温热时饮用。适合风寒感冒者。 白菜根、...
-
中药食疗调养脾胃
祖国医学认为,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因此又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后天之本”。如果脾的运化、升清功能失职,就会造成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等病理改变,从而出现腹胀或腹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脾病的常见症状。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从而出现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胃病常见症状。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如果脾失健运,则会...
-
食疗缓解足跟痛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足跟为肾所主,肝肾亏虚,则筋骨不健,跟骨疼痛,当以补益肝肾,强健筋骨,防止外邪侵袭为治。治疗可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不同的药膳治疗。 风邪侵袭型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畏风、舌淡苔薄白等。当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为治。可选用麻黄萝卜汤:麻黄5 克、生姜3片、萝卜1个(150克)、蜂蜜30毫升。将萝卜切片,与麻黄、生姜同放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炖至萝十熟后,纳入蜂蜜即可食用,每日1次。 寒邪阻滞型 主要表现为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