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疗 第913页

疗 第913页

  • 食熨疗法开宣皮肤腠理等 健身祛病

    食熨疗法开宣皮肤腠理等 健身祛病

    熨疗是一种简便有效、经济实惠的中医外治疗法,具有散寒止痛、活血化瘀、消炎退肿等功效。食熨疗法属于熨疗的一种,即用某种(几种)食物加热后熨烫身体的某一部位,通过热感应机体内部或开宣皮肤腠理等,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 茴香熨取茴香20克,粗盐500克,干锅炒热用布包好,熨关节痛处;或用小茴香250克,干锅内炒至微香时,用布包扎趁热熨关节痛处,可治疗关节痛和多种慢性神经痛等症。 盐熨取大粒粗盐(不用精盐)500克,于热锅中快速炒热后,装入布袋,熨肚脐和腹部,适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菌痢、痛经及过食生冷或刺激性食物所...

  • 妇科病 试试中医脐疗法

    妇科病 试试中医脐疗法

      痛经   当归30克,元胡30克,吴茱萸30克,红花20克,乳香24克,没药24克,肉桂30克,细辛10克,冰片适量。研末装瓶备用,与月经前3天每次取15克,用黄酒调糊填脐,医用贴覆盖,外用胶布固定,每天2次,12小时1换,月经后3天取下。每月1次,痊愈为至。   闭经   白芷60克,香附50克,威灵仙30克,益母草90克。研末备用,每次15克,用黄酒调糊,医用贴覆盖,外用胶布固定,再加热水袋热敷,每天1次。7天为1疗程。   月经不调   五灵脂15克,丹参12克,当归18克,赤白芍...

  • 畲族捏八卦疗法

    畲族捏八卦疗法

    畲族捏八卦疗法是捏法的一种,捏法又称为抓痧、捏痧法,一般用来治疗痧症,就是在患者身上的某些部位或穴位上多次施用捏或抓的手法,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背部和胸部捏痧称为捏八卦。 取1只瓷碗,碗中放一点清水(或茶水、酒、醋等)作为润滑剂。手呈握拳状,食指、中指弯曲,第1、2指骨呈60~90度,沾上准备好的润滑剂,用弯曲的手指在选准的部位上,把皮肤捏起,用力一拔,然后让皮肤还原。这样反复几次后,局部出现充血,皮肤逐渐变紫。以期门穴(乳头直下,第6叻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为 中心,在双胸部上下、 左右各捏9处或12 处...

  • 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眼针疗法

    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眼针疗法

      彭氏眼针疗法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著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首创,彭老根据王肯堂《证治准绳》中载华佗论述,“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络八谓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于脑,下连脏腑,通畅气血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验内之赃腑受病也”启发,通过长期临床观察患者眼白睛脉络形态颜色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发现了眼白睛脉络变化与疾病之间的规律,创立了观眼...

  • 隔物灸火力温和疗效好

    隔物灸火力温和疗效好

    隔物灸是一种重要的传统艾灸法,又叫间接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由于隔物灸火力温和,对皮肤不易造成损伤,所以较受欢迎。再加上隔垫物多属中药,故可发挥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能治疗很多疾病。 隔盐灸用食盐做隔垫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多用于肚脐。又称为“神阙灸”。取纯净的食盐,放到脐窝中,填平脐孔,上置艾炷点燃施灸。当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如脐部凸出,可用湿面搓成条,围在脐周如井口,再填盐施灸,一般施灸 3~9壮,多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痢疾、虚脱等。 隔附子灸用中药...

  • 巧用鼻疗法治病

    巧用鼻疗法治病

    塞鼻法: 1.头痛:取粗细合适的万年青根,剥去外皮,蘸朱砂末少许塞鼻。左边头痛塞右鼻,右边头痛塞左鼻。一般3~5日可愈。 2.黄疸:取生南瓜蒂适量,捣烂,以纱布包适量塞鼻,至黄水流尽即愈。 3.鼻出血:取栀子根适量、地榆炭适量,共捣烂,混匀,取少许塞鼻。 吹鼻法: 1.牙痛:荜拨、细辛、牙硝、樟脑各等份,共研末,取少许吹鼻。左侧牙痛吹右鼻,右侧牙痛吹左鼻,如效果不显著则吹两侧,定能见效。 2.胆囊炎、肝炎之胁痛:公丁香16克,研成细末,取少许吹鼻,每日3次。 熏鼻法 1.脱肛:皂角l片,放碗内烧烟,...

  • 运动灸法结合了灸疗推拿中药外治

    运动灸法结合了灸疗推拿中药外治

      提起艾灸,很多有过灸疗经验的读者朋友首先想到的是艾灸被医生拿着熏患处,或者艾柱被点燃后附在其他媒介上固定“熏灸”。但是,笔者日前了解到,一种被称之为运动灸法的灸疗方法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院长、针灸专家顾一煌介绍说,运动灸法是现代针灸专家从清代的太乙神针等疗法中创编而成的。这种方法结合了传统灸疗、推拿、中药外治等方法的优点。   与传统的太乙神针、雷火针等灸法相比,运动灸法具有三大特点:第一,运动灸法在实施灸疗的过程中融入了旋转揉按的推拿手法,使艾...

  • 现代康复理论指导针刺治疗

    现代康复理论指导针刺治疗

      中风康复期辨证多属本虚表实,以肝肾亏虚,气血衰少为本,风、火、痰、气、瘀为标。然而中风康复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不同阶段临床表现不同,病机不同,即使在同一阶段,不同的肢体部位也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经络辨证也应该相应变化。   如果针灸医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康复评定来准确判断中风患者所处的不同阶段,分析存在的主要障碍,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的方法,针对性地进行针刺治疗,将明显提高康复疗效。   “中风”现代医学称为脑卒中。因其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帮助中风患者加...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工作,在改善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抗病毒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艾滋病的发病原因,西医认识非常明确,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中医病因性质问题,学界认识仍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一来,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方药的广泛承认和全面推广。统一认识很有必要,“原汁添新味”是认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原汁”就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根。“新味&rdqu...

  • 肛门坠胀怎样治疗

    肛门坠胀怎样治疗

    肛门坠胀为肛肠疾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据统计,约有40%肛肠疾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肛门下坠、便意感强等现象。可导致肛门坠胀的疾病有肛管和直肠急、慢性炎症,直肠内脱垂,盆底肌肉松弛等,直肠和肛管相邻器官如慢性前列腺炎或增生、子宫后倾、尾骶部病变后也可导致肛门坠胀感,此外,肛肠手术后有的患者在6个月到1年内遗有肛门坠胀不适现象,可能与手术损伤神经末梢,引起感觉错误有关。 由炎症引起的肛门坠胀可伴有疼痛、红肿和排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因直肠黏膜内松弛和脱垂、盆底肌肉松弛引起的,则可伴有粪质正常却排便不净、腰部酸胀、消瘦和易疲倦等...

  • 小儿疾病脐疗 疗效显著

    小儿疾病脐疗 疗效显著

    人的脐部有一个穴位,名神阙,该穴与任脉、十二经、奇经八脉均有联系,通过调理神阙穴的气血,影响其他经脉,可以达到健脾温肾、和胃理肠、行气利水、散结通滞而疗百病的作用。脐疗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疗效尤其显著。 小儿厌食大黄、槟榔、白术、焦三仙、高良姜、陈皮各等分,研末,凡士林调膏,每次取莲子大小,用胶布固定于脐窝,每次敷8-12小时,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该法可行气导滞、健脾温中,能增强胃肠功能,有促消化功效。 小儿遗尿五倍子、五味子各等分研末,每晚睡前醋调糊敷脐,胶布固定,每次敷8-12小时,每日1次,...

  • 冬季调理日常保健按摩疗法

    冬季调理日常保健按摩疗法

    在冬季,掌握准确的按摩疗法,也有利于健康。 1、摩鼻:不少人鼻腔对冷空气过敏,秋季一到便伤风、流涕,经常按摩鼻部可缓解症状。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有热感后,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迎香穴20次,每天1至2遍; 2、摩喉:上身端直,坐立均可,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到胸部,双手交替按摩30次为一遍,可连续做2至3遍,这种方法可利咽喉,有止咳化痰作用; 3、深吸气:每日睡前或起床前,平卧床上,行腹式呼吸法深吸气,再吐气反复做20至30次,有助于锻炼肺部...

  • 中医外治 神阙穴肚脐疗法

    中医外治 神阙穴肚脐疗法

      脐疗是中医外治疗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神阙穴具有总理人体诸经百脉,联络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的生理特征,故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之说,脐疗即使不同性味的药物作用于脐部,通过对脐部穴位的刺激作用,经过皮肤渗透、经络传导,激发经脉之气,协调人体各脏腑之间的功能,疏通经络,促进脏腑气血运行,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扶正祛邪,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小儿腹泻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大便稀薄,...

  • 三朝经典名方治疗流感

    三朝经典名方治疗流感

    冬天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对付流感每个家庭都要有所准备。在中医看来,流感属于外感热病,历史上中医治疗外感热病出现了三个经典时期,第一个是汉代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其中麻黄可以通过发汗发散外邪,石膏可以清泻体内的毒火,用于治疗发热性传染病至今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第二个是明代名医吴又可擅于截断外感热病的病势,用泻下的大黄让毒邪从大便排出;第三个是清代吴鞠通的“银翘散”,外散毒邪,内清毒火,使用银花、连翘用于治疗外感热病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连花清瘟胶囊的组方就是在这三朝经典名...

  • 应用钩活术治疗疾病

    应用钩活术治疗疾病

      中医适宜技术钩活术是一种特殊的针疗法。其是根据所用针具达到目的和操作时的条件而命名的。所用针具是钩鍉针,所以第一个字是“钩”;所用特异针具达到钩治法、割治法、挑治法、针刺法、放血法五法并用,把五种通法融在一起,齐心协力达到通的作用,“通”乃“活”也,所以第二字为活;此操作过程为无菌操作,此称钩活术。   钩活术适应症为:脊柱病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椎体及小关节骨质增生症;脊柱相关疾病之颈性头痛眩晕、颈性高血压、颈胃综...

  • 眼针疗法 彭静山创始的一种微针疗法

    眼针疗法 彭静山创始的一种微针疗法

      眼针疗法是辽宁中医药大学彭静山教授于1970年创始的一种微针疗法,如今与耳针、头枕针等都属于针灸疗法的创新,是新的微针疗法,是针灸学新的组成内容。现将眼针疗法的理论介绍如下。   眼针疗法的理论   彭老指出,眼针疗法源于古代五轮八廓学说,用后天八卦将眼睛分八区,内连五脏六腑,外查形色丝络,诊察病人的疾病和机体的情况。由观眼识病发展至眼针分区,其理论依据十分明确,有一套独立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渊源。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组成,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在表而易见的为络脉,络脉包括十五络、孙络、浮络。彭老...

  • 金泽用火针疗法止痛

    金泽用火针疗法止痛

      疼痛是一种临床症状,很多病理性疼痛均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对人体的危害往往比其他疾病更大。因此,世界专业组织将疼痛定位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指征。针对这一临床痛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五病房金泽教授采用火针疗法给予止痛,取得了良好效果。   金泽说,火针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针灸学中的瑰宝之一,源远流长。《灵枢经》记载有“燔针”、“焠刺”。《针灸大成》记载“火针即焠针,频以麻油蘸其针,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

  • 自我按摩可治疗多种病痛

    自我按摩可治疗多种病痛

      当某个部位不舒服时,对该处捶打、按摩一番,有时痛苦即可缓解,甚至消失,这是什么道理?按照中医理论,叫做“痛则不通,不通则痛”。中医将人体全身分作12条经络,某条经络运行“受阻”,就会发生病变或疼痛。然而,只要将其经络“疏通”,疼痛和疾病也就消失了。所以,自我按摩可治疗多种病痛,以下介绍其中几种。   治腰痛腰痛是种常见病、多发病,尤以中老年人常见,有的因扭伤,有的因血脉不通,也有的因某病入侵所致。无论哪种腰痛,只要按摩得当,均有疗效...

  • 溃疡病患者的食疗保养

    溃疡病患者的食疗保养

      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通常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表现为上腹部节律性、周期性的疼痛,同时伴有上腹饱胀、打嗝、泛酸、恶心等症状。溃疡病的发病、发展及康复都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营养和膳食可以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   溃疡病患者的营养治疗注意事项   饮食宜清淡 在溃疡活动期宜吃些清淡、细软、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软米饭、面条、牛奶、鸡蛋、藕粉、瘦肉、新鲜蔬菜等,病情稳定后可与正常人饮食一样。   营养平衡 注意能量充足、营养平衡,适当控制脂肪摄入。动物脂肪如肥肉等应少食,可在烹饪时用植物油,如豆...

  • 对症食疗调治感冒

    对症食疗调治感冒

    治风寒感冒三汤: 风寒感冒初起,主要症状为头沉或头痛,怕冷,四肢酸痛发紧,身体发烧但无汗,同时伴有鼻塞,流清涕。患者自觉口不渴,咯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食疗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一、五神饮:取荆芥、苏叶、生姜各10克,切成粗末,与茶叶6克一同开水冲泡。一段时间后,与红糖30克搅拌,煮沸后趁热服下,服后盖被,如出汗不畅,一小时后可再服一次,即可使畏寒、身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表寒、身痛重者,可适当配麻黄、桂枝各3克,以加强辛温散寒之力。 二、双白玉粥:粳米50克加水熬粥,沸腾后加入切片的半棵(主要用菜心和菜帮)...

  • 白菜治感冒食疗方

    白菜治感冒食疗方

    白菜是冬季常食的一种蔬菜,中医认为,白菜性味微寒、甘、平,归肠、胃经,有解热除烦、通利肠胃、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等多种功效。民间常用白菜来治疗风寒引起的感冒。 白菜150克,洗净切碎,生姜、葱白各10克,加水适量煎服,每日饮服 2次。适合于冬季感受风寒引起的感冒、怕冷、流清涕等。 白菜根1个,生姜3 片,红糖15克,加水300 毫升,煎煮10分钟后饮服。每日1剂。适用于风寒感冒兼有胃寒者。 大白菜根2个,大葱根4个,加水250毫升,煎煮10分钟后出锅,温热时饮用。适合风寒感冒者。 白菜根、...

  • 日撮谷道一百遍 治病疗疾好方法

    日撮谷道一百遍 治病疗疾好方法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成能 周宸羽   “撮谷道”是一种独到的养生之术。唐代长寿高人、药王孙思邈极为推崇此法,他曾在《枕中方》一书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另据清代皇室医籍披露,乾隆皇帝能活到89岁高龄,成为历代皇帝中的最高寿者,与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撮谷道”不无关系。   何谓“谷道”?“谷道”即肛门,古人将肛门称之为“五谷残渣之泄道”,而&l...

  • 干燥综合征食疗方

    干燥综合征食疗方

      干燥综合征患者最突出的症状就是“欲哭无泪”,而且临床显示,干燥综合征“重女轻男”。目前,虽然患干燥综合征的原因还不是十分确定,但从女性发病集中在40~50岁的年龄段不难看出,此病与内分泌失调有关。   菠菜鸭蛋汤   配方菠菜50克,鸭蛋二只。   制法锅中加水煮沸放入搅匀的鸭蛋,等蛋白凝固时,放入洗净的菠菜,稍煮,淋上麻油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润肺。   用法佐餐食用。      菊花罗汉果饮   配方白菊花9克,罗汉果一只。   制法上二物放...

  • 治呃逆食疗三款

    治呃逆食疗三款

    笔者在民间收集到三则治疗顽固性呃逆(民间称为“打呃 打嗝”)的食疗方.经试用效果较好,在此向读者推荐: 1.黑芝麻、白糖各 50克。将芝麻炒熟,研碎,拌入白糖,每次服 3-5匙。一般服后即可止呃。若未效,可隔2 小时后再服。复发再服,也有效。 2.生山楂汁适量,每次15毫升,每日3 次。治顽固性呃逆一般 2天内见效。 3.猪胆1个,赤小豆20粒。把赤小豆放入猪胆内,挂房檐下阴干,共研粉备用。每次 1克;服2次,用白开水冲服,一般2-4天内治愈。 预防呃逆要少吃寒凉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出现呃逆时...

  • 中药食疗调养脾胃

    中药食疗调养脾胃

      祖国医学认为,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因此又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后天之本”。如果脾的运化、升清功能失职,就会造成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等病理改变,从而出现腹胀或腹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脾病的常见症状。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从而出现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胃病常见症状。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如果脾失健运,则会...

  • 食疗缓解足跟痛

    食疗缓解足跟痛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足跟为肾所主,肝肾亏虚,则筋骨不健,跟骨疼痛,当以补益肝肾,强健筋骨,防止外邪侵袭为治。治疗可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不同的药膳治疗。 风邪侵袭型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畏风、舌淡苔薄白等。当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为治。可选用麻黄萝卜汤:麻黄5 克、生姜3片、萝卜1个(150克)、蜂蜜30毫升。将萝卜切片,与麻黄、生姜同放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炖至萝十熟后,纳入蜂蜜即可食用,每日1次。 寒邪阻滞型 主要表现为局...

  • 鸡蛋食疗药膳集合

    鸡蛋食疗药膳集合

      益母草煮鸡蛋:益母草30克,加水煮半个小时,滤去药渣,打入2个鸡蛋煮熟食用。   有调经活血,消肿利水的作用。适用于气血淤滞,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止,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症。   何首乌煮鸡蛋:何首乌60克,加水煮半个小时,待药水降温后,加入熟鸡蛋2个,在药汤中煮片刻,吃蛋喝汤。   有补肝肾,益精血,养阴黑发,抗早衰作用。适用于血虚体弱,头晕眼花,血虚便秘,须发早白,遗精,脱发,未老先衰,女性白带过多等症。此法最适宜于虚不受温补的患者食用。   枸杞煮鸡蛋:枸杞30克,红枣5枚,熟鸡蛋2个,一同倒入锅中煮熟即可。...

  • 眼干口渴药膳治疗

    眼干口渴药膳治疗

      通常情况下,干燥综合征表现为以“眼干(结膜受损)、口渴(黏膜受损)”为主。专家介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可能与病毒感染以及遗传因素有关,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则常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病有关。此病实际上是内在器官和免疫力失调所致的全身变化疾病:由于分泌腺被淋巴细胞所破坏,腺体的分泌功能逐步丧失。泪液分泌减少使患者感到眼内干燥,并有烧灼感,严重者出现眼结膜感染和溃疡。唾液分泌的减少使病人经常口干,舌质干裂。   红花山楂糕   配方红花15克,山楂500克,冰糖500克。   制...

  • 秋用橄榄食疗佳

    秋用橄榄食疗佳

    秋季是橄榄成熟的季节。橄榄,又名甘榄、青子、青果、忠果等,既食又药、营养丰富。中医认为,橄榄味酸甘,性温无毒,入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咳、开胃降气、除烦醒酒等功效。《本草备要》记载:“橄榄肺胃之果,清咽生津,除烦醒酒,解河豚毒。”橄榄具香甜清郁之气,可开胃气,酒后嚼之,能解酒毒;如误食河豚卵及肝中毒,用鲜橄榄汁饮之可解;鱼骨卡咽喉,可食橄榄汁化之,如无鲜品,以橄榄核仁研细或煮汁服之亦可。另外,橄榄还对肠风下血、唇裂生疮、冻疮、咽喉肿痛、声嘶音哑、口渴津伤等均有辅助疗效。橄榄...

  • 猕猴桃“维C之王”保健食疗方

    猕猴桃“维C之王”保健食疗方

    猕猴桃古称滕梨、羊桃。李时珍称“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称”。因其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被誉为 “维C之王”。 猕猴桃性味甘酸而寒,归脾、肾、膀胱经。具有调中下气,清热生津,止渴,利水通淋,消丹石等功效,主治骨节风、消渴、烦热、黄疸、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等疾病,而且还有抗衰老作用。 1.猕猴桃羹:适用于烦热,消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石淋等病症。常人使用能增强防病抗病能力,泽肤健美。 猕猴桃200克,苹果1只,香蕉2只,...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