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疗 第910页

疗 第910页

  • 王明勇半断食排毒法 断食疗法

    王明勇半断食排毒法 断食疗法

    王明勇半断食排毒法 三天减食食谱:(1-3天) 起床:粗盐1勺+柠檬半颗+250毫升温开水 早餐:原味酸奶+蜂蜜+亚麻籽油+水果丁+麦片以及葡萄干 午餐前30分钟:ABC蔬菜汁+热洋葱汤 晚餐前30分钟:ABC蔬菜汁+热洋葱汤 睡前1小时:太极木耳糊(黑木耳+白银耳) 注意:每天喝2000毫升水,不喝咖啡因的饮料。三天减食期间,午餐和晚餐食量步步递减。 ABC蔬菜,对应是三个英文的首字母,即苹果、甜菜根和胡卜。ABC蔬菜汁,又称布鲁士蔬菜汁,制作方法是在搅拌器中打成汁。 王明勇半断食排毒法【视频介绍】 王明勇半断...

  • 中医“黄疸”“胁痛”针灸诊疗

    中医“黄疸”“胁痛”针灸诊疗

      胆囊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胆囊炎是指由细菌感染、高度浓缩的胆汁或反流入胆囊的胰液的化学刺激所引起的急性胆囊炎性疾病。临床特征是发热、右上腹痛和压痛、呕吐,白细胞增高等。慢性胆囊炎系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多与胆石症同时存在,少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有时可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病证。本病患者女性多见,尤其是中年、肥胖者。本病属于中医的“黄疸”和“胁痛”的范畴。   病因病机   胁痛的产生有实证虚证之别,实证由于气滞、瘀血、湿热等实邪闭阻胁肋部经脉,不通则痛;虚证由精血不足...

  • 康良石独具特色的肝病治疗学说

    康良石独具特色的肝病治疗学说

      康良石,1919年出生于厦门,作为康氏中医世家的第9代传人,17岁始继承家学,24岁时悬壶行医,始以治疑难杂症小有名气,继以精于治肝为著。1956年受命筹建厦门市中医院,后创建中医院肝病专科,学术上多有建树,自成一家。历任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厦门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厦门国际中医培训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委员会肝病顾问,《福建中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福建省中医理论研究会副主任委员。1988年,他筹办了厦门国际中医培训交流中心。1991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 傣族特色“烘雅”疗法

    傣族特色“烘雅”疗法

    傣族传统疗法“烘雅”,是傣族民间普遍使用且疗效比较显著的一种外用疗法。烘雅(音译)疗法即熏蒸疗法的意思,是将特定的傣药(一般以新鲜的植物药为主)切碎放人锅内进行煎煮,使之产生药气,并用药物之蒸气熏蒸躯体,能发汗开腠理、通血脉、活气血、祛风湿、止疼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疗法主要适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风寒痹证、中风偏瘫后遗症、肥胖症、皮疹及酒后迅速排酒毒等。此外,健康人每月熏蒸1—2次,也可起到疏经脉、活气血、除风毒、增强机体免疫力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烘雅疗法所用药物以...

  • 民间点穴“开锁”疗疾

    民间点穴“开锁”疗疾

    点穴“开锁”法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治病方法,专用于摔倒、跌扑而致人气闭昏迷、不省人事的救治,此法具有立见神效之功。 所谓“锁”,是指经脉关闭之意,共分为“金锁”、“银锁”、“铜锁”、“铁锁”4部位。“金锁”位于肩峰至“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低头摸脖子后有骨头突起处)连线的中点,相当于“肩井穴”(肩上凹陷...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民间
  • 手脚冰凉 中医穴位疗法

    手脚冰凉 中医穴位疗法

    有些老年人冬季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是由于体内阳气虚弱所致。治疗手脚冰凉,主要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如果经常按摩以下三个穴位,一定会收到满意的疗效。 按揉气冲穴(大腿根里侧) 此穴下边有一根跳动的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注的感觉为佳。 拍打肾腧穴 稍用力各拍打两侧肾腧穴100下。此穴可助生元阳之气,从而使得冰凉的手脚得以温煦。 按摩涌泉穴 先用右手掌快速搓揉左脚涌泉穴,然后用左手掌快速搓揉右脚涌泉穴,搓到有热感...

  • 壮医透穴疗法 壮医灼法

    壮医透穴疗法 壮医灼法

    灼法 壮医灼法是用桐油果仁或砖头等烧热后灼于患者的一定部位上.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桐油果仁灼法多用于龋齿的治疗.方法是将桐油果仁点燃.熄去明火.待其温度稍降后(70℃~80qC),灼烫于龋齿洞中。砖头灼法多用于足跟痛的治疗.方法是用火砖2~3块烧热.轮流取出迅速铺上一层鲜大枫艾叶并洒上适量的酒或醋.将患足踏于其上.灼烫患部.热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壮医鲜花叶透穴疗法 壮医鲜花叶透穴疗法是将鲜花或叶片置于所选用的穴位上.用线香或药根枝点燃隔花叶灸灼.通过鲜花芳香之气,绿叶浓厚之味...

  • 振法疗疾 古已有之

    振法疗疾 古已有之

    在我国古代振动疗法被广泛运用于养生保健。如古人常用的“叩齿”动作,就属于振法,牙齿有节律地振动能使牙龈中的血管扩张,牙床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达到固齿的效果。又如我国古老的“捶背”保健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干金方》中指出:“手足怕冷的人,可以从上至下捶打,打热便休。”捶背是用空拳、掌根或掌侧有节奏地拍打或叩击背部,能“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可见捶背是一种十分有益于健康的“振动疗法”。 振...

    养生秘方 2024-03-06 13 0
  • 老年常见病热吹法治疗

    老年常见病热吹法治疗

    热吹疗法是利用热气刺激穴位来治疗 疾病的一种方法,是在祖国医学经络学说 的指导下,在灸法、熏蒸等民间疗法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下面以电吹风为例,介绍几 种常见老年病的热吹治疗,但要避免过热 近距离直吹引起烫伤。 1.足跟痛:热吹承山穴(小腿后面正 中),一侧足跟痛吹一侧,两侧足跟痛吹双 侧。每穴15分钟,每天1次,连续5天。 2.寒凝腹痛:热吹足三里(外膝眼下3 寸,胫骨外1横指)、中脘(肚脐上4寸)、关 元(肚脐下3寸)、三阴交(内踝上3寸)等 穴。每次2穴,每穴10分钟,连续10天。 3.夜尿多:热吹三阴...

  • 壮医油针疗法

    壮医油针疗法

    油针疗法是壮医常用的针法之一。 油针的制作:用普通缝衣针,穿过包有麝香等药的小包,露出针尖,尾端插入一根小木枝中作针柄,即成油针。使用时,将针置于桐油灯上烧至烫手 (置于鼻前略闻至有药香味)后,迅速轻轻地刺入治疗点(常选用反应点及其周围的几个穴位)。操作时刺入约半粒米的深度,每个穴位3—5次,隔日一次,5天为一个疗程。 本法常用于治疗风湿骨痛、慢性支气管炎、腰痛等疾病。油针疗法为广西崇左县壮医文云英家祖传五代的医技,方法独特,疗效显著。...

  • 藏医搽涂疗法

    藏医搽涂疗法

    搽涂疗法是藏医疗法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方法,是一种通过外涂以治疗体内病症的方法,简便易行。藏医认为,搽涂疗法对身体具有补养的作用,它的适应症包括皮肤粗糙、出血所致的精血亏虚不足、体力虚衰、年迈体弱、思虑过度、视力衰减、精神不振、劳累过度、失目民等。 搽涂疗法常与按摩疗法相结合,即先搽抹,然后加以按摩或摩擦。常用的搽药为油脂类,其次是软膏。油脂类疗法有如下几种。①野牛的浮油常用来治心风病和红色斑疹。②植物油搽涂可治因隆病所致之失眠。③马、驴或野驴油脂可用来治疗黄水病、皮肤瘙痒症。④鹿脂油常用来治因虱子、蚊子等害虫所叮咬之...

  • 中医护理:撑起治疗“半边天”

    中医护理:撑起治疗“半边天”

    护士撑起中医治疗“半边天” “阿婆,点药线的时候有些痛·,过后就很舒服了,对您的腹泻很有作用的。”这是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管护师潘东洪在给病人做药线点灸治疗。只见她手持用酒精灯点燃的药线,熟练地在相应的穴位上轻轻一按,即完成了治疗。据了解,该病人患有腹泻,经过两次药线点灸治疗后,原来每半个小时就解稀烂便2~3次的腹泻症状已经明显缓解。 接着,记者又跟随潘护士来到另一间病房,这里正在进行的是雷火灸治疗。潘护士把点燃的灸条放入经过该科护...

  • 春季疗疾可尝试高山疗法

    春季疗疾可尝试高山疗法

    春季到来,气候逐渐变暖,参加户外活动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这时我们不妨尝试一下高山疗法来治病和保健。 高山疗法是利用1500~ 3000米的高山环境和气候对人体的特殊影响,促进疾病的痊愈和身心的康复,从而达到养生长寿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自古以来,山区长寿者就多,这与他们所生活的特殊环境不无关系。高山环境空气清洁、氧分压相对较低、紫外线照射充足,这种条件可使人的呼吸加深、呼吸量增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有利于改善机体功能;高山上植物繁多,树木的青枝绿叶含有芳香性挥发物质,这些挥发物质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高山上的溪流和瀑...

  • 天灸治疗的护理体会

    天灸治疗的护理体会

    天灸疗法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中药制成膏药.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天灸疗法是中医“天人合一”自然疗法与“治未病”思想的结晶,倍受中医重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出于天灸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及群体的个体差异,在治疗过程中有引起皮肤过敏、起水泡、全身不适,甚至皮肤溃烂,后期有色素沉着等反应,所以对天灸治疗者必须加强护理。 天灸治疗前后的护理至关重要 天灸治疗保健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由于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及群体的个体差异,在...

  • 畲族热搓疗法

    畲族热搓疗法

    畲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防病治病方法,常利用茶叶、新鲜草药等在患者背部或腹部来治疗疾病,其中热搓法是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取新鲜紫苏叶 100克、橘叶7片、鲜葱2根、生姜3片、乱头发1撮,放在小碗内,滴上7滴植物油,加盖后置锅上蒸15 分钟备用。患者俯卧于床上,裸露背部。施术者趁热取出碗内药物在患者背部自上而下反复搓揉,用力要均匀适度,直搓至患者背部发出红紫色为止,此红紫色为“痧斑”。 这个方法对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腹泻等病症有独特疗效。 (刘光泉/荐)...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疗法畲族
  • 壮医熨浴疗法

    壮医熨浴疗法

    壮医熨浴疗法,是利用药物熨烫及药水浸冼患病部位时的温热效应、经络传导及药物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作用,来发挥功效的内病外治方法。该方法源远流长,在壮族民间已有千百年的发展历史,至今仍深受广大壮族群众的欢迎。熨浴疗法可以通过疏通人体龙路(体内血液的通道)、火路 (体内的传感之道,即相当于神经系统),以发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温经通络、舒筋止痛、调和气血等多方面的作用,从而调节天、地、人三气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寒湿凝滞、气滞血瘀和虚寒性疾病的疗效较好,适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滚克)、痛风(隆芡)、强直性脊柱炎(...

  • 针刺辅助治疗脂肪肝

    针刺辅助治疗脂肪肝

      中医学中无“脂肪肝”之名,从其临床表现可属于“积证”、“积聚”、“痰浊”、““胁痛”等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以邪实为主,病位在肝脾肾三脏,其病因与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久卧久坐、体丰痰盛、感受湿热毒邪、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有关。由于痰湿阻滞日久会致气滞血瘀,痰浊、瘀血痹阻肝络诱发右胁刺痛和胀痛;或水不涵木,肝失疏泄,痰浊失于运化,积于血中则为瘀为痰;或长期喜嗜甘肥厚味之品,或情志...

  • 袁方 反射疗法 28日百科全说单桂敏袁方视频

    袁方 反射疗法 28日百科全说单桂敏袁方视频

    百科全说 袁方老师介绍通过反射区治疗女性乳腺增生 女性有乳腺增生,她会在好的胸,腋窝这一块有筋索的问题,经常把他抓一抓揉一揉呢,乳腺增生就不会发生了。如果手背有颗粒,慢慢的揉开它。 手掌的根部属于女性的子宫发射区,因为妇性容易得子宫肌瘤和乳腺增生,这主要是气血瘀滞,气血瘀滞在初期呢。在我们手的这个中心呢会发现有的像气泡一样如果长期不注意不推开它的话,它会形成一个白团这个白团就形成了子宫肌瘤。 人体有很多反射区,通过刺激这些反射区对健康、身体都是有一定的好处的,本期就请到拥有40年临床经验的中医医师单桂敏教您通过艾...

  • 艾灸疗疾四款

    艾灸疗疾四款

      腹泻:取天枢穴(脐中旁开1.5寸处)。采用温和灸法,手持点燃艾条,对准穴位距一寸左右,以病人感到温热为度,左右穴每次各灸10~15分钟,每日2~3次。   阳痿:取关元穴(脐下3寸)。用陈艾做成中等艾柱,直接灸关元穴,每穴灸15分钟左右,每周一次,3次为一疗程,隔一周进行下一疗程,—般两个疗程即见效。   失眠症:取百会穴(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处)。于每晚睡前用艾条悬灸百会穴10~15分钟。   初起疖肿:1.温和灸:将点燃艾条对准初起疖肿,固定一点灸,距离以患者局部对热力能耐受为准。2.盘旋灸:将...

  • 挑痧疗法

    挑痧疗法

    挑痧疗法即通过挑剌人体一定部位,于皮下挤出点滴瘀血,从而治疗痧症的一种方法,属壮医针挑疗法之一。主要用于治疗痧症,如暗痧、宿痧、郁痧、闷痧等等。 常用挑点:壮医用于治疗痧症的挑点差异很大,很多壮医都根据自己的经验选点,如已故罗家安老壮医的选点就独具特色。一般而言,对热盛火炽之痧症,可选择下面挑点或部位:百会、太阳、印堂、耳背络脉、舌下青筋、曲泽、十指f趾1尖、委中、咽喉两旁青筋、四门穴f即委中、人中、金津、玉液。挑放的部位不一定一次用完,一般先挑放青筋。若“巧坞”已乱,昏不知人者,加挑人中...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疗法
  • 耳道红肿热痛 穴位疗法

    耳道红肿热痛 穴位疗法

    耳道红肿热痛多是由少阳经热盛所致。手少阳经起于关冲穴,上行头部,绕耳,到赞竹;足少阳胆经起于丝竹空穴,绕耳,从头部下行至足窍阴。在服药同时,按摩手足少阳经肘膝以下穴位,能治疗耳道红肿热痛。 取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天井,足窍阴、侠溪、地五会、足临泣、丘墟、阳陵泉。手足少阳经各选其中3~5个穴位。每次按摩2~3个穴位1~3分钟。重复3~5次。 左耳红肿推拿右侧穴位,右耳红肿推拿左侧穴位。力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按摩5~10下可用力按一下。...

  • 春季“慢咽” 确诊治疗最重要

    春季“慢咽” 确诊治疗最重要

      “最近我们给单位、个人做体检,发现有咽喉水肿、发炎等慢性咽炎(以下简称慢咽)症状的人占到了受检者的70%左右,也就是说,在城市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将近70%,尤其是教师、工人,这个比例更是高达80%。”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中医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李容华告诉记者,“如果是慢咽老病号,这种天气还容易诱发慢咽的急性发作。”李容华提醒,在春季,咽炎的急性发作多是病毒性,这时可用中药进行清热解毒治疗。如果怀疑是细菌性感染,则可去做个血常规检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用抗菌药。  ...

  • 药物热熨疗法

    药物热熨疗法

    药物热熨疗法是将某些药物加热后,置于患者体表特定部位,进行热罨或往复移动,借助药力和热力以治疗疾病。壮族民间多采用气味芳香浓烈之品作为熨疗药物。药熨疗法多种多 样,或将这些药物炒热, 以布包裹趁热直接熨患 处,或将药物蒸煮后热熨 治疗部位,或将药物制成 药膏,用时略加烘烤,趁 热将药膏敷于治疗部位, 或将药袋、药饼、药膏等 熨剂置于患处或治疗部 位,盖以厚布,再取熨斗、 热水袋、水壶等热烫器具 加以烫熨,以患者能忍受 而不灼皮肤为度。常用热 熨药物举例: (1)取柑果叶、大罗 伞、小罗伞、两面针、泽 兰、香茅、曼...

  • 揉捏指节疗便秘

    揉捏指节疗便秘

    中医认为,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是大肠经、三焦经循行的地方,揉捏指关节可治疗老人便秘。 具体按揉如图所示部位,每个手指关节按揉50下,每日2次。同时少吃辛辣食物,多饮水,一般3天即可起效。...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便秘便
  • 神针疗法(微型刀针疗法)

    神针疗法(微型刀针疗法)

    神针疗法是选用微型刀针,选择压痛最明显点入针,然后行小剥离予以强刺激,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治法。微型刀针用不锈钢打制而成,长65~80毫米,包括针柄、针体、针尖三个部分。颈、胸、背、关节一般选用短刀针,臀、腰等肌肉丰厚处选用长刀针。 适应症:本法适用于椎管外颈、臂、肩、背、腰、骶、腿等处组织的急、慢性损伤所致的疼痛及非感染性四肢关节痛。开放性损伤者,不适宜使用本法。 操作:术前选择压痛区进行常规消毒,于痛点最明显处进针,针与皮肤呈45度角剌人,深可达骨膜。当刀针剌入病变区时针感最强r酸胀感1,并放射至相应部位,此...

  • 苗族断根药疗效高

    苗族断根药疗效高

    苗族医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其起源、用药经验、医理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断根药是苗医用药的一大独特现象,许多断根药是一症一药,一病一方,治疗效果可达 95%以上。所谓断根药,是指苗族群众在长期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 自己总结出的对某一疾病或几种疾病有独特疗效、世代相传的一味药物或几味药物的配方,疗效高、组方单一、实用、简便是其主要特点。 断根药多为单方,即一药治病,少有组方,配方也多为2—3味药,如苦荞头,苗医用来医治消化不良、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可用苦荞头适量,水煎服;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苗医用...

  • 小儿捏脊疗法

    小儿捏脊疗法

      张先生3岁的儿子,近段时间精神不振,饮食不思,每日大便5、6次,身体也逐渐消瘦,体重明显下降。虽然看过几次医生,吃了一些药物,还输过液,症状总不见减轻。前几日夫妻俩带孩子去看了一次中医,中医师说小儿生病的原因是饮食不慎,脾胃受损,消化不良。并建议去推拿科做捏脊治疗。张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让儿子去推拿科接受了两次捏脊治疗。此后小孩的大便次数不仅明显减少,而且食欲增强,精神好转。昨日,张先生在电话中将此事告诉我,还咨询了有关捏脊治病的知识。在这里我就捏脊疗法作简单介绍,可能对有小宝宝的家庭会有一些帮助。  ...

  • 壮医刺血疗法

    壮医刺血疗法

    壮医刺血疗法是壮族民间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采用特定针具刺人体一定穴位、或病灶处、或病理反应点、或浅表血络,再行挤压或拔罐等治疗,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又称“壮医放血疗法”。具有良好的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三道两路、活血祛瘀等作用。凡属表实阳热、血瘀气结、风毒疫邪等实证所致的许多炎症、发热、眩晕、疼痛等均可采用壮医刺血疗法治疗。此外,该法也用于治疗部分虚证、久病。临床用于退热、降压、止晕、止痛时,常有立竿见影的疗效。其功能主要有退热、抗炎、镇静、止痛、消肿、降压、止晕、明目、清脑、...

  • 足浴:健康绿色的自然疗法

    足浴:健康绿色的自然疗法

      足浴疗法属于足疗中的一种,也同属于中医外治法。古人曾经有过许多对足浴的经典记载和描述,如“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足浴保健疗法分为普通热水足浴和足药浴两种。普通热水足浴是通过水的温热作用和机械作用,刺激足部各穴位,以促进气血运行、畅通经络、改善新陈代谢;足药浴则是根据中医辨证,选择适当的药物,水煎后兑入温水,然后进行足浴,让药液离子在水的温热作用和机械作用下,通过皮肤渗透进入到人体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足...

  • 拔罐治疗后背疼痛

    拔罐治疗后背疼痛

    拔罐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逐寒祛湿、拔毒泻热等功效。对于长时间采取一种姿势,如看电视、玩麻将、打电脑等导致的肌肉过度疲劳、紧张或劳损造成的后背疼痛,拔罐是最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后背疼痛的患者通过对痛点进行拔罐和对脊柱两侧进行走罐,可大大缓解疼痛,拔罐一般使用玻璃罐、竹罐,橡胶罐也可使用,但橡胶罐不能走罐。拔罐前应先准备一点医用棉,沾上 90%的酒精做点火用。拔罐时,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用镊子夹住已点着火的酒精棉球,在罐中晃几圈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