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疗 第882页

疗 第882页

  • 古籍中的百花疗百疾

    古籍中的百花疗百疾

    古籍《淮南子》一书中,就有神农 尝酉草的传说记载。战国时期,爱国 诗人厢原的《离骚》中即有“朝饮木兰 之附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 可见,当时的人们已将花卉作为药物 来使用了。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 农本草经》中就记载有菊花、辛荑花、 款冬花、旋覆花、芜花等。明代 伟大的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收载花卉药物约100种。清代的赵 学敏,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一 书,收载可入药的花卉达33种之多。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方书《五十 二病方》中,已载有芫花、辛荑花等的药 用价值。东汉张仲...

  • 中医贴膏疗法

    中医贴膏疗法

      贴膏疗法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它是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的功效、主治与归经的原则,充分调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大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由于膏药直接敷贴于体表,而制作膏剂的药物中大多气味俱厚,再加入辛香走串的引经药物,通过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气血、脏腑,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由于贴膏治病,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费用低廉,安全无痛苦,因而最易被人们所接受,加之贴膏治病范围广泛,早已成为人们最易接受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常患颈、肩、腰、膝痛等慢性劳损性疾病的中老年...

  • 一套治疗秋燥的辨治

    一套治疗秋燥的辨治

      秋季燥邪为病,简称秋燥,是季节性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兴华教授在长期的诊疗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治疗秋燥行之有效的辨治规律与方法。   王兴华认为,本病是秋季感受燥邪所引起的外感病。肺属燥金,燥气内应于肺,故燥邪多从口鼻吸入。肺合皮毛,故本病初起是邪在肺卫,最先见到发热、恶寒、干咳等症。秋燥为患,大多病势轻浅,一般较少传变。症情轻重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病程有长有短,多数病人易于痊愈。如失治或误治,迁延不愈,则有少数患者可伤及下焦肝肾,也有个别病人燥热传入营血,出现络伤咯血。   本病的治疗,...

  • 节气喝汤食疗养生法

    节气喝汤食疗养生法

      人到老年,健康是最热门的话题。每个老年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途径。多年来,老妈的奉行的是“节气喝汤食疗养生法”,收效还不错。   老妈今年72岁。刚退休那会儿,心理上一时调解不过来,身体一度出现了多病现象。后来,在医院工作的大姐给老妈开出了以喝汤为主要内容的“节气喝汤食疗养生法”,即根据节气变化,挑选一些时令保健营养汤来提高身体抵抗力,增加身体营养成分,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老妈愉快地接受了女儿的“孝敬”。   清明时节,天气乍暖...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膏方进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保健医疗方法,是属中医药学中的“补法”范畴,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就有“精气夺则虚”,“虚则补之”的论述,指出人体最本质的“精气”消耗后,需要扶正补虚。由于人体之虚各有不同,有阴阳、脏腑、气血之失调而产生了各种虚证,如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心阳虚、心阴虚、肾阴虚、肾阳虚等等,进补的方法变化万千,因此中医的进补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辨证施“补”。重视中医进补的研...

  • 误治的教训比治疗的经验更能启迪

    误治的教训比治疗的经验更能启迪

      张仲景的《伤寒论》不仅传授给了我们古代先贤高超的诊疗技术,还告诉我们许多在临证时容易犯的错误。《伤寒论》中有证有方的核心内容共398条,其中谈到误治的就有130多条。所谓误治,就是指用了不正确的治疗方法或药物,给病人造成了痛苦,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误治的教训比治疗的经验更能启迪一个人的悟性。纵观发生误治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辨证不明   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有一亲友找我看病,胸中憋闷,气短,嗳气。我马上想起了《金匮要略》里的瓜蒌薤白半夏汤,也没有更仔细地辨认,就开了3剂,当时记得瓜蒌用了30...

  • 广东医疗界的代表委员谈中医药

    广东医疗界的代表委员谈中医药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不久前胜利闭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精彩发言,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眼球,其中自然少不了广东医疗界的代表委员。“两会”期间,《中国中医药报-广东中医》月刊专访了其中三位代表委员,他们对广东中医药事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很多宝贵意见。 以“‘十三五’中医药现代化推进方略”为主题的国家中医药发展会议(珠江会议)第17届学术研讨会3月19~20日在广州举行。专家研讨认为,在国家重点研发技术...

  • 掌握广汗法治疗的实质精神

    掌握广汗法治疗的实质精神

      对于肌表来讲,最容易造成不通的就是寒,于是我经常告诫患者——   日前,一名在武汉上学、家在西安的患者在“好大夫在线”网上咨询:“记得您告诉过我,最好是在阳光充裕的室外锻炼,我回到西安之后按照您讲的,一般都是在室外快步走锻炼,感觉出汗的效果是要比在室内好些。但是西北的风比较大,我因为上半身出汗较多,因此上半身不敢多穿衣服,这样一来出了汗,无论出多出少,都会容易冷,这样对不对?我在出汗的时候是不是不能吹风?我能否考虑每天出去晒晒太阳,在风大的日子...

  • 尚德俊 十二种外科外治疗法

    尚德俊 十二种外科外治疗法

    尚德俊 1932年生,1955年9月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学专业,全国政协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顾问。1997年1月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2014年10月,被评为“国医大师”。 我们从现代外科的角度对外科外治疗法做一些总结,大致有十二种。...

  • 太多治疗急功近利一味退热

    太多治疗急功近利一味退热

      ●在安全的前提下,发热顶多算是“短痛”;因发热处置不当带来如银屑病之类的复杂疾病则是心理、身体双重的“长痛”。合理处置“短痛”可以预防“长痛”、治疗“长痛”。而太多治疗急功近利一味退热。   ●发热时,人体郁闭的阳气被激发,同时会激发更多的阳气加入战斗,是难治病的“欲解时”。这个时候只要没有生命危险,最好的治疗就是帮助人体的阳气“一鼓作气,攻克顽结&...

  • 化脓灸疗法 制作操作方法与灸后调护详解

    化脓灸疗法 制作操作方法与灸后调护详解

    化脓灸疗法虽然操作方法简单,但其疗效与施灸材料选择与制作、施灸季节、顺序与体位、灸前准备、操作方法与灸后调护等关系密切,因此医师必须善于掌握和应用这些要领。 施灸材料选择与制作 化脓灸疗法所用材料为金色艾绒,也称金丝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制成的,古今均以艾叶为主,如《孟子·离娄》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一说。 艾叶选择 艾叶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生长于山野之地,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蕲州产者为佳,故又称蕲艾。其性味苦、...

  • 什么时间服用中药更能提高疗效

    什么时间服用中药更能提高疗效

    中药适时服用对提高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医家就十分重视服药时间。元代名医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曾记载:“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那么,什么时间服用更能提高疗效呢? 1、按疾病部位:《神农本草经》记载:“病在胸隔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意思是说,如病在胸腹以下,像胃、肝、肾等脏器疾病宜饭前服药,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

  • 中医治疗简、便、廉

    中医治疗简、便、廉

      “中医院在发展,但西医类医院发展的步伐更快,客观上差距在拉大。”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苏荣彪说。   “我们是地下游击队。”擅长古法正骨、穴位按摩的穆长宁,这样形容民间中医的尴尬身份。   在曾孕育出扁鹊、孙思邈等名医、药王的陕西,传统中医药发展现状,折射出我国中医发展的复杂现实。   民间中医遭遇行医难   中医执业考试要考很多西医知识,对民间中医难度很大;因无行医资质,有家传秘方的人开不了门诊   午后,陕西西安东仪路街头熙熙攘攘,头...

  • 治疗口渴 采用以温补法

    治疗口渴 采用以温补法

    曾经治疗一例比较特殊口渴多饮多尿患者,治疗没有因为口渴采用常用的滋阴清热方法,而是始终采用以温补法为主收到很好的疗效。这也印证了中医治疗就是以辨证施治为主,而不是拘泥于常规套路。下面简单叙述一下治疗经过。 首诊:患者石某,女性,19岁,某高中高三学生,患者因口渴多饮多尿三个月来诊。已经过多家医院、诊所治疗,分别按尿路感染抗炎治疗无效,在某老中医处按“消渴病”服中药治疗一段时间亦无效,化验亦无感染和糖尿病指证。此次暑假在某医学院附院做各种检查亦无阳性发现。但是患者却苦不堪言,...

  • 陈文伯男科治疗 同病异辨 治分百法

    陈文伯男科治疗 同病异辨 治分百法

    陈文伯,男,1936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主任医师,教授,著名中医内科、男科专家,中国现代男科奠基人之一。原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院长,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陈文伯工作站指导老师;现任京城名医馆馆长,炎黄国医馆馆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60余年,对内科杂病、男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研制中药新药3种,内科、男科系列中药内部制剂30余种,曾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撰写中医专著1...

  • 老人和小儿的治疗大法

    老人和小儿的治疗大法

      某日,笔者接到一老年患者两条短信。一条为“我吃杞菊地黄丸感觉挺好,需要坚持吃多久呢?”另一条为“外甥孩子出生1月,脸上起了一些小红点,可能是湿疹,一般小孩子都会起的那种,您看能有什么方法控制一下?”   笔者回信:“小孩脸上湿疹不重就先观察别用药。您的药可以一直吃着,若有不适则马上停药来看。”   回复完毕,发现回复中涉及到了对于老年人和小儿两类特殊人群的治疗大法,很有阐述的必要。   笔者门诊中经常会以小树和大树来比喻小孩...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行医治病要言求有据,行求有依,不可主观固执。”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嘉麟教授今年4月8日在京逝世,他的音容和医道格言犹在耳边。   王嘉麟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中医外科专家,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第一至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他按肛肠疾病特点、分不同阶段和类型施用外用中药,注重对患者的整体辨证治疗,形成了一套高超而独特的治疗体系。   师古创新 西法中用   上世纪50年代之前,中医外科沿用古方枯痔散外...

  • 广汗法治疗体系

    广汗法治疗体系

      看病时,银屑病患者对医生和药充满了期望,总觉得治病就得靠药,吃上药就该“有效”,有没有效果,效果好不好都是医生的事情,自己只负责买药吃药,其他都是医生的问题。   而广汗法治疗体系强调:患者懂得越多,医生治得越好;患者到最后能成为自己的医生,才能最终根治;医生不仅是开药的,更是教会患者健康生活的教练……   这些内容,有些医生和患者听起来会比较抽象。为了更好地说明广汗法治疗体系的这些理念,下面讲一个根本没有用过药物而最终获得治愈的病例。   患...

  • 中医治疗大法是什么?

    中医治疗大法是什么?

      《素问·平人气象论》云:“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此话原意是说诊断的时候,调医者之呼吸,诊病人之脉候,以正常人的呼吸去衡量病人的情况。即诊断是把健康人作为标准,来衡量病人的脉气与脉象,以正常为镜子,照出反常来。   笔者由此想到治疗,是否也能与“常以不病调病人”这句话联系起来呢?   这句话在笔者脑海中盘旋既久,突然发现,它作为治疗的大法,应该比在诊断中意义更大。   在和同行交流中,经常会提到...

  • 实用的中医香疗方法

    实用的中医香疗方法

    在热播电视剧《活色生香》里讲述了晚清至民国两大香业家族制香人的儿女情长和家国爱恨,不少观众通过观剧对贯穿剧情主线的神秘香疗也颇感好奇,其实,这是中医古代的芳香疗法。 中国香的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紫(柴)”、“燎”、“香”、“鬯”(芳香酒)等字的记载。周代已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到了汉代,名医华佗就曾用麝香、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部疾病。隋唐时盛行于皇宫,杨...

  • 中药剂量与疗效的关系

    中药剂量与疗效的关系

    中药疗效不仅与药物配伍有关,还与剂量密切相关,把握不好,不仅达不到治病目的,甚至起相反作用。现将常用中药剂量与疗效的关系介绍如下。 柴胡15克以上能疏风退热,6-10克能疏肝解郁,1-5克能升举阳气。 甘草30克以上能缓急止痛、解毒,6-10克能益气补中,3-6克能调和药性。 益母草30克以上能消水肿、降血压,30克以下能活血调经。 白术30克以上能通便,30克以下能健脾止泻。 丹参20克以上能活血化瘀,20克以下能宁心安神。 大黄20克以上能活血化瘀,15克以下能清热凉血。 枳...

  • 夏至养生 食疗专家提醒面条食用

    夏至养生 食疗专家提醒面条食用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这个节气区间内天气变化比较明显,如对流、暴雨、梅雨天气和高温“桑拿”天气常交替出现,所以这段时间的养生保健工作尤为重要。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食疗专家提醒,在夏至时段选择合适的面条食用,也能有助养生。 对流天气雷阵雨 刀削面补体又补脑 夏至以后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雨骤来疾去,...

  • 古琴指法“虚实补泻”中医治疗概念

    古琴指法“虚实补泻”中医治疗概念

    “虚实补泻”本是中医治疗概念,中医学在疾病诊断里把疾病分为虚实两类:虚证指正气虚,正气虚常见的外在表现如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身困无力、心慌气短等。治疗宜用补益法。气虚补气,阴虚滋阴。实证指邪气实。实证往往表现在两方面:病邪过盛,如痰饮、水湿、瘀血、食积、虫积等;机能亢盛,如精神亢奋、语高气粗、发热面赤等。治疗实证宜用泻下法或消导法。 《黄帝内经》有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中医中的补泻思想渗透到中医治疗的各个方面,包括用药、针灸、刮痧等等。补法能鼓舞人体正气,泻法能疏泻病邪。这种补泻的...

  • 中西结合重疗效 医患和谐人称道

    中西结合重疗效 医患和谐人称道

    谚云“姜是老的辣”,尤其是对看重经验的中医而言,年龄本身就是一块无形的招牌,但40出头的樊志明在2012年就获得了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青年名中医”荣誉称号;去年经单位与区、市卫生行政部门推荐,赴杭州通过专业知识考试、专家评议等层层选拔,又被确定为浙江省“第二批基层名中医”培养对象。从普通的头疼脑热,到众多疑难杂症,樊志明正用他的丹心妙手,为患者们解除病痛折磨,做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努力。 立志高远拜名师 书山有路勤钻研...

  • 中医医疗发展向医、教、研全面发展转型

    中医医疗发展向医、教、研全面发展转型

    在深化医改的关键阶段,公立医院改革在探索中逐步推进,分级诊疗在甘肃省已正式实施,甘肃省中医院发展面临的压力和竞争空前增强。如何才能务实高效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更好更快地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群众提供更细更精更优的医疗保健服务,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我就如何做好医院转型跨越,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集团化发展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粗放型、经验型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模式转型 近些年来,我们重点抓了医院发展空间扩展、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学(专)科建设、医疗集...

  • 病因病机 治疗原则 遣方用药

    病因病机 治疗原则 遣方用药

    病因病机 冠心病辨因析理,肇始于肾。国医大师刘志明认为,胸痹的发生,首当责之于年老正气亏虚,其中尤以肾元匮乏为要,为本病发生肇始之因。人体衰老发生、发展的过程,正是肾元匮乏、衰微的过程,二者亦步亦趋。胸痹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此与人体自身衰老、脏腑衰弱、气血阴阳亏虚密切相关,且胸痹心痛的发病年龄与中医学肾元始衰的时间相吻合。以此推之,年老肾虚是胸痹发生的始动因素。 病机方面,肾亏为本,痰瘀为标。1.心肾相关、肾病及心:宗气不足为病之因、心阳亏虚为病之本、肾元匮乏为病之根。2.肾元亏虚、痰...

  • 中医的诊疗体系和诊疗原则

    中医的诊疗体系和诊疗原则

    张灿玾 字昭华,1928年生,山东荣成人,1943年跟从祖父与父亲学医,1948年始独立应诊,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已六十余年,对内外妇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承担部级古籍研究任务,并从事中医文献研究工作。1983年被原卫生部指定为华东山东片古籍整理学术带头人和评审组组长。多年来对中医古籍整理工作成绩卓著。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主编中医文献专业教材3种,参编著作20余种,校注与校点中医古籍10余部。 2009年5月,被评为“国医大师”...

  • 伏羲 画八卦尝百草制九针疗疾伤

    伏羲 画八卦尝百草制九针疗疾伤

    甘肃天水古称成纪,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相传,伏羲的母亲名叫华胥氏,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有一天,她去雷泽郊游,在游玩途中发现了一个大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她将自己的脚踏在大脚印上,当下就有种被蛇缠身的感觉,于是便有了身孕。后来就生下了一个人首蛇身的孩子,这就是伏羲。在古代,人们把十二年作为一纪,当地人为了纪念伏羲的诞生,特将地名改为成纪,据史学家考证,古成纪就是今天的天水。《汉书》中说道:“成纪属汉阳郡,汉阳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rdq...

  • 中医的生命在疗效 而疗效在中医临床

    中医的生命在疗效 而疗效在中医临床

    中医药之所以经过两千年的发展到现在依然为人民健康服务,是因为中医确实能治病救人,能保人民的身心健康。要想很好地发展中医药,就应扩大中医药的服务面,而个体中医诊所就是一个中医药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自古以来,真正的中医在民间。发挥好基层中医、个体中医的作用,是实现健康中国,圆梦中医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此,我希望国家应放宽开办中医诊所的政策,鼓励更多的具有五年以上执业经验的中医师开办个体中医诊所。 有相当一部分基层(乡村、社区)没有中医药服务,是因为没有中医服务机构,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中医诊所。基...

  • 康复医学 中医运动疗法

    康复医学 中医运动疗法

      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伤病员和残疾者康复的一门医学学科。其中运动疗法是康复训练的基础和常用的治疗方法,现代康复通过运动疗法来提高功能障碍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平衡等运动能力,达到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目的。这与中医讲求“动静结合”的传统康复模式不谋而合。   传统中医无“康复医学”名称。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康复特点,以动静结合运动模式为特色的中医传统技法,鼓励残疾者进行主动或被动式康复运...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