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和 第24页

和 第24页

  • “初治之道”和“末治之道”

    “初治之道”和“末治之道”

    前贤王好古在《此事难知》书中提出:“治病之道,有三法焉,初中末也。初治之道,法当峻猛者,谓所用药疾利猛峻也——缘病得之新暴,感之轻,得之重,皆当以疾利猛峻之药急去之。中治之道,法当宽猛相济,为病得之非新非久,当以缓疾得中之养正祛邪相兼济而治之——养正祛邪者,假令如见邪气多,正气少,宜以祛邪药多,正气药少,凡加减药法,如此之类,更以临时对证消息增减用药,仍以时令行之无忌也,更加针灸,其效甚速。末治之道,法当宽缓——宽者谓药性平善,广服...

    养生秘方 2024-03-07 10 0
  • 妇科辨舌 观舌形和舌质观舌苔

    妇科辨舌 观舌形和舌质观舌苔

    “舌乃外露之脏器”,中医特别强调望舌。王氏妇科对妇科舌色辨证颇有见解。 在临床望色辨舌中,首先应明白舌质和舌苔之区别。望舌,是观察舌的颜色、形态和质地。望舌苔,则是观察舌面上苔垢的颜色和厚薄。舌质以候气血之盛衰,舌苔则察病邪之深浅。 妇科辨舌,先察舌质,舌苔虽恶,但舌质红润,不过是胃中浊秽内滞。然舌质的形态,则关系到内脏的病变、气血的盛衰和瘀积,常提示病之轻重及治则。 观舌形和舌质 舌通内脏,观舌质可辨病原之虚实寒热。一般虚证可见舌...

  • 中医传统知识面临变异和流失威胁

    中医传统知识面临变异和流失威胁

    抓住中医药核心技术,制定全球协同发展路径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

  • 对膏方的认识和服用技巧

    对膏方的认识和服用技巧

      2010年10月,笔者受台州商会之邀,为企业家讲保健知识,许多老总听了讲座后要求用膏方调补。来自浙江天台的周先生是一家企业的老总,应酬多,饮酒多,起居失常,饮食不节,结果肥胖症、脂肪肝、高血脂、高尿酸等多种疾病缠身。笔者为他开了健脾助运、补肾泄浊的膏方。付钱,取膏,周先生兴致勃勃地吃起了膏方。在去年的中秋聚会上,我问起膏方的服用情况,周先生面露难色。他说,这么难吃的,还有一大半放在冰箱里呢。我还听说了一个极端做法的小故事,某先生原以为膏方如雪梨膏,鲜甜可口,结果发现苦得难以入口,气得他将满罐的膏方扔向窗外。...

  • 中医行业在承担改革和发展双重任务

    中医行业在承担改革和发展双重任务

    •我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高速增长后进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医事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社会资本,以及潜在的发展机遇。 •中医行业在承担改革和发展双重任务与压力下,要强化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意识,进一步提升事业发展的能力,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发展。 •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解决好中医事业发展面对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坚持中医思维、改革精神、法制意识,在适应和把握新常态的基础上,做好中医工作。 《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全省经济社...

  •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的认识和对基层中医的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的认识和对基层中医的肯定

    编者按:我们把农历马年的最后一期报纸,聚焦于千里之外的西安社区中医馆。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西安市调研,来到了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〇五所社区,社区中一所普通的基层中医馆引起了总书记的注意。总书记兴致勃勃地走进中医馆,与医护人员和患者亲切交谈、仔细询问,肯定和赞许了中医馆的模式,谈了他对中医的一些看法,并称“我自己也很喜欢看中医”。消息传出,总书记对中医的认识和对基层中医馆模式的肯定,让每位中医药人备感振奋。 “走过很多社区,但像这样在社区里办中医馆的,我还是头...

  •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养生之道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养生之道

    时钟要走得准,必需各零件之间精确的配合。时针、分针、秒针各自按自己的频率来走动,否则牵一发而动全局,必然不能准确报时。大到家庭、国家,甚至宇宙星体的运行,都得各行其道才行。近日读近代民间教育家、伦理道德宣传家王凤仪的言论及著作,更觉得“各安其道”的无穷妙处。 王凤仪,原名树桐,字凤仪。1864年出生于热河省(现辽宁省)朝阳县云蒙山前王家营子村树林子屯,祖父王德泽、父亲王清和世代务农。幼时家贫,他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天性淳厚善良,对父母尽孝道,对兄弟尽悌道。世道艰难和生活的困苦,使其...

  • 中医的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中医的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中医素有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治疗原则,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病证,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变化时,采取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姜汁炒)、陈皮、炒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是一首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后世将其誉为“治脾圣药”。李东垣善用平胃散,其用方指征为脾病、湿胜、脉缓。《删补名医方论》曰:“名日平胃,实调脾承气之剂。”可见平胃散治脾之良方,临床应用理应广泛。笔者在临床上喜用平胃散,对于内伤疾病,...

  • 中医常用心理疏导和情志疗法

    中医常用心理疏导和情志疗法

      中医对心理的疏导与治疗,《内经》中论及许多,后世医家在实践中多有发微与体会。笔者体会,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女科疾病时,运用中医心理疏导法配合中药治疗,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且在亚健康人群中运用心理疏导与意疗方法干预,更可预防疾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中医常用心理疏导和情志疗法有以下几种。   语言疏导法   心理咨询中,语言疏导法是常用基本方法,“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只要咨询者能与来访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运用疏导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针对性地开导,...

  • 防风御寒 药膳和按摩“处方”

    防风御寒 药膳和按摩“处方”

    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之说。这是古人在生活中智慧的总结,现在大寒应该怎样调养,我们来听听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的张钟爱主任中医师和针灸科陆瑾主任中医师为我们分别开出的药膳和按摩“处方”。 饮食进补巧应对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忌食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以护脾胃阳气,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

  • 多食火锅会耗伤津液和肾阴

    多食火锅会耗伤津液和肾阴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火锅店的生意也日益红火。虽然前不久“火锅爆炸事件”让不少读者颇为关注,但是大家对于火锅的喜爱丝毫未受到影响。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连锁火锅店2011年在武汉的15家连锁火锅店就餐食客中,女性顾客占到70%以上。为什么女人更爱吃火锅?有专家分析,这与女性大多是阳虚体质更怕冷有关,而且绝大多数女性更偏爱辣锅,吃一些热乎乎、辣乎乎的东西,身体会产生热量,感觉比较舒服。   记者在火锅店采访的大部分女食客也表示,虽然天冷时节穿得比男士们“清凉&rdq...

  • 道家养生学和养生术合理的饮膳

    道家养生学和养生术合理的饮膳

      道家的养生学和养生术,是中国历史上古代养生法术的主要源流。道家养生饮膳法,本于饮食有节,求其相合相生;基于饮食适中,六味以淡为主。晋代道家代表人物葛洪指出“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饱食即卧,伤也”。“养生之法,但莫伤之而已”。可见,道家对饮食有科学的见地。梁代道家代表人物陶弘景指出:“饮食多,则气逆,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生病&r...

  • 五音入五脏 调理气血和脏腑阴阳平衡

    五音入五脏 调理气血和脏腑阴阳平衡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把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分别是:平和、阳虚、阴虚、痰湿、湿热、气郁、气虚、血瘀、特禀。其中比较健康的平和体质仅占32.75%,其他8种偏颇体质占到了67.25%。 古琴五音入五脏,可调理气血和脏腑阴阳平衡,明白自己的体质有针对性的多听相应的调理琴曲,对改善偏颇体质很有帮助。下面为您介绍几种体质特性及调理曲目。平和质的人身体基本健康,暂不论述。 气虚体质 气虚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

  • 中药和西药从思维方式极不相同

    中药和西药从思维方式极不相同

    “中医将亡于中药”这一说法既凸显中药与中医的不可分割,也反映当前中药方面出现种种问题,威胁到传统中医的生存,甚至影响到中医药在国际医药领域的地位和形象。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多数与我国对中药的管理思路以及体制机制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一、中药和西药是不同医药体系的产物,“中药西治”、“中药‘现代化’”的错误认识和管理方法导致“中药不中”,我国很有可能失去中药优势、话语权和主导权。 中...

  • 中庸致和谈气功

    中庸致和谈气功

      中庸致和   “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被借鉴到气功领域后,就成为其追求的目标之一。气功中的和主要体现在它的操作与实际应用中,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动静结合和形神。形与神是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形与神的协调统一,是人体健康的先决条件,只有“形与神俱”,方可“度百岁”。气功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人体身心的全面调节,故专家将气功定义为身心锻炼的方法。但形与神的保养要求并不相同,养形宜动,养神宜静,“人之精神...

  • 中医联和医学诗歌

    中医联和医学诗歌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家和学者,还是一个颇有造诣的中医大家。郑逸梅在《艺林散叶荟编》中说:“有人问章太炎:你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太炎笑答:都不是,我是医学第一。”由此可见章太炎与中医的渊源。   其实,从上世纪20年代初开始,章太炎就已经在不断进行医学活动,直到1936年6月14日他病逝于苏州为止,章太炎于中医之学,精思多悟,深受景仰,时人称其为“国医革新之导师”。章太炎晚年在苏州定居时,曾经受苏州国医学校之聘,任该校名誉校长。章太炎还与当...

  • 《金匮要略》论述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和证治

    《金匮要略》论述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和证治

    《金匮要略》在“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论述了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概括其总的病机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虚、阴乘阳位所致。笔者据本篇之理法方药总结出“心病多寒”的观点,并以此指导临床实践,收效颇多。今不揣浅陋讨论一二,供同道参考。 从病因病机论心病多寒 《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云:“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许彭龄,男,1934年生,主任医师,教授。护国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的奠基人之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名医传承工作站指导老师;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确定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2012年被北京中医药学会授予“北京中医药60年特殊贡献奖”。擅长治疗脾胃科、内科、妇科、儿科等疑难杂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

  • 老人和小儿的治疗大法

    老人和小儿的治疗大法

      某日,笔者接到一老年患者两条短信。一条为“我吃杞菊地黄丸感觉挺好,需要坚持吃多久呢?”另一条为“外甥孩子出生1月,脸上起了一些小红点,可能是湿疹,一般小孩子都会起的那种,您看能有什么方法控制一下?”   笔者回信:“小孩脸上湿疹不重就先观察别用药。您的药可以一直吃着,若有不适则马上停药来看。”   回复完毕,发现回复中涉及到了对于老年人和小儿两类特殊人群的治疗大法,很有阐述的必要。   笔者门诊中经常会以小树和大树来比喻小孩...

  • 石枕和药枕

    石枕和药枕

      枕,即枕头,是保证人们睡眠最重要的卧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枕,卧所著首者。”曹雪芹对枕头也是有一番研究的,为他笔下的主人公设计了几种有益于健康的枕头。《红楼梦》第六回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看到“炕上大红条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的靠背和一个引枕”;第二十八回写贾元妃打发夏太监为贾母送来了一个“玛瑙枕”;第六十三回描述贾宝玉“靠着一个各色玫瑰芍药花瓣装的玉色夹纱新枕头,和芳官两个先搳拳。”他们喝酒搳拳已四...

    养生秘方 2024-03-07 9 0 药枕
  • 疾病发生 中医概括为“邪”和“正”

    疾病发生 中医概括为“邪”和“正”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致病因素和机体本身抗病能力两个方面,《内经》把这两个方面概括为“邪”和“正”,认为疾病发生与否,取决于邪、正两方面的作用。详读《内经》相关理论,笔者把它归纳为以下3种情况。 两虚相得 乃客其形 “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出自《灵枢·百病始生篇》。其所谓“两虚”,一指外来的虚邪,即贼风邪气;二指人体内在的正气虚,只有在虚邪与正气虚这“两虚”相逢的情况下,邪气才能伤...

  • 中医的适宜理论和技术

    中医的适宜理论和技术

    去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当前,中医药在海外发展状况如何?今年1月和6月初,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光明骨伤医院院长韦以宗先后两次应邀到美国纽约卫生职业大学讲学。记者近日见到了刚刚回国的韦以宗院长。他认为,中医药在海外发展,需要的是中医的适宜理论和技术。 我国的中医专家赴美讲学并非少见,但一般都是相关学术团体间进行学术交流。而进入美国医学教育的高等学府讲学却为数不多。美国对医学行业管理非常严格,例如非美国公民不...

  • 以中医人的眼光看 中医的哲理和方法

    以中医人的眼光看 中医的哲理和方法

      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深入开展,以中医人的眼光看,群众路线教育从理论到实践,蕴含和体现着许多中医的哲理和方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把督导工作贯穿活动全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推动面上工作健康发展。这个要求,其实就蕴含了中医“治未病”思想。“治未病”思想首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 古今汤方何止千万“药引子”包含“引经药”或“调和药”

    古今汤方何止千万“药引子”包含“引经药”或“调和药”

    《辞源》云:“中医开完处方,末尾加一两味药作为药引,又叫引子。”可见中医临证处方后每多涉及药引一事,药引者必与主方疗效一致,同气相求,可增加临床疗效,故尤在泾说:“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则不通病所。” 清代,张睿曾作《药引论》专篇,指出“古人用汤,必须置引”。可见药引在临床之常用,《串雅内编》指出:“外感葱白汤下,内伤米汤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水下,余可类推”,有者甚至一方数引,随证应用,其在处方中的作用实有...

  • 配伍的道理《伤寒论》“少与”和“多与”

    配伍的道理《伤寒论》“少与”和“多与”

    “中医开方是开格局、开方向的”,“中医是用气味来治病的”……诸如此类的言论看起来很“中医”,也对当世的中医西化风气起到了一定的纠偏作用。但笔者以为,在纠偏的同时又制造了新的偏,让后学者更多地关注了药物的配伍和比例(剂量比),而忽视了对于单方的药量和单味药剂量的关注。后学者会误认为:“既然剂量大小都一样治病,只要比例、格局对了就可以,那用大方就不如用小方节省药材。” 打个通俗的比方:有人...

  • 王叔和画像

    王叔和画像

    西晋时期医家,名熙,字叔和,西晋高平(今山东济宁)人。 曾任晋太医令。其性格沉静,好著述,博通经方,洞识修养之道,尤以脉学见长。 西晋时,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简编残乱,濒于失传。叔和重为之编次,刊行于世,颇有功于后学。又曾考复前世医书,著《脉经》十卷,条分缕析了脉理精微,此书为我国现存最早之脉学专著。...

    养生秘方 2024-03-07 12 0 王叔和
  • 中医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治疗方法

    中医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治疗方法

      ●医院管理也要讲“辨证论治”,不能生搬硬套,用一套固定的理论和方法来管理,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辩证地进行分析总结和判断,去伪存真,找到问题的症结,制定出个性化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然后予以实施。   ●一个医院是由各个科室、各个部门有机组成的;医务工作者与人民群众应该和谐统一,血肉相连;医院也是国家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医院的管理者应具有全局观、整体观,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思想。   ●医院管理情况千变万化,原因复杂多变,解决问题时也要像中医治疗八法的应用一样,数法合...

  • 道家对养生的认识和体会

    道家对养生的认识和体会

    先秦道家,对养生有很多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后世养生学都曾予以借鉴,如近代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此句话在道教中原指通过修炼而达到极高的境界后,人可以“羽化成仙”,从而“长生久视”,生命不再受天地的约束。这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和幻想色彩,但从养生角度来看,“我命在我不在天”有其科学之处,可谓养生箴言。 中医养生学认为,人在母体中孕育之时,胎儿得自父母的先...

  • 中医真热假寒证和真寒假热证

    中医真热假寒证和真寒假热证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本条原文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的第11条,意在区别太阳病表寒证和表热证的临床表现,但历代医家及教科书都将其解释为真热假寒证和真寒假热证,也有人对其表述的意义做其他解释,但总觉离原文内涵相去甚远,贻误读伤寒者众。 其实本条原文是介绍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的不同临床表现,用以鉴别寒热表证,是《伤寒论》作者长期临床的经验总结,其所表达细致入微,切合实际。...

  • 煎药和忌口 有诸多讲究

    煎药和忌口 有诸多讲究

      《伤寒论》中,关于煎药和忌口的问题也有诸多讲究,兹介绍如下:   关于煎药   煎药方法   煎药器具:砂锅最好,搪瓷类次之,忌用铜、铁、铝等金属类器具,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煎药用水:自来水即可,有条件者用泉水更好,加水量以浸过药面为度。煎药之前,先用冷水将饮片浸泡半小时,以使有效成分容易析出。   煎药时间:煎药时间根据药物的种类、性质而定。一般药物在煎煮时,先用武火煮开,然后改用文火煎煮20~25分钟。滋补类药物煎煮的时间要长一些,如地黄、首乌、杜仲等,可以煎30~35分钟。但解...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